連結一:
《福州晚報》記者史玄之、劉琳的採訪報導
她誤入娼門,卻墜入與一位海軍艦長的熱戀;她寧死不再接客,海軍前輩捐銀贖出了她;艦長抗戰中為國捐軀,她千裡祭夫卻中了日寇水雷……
薩師俊,一代名艦——中山艦艦長,抗日戰爭中為國壯烈犧牲。自1996年起,筆者開始收集、整理薩師俊事跡,採訪了近百位薩師俊親人、戰友和部下,每每談到薩師俊壯烈犧牲後其妻子的下落,人們總是三緘其口。
這是為什麼?一直到2004年春天,筆者有機會與沈葆楨玄孫女沈蘇長時間細談,才知人們緘口原因。原來,薩師俊最後一位妻子曾經是福州當紅名妓。
碧珠姑娘誤入娼門
碧珠這一輩子接的第二個「客」,就是薩師俊。
薩師俊,1895年生於福州著名海軍世家——薩家,1913年從煙臺海軍學校第八屆駕駛班畢業,歷任民國海軍部副官、參謀,後任「江貞」、「建安」兩艦副艦長,隨之又先後出任「公勝」、「順德」、「威勝」、「楚泰」四艦艦長,後任海軍特務隊隊長。曾指揮「順德」艦從上海航行到福建,開創了我國海軍史上內河炮艦航海的先例。
薩師俊的結髮夫人,是福州巨富「蔣半街」的女兒,至今在他的故居——朱紫坊薩家大院,還保留著當時他們大婚時特別訂製的家具。兩人婚後生有一子,但兒子一歲多時就因肺病而死,沒過多久,孩子的母親也被肺病奪去了生命。
失去了愛子愛妻,福州成了薩師俊傷心地,有好幾年不曾回來。那一年回鄉休假,睹物思兒思妻,薩師俊整日飯茶不思,甚是痛苦。就是在這時,薩師俊被幾位好友拖到了碧珠所在的那家青樓裡喝茶散心。
滿面愁雲的薩師俊與愁鎖雙目的碧珠見面了。他問及碧珠為何賣笑者難展笑容,碧珠直言相告自己剛剛失去了兒子,又上了一個負心男人的當。她的淚也勾起了薩師俊的淚,他向眼前這位第一次見到的姑娘細說起自己的不幸……兩個傷心人越說心貼得越近。
那個假期,薩師俊常與碧珠姑娘相伴。歸隊時,他與姑娘相約:幫她從良,娶她為妻。碧珠姑娘想起當年那位公子的山盟海誓,傷心地哭了。原來,碧珠此生接的第一位客人,是福州一出生名門望族的公子,在碧珠懷孕後,他曾答應為她從良娶她做小。但當碧珠抱著兒子苦等他幫著跳出苦海時,他卻退縮了……相愛的人立刻讀懂了這眼淚,薩師俊一把摟過碧珠,說:「我是我,我說到做到。」
薩師俊走了,碧珠為愛堅守貞節,堅決不肯再接客。鴇母對她動了「家法」:那年冬天,福州滴水成冰。有一公子哥看上了碧珠,出大價錢想與碧珠廝守一夜。碧珠堅決不肯,鴇母氣急敗壞,僱了兩個專職打手,將碧珠打得昏死過去,而後將她拖到了結冰的天井裡,往她身上潑一盆冷水,凍醒她後,問:肯不肯接客?見碧珠搖頭,就接著再打!連著打了三個晚上,碧珠已奄奄一息。
海軍前輩從青樓救出碧珠
碧珠為薩師俊不肯再接客快被打死的消息,很快在福州傳開。以海軍宿將陳兆鏘為首的一批海軍前輩,有的是薩家世交,有的與薩家沾親,有的很疼愛薩師俊,他們有感於碧珠對薩師俊的一腔深情,也想為薩師俊留住這個痴情女子,於是,就捐銀贖出了碧珠。
那時結婚講究門當戶對。為了讓出身娼門的碧珠有點身份,與豪門薩家距離能縮短一些,使薩家老少不至於太看不起她,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輪機中將——陳兆鏘就擺了酒席,請來一些福州有名望的長者作證,正式認碧珠為乾女兒。自此,碧珠認陳家為娘家,叫陳兆鏘為乾爹,住進了陳家法海路的大宅院,吃飯時與陳家女兒同桌。碧珠這個名就是陳兆鏘給起的。
細心的陳兆鏘還讓自己的女兒教碧珠打毛衣、做女紅和烹調各種菜餚,自己還親自教碧珠讀四書五經和寫詩作畫。陳家掏錢為碧珠置辦了全套嫁妝,陳兆鏘外孫女沈蘇當年就曾幾次陪著碧珠去試婚紗。
相愛的日子太短暫
婚禮是利用薩師俊回家休假的日子舉行的。蜜月裡,小兩口白日遊山嬉水覽勝,夜裡吟詩作畫下棋,碧珠還經常下廚做丈夫愛吃的芋泥、八寶飯和馬蹄糕。兩人都非常喜歡張恨水的小說,碧珠認字不是太多,通常都是薩師俊讀給碧珠聽。這也是1997年中山艦打撈出水後,在艦長室找到了許多張恨水小說的原因。
只可惜團聚的日子太短。身為海軍軍官的薩師俊每年能回福州的日子不過一個月,聽曾長期在薩家作勤務兵的邱奕殿老人說,薩艦長很愛碧珠,每回探親都給碧珠帶禮物,碧珠的玉鐲、蘇繡小扇、鑲鑽項鍊和耳環都是薩師俊給的。碧珠知丈夫愛喝威士忌,將薩師俊平常給的錢攢起來,為丈夫買了一套玉石做的酒器,在結婚二周年紀念日時送給丈夫做禮物。1998年9月,筆者與邱奕殿等中山艦倖存者一起到武漢,專程去看了隨中山艦打撈上來的物品。在眾多瓢盆杯碗中,邱奕殿一眼看見這套玉質酒器,大叫著「這是艦長的」就撲了上去。後來聽武漢文物工作者說,打撈時這套玉質酒具就在艦長室裡。
兩人婚後很想有個孩子。1934年歲末,薩師俊接到了擔任中山艦艦長的任命。第二年回榕休假快結束時,知妻子仍未有孕,專門陪碧珠去找婦科醫生看病。原來,是碧珠當年大冬天被鴇母僱的打手暴打後扔在冰冷的天井裡,那幾天她正好來月經,落下了病根子,要想得子,得先治療。碧珠知丈夫非常想要孩子,不住地傷心落淚。薩師俊還安慰妻子來日方長,慢慢治病,治好了病再生孩子也不晚。薩師俊臨歸隊時,還安慰正在落淚的碧珠:「以後我們有孩子了,我走時就有人陪你了!」
哪裡想到,1935年一別,這對相愛的人再未見面。
丈夫殉國 碧珠做戰衣報仇
1938年秋天,薩師俊率艦參加武漢保衛戰,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戰鬥,最後與他心愛的戰艦一起壯烈殉國。
薩師俊壯烈犧牲的消息傳到了當時尚未淪陷的福州,碧珠成為薩家第一個哭昏過去的人。薩家就在朱紫坊薩家大院二進大廳擺起祭奠臺,醒來後碧珠跪在祭奠臺前,發誓要為夫君報仇。聽薩師俊的幾位侄兒說:二叔走了後,薩家老老少少都做好拼死抗日的準備,孩子們組織了抗日宣傳隊,上街宣傳抗日,女眷們將自己的金銀首飾賣了,買來布、棉花,給前線將士做棉衣。碧珠除了留下薩師俊送的那把蘇繡小扇外,將其餘值錢的東西一件件賣了,買來布、棉花做戰衣。當時,朱紫坊鄰裡有好些大媽都勸她:「你丈夫也走了,你又沒兒沒女沒兄沒弟,年紀也不小了,把東西都賣了,以後你靠什麼生活?」碧珠說:「只要能多打幾個日本仔,我餓死都可以。」
那段日子,薩家大院裡數碧珠屋裡的燈亮到最遲,有時早上老媽子起來做早飯,還發現她沒睡。她沒日沒夜地縫製戰衣,一對秀目熬得通紅。薩家幾位長者都勸她別累壞了,她搖搖頭,說:「我睡不著,一閒下來就覺得最愛我的人走了,我也沒啥活頭了,只有縫著軍衣,我才覺得我要活下去。」
抗戰勝利 碧珠死在祭夫路上
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碧珠興奮極了,立即收拾行李要到武漢祭奠亡夫。家裡人勸她,抗戰剛勝利,市面上還很亂,等安定一下再走。碧珠不答應,她說我要立即去看看師俊。家裡人說:你也知道師俊的遺體連找都沒有找到,還在江裡,你去看什麼?
「反正我不能等了,我一定要馬上去!」碧珠不顧所有人的勸阻,1945年8月30日登上了去武漢的輪船。臨行前,她專門買了福州的肉燕、光餅、禮餅、線面、切面、老酒,還買了福州的茉莉花茶,說:「師俊好久沒有吃到這些家鄉味了!我要到武漢金口江邊擺給師俊吃。」她知道師俊愛吃芋泥,四處託人買檳榔芋,說用檳榔芋做的芋泥味道最好,她要親自動手做芋泥。家裡人說天氣熱芋泥容易餿,恐怕帶不到武漢就餿了。她告訴說:「師俊就是能聞聞芋泥的味道,他也能解饞。」幾位老者說:快讓她去吧,不然她會得神經病的。
但這位女人沒有走到武漢,沒有走到丈夫長眠的武漢金口長江邊。輪船在上海附近的長江上遇到了日本鬼子當年布下的水雷,船毀人亡。消息傳到福州,薩家人唏噓不已,惟一讓他們心裡能夠稍微好受些的是,碧珠畢竟到了長江,能夠與薩師俊團聚在長江碧波之下,也算圓了相愛的人永久廝守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