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艦」中山艦的百年沉浮

2021-02-07 黨員生活
點擊「黨員生活」關注我喲

☀ 在這裡讀懂湖北黨建!點擊關注吧!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是晚清政府陸軍部海軍處於1910年8月16日向日本訂購的一艘炮艦。從1912年建成下水到1938年沉沒於長江,它歷經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在中國近代史上享有盛名。


武漢會戰後期,中山艦在長江金口水域與日軍飛機激戰,包括艦長薩師俊在內的25位中山艦官兵壯烈殉國。如今,這艘英雄之艦早已被打撈出水且陳列在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內。


今天,黨參君(微信號:黨員生活)推出系列報導「烽火硝煙大武漢」第三篇,讓我們一起走近中山艦,繼續追憶那段烽火歲月,緬懷那首氣壯山河、團結禦侮的悲壯戰歌。


中山艦博物館



為瞻仰和解讀中山艦,黨參君來到它當年的殉國地——武漢市江夏區金口鎮。被打撈出水的中山艦就陳列在距離它沉沒地的不遠處。


2006年12月,中山艦紀念區和中山艦博物館的建設工程拉開序幕;2011年9月,紀念區和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紀念區內,外形猶如軍艦的中山艦博物館與矗立在牛頭山上的中山艦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隔湖相望,氣勢非凡。


走進博物館序廳,著名畫家唐小禾創作的大型組合油畫《一代名艦》迎賓肅立。油畫寬16米,高4米,以三聯畫的形式再現中山艦的三個重要的歷史瞬間:1922年孫中山指揮永豐艦平定軍閥陳炯明叛亂;1938年中山艦在武漢長江金口水域與日軍激戰;2008年經修護的中山艦藉助滾動的氣囊被遷入館中。


艦體陳列大廳內的中山艦


艦體廳內的中山艦風採依然,散發出厚重的歷史韻味。據記載,中山艦總長65.8米,寬9米,吃水2.4米,正常排水量780噸,最大排水量836噸,採用2臺三脹式蒸汽機,配合2座水管鍋爐,設計主機功率1350馬力,航速13.5節,煤倉容量190噸,配有無線電收發報設施。前主炮為一門阿姆斯特朗式101.6毫米口徑炮,艦尾炮為一門阿姆斯特朗式76.2毫米口徑炮,兩舷各布置兩門哈乞開司式47毫米口徑炮,前駕駛臺處改裝有兩座維克斯式37毫米口徑炮。


1938年6月12日,武漢會戰打響。中山艦奉命參加武漢會戰,其任務主要是為陸軍、炮臺運輸軍火補給以及在長江中遊布置水雷。由於炮臺急缺火炮,中山艦艦首主炮以及舷側炮均被拆卸並安裝於炮臺,雖然後來在艦首和兩舷安裝了機關炮和機關槍,但是防空力量依然不強。


10月24日15時15分是中山艦最悲壯的時刻。


6架日軍第15航空隊轟炸機出現在中山艦上空並發起攻擊,中山艦官兵同仇敵愾,在艦長薩師俊的指揮下對空還擊。日機急速俯衝投彈,對中山艦進行狂轟亂炸,中山艦舵機失效、鍋爐艙進水、駕駛臺起火。薩師俊腿部被炸斷,卻仍堅持指揮戰鬥,官兵將其抬至舢板,日機隨後對舢板展開瘋狂掃射,薩師俊中彈犧牲。16時30分,遍體鱗傷的中山艦沉入長江金口水域。此戰中,有25名艦上官兵壯烈殉國。


中山艦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上世紀八十年代,海內外華人紛紛呼籲打撈中山艦。然而,當時中山艦已長眠江底達半個多世紀,打撈是一項風險高、困難大、任務重的大工程。


在整體打撈出中山艦之前,湖北省相關部門曾組織過四次水下探摸中山艦的工作,前兩次分別由南海艦隊深潛探摸所和北海艦隊某部潛水作業隊實施,後兩次由重慶長江救助打撈公司實施,這四次探摸為以後的中山艦整體出水奠定了基礎。


從1996年11月12日開工到1997年2月19日中山艦被運至湖北船廠,整體打撈中山艦工程歷時100天,由重慶長江救助打撈公司組織實施,按照「雙駁抬撬,整體出水」的打撈方案,投入各類工程船舶10艘,打撈工作人員100人,潛水總共達578人次,水下作業超過1158小時,清除艙內淤泥1400噸。雖然施工時面臨著無中山艦原始資料、風高浪急、江水能見度底、積沙板結堅硬等困難,但是在打撈人員的艱苦作業下,中山艦終於重見天日!


80年過去了,中山艦上的創傷依舊令人震撼。


中山艦舊照


中山艦出水後,工作人員在艦上發現五處創傷,為讓後人銘記歷史,修復中山艦時保留了兩處:中山艦駕駛艙邊的彈洞和右舷船板上的「F」形裂口。其中,「F」形裂口背後為鍋爐艙,是中山艦沉沒的致命傷。


剛出水的中山艦艦體變形、斷裂且鏽蝕嚴重,亟待修護。


修護中山艦工程的設計任務由中船重工集團總公司第701研究所承擔。在國家文物局批覆精神的指導下,按照「整舊如舊,恢復原貌」的原則和要求,湖北船廠完成了艦體及艦載設備的修護任務。從1999年11月12日開工到2001年12月13日竣工,修護中山艦工程分為艦體及艦載設備修復、艙室復原、整體除鏽與塗裝三項內容,歷時772天。修護後的中山艦在恢復1925年易名時歷史原貌的同時,還保留了1938年抗戰時留下的創傷痕跡。


2008年5月15日,中山艦終於迎來回家之旅。根據「託架載艦、浮塢拖帶、氣囊牽引」的遷移方案,中山艦從修復地——武昌白沙洲武漢南華造船廠(原湖北船廠所在地)出發,先後穿越白沙洲大橋、軍山大橋,跨越長江防洪大堤和紙金路,最終在25日成功落位於中山艦博物館內,前後歷時11天,行程23公裡。



如今,在中山艦艦首甲板、大官廳、駕駛臺等地,依然可以感受到當年孫中山在中山艦上奮力抗爭的足跡。


1922年6月16日,粵系軍閥陳炯明密令部下炮轟總統府和孫中山在觀音山的住所越秀樓,孫中山撤離後於17日登上永豐艦,開始了為期54天的平叛鬥爭。平叛期間,孫中山在永豐艦上指揮戰事,宣揚主張,與永豐艦官兵患難與共。


駐足艦尾,凸起的「中山」二字格外引人注目。永豐艦為何要改名為中山艦?原來,孫中山與世長辭後,為表紀念,廣州革命政府於1925年4月13日將永豐艦更名為中山艦。幾十年後,艦尾處的「中山」二字也成為打撈中山艦的重要線索:潛水員在艦尾左舷摸到銅牌上凸起的「中山」二字時,中山艦的身份才得以確立。


孫中山先生銅像


在中山艦博物館的三層展廳內,各安置了一尊孫中山像。位於一樓艦首處的孫中山雕像,是湖北籍香港雕塑家朱達誠以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在武漢的一張照片為藍本設計製作而成,2011年3月被捐贈給中山艦博物館;位於二樓史跡廳內的孫中山銅像,由孫中山孫女孫穗芳博士捐贈予中山艦博物館;在三樓文物廳內,還有一尊極其珍貴的小型孫中山半身像,它是孫中山的日本友人梅屋莊吉為紀念奉安大典,斥巨資請雕塑家牧田祥哉鑄制的100尊孫中山半身像之一,目前,僅在全世界發現了五尊,館藏的這尊便是其中之一。



中山艦是民族抗戰的一面旗幟。自2009年以來,中山艦博物館相繼獲得「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等殊榮,2017年榮升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每年參觀人數從開館時的20萬發展到目前的60萬。


在中山艦整體打撈工程實施前後,艦上出水了大量文物,經多次整理與統計,共計6000餘件,主要分為銘牌標誌、艦載設施、武器裝備、生活用品四大類別,既有銘文為「永豐」又有銘文為「中山」的文物。中山艦博物館不僅在三樓展廳特設《中山艦出水文物精品陳列》,還遠赴境內外多個城市舉辦了《中山艦出水文物巡展》,足跡遍布中國、日本、新加坡各地,受到國內外人士廣泛讚譽。


2016年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67周年主題活動


為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示範作用,中山艦博物館先後與武警湖北省總隊等單位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天高高,笑濤濤,中山欣然,復興中華在今朝!」一首大氣磅礴的《中山艦之歌》道出了中山艦的滄桑百年,也唱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宏願。


來源 | 《黨員生活》2018年第09期·下,有改動

相關焦點

  • 炸不沉的中山艦
    一代名艦中山艦1938年武漢抗戰期間,被日軍飛機炸沉在武漢江夏金口附近的長江江面上。
  • 中山艦揭秘
    為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和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楚天書局聯合舉辦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藏品展開幕式暨《名艦傳奇——孫中山和中山艦的故事》新書首發式活動。3.中山艦打撈的起因是什麼?江蘇和廣東也是孫中山先生一生戰鬥過的重要地點,它們為中山艦的打撈又起到了哪些推波助瀾的作用?打撈過程中又有哪些驚險故事,精彩值得關注。4.書中設計了許多二維碼,讀者可通過掃二維碼的方式,在手機上觀看歷史影片資料,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 中山艦正式「登陸」武漢薈聚中心!
    今天,中山艦正式「登陸」武漢中心!也是武漢地區首家進入商業體進行展覽的博物館!想不想看看到底有哪些亮點?有什麼好玩的活動?隨著我們的鏡頭來看看「登陸」的「真面目」吧!今天上午10:30,武漢民間藝術家吳國順先生,將其耗時半年,純手工打造的「十月革命」功勳艦——「阿芙樂爾號」模型捐贈給我館,並且在薈聚中心進行首展。
  • 中山艦的最後一戰
    1938年10月24日午後,中山艦在長江金口段(今屬湖北省江夏區金口街道)遭侵華日軍海軍第15航空隊的六架「九六艦爆」轟炸機圍攻,該艦官兵在艦長薩師俊指揮下奮勇抵抗
  • 中山艦喋血記
    連結一:從朱紫坊走出的英雄艦長薩師俊與一代名妓碧珠的長江絕戀《福州晚報》記者史玄之、劉琳的採訪報導        她誤入娼門,卻墜入與一位海軍艦長的熱戀;她寧死不再接客,海軍前輩捐銀贖出了她;艦長抗戰中為國捐軀,她千裡祭夫卻中了日寇水雷……         薩師俊,一代名艦——中山艦艦長,抗日戰爭中為國壯烈犧牲。
  • 中山艦是如何打撈出來的?這些珍貴鏡頭揭秘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1938年10月24日這天清晨,艦長薩師俊在細雨中,隨著中山艦在長江上航行。十一點剛過,悽厲的航空警報突然響起。薩師俊立即下令,艦上僅餘的五門火炮,全部實施對空射擊。  經過多番討論研究,最終長航集團的下屬單位——重慶打撈隊,以他們獨特的雙駁抬撬法,整體打撈的方案,取得了打撈資格。也因此才得以保留下來艦中六千件珍貴的文物。
  • 中山艦事件真相揭秘:蔣介石發動中山艦事件始末
    隨後李之龍以海軍局政治部主任的名義,率憲兵到廣南船塢,將正在那裡修理的中山艦上受歐陽格挑撥的13名內訌的士兵繳械扣押。三天後,中山艦修完下水,恰逢海軍局俄籍局長斯米諾夫奉調回國,而中山艦自歐陽琳不辭而別後無人負責。在這種情況下,汪精衛任命李之龍暫代海軍局局長、參謀廳長兼中山艦艦長。
  • 【專稿】永遠的中山艦 不朽的民族魂
    2016年4月13日下午,湖南省第19期民主黨派骨幹培訓班學員到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山艦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一艘以偉人名字命名的艦船--中山艦,為民族自強而誕生,為民族存亡而隕落,歷經「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蒙難」、「中山艦事件」、「武漢保衛戰」五大歷史事件,在中國近代史的風口浪尖跌宕起伏了26個年頭。從來沒有哪艘戰艦像它一樣,集合中國近現代史眾多不凡的歷史元素於一身。       1997年元月,在湖北省政府主持下,中山艦在武漢被整體打撈出水。
  • 中山艦事件真相
    1922年4月,艦隊中的非閩籍軍官中的主要人員召開會議,商討奪艦問題,溫樹德、歐陽格等人參加會議,組成奪艦敢死隊。孫中山發出密令,任命溫樹德為臨時總指揮。之後,孫中山在艦上飲食起居55天,發出指令,平定叛亂。1925年4月,中山先生逝世後,廣州革命政府為了紀念中山先生,將「永豐」艦命名為「中山」艦。在廣東國民政府海軍中,最耀眼的莫過於海軍局局長和中山艦艦長的職務,而這一職務均由在陳炯明叛亂中堅決擁戴孫中山的原同安艦艦長歐陽琳擔任。
  • 【大革命15】中山艦事件
    此時海軍代局長兼中山艦艦長李之龍已經下班,他接到局裡值班人員轉來的歐陽鍾電話公函後,就令在廣州的中山、寶璧兩艦駛往黃埔。    3月19日清晨,兩艦駛抵黃埔江面,中山艦代艦長章臣桐上岸找鄧演達請示任務,鄧演達一頭霧水,說自己沒有什麼任務,只好讓中山艦原地停泊。
  • 中山艦事件與蔣介石在國民黨中的崛起
    中山艦事件具體是怎麼一回事?1926年3月20日,掌握國民黨軍權的蔣介石突然調動軍隊宣布戒嚴,斷絕廣州內外交通;逮捕是共產黨員的海軍局長李之龍,扣留中山艦及其他艦隻;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收繳其衛隊槍械;包圍廣州東山的蘇聯顧問所;驅逐了黃埔軍校中及國民革命軍中以周恩來為首的共產黨員。蔣介石為什麼要發動中山艦事件?
  • 「中山艦事件」的來龍去脈—讀楊天石先生文淺析
    本文以「三二零中山艦事件」之前蔣介石的心理狀態寫起,再到中山艦的調動過程,並通過分析蔣介石的最初反應和其「三二零」之後的日記,再輔之以深入看西山會議派和孫文主義學會的行動,最終得出了「中山艦事件」偶然性之中的必然趨勢。
  • 叱吒風雲的一代名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一艘戰列艦主甲板上舉行,而這艘戰列艦因此而聞名於世。    這艘戰列艦就是茶泡飯今天要介紹的主角——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
  • 節目|「中山艦事件」到底有何真實內幕?
    汪精衛公館 1926年3月20日,廣州城深夜,一群荷槍實彈的黃埔學生軍包圍了汪精衛的住宅。  中山艦如驚弓之鳥般嚇破了膽的蔣介石攜秘書陳立夫準備逃跑,陳立夫當時是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廳的機要秘書,也是蔣介石最信任的侍從。
  • 從重慶艦到遼寧艦
    重慶艦重慶艦起義之後,和它一同從英國被接回中國的靈甫艦也在香港宣告起義。自此,這批隨艦起義的幾百名艦員成為了人民海軍的火種。儘管我們有18000多公裡長的海岸線,300多萬平方公裡的大陸架海洋面積,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處於有海無防的狀態。
  • 德州見聞錄(六)——德克薩斯號戰列艦下篇
    有一艘叫做德克薩斯號的戰列艦,是紐約級戰列艦的二號艦。退役後就成為了博物館,位於休斯頓附近的聖哈辛託,我們也去這裡參觀啦。
  • 孤艦守上海——淞滬抗戰中保衛這片國土的不止有「八百壯士」
    儘管該艦已經半沉在水中,但從其雙桅雙煙囪的流暢布局,依然可以看出,該艦正是淞滬會戰時中國海軍在上海保留的唯一一艘戰鬥艦艇——「永健號」炮艦。永健號也是中國海軍在全面抗戰爆發後戰沉的第一艘軍艦。▲ 永豐艦,即中山艦儘管永健號的名字比較陌生,假如說起它的一位堂兄來,那知名度高多了——它就是原名永豐,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的中山艦。
  • 安條克,千年沉浮再出水面
    國王Naseral-Din Shah的寵妃Anis-od-Doleh。最終被一代戰神,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打趴下。亞歷山大大帝也藉此於而立之年便建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安條克至此開始屬於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大帝建立的龐大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