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從火力支援角度認識陸軍空地協同作戰

2021-02-07 外軍分隊作戰訓練研究



序言當前,美國陸軍分隊級空地作戰經驗和實踐達到了歷史巔峰,但隨著阿富汗戰場上的戰鬥行動向「聯合陸上行動」和「聯合介入作戰」概念的轉變,美軍過去十年反叛亂作戰中積累的寶貴的機動、火力和陸航之間的協同經驗很有可能因此發生變化。本文從地面部隊戰術機動和火力支援角度探討陸軍空地協同作戰問題,。

注意:本文作者麥克.丹尼目前是美軍國民衛隊第28陸航旅旅部連連長,是一名UH-60黑鷹直升機飛行員、「紅軍雜誌」撰稿人,兼職情報分析。轉崗之前擔任過6年時間的陸軍某炮兵部隊指揮員。「持久自由」行動期間,先後在連、營、旅火力支援部門服役。


陸航是陸軍部隊獨立遂行戰鬥任務時最主要的空中支援力量,對地面指揮員而言價值巨大,但如果使用不當的話,它的巨大價值便得不到充分發揮。指揮員不能僅僅把陸航當作空軍攻擊航空兵看成是地面行動的補充,指揮員應當把陸航看作是消滅敵人的手段之一。陸航在地面部隊行動中扮演著火力支援的角色,主要任務是通過提供火力空對地支援保障地面部隊指揮員實現作戰意圖。

地面部隊指揮員在運用陸航時需要充分了解其作用和局限。當沒有人向指揮員解釋天氣、燃油消耗、電力管理、著陸區域坡度等影響陸航部隊行動因素時,指揮員很可能會越來越不願意運用這股力量。陸航是合成部隊的組成部分,是地面部隊指揮員達成戰鬥目的的選項之一。作為前火力支援人員轉崗的飛行員,在阿富汗行動期間我還從來沒有完全掌握陸航的局限性。作戰期間,如果沒有人向指揮員解釋天氣、燃油消耗等因素對陸航運用的影響的話,指揮員會非常容易懷疑陸航的能力,從而在其作戰運用上變得猶豫不決。

在部署到阿富汗之前,我們部隊讓旅陸航單元和火力參謀扮演攻擊攻擊直升機飛行員,響應地面士兵的火力召喚和定位目標。通過在這種非實戰環境中探索科學的通信機制,可有效降低實戰中的壓力。訓練時可以先查看Youtube或國防視頻圖像分布式系統上的攻擊直升機打擊目標相關不同角度的視頻,而後對這些內容進行總結,以此作為訓練的引子。還可以充分利用火力召喚訓練系統進行模擬訓練。還有一種訓練技巧,是讓直升機機組人員充當前方觀察員,讓他們來進行火力召喚和調整火力,從而從地面人員角度充分理解火力支援的需求。這種訓練方法能夠讓飛行員們更好的理解被支援部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同樣,只要條件允許,也要讓地面作戰部隊從飛行員的角度來認識如何描述目標、空中突擊進出點。雙方充分了解各自的能力和局限不僅能增強戰場態勢感知,還能增進戰時陸航和地面部隊之間的信任。


攻擊和偵察直升機在戰鬥中的能夠為地面部隊提供一流的支援,這點已經在實戰中得到了充分驗證,因此,空地協同訓練不需要太多花架子。對地面部隊而言,最有價值的是在作戰中如何形成立體的態勢感知,削減旋轉翼飛機、固定翼飛機、無人機與直瞄、間瞄火力之間的空域衝突。隨著陸軍預算緊縮,實彈訓練會進一步壓縮,因此各級指揮員要充分利用好實彈訓練時間,利用一切時機組織空地協同訓練。訓練時,陸航部隊的演練任務可以定製,例如,運輸直升機完成遠距離投送任務後,可以讓機組人員演練觀察員或者充當火力召喚角色,而後還可以演練傷員後送任務,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機組人員和被支援的部隊訓練效益最大化。即使地面觀察員並沒有直接與飛行員對話,通過建立目標打擊機制和觀察攻擊直升機彈藥的打擊效果對火力支援人員來說具有巨大價值。未來,士兵參與實戰的機會將越來越少,戰鬥經驗將逐年消減,在訓練中錘鍊空地協同能力將越發重要。此外,接收地面不同單位的火力召喚信息有助於提升飛行員理解地面人員「非標準化」口語信息的能力。


阿富汗山地作戰期間美軍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空地協同作戰的實施既會使用傳統的模擬信號通信手段也會運用使用數位化指控系統。無論理論如何先進,未來戰場上的對手很可能會具備電子和網絡攻擊能力,誰也無法保證數位化指控系統不會失效。因此,在訓練中應當同時注重傳統和現代的內容,在模擬訓練或實兵演練中,可以讓部隊脫離現代化的指控系統開展訓練,鍛鍊參訓人員利用查表、電臺和理論知識等「老辦法」來實施通信聯絡而後削減火力衝突的能力。

只要條件允許,空地協同作戰應充分發揮數位化指控系統優勢加速「殺傷鏈」。陸軍目前裝備的高級野戰炮兵戰術數據系統能夠接收來自單平臺的火力召喚數據,可有效降低語音通信時受通信距離、視線和敵人電子戰能力影響的問題。但同時也要注意,數位化系統需要大量訓練才能充分掌握。在一個完整的訓練周期內,陸空協同作戰訓練應當先進行傳統模擬信號通信訓練,而後進行數位化手段通信訓練,最後進行數位化系統受幹擾的情況下的訓練。數位化手段的訓練完全可以在模擬環境中進行,新的作戰概念也可以通過仿真訓練系統進行檢驗。

陸航合成部隊戰術訓練系統 (AVCATT)


得益於訓練有素的機組人員和科學高效的機制,2001年至今,陸航部隊在保持較低的戰損率的同時作戰能力穩步提升。美陸軍陸航部隊較好的解決了沙塵天氣著陸和高海拔地區動力管理的問題,多次完美實施對關鍵著陸區的空中突擊任務。實施攻擊偵察、支援部隊接敵,特別是支援徒步機動、乘車機動和特種部隊行動,已經成為陸航部隊的家常便飯。

隨著未來陸軍作戰環境複雜程度和作戰對手作戰能力的提高,需要更好的集成火力、兵力和各種保障力量。聯合壓制敵人防空系統的地位作用將進一步提升。過去十年裡,陸航很少暴露在敵人完善的防空系統下,這導致陸上火力、攻擊航空兵和近距離空中支援之間同步集成的水平大幅度下降。傳統空域控制中將「限制行動區域」作為火力控制的手段之一,導致我們對標準流程的依賴程度增加。這種依賴帶來的結果是限制了空域使用的靈活性,限制了使用「非正式空域協同流程」加快削減空域衝突和提升目標打擊效率。陸軍可以在「聯合火力控制演練」時通過數位化通信和實兵訓練來提高削減空域衝突效率。雖然看上去複雜,但聯合火力控制演練是真正意義上的聯合空中攻擊小組與地面火力集成的訓練,通過這種訓練可以有效降低空中火力對地面部隊的風險。

戰場上在敵人防空炮兵威脅下,飛機與火力單元之間建立直接通信聯絡極為重要,在打擊敵人防空系統時其重要性尤為突出。2009年春在阿富汗庫納爾省,某天我們部隊遭到敵人重機槍攻擊,恰好這種情況被「基奧瓦勇士」直升機觀察到,由於建立了直接通信聯絡,該機把情況直接報告給了炮兵火力指導中心。而後,空域協同和打擊授權通過數位化系統完成,重要地點空域衝突削減和炮兵-陸航部隊之間關係的建立則通過電臺語音通信完成。最後,「基奧瓦勇士」直升機成功摧毀了該火力點,實踐證明了這種直連關係在戰場上的巨大價值。實際上,我們在駐地訓練時也可以採取這種方式,可以通過空中觀察員在旅戰鬥隊與支援炮兵炮手之間建立直接聯繫。聯合空中攻擊小組負責人引導地面間瞄火力的能力能夠有效整合陸空火力,將在未來戰場上發揮巨大作用。

在一次聯合火力演練中,來自101空降師第1旅戰鬥隊的陸軍火力支援人員和空軍聯合終端攻擊控制員正在進行炮兵、攻擊航空兵和近距離空中支援集成訓練。

目前,師一級裝備的灰鷹無人機能夠有效提升部隊聯合壓制敵人防空系統的能力。灰鷹無人機掛載的傳感器能夠把數據傳輸給飛行員和地面觀察員,在飛行員執行任務時,灰鷹可把目標數據能實時傳輸到座艙,實現對目標的超視距打擊。但同時也要注意到,隨著無人機裝備數量的增加,戰場上空域協同的問題越來越複雜。因此,部隊在訓練時要更加強調數位化系統與傳統模擬通信相結合,實戰中,指揮員和參謀人員必須克制通過無人機監控掌握己方部隊行動和感知戰場態勢的過分依賴,而忽略了無人機在鎖定和摧毀敵軍部隊的巨大優勢。

最後,陸空協同作戰需要地面部隊和飛行員之間的絕對信任,這種相互支援的信任關係既能提升地面部隊的機動能力和打擊能力,也能提升飛行員的生存能力。但這種關係的建立不是花錢能買來的,它只能在訓練場、在戰場上獲得。




面對海量的一手資料,我們並不是簡單的翻譯、堆砌,而是從若干資料中精挑細選,堅持把最實用最相關最具針對性的那部分拿出來翻譯、加工,為我所用。我們堅信分隊在戰場上的決定性作用,雖然它聽上去並不那麼高大上、不宏觀、不上層次。我們堅信未來戰場上真正能把我們的親朋好友、甚至我們自己的孩子平安帶回家的,只有分隊指揮員。

全心全意服務那些用生命保衛我們的人!


加微信tactic102與我們直接對話,獲取更多信息!


相關焦點

  • 美國陸軍遊騎兵手冊 | 第三章 火力支援
    陸軍特種部隊在特種部隊資格課程(SFQC)的小分隊戰術階段,也把《遊騎兵手冊》作為主要的教科書。間瞄火力支援可以顯著提高所有步兵部隊的戰鬥力和生存能力。每個遊騎兵和小分隊領導者都要具備規劃與有效使用此資產的能力。火力支援資產可以通過壓制、抑留、摧毀或制止敵人等手段,幫助部隊完成任務。
  • 【作戰研究】美軍探索完善航空火力支援的途徑
    霍爾姆斯將軍說:「開始我們用聯合航空火力支援方法訓練了幾乎每個平臺的機組,因此他們能夠參加作戰行動。我們用現代化瞄準系統改進了幾乎每個平臺,因此現在他們能夠看到戰場並準確地用自己的武器瞄準。」此外,美國空軍在戰機上安裝了新型無線電臺,現在飛行員可以與地面指揮員聯絡,有時可以直接與排長、班長聯絡。
  • 古德裡安:裝甲部隊如何與炮兵、工兵協同作戰
    當然,攻勢本身需要炮兵的火力支援。炮兵的任務是:壓制坦克不會進攻的目標與地區(如居民區、森林、陡坡、水域或沼澤),壓制或遮蔽可疑的觀察所或反坦克武器陣地,摧毀阻礙坦克進攻的已知目標。遠程炮兵可以封鎖坦克進攻區域,破壞可疑或已知的指揮部和預備隊待命區域,或做好監測坦克進攻的準備。攻擊開始後,炮兵火力通常會從坦克進攻區域向外延伸。
  • 中巴陸軍特戰部隊在巴境內開展聯合反恐作戰演練
    【環球網軍事報導】人民網巴基斯坦帕比1月5日電(記者丁雪真)當地時間1月5日10時,以重要目標防衛聯合特種行動為背景的中巴陸軍聯合反恐作戰演練在巴基斯坦帕比國家反恐訓練中心展開。空地火力對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後,特戰隊員迅速機降至指定地域展開滲透。
  • 兵種協同立體攻防 鍛造兩棲作戰勁旅
    第74集團軍某旅日前在粵東海域組織多兵種聯合下的渡海登島演習,圍繞戰時聯動一體指揮、戰場信息整合分配、陸海空力量聯合抗擊等內容,錘鍊官兵立體攻防、多維感知的作戰意識,提升兩棲合成部隊渡海登島作戰能力。這個兩棲合成旅在調整改革的三年來,連續三次參加體系對抗演習,實戰化的錘鍊讓指揮員對聯合作戰、立體攻防、多維戰場感知等前沿的作戰理念有了全新的認識。
  • 鄢海亮|全面抗戰時期國民黨軍步炮協同作戰問題
    在此背景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和陸軍炮兵學校、步兵學校等軍校均在各自的學科與術科中加重了步炮協同教育與訓練的比重。例如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分校在第十六期第十二總隊學生的教育中,要求教官在基本戰術、應用戰術和術科教育中均須花費一定的時間教授兵種協同的條件和講解步炮協同的具體內容。陸軍步兵學校校官研究班的術科科目也重視講授步兵與炮兵、戰車間的協同,以及聯合演習等內容。
  • 難怪陸軍老大哥喜歡得緊
    我軍武直戰力最強的直-10未能在軍演露面,其實原因很簡單,陸軍航空兵對目前技術狀態下的直-19很滿意,價格便宜還有用途廣。(而美軍則是一手發展高科技,一手不忘訓練陸航直升機觀察員,專門負責觀察地面戰場情況,並與地面協調)
  • 聯合作戰!陸軍防空營變成空軍「預警眼」
    然而,看似「守株待兔」的一幕發生戲劇性變化,藍方擔負截擊任務的機組出現協同誤差,給了對手時間。最終,藍方被對手擊敗。「這個時間差,其實是體系的能力差。」失利之後,該基地官兵琢磨明白一個道理:單元要素差之毫厘,體系作戰就會謬以千裡。以往,該蓋達組織體系集成訓練,從形成構想、擬制方案到定下決心,都是由基地指揮班子一手操辦。
  • 【可視化】連火力支援:協調不同火力同時打擊多個目標
    相關資料:合成營空域使用-無人機與陸航空域衝突與協同召喚建制內和支援間瞄火力、空中火力對多個目標進行打擊時,美陸軍遵循標準化協議標註非核目標,目標表示法由兩個字母後加四個數字組成,例如:AA0000。火力計劃機構接收到一個目標同時給其分配一個編號。陸軍司令部將第一個字母分配給各軍(多國聯軍作戰時該字母分配給各國)。第二個字母由軍分配給旅級部隊。
  • 美陸軍發布《2028多域作戰中的美國陸軍》文件
    《2028多域作戰中的美國陸軍》文件。過去的二十五年裡,中國和俄羅斯加大投入,開發出一種系統性的作戰方法,來對抗美國聯合部隊在武裝衝突中的各領域聯合作戰方法,從而破壞美軍的空地一體戰。此外,中俄兩國都在繼續改進這些反進入和區域拒止系統,並向其他國家擴散相關技術,但美國的聯合部隊卻並沒有跟上這些發展步伐。
  • 【軍報報眼】「空地對決」砥礪防空天網,「多維傘降」錘鍊突防本領
    (本文刊於《解放軍報》2020年7月19日第1版)第72集團軍某旅構建逼真戰場環境鍛造體系作戰能力「空地對決」砥礪防空天網■特約記者童祖靜、通訊員趙威  空地對決,體系制勝。走出指揮方艙,該旅飛彈營營長王平深有感觸:「面對藍方戰機高強度進攻,我方藉助體系優勢構築多道防空火力網,在層層攔截中錘鍊極限防空能力。」據了解,該旅改進完善新型指揮控制系統,擴大了預警範圍,縮短了反應時間。  依託逼真的戰場環境,該旅緊盯多項訓練難題進行研究攻關,指揮協同、應急處置和綜合保障等體系作戰能力穩步提升。
  • 「合作-2019」中新陸軍聯合訓練正式開始
    「合作-2019」中國與新加坡陸軍聯合訓練27日上午在新加坡陸軍第3師裕廊營區舉行開幕式。本次聯合訓練共計13天,新方派出陸軍第一突擊營反恐精英共120人參加,中方出動陸軍第74集團軍精銳兵力120人。
  • 【綜述】國際陸軍電子作戰部隊發展
    二、當前世界主要國家陸軍電子戰部隊的發展情況美軍作為世界上電子戰能力最先進的國家,一直保持著對電子戰建設發展的高度關注。隨著電子戰理論的創新和在軍事行動中的不斷實踐,美軍認識到電子戰的發展與美軍轉型息息相關,優先進行電子戰轉型對於實現美軍的軍隊整體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 中國1996年和2020年陸軍裝備水平比較
    解放軍陸軍素有「天下第一陸軍」美譽,雖然是美譽但從實戰傳統來看並沒有誇大,不過隨著軍事現代化進程加快。
  • 海外談中國:直-20試裝KD-10空地飛彈 比肩美軍「黑鷹」特戰型號
    安裝在機身兩側短翼上的一個掛架,就可以掛載4枚KD-10飛彈,無法確定照片中的飛彈是實彈還是訓練彈。本文是美國「The Drive」網站「戰爭地帶(War Zone)」專欄發表的分析文章,作者Thomas Newdick,本人翻譯給大家分享。
  • 特種作戰精英:法國陸軍特種部隊旅
    目前,法國陸軍特種部隊旅的下屬單位包括:總部團、第1海上步兵傘降團、第13傘降龍騎兵團和第4特種部隊直升機團。平時第1海上步兵傘降團、第13傘降龍騎兵團和第4特種部隊直升機團作為3支獨立的作戰部隊分別訓練,但為了使這3支獨立部隊保持高度的互融性和可共同部署性,法國陸軍特種部隊旅每年都要組織進行3個作戰團之間的聯合演練。
  • 美海軍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
    ,這是一支真正的多兵種合成作戰部隊,特別是規模較小的遠徵隊,參與部隊「同吃同住同訓練」,其兵種合成性尤為鮮明,值得我們深入研究。1963年12月,根據海軍陸戰隊第3120.3號命令正式成立海軍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MAGTF),命令中聲明:海軍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設有獨立的空地總部,通常是為作戰行動和訓練演習而成立,主體部隊由隸屬於海軍陸戰隊任務組織的航空部隊和地面部隊所組成。
  • 機動、衝擊和火力:輕型裝甲兵步兵協同作戰的過去和未來
    近年來,聚焦於依託機械化步兵和裝甲平臺的混成編組來對抗實力遠強於典型叛亂分子的同等實力、裝備精良並且供應充足之敵,美國陸軍已經著手對訓練進行一次重大轉換。這意味著要實現從試圖贏得低烈度的「心智博弈」到打贏在高烈度、廣闊地域、合同戰鬥情況下更靈巧、更現代化之敵的轉換。這一意在壓倒各種編組之敵的轉變充分反映了戰爭的天然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