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型綜合補給艦是中國海軍目前在役的最大型綜合補給艦,比正在批量建造的903型整整大一倍,航速也有大幅提升, 是中國自主研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型綜合補給艦,可為海軍航母編隊、遠海機動編隊提供海上伴隨補給。首艦「呼倫湖」號(舷號965)已於2017年9月服役。艦長241米,寬31.5米,吃水11米,排水量3.4萬噸,滿載排水量4.8萬噸,裝備4臺16PC2-6B型大功率中速柴油機,最高航速23節左右。
中國海軍第一次建造真正意義上的海上補給艦始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前期共建造了4艘福清級補給艦,這對於當時還沒有裝備大型水面艦艇的中國海軍來說,配備是相當充實的。由於中國海軍並沒有裝備4艘補給艦的必要,因此其中1艘被改作商用,1艘在1987年賣給了巴基斯坦,並於1995年被巴海軍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裝,主要加裝了美國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CIWS),仍是海軍主力。
1996年,中國海軍從俄羅斯購入了2艘正在建造的現代級驅逐艦,此外引入西方技術建造的旅滬級驅逐艦也分別於1994年和1996年開始服役。為了滿足遠洋需求,南倉級補給艦"南倉"號(現更名為"青海湖"號)於1996年開始服役,該艦滿載排水量37000噸,是由一艘烏克蘭製造的商業油船改造而成,其補給裝備充足,可以進行縱向油料補給,也可以進行垂直補給。"青海湖"號的速度只有16節,很難在真正意義上跟隨艦隊進行補給作業。
2002年開始中國先後建造的五艘903型補給艦承擔中國海軍遠洋護航和訓練的補給重擔。隨著中國航母戰鬥群即將服役,903型艦無法伴隨航母編隊提供補給。航母編隊的活動半徑大,編隊的艦隻比現有三四艘驅護編隊所必需的燃料、水、食物等補給物資要增加好幾倍,而且航速要在25節以上。903型艦的滿載排水量僅2.3萬噸,航速僅19節,不能滿足航母編隊的需要,因此要建設一支全球性的海軍,就必須建造新一級大型高速綜合補給艦。
2015年12月,呼倫湖號在廣船國際造船廠下水,2017年9月1日,在廣州舉行交接入列命名授旗儀式。艦長241米,寬31.5米,吃水11米,滿載48000噸,航速達25節。是中國為航母編隊專門研製建造的大型補給艦,堪稱「航母奶媽」 。該艦的入列為中國海軍走向深藍奠定了更加堅實的裝備基礎,標誌著海軍遠洋保障能力躍上新臺階,對於完善海軍裝備體系結構、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中國共有8艘903型大型補給艦,903型綜合補給艦航速不到20節,而航母遼寧艦航速在29節左右,052D型驅逐艦航速在32節左右,也就是說,此前中國擁有的補給艦速度跟不上整個航母編隊的速度。而呼倫湖艦航速據稱可達25節,可以為中國海軍航母編隊提供海上伴隨補給,補全了中國航母戰鬥群中最後一塊短板。
901型綜合補給艦比中國海軍現有大型補給艦「青海湖」號(3萬噸級)大1.6倍,超越了與「青海湖」號規模類似的日本自衛隊綜合補給艦,成為亞洲最大的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艦」的燃料運輸能力較之以往的航母補給艦大幅度提高,能為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的燃料箱加滿3.3次燃料,由此,「遼寧艦」的最大作戰半徑得以提升至4684海裡(約8675公裡),擴大至美國夏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