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打服印度的全過程!

2021-02-13 史點

前言: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在藏南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Battle of Walong)。

1962年10月12日,印度總理尼赫魯發表聲明,印度將驅逐所有其聲稱的領土上的中國人。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視其為向新生不久的中國宣戰,沒有經過任何戰爭洗禮的印度前線官兵在那年的被命令向有著豐富戰爭經驗的中國軍隊進行挑釁。

10月20日,中國軍隊先發制人,擊敗了印軍的抵抗,並向動推進了一定距離。10月24日,北京請求停火併撤退,條件是印度同意談判解決。但尼赫魯拒絕中方的請求。接下來的3周,雙方加強了軍事集結,11月15日,印度發起了局部反擊,激發了人民取得全面勝利的幻想。

中國軍隊重新發起進攻,擊潰了印度第四師。到11月20日,印度軍隊組織了幾次無效的抵抗。也就在那天,北京單方面宣布停火,並準備撤軍:這時的尼赫魯被打怕了,他接受了中國的停火協議。

在幾周的中印之戰中,以中國軍隊的全勝最終宣告結束。據有關資料顯示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隊在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取得空前勝利。給印度統治者以血的教訓。但由於給養等方面原因,我們放棄了收回的領土,印度人又乘機佔領我們的大片領土。

下面是對這次中印之戰人員傷亡等的清單。

中國邊防部隊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準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準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繳獲: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臺(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1524名)消耗: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藥2,050kg,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臺(步話機)5部、汽車12臺。

大家都知道,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分東線和西線兩條戰線,東線又有兩個戰場,亞東戰場一線和達旺戰場一線,東線是成都軍區打的,西線是新疆軍區打的。

先說東線達旺戰場,為什麼先說它哪?這是大家最熟悉的部分,國人最熟悉的麥克馬洪線就在這裡,這裡也是中印戰爭的主戰場,印軍考爾中將的部隊就是沿達旺 ——邦迪拉——德讓宗一線展開的,中國軍隊的反擊最早就是在這一戰場打響的。

戰爭一開始,中國軍隊就打垮了達維爾準將的一個旅,俘虜了達維爾準將,打過了麥克馬洪線,中國軍隊宣布就地停戰,等待印度回應。在這期間中國軍隊緊急修了一條簡易公路,保證了戰爭物資的供應。

中國軍隊第二階段的目標是拿下達旺,但拿下達旺後,一清點戰果,發現俘虜的人數與打垮的印軍數量相差太大,達不到戰前定下的要打出30年邊界安全的目標.

正好這時藏民來報告說,印軍的增援部隊分三部分正沿德讓宗——達旺公路展開,準備攻擊達旺,戰機顯現,中國軍隊立即兵分兩路,一路沿公路迎擊印軍,另一路沿貝利小道堵印軍的後路,結果把印軍一個半旅加一個師部夾在了達旺與邦迪拉之間,這就是中印戰爭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就有一個戰士擊潰印軍一個炮連,繳獲四門大炮。

八個戰士俘虜180印度兵。半個緊急湊起來的連(本來這是一個從貝利小道穿插過來的加強連,等從深山密林鑽出來一看漫山遍野的印度兵,以為已經沒有了成建制的印度軍隊,也就漫山遍野地抓起了俘虜,收都收不回來了,這個連有更重要的任務),就這半個連的30來名戰鬥人員,硬是在邦迪拉外阻擊了裝備齊全的 3000印軍,印軍打了幾次衝鋒死了幾百人還是無可奈何。

最後還是師部的參謀向師長建議說,有一條幾乎沒走過人小路,可以突圍,但就是不知還能不能走,師長破口大罵「XXXX,能走不能走就這一條路,不走還在這等死嗎?還不快走」。

印軍丟棄了所有重武器,沿小路狂奔,後面那半個連還窮追不捨,途中遇到那個連的副連長帶的一個重機槍班在橋頭阻擊,打光所有子彈後,眼睜睜地看著800多印軍蜂擁而過。

這個連的任務本來就是切斷這條小路,副連長帶的掩護部隊不折不扣地執行了任務,連長帶的主力卻光顧抓俘虜了,但念在阻擊印軍主力有功(別的穿插部隊沒有及時趕到),降職使用,連長和副連長就地掉了個。

中國軍隊沿公裡一路狂追,打到了德讓宗,其中一個連的先頭部隊,比逃跑的印軍還跑得快,在印度人目瞪口呆的眼皮下,一槍不發,穿城而過,一掉頭又把印軍堵在了德讓宗,就在這個連吃飯休息挖工事時,後面來了一個車隊,戰士們槍都來不及拿,這個龐大的車隊就進了德讓宗。

等打下德讓宗才知道,車裡全是英美兩國緊急援助印度的第一批先進武器,連封條都沒拆,就急急忙忙送到了中國軍隊的手裡,其中就有美國當時最先進的M16步槍。德讓宗戰鬥中,犧牲了一個副教導員(副營級),這是中國軍隊在整個中印邊界反擊戰中陣亡的最高級別的軍官。

當時一隊中國士兵打的興起,收不住腳了,只管往前打,突然一個士兵目瞪口呆地就不敢往前走了,後面的人上去一看,媽呀,前面怎麼就沒有山了,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德問指導員,我們是不是打出印度了,打的美國了。指導員一挺肚子驕傲的說,知道啥?前面就是印度次大陸了,再往前你就掉印度洋裡了。

1962年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後撤。到1963年3月1日全部後撤到1959年11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裡以內。

這是中國政府出於保持中印友好關係的願望,再一次用實際行動 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通過武力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進行擦拭維修,將繳獲的其他軍用物資進行整理包裝,於12月中旬交還給印度。

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

中國使用突襲戰術成功教訓了印度,並在印度組織軍隊反撲前迅速將軍隊撤回戰前實際控制線內20公裡,保護了這支翻過喜瑪拉雅山脈進行突襲的幾萬邊防軍的有生力量,讓印度和世界了解中國捍衛主權的決心。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讓印度總理尼赫魯聲名掃地,他「反帝」一輩子,危急關頭卻乞求「英美帝國主義國家」出來「匡扶正義」,一時在國際上淪為笑柄,兩年後,鬱鬱寡歡的尼赫魯去世!

相關焦點

  • 1962年挨打後,印度後來還在邊境和中國打過兩次 | 軍武正片
    在這一期軍武正片《中印戰爭1962》中,我們會詳細講解到底什麼是「麥克馬洪線」,1962年中印戰爭的起因與過程,看解放軍如何用
  • 橡樹 | 中印1962年邊境戰事:和談,或者戰爭
    最新:中印1962年邊境戰事:詳解克節朗河谷之戰克節朗河谷之戰為1962年中印戰爭第一階段的標誌性戰役。在1950年代,周總在會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外交,此後,中國在第三世界和不結盟國家開展外交,頗得印度助力。因而,在1962年中印戰爭第一階段的克節朗河谷之戰結束後,周總向印度方面提出了停戰請求:要求按照中印軍隊實際控制線停火,談判解決中印邊境爭端。
  • 美國情報視野中的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
    1962年11月21日,中方主動宣布停火、撤軍,結束中印邊界戰爭。中國政府的這一決策是美國政府及情報部門始料未及的,各類情報甚至沒有對此做出過任何預判。在戰爭爆發和初期階段,情報部門的精力更多放在古巴飛彈危機上,在危機結束後才騰出更多精力轉向對中印關係和南亞局勢的關注。在對戰爭爆發和結束的具體分析和預判上,情報部門反應滯後,缺乏有效和準確的判斷。
  • 印度拒絕撤兵!重演1962年中印戰爭?
    從現有的情況看,印度已經打算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中印邊境對峙地帶繼續耗下去。同時,印度還頻頻試射可攜帶核彈頭的飛彈,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決心。無論是季節條件和國際背景,都跟1962年中國打響對印自衛反擊戰很相似。那麼,58年後,這裡會發生戰鬥嗎?
  • 公開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秘密報告後的一段訪談
    馬克斯韋爾:報告裡有我過去50年裡一直希望世人了解的真相。印度大眾一直以來有一個錯覺,即「中國無端發動了對印度的侵略戰爭」、「印度是1962年戰爭的受害者」。而歷史真相是,印度政府犯了錯誤,尤其當時的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是他將戰爭強加給了中國人。
  • 決戰1962:揭秘中印邊境戰爭決策內幕
    本文原載於《中國新聞周刊》2012年第42期,作者徐焰。本文原題:《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決策內幕》,亦有自媒體使用標題《毛主席:「我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通為什麼印度要打我們」。彈指一揮間,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距離2012年)已經過去了整整50年。
  • 印度將軍眼中的1962年中印戰爭,為何印度輸得那麼慘?
    1962年的中印戰爭,我們稱之為中印自衛反擊戰,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場普通的邊界戰爭,一場正義的自衛反擊戰罷了。
  • 1962年中印戰爭:困擾毛主席十天十夜,沒想通印度為何打中國
    圖|1962年戰爭期間的印軍米-4直升機不禁在心裡有了疑問:當時以尼赫魯為首的印方高層,到底是擁有什麼底氣去挑釁中國,自以為能把中國駐邊部隊,從中國的領土上徹底趕回去?1911年,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一時間國內動蕩不安,當然地處西南的西藏地帶不免被波及到。在印度的英國殖民者瞄準了這一機會,在中印邊界東線,趁機把中印邊界向喜馬拉雅山脈更北推進,進一步企圖把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幸運的是當時中方政府並沒有在協議上簽字。
  • 讀帖記:說說1962年中印戰爭的隱秘
    當時的西藏人支持辛格瑪米,不支持金珠瑪米。辛格瑪米指的是印度軍隊,金珠瑪米指的是解放軍。西藏人遵從活佛的命令,支持印度軍隊,很多的西藏人,他們為印度軍隊提供後勤支持,搬運軍火和糧食,而中國軍隊的軍火和糧食都得自己組織人來背,如,當時的後勤全靠犛牛,讓犛牛把彈藥馱上去,再把犛牛殺了當口糧。當時也不敢將軍火交給西藏人,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按照活佛的指令叛亂?
  • 印度梵文教科書妄稱:1962年戰爭印度擊敗了中國
    資料圖  「眾所周知的1962年中印戰爭,其結果是印度戰勝中國」。如此謬誤,竟一直出現在印度中央邦教委所轄的多所學校的梵文教材中。這令當地8年級的中學生及家長感到困惑,因為印度多數教材中寫道,「1962年印度突然捲入到同中國的戰爭,儘管印度士兵戰鬥到最後一人、最後一刻,但中國取得了勝利」。  據《印度時報》網站10日報導,這本梵文教材由一家位於北方邦的出版社出版,作者有5人,其中不乏教授及語法專家,但其相關1962年戰爭的誤導信息赫然出現在該書第八章「尼赫魯先生」中。
  • 放心,中印打不起來,因為1962年中印戰爭有一個最大秘密
    這裡,我要告訴大家1962年中印戰爭的一個最大秘密。  我先賣個關子:這一點,很多歷史書上都不寫。或者說,沒有把全球發生的重大事件,有機地結合起來。這讓國人有個印象,好像當年的中印戰爭(對印自衛反擊戰),就是我們忍無可忍,把印度打得大敗,狠狠教訓了印度。進而,印度人對當年的恥辱念念不忘,總想找機會報一箭之仇,要洗刷「恥辱」。
  • 新中國的對外戰爭:1962年中印戰爭全景解讀
    其如意算盤是繼續維持西藏的獨立或半獨立(宗主權)狀態,實質是要把西藏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新中國不是滿清政府,也不是民國政府,對印度的抗議不予理睬。當時,印度繼承了英國的衣缽,與西藏關係密切,幫助訓練藏軍並提供了大量武器。昌都戰役前,藏軍敢於作戰的底氣,就是因為有英國和印度的支持。聽聞藏軍主力在昌都戰役中被消滅後,達賴即準備逃往印度(已經到了中印邊界的亞東),後被勸阻返回拉薩。實
  • 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慘敗中國完勝後,其他國家都是什麼反應?
    自尼赫魯當政起,印度在他的領導下,頻頻在邊境實施所謂的「前進政策」,極力主張吞併中印兩國爭議領土。至1951年前後,印度軍隊先後侵佔了中印邊界東段傳統習慣線以北、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約9萬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而後,又侵佔了中段2000平方千米以及西段的巴裡加斯,並企圖侵佔西段3.3萬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
  • 「神仙仗」始末——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一)
    1962年10月12日,印度總理尼赫魯突然公開下令:要把中國軍隊從印軍侵佔的中國領土上"清除掉"。
  • 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為什麼被打斷了腿
    1962年中印邊境上爆發了一場短促的遭遇戰,雙方幾乎是一接觸,戰爭已經結束,從此邊境從此大致和平維持到了現在。不少人說是因為尼赫魯是個固執的蠢貨,所以中印什麼都談不成,這個其實誤解了尼赫魯了,他本人是很希望雙方擱置爭議的,但是印度老百姓不接受,議會也不接受,他只能是被逼著一步不退,非要中國交出來12萬平方公裡的領土,相當於福建那麼大,這不鬧嘛。談不成,於是總理回國了,戰爭解決的方案也就最後拿上檯面了。「
  • 印媒分析: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失敗的5大原因
    印媒分析: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失敗的5大原因1962年10月20日,中國陸軍從拉達克和麥克馬洪線附近對印度發起進攻。
  • 原創 || 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為什麼被打斷了腿
    1962年中印邊境上爆發了一場短促的遭遇戰,雙方幾乎是一接觸,戰爭已經結束,從此邊境從此大致和平維持到了現在。今天我們就來講下這事。不過要說清楚這事,又說來話長,因為那件事並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可以理解為一個結果,又可以理解為一個開始,因為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中印之間的齟齬才剛剛開始。西藏這個話題,非常複雜又非常敏感,博主只能是儘量不踩線給大家講下這個話題。
  • 揭秘:中印戰爭蒲江三烈士尋蹤
    蒲江縣黨史、地方志記載,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大民主革命時期與建國後的剿匪鬥爭、抗美援朝戰爭、中印戰爭、抗美援越戰爭、中越戰爭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蒲江縣籍犧牲的革命烈士達403人。1962年中印戰爭中,蒲江籍戰士王家明、黃國良、王志全,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與完整,已長眠於那高高的藏南雪域高原之上。中印戰爭,一稱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 闡史官|1962年中印之戰活捉了印軍準將
    其實自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印邊境小打小鬧,就沒有消停過。其中最激烈的是1962年我國的自衛反擊戰。自從英國18世紀入侵印度以來,就開始了對我國西藏地區的覬覦。1913年,英印殖民政府趁著辛亥革命之後,全國局勢不穩定的時候,強迫中國北洋政府和西藏地方當局在印度西姆拉舉行邊界談判。三方人馬談了三次,都無果而終。
  • 【第一軍情】「龍象」爭鋒55年:您知道從1962年到現在中印實力的真實對比嗎?
    印度軍隊近日越過中印邊界錫金段阻礙中國邊防部隊的正常活動已經愈演愈烈,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同時要求印方遵守歷史界約規定,警告印度「性質非常嚴重」,中國可能用「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主權,正告印軍中的個別人汲取歷史教訓,停止發表叫囂戰爭的危險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