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方,特別是美國空軍,為擊敗對手而對先進技術投資並建立了可觀的技術儲備。
AIM-260飛彈
美國空軍計劃在2022年開始部署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AIM-260聯合先進戰術飛彈(JATM),以取代雷神公司的AIM-120先進中距空空飛彈(AMRAAM)。近30年來,後者一直是西方主動雷達制導飛彈的性能基準。
美國空軍將AIM-260列為優先開發的空對空飛彈,至少部分原因是中國能力日益強大的空對空飛彈庫。解放軍空軍最新的空對空飛彈PL-15於2018年列裝,其射程比AIM-120系列更遠。
毫無疑問,AIM-260與AIM-120相比,包括射程在內都會有明顯的改進。但是,關於其最大射程和增程之後的末段作戰性能仍有疑問。飛彈設計師可能已經為AIM-260提出了一種新穎的推進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或者還有可能出人意料地發展出一種射程遠得多的武器。另外,美國空軍也可以轉而依靠低可觀測發射平臺,如F-22以及隱身程度稍低的F-35的戰術優勢,再加上AIM-260的性能,以此擊敗理論上配備遠程飛彈的飛機。但是,這種作法不適用於美國空軍「老舊」的第四代戰鬥機,例如F-15和F-16。
衝壓噴氣推進
MBDA開發的歐洲「流星」增程型空對空飛彈於2016年入役,它取代AIM-120成為雷達制導空對空飛彈的性能標準。「流星」具有更遠的射程,更重要的是,該飛彈在中遠程攻擊的最後階段仍保持動力。這是因為AIM-120由固體火箭提供動力,而「流星」使用衝壓噴氣發動機。雖然先進中距空對空飛彈的峰值速度更大,快速加速可能導致其速度超過4馬赫,但與衝壓噴氣發動機相比,即使採用推進-持續(boost-sustain)發動機配置,固體推進劑也會相對較快地燃燒掉。據認為,「流星」的衝壓發動機擁有至少可以工作60秒的燃料,並且平均速度更快。
在其他所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衝壓噴氣式飛彈比傳統的固體推進劑飛彈具有更大的不可逃離區。不可逃離區是發射飛機前方象限內可以攻擊目標飛機的空間體積,而在這個空間體積內目標飛機不管做出什麼規避動作都無劑於事。「流星」據稱擁有超過100公裡的射程和60公裡的不可逃逸區。除電子對抗措施外,防禦戰術還包括通過消耗其能量來試圖擺脫來襲飛彈。對於傳統的固體推進劑飛彈,它在中段就已處於慣性滑行狀態了;機動的次數越多,損失的能量就越大。
儘管對空對空飛彈的衝壓噴氣發動機進行了近40年的研發(誠然有時是零星的),但美國空軍並沒有為AIM-260選用這種推進方式。儘管未提供AIM-260的任何推進裝置細節,但美國空軍表示將不使用衝壓發動機。美國空軍武器項目執行官——空軍準將安東尼·吉納特波此前也告訴記者,該飛彈不使用衝壓發動機。他還指出,該武器不會比AIM-120大。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可能在AIM-260的發動機上採用某種形式的推進-慣性滑行-推進(boost-coast-boost)配置,其推進劑能量可能比前幾代的固體發動機更高。即便如此,這能否提供類似「流星」級飛彈的總體性能仍值得懷疑。
如果上述推測屬實,那麼到目前為止,美國一直在秘而不宣地發展這種推進方式。否則,美國有可能正在研究其他尚處於保密的遠距空對空飛彈技術。
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http://www.aeroinfo.com.cn
航空簡報
空天防務觀察 民機戰略觀察
民機文獻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