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美國《空軍雜誌》曝光的美國在研新一代空空飛彈引發了廣泛關注。而且其影響範圍遠遠超出了軍事媒體,《商業內幕》、《國家利益》網站都紛紛報導。這對於一種空空飛彈來說還是很少見。一方面,這是因為該飛彈可能採用了很多革命性的科技,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幾乎是專門針對中國霹靂-15空空飛彈研製的。以前,我們總是聽說中俄針對美國的某種武器發展一種對應型號,而如今形勢卻發生了反轉,這當然令美國媒體感到驚訝。
那麼,這種飛彈性能究竟如何?美國的軍事科技發展策略果真從創新引領型滑落到跟蹤型了嗎?
我們首先來看看美國媒體的報導。
AIM-120飛彈的小型化技術是非常了得的。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4日報導稱,美國空軍正在研製一種新的空對空飛彈,編號為AIM-260的「聯合空中戰術飛彈」可以比美軍現有的主要空空飛彈AIM-120「先進中程空空飛彈」飛得更遠,增大的射程可以幫助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對付裝備遠程飛彈的中國和俄羅斯戰機。
報導稱,美國《空軍雜誌》記者在俄亥俄州的一次活動上爆料,「空軍武器項目執行官Anthony Genatempo在6月20日的採訪中表示,空軍正在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陸軍和海軍合作研發這種飛彈,計劃於2021年開始進行試射,於2022年開始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據稱,該彈首先裝備F-22和F/A-18,然後裝備F-35。美國很可能在2026年採購最後一批AIM-120,這種飛彈早在1990年就開始服役了,迄今為止有將近30年的歷時。
疑似中國霹靂-15飛彈,圖片來自於網絡。
報導稱,該飛彈攻擊距離要比AIM-120系列飛彈中的最新型更遠,AIM-120D的最大發射距離據分析達到了100英裡(約合161公裡)。此外,該飛彈的改進不僅僅局限於射程,其他改進還將有助於對付中俄的隱身戰機。
這裡首先要科普一下所謂的「射程」。實際上,很多媒體使用的射程一詞,並不真正是空空飛彈的射程。簡單理解,射程是發射點與命中點的距離,因為這是飛彈實際飛行的距離,這才叫射程。對於空空飛彈還有一個概念,攻擊距離或者說發射距離,它是指發射飛彈時,載機與目標機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往往更大(迎頭髮射情況下),因為發射飛彈後目標還要往前飛,最後在中間一點被擊中。而人們常說的「射程」(Rang)有幾十上百公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射程,而是發射距離或者攻擊距離。比如說,AIM-120D的最大Rang 有160公裡,應該理解為最大發射距離,其射程遠遠沒有那麼大。廠家也從來不宣傳真正的射程,而渲染髮射距離,因為射程是在是太難看了。但是射程已經被很多媒體約定俗成了發射距離,這裡也就不深究了。
目前,AIM-120發射了將近4000枚,效果不錯。
《國家利益》的報導稱,美國發展這種飛彈,很大程度上是應對中國的霹靂-15。空軍官員表示,2016年,中國使用雙脈衝火箭發動機的霹靂-15的出現,是推動空軍和海軍開始JATM計劃的關鍵因素。去年,兩架殲-20飛機在珠海航展上進行了一次引人注目的飛行展示,其機腹武器艙打開,顯示了滿載的4枚飛彈。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的報導也宣稱,「聯合空中戰術飛彈(JATM)」背後的誘因是中國的霹靂-15。報導稱,這是一種遠程空對空飛彈,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的先進飛彈會超過美國戰鬥機的飛彈射程。文章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軍方對中國的霹靂-15深感擔憂,這是一種主動雷達制導的超遠程空對空飛彈,射程可能約為200公裡,比AIM-120D的射程更大。中國軍方還開發了另一種稱為霹靂-21的武器,據信其射程超過300公裡。
有意思的是,這項研製工作大約兩年前開始,這個過程幾乎是秘密進行的,美國發展空空飛彈歷史上還沒有這麼神秘兮兮過(這一點是不是也在學中國呢?)。據《國家利益》網站稱,唯一可以查到的線索是關於助理項目經理(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的員工)2017年獲得傑出後勤人員獎項的通報。
綜合美國媒體的分析,它或許具有以下特徵。
首先,它沒有使用衝壓發動機。儘管衝壓發動機可以利用空氣中的氧為燃料助燃,可以減少氧化劑的攜帶量,以增大射程。但是由於需要安排進氣道,結構複雜,而且體積相對較大,氣動阻力也大,而且需要固體助推器將其加速到一定速度才能啟動衝壓發動機,這個助推器的燃料所佔比例也不小。衝壓發動機的速度可調,但是飛彈氣動布局一定,其適合的速度範圍也是有限的。總體來看,飛彈越大,衝壓發動機約佔光,越小越不划算。所以平衡收益和代價,它未必能完全代替火箭發動機。特別是隱身戰機的內置彈艙空間有限,對於使用衝壓發動機要求更為苛刻。美國放棄衝壓發動機也可以理解。
關於美軍未來遠程空空飛彈的藝術畫,據分析這可能是一種兩級飛彈。在空空飛彈中這種結構還很少見。但是地空飛彈中比較多。
其次,AIM-260體積與現有的AIM-120相當,但射程有較大幅度提升。體積取決於F-22和F-35的彈艙,所以不可能有太大變化。而射程的提升,可能需要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這在空空飛彈上應用還很少。而且助推器將是可更換的,更大的助推器可以支持更遠的射程。另外其第二極彈體相對較小,阻力小、拋棄助推器後可輕裝前進,這將賦予其更遠射程。另外一種選擇是多脈衝發動機,在發射、巡航和最後攻擊階段分別啟動,以更好的進行管理能量。
第三,充分優化彈道。兩級系統可以更好地利用高層稀薄大氣層,使得氣動摩擦和阻力最小化,這將導致更長的射程並增強最終機動性能。而更陡峭的軌跡和更高的速度也可以使防禦這種攻擊對敵人來說更加麻煩。實際上,AIM-120D射程遠遠超過AIM-120C,就主要是通過飛彈採用更節省能量的彈道來實現的。
第四,或將使用紅外熱成像和有源相控陣主動雷達雙模導引頭。
美國AIM-260或將不會使用流星裝配的這類衝壓發動機。因為其體積較大。
此外,AIM-260很可能具有先進的雙向數據鏈,以便發送和接收新信息,允許更精確的目標定位,完成飛行中飛彈的重新目標分配,以及根據來自機外資源的數據與目標交戰。這意味著載機可以收到飛彈自身的狀況信息,例如速度、燃料、能量狀況,同時實現它機制導。
即便如此,霹靂-15仍然有可能對抗這種飛彈,畢竟其體積是比AIM-120大不少的。所謂身大力不虧。AIM-260使用的大多數技術,霹靂-15的彈體都能裝下。唯一的問題是,殲-20的載彈量可能仍然達不到F-22的水平。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AIM-120的彈體相對較小,能夠達到160公裡的射程從技術角度上看實際上並不落後,這對制導精度、各個器件的小型化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中俄的飛彈如果做得那麼小,射程未必能打那麼遠。所以,也不要看輕美國的科技水平。
微信號: 看空天
微信ID: kankongtian
感謝您對看空天的支持!
歡迎朋友圈轉發,商業轉載需經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