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劍天涯
本文為8090軍事獨家縱覽公眾號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如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公眾號8090軍事獨家縱覽及作者信息,並且在公眾號留言轉載,獲得授權,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歡迎朋友圈及微信群轉發本文,無需授權)
都說2018珠海航展閉幕最大的彩蛋不僅是殲-20的四機編隊,還有內置彈艙裡的新型空空飛彈,軍迷圈為了爭論是霹靂-15,還是霹靂-12,甚至霹靂2X,霹靂1X撕得不亦樂乎。
恩,就是這圖。側艙攜帶的是霹靂-10飛彈大家肯定沒疑問了(注意力,請放在側翼個頭比較小的那款飛彈上),至於機腹彈艙掛載的蝶形翼新型空空飛彈是什麼,各路大佬就撕得不亦樂乎了。說是霹靂-15的,「最權威」的證據來自下面兩條。
外媒(美媒)一張圖,標識出了與本次殲-20內置彈艙蝶形翼空空飛彈外形類似的空空飛彈,並且稱之為霹靂-15(PL-15)。而且中國一航的空空飛彈譜系裡,各種遠程霹靂-12發展型也沒有收錄蝶形翼空空飛彈,一定是新飛彈,準沒錯!
其實這傢伙,很早就服役了。早於2015年就和我軍殲-11B執行戰備值班任務了。取代性能及供貨極其不穩定的俄系空空飛彈,據悉為霹靂-12的升級改進版本,抗幹擾能力更強,射程也更遠。
什麼!還是霹靂-12改,該不會搞錯吧,確定不是霹靂-15?霹靂12各種譜系不是沒有麼?恩,其實目前發布的空空飛彈譜系是不完整的,相對完整的是上面那圖,一航的空空飛彈譜系。但是一航的空空飛彈譜系其實也不是很完整的,霹靂-12D以後的各種發展型號目前也是沒有收錄的。(原諒卓一航吧,畢竟發布時間比較早,還有保密條例的要求)
甚至最早曝光的簡氏防務雜誌,原文也僅僅標註為新型未知型號空空飛彈(注意霹靂-10飛彈和蝶形翼飛彈的大小區別,下文會用到哦),所謂的霹靂-15其實是國內媒體人自己實錘的(不是軍內,也不是官媒),官媒並沒有從任何一個渠道確定以及肯定這飛彈就是霹靂-15。
至於外媒嘛?可信度,一看媒體(國外同樣有野雞媒體,注水文也很多),二看爆料途徑。一般來說有軍方背景的爆料還是靠譜一點的,至於某些保密項目,對錯各一半吧。最出名的例子當屬我國的四代機項目,當年權威外媒的設定稿是圖上那樣的。得益於我國很好的裝備保密制度,外媒能得到圖上的信息已經算不錯了,但是猜測的精準性,還是沒法看。比如氣動布局,服役時間,矢量發動機等等,通通都得瞎,這和後來實裝的殲-20明顯不是一個機型,屬於煙霧彈中的煙霧彈。
至於詳細的情況,外軍想了解,幾乎很難很難,要知道當年密級很高的殲-20項目可都把美國前防長蓋茨都忽悠瘸了。中情局:四代機,不存在的,只有殲-10大改,按照中國的研發水平2025年首飛都算不錯了。(2000年前後美國國防部的判斷)最早美軍的確收集過與殲-20類似的機型的情報,稱之為殲-12(區別於老殲-12及沈飛的競標項目殲-14,原圖赤劍找不到了,畢竟近20年前的資料,家裡各種軍內和外軍資料實在太多,一屋子,近萬冊,實在翻不完),並且最樂觀的估計首飛都得2025年,畢竟受制於發動機,隱身塗料及工業工藝等諸多方面影響,於是極其放心的停掉了F-22的生產線。
如果說外軍外媒的情報準確的話,其實蝶形翼的新飛彈更加不可能是霹靂-15了。畢竟美海軍高層爆料,我國在發展的霹靂-15是一款射程200~400公裡以上的超遠程程空空飛彈。我們的空空飛彈雖然進步很大,但是其實在體積,重量,多用途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官媒原話(亮點在圖上某型空空飛彈)。簡單來說,就是受限於材料和技術工藝,我們的空空飛彈在小型化方面還需要努力。在和霹靂-12差不多尺寸和重量的前提下(為了塞進內置彈艙),我們能做到霹靂-12原型飛彈6~7倍的射程,除非獲得了「天頂星」人的技術扶持,要不打破目前難倒各國的飛彈技術門檻幾乎是不可能的。(又想小,又想快,射程還得超級遠,還採用常規的飛彈布局,中國軍工人表示:臣妾做不到!)
而且其實我國的權威媒體其實不只一次實錘霹靂-15大概什麼樣的。如果連央視,中航及中國軍工的紀錄片都不信的話,我們姑且還是信就是各路媒體大佬說的霹靂-15吧。
據赤劍得到的消息,蝶形翼空空飛彈為霹靂-12空空飛彈的改進型,改進思路在哪裡呢?在保持霹靂-12大部分部件通用(降低單價,保證裝備的可維護性),尺寸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可以塞進四代機彈艙),射程增大50%,扛幹擾能力更強,可以攻擊隱身目標,並且還是雙模導引頭的。主動雷達和紅外成像任意可根據任務需求隨意更換(強調多用途),2018年珠海航展由霹靂-10改發展而來的天龍-30防空飛彈就是一個很好的技術註解。
天龍-30(同樣為蝶形翼,目標在於內置彈艙,上艦一坑填四彈,面/地空版少佔用點空間)配合天龍-50(霹靂-12的外貿版——SD-10的地空版)組網。天龍-30(紅外版)負責30公裡內的各類作戰目標(防空反導反無人機),而天龍-50則負責30~20000米射程,50公裡內的各類作戰目標。
而為什麼天龍-30和地空版的SD-30(閃電-30)為什麼不是同一款飛彈的原因其實很簡單。SD-10和SD-30外形尺寸差不多,而SD-10發展過來的天龍-50系統是一車4彈(筒),共用車具及發射系統的天龍-30為一車6彈(筒),這裡可以看出天龍-30飛彈外形尺寸明顯比天龍-50小很多,不是同一款飛彈。
目前我國的霹靂-12已經形成了類似AIM-120及AIM-9系列飛彈一樣龐大的空空飛彈家族體系。(為了生產線及技術有沿革性,字母各種不夠用,各種外形改到媽媽都認不出)地面上的59,69,79式坦克就是其中的代表,戰機方面的各種殲-7魔改型,空空飛彈的霹靂-2,霹靂-5,再到各種霹靂-9也都是一個套路。所以各種蝶形翼,邊條翼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目前技術路子都是霹靂-11/12體系。(不論以後是不是真叫成霹靂-15,稱呼蝶形翼新彈彈霹靂-12改沒毛病)
中國軍工人苦慣了,窮慣了,已經學會精打細算用好國家的每一分錢,正是由於我們有著一批精益求精,不斷完善,超越自我的軍工人,我們才實現了花美帝1/2-1/3的費用,實現了外軍80%甚至120%的性能,厲害了我的國,偉大中國軍工,壯哉中國軍工人。(本文完)
PS:每一份勞動都值得尊重,都是為了祖國美好而奮鬥。不要讓我們的努力流汗又流淚,雙手在哪裡 ,支持下8090的創作團隊,謝謝了。
想進粉絲群的讀者,可以勾搭小編姐姐,她會把大家安排進合適的聊天群的。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