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空戰中取得優勢,主要依靠先進的戰鬥機,我們已經擁有了殲-20。與此同時,還要有先進的空空飛彈,在這方面,殲-20公開展示的霹靂-10和霹靂-15都是「殺手鐧」。
其中,霹靂-10採用了推力矢量噴嘴,配合頭盔顯示器使用,發射離軸角非常大,而霹靂-15的射程則非常遠,公開的數據是200公裡。
一般來說,戰鬥機使用的中距離彈最大射程只有100公裡左右,甚至幾十公裡,美國AIM120和俄羅斯R77都是如此,為什麼殲-20的霹靂-15能夠打到200公裡遠?難道是我們獲得了外星人的科技?
當然不是,這一切,得感謝美國人吹的牛。
本世紀初,美國在研製AIM120D空空飛彈時,號稱它採用了雙脈衝發動機,射程達到160公裡。這一數據是非常嚇人的,意味著F-22和F-35在配備AIM120D之後,能夠在我們的空空飛彈射程之外狙殺我們的戰機,我們毫無還手之力,甚至連飛彈從哪裡打來的都可能不知道。
美國人的數據給了我們極大的壓力,如果不能研製出射程和AIM120D相當的空空飛彈,即使擁有殲-20,也可能不是F-22和F-35的對手。
因此,我國相關單位可謂是臥薪嘗膽,想盡辦法,終於也研製出了咱們自己的雙脈衝空空飛彈,射程數據還超過了AIM120D,達到了200公裡,它就是霹靂-15。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人也曾研製過射程200公裡的空空飛彈,它就是AIM54「不死鳥」,搭配F-14戰鬥機使用,成為一代「神器」。然而由於當時電子設備的局限,AIM54的命中率並不高,而且體型也十分龐大。
得益於時代的進步,霹靂-15克服了AIM54的缺點,在擁有遠射程的同時,還有非常高的精度和抗幹擾能力。
不僅如此,我們還研製了射程達到三四百公裡的新一代遠程空空飛彈,曾經由殲-16掛載首次公開曝光,爾後全面配裝殲-11B、殲-15等國產第三代重型戰鬥機。它能夠在敵方戰鬥機攔截範圍之外,對預警機、加油機、電子幹擾機等關鍵節點進行狙殺,讓敵人防不勝防。
然而,在我們付出巨大努力,終於收穫兩樣空戰「神器」的同時,2013年,雷神公司負責AIM-120的業務發展總監詹寧斯,在接受簡式防務周刊採訪時表示:「C-7型和D型使用同一種發動機」。
也就是說AIM120D沒有使用雙脈衝發動機,它和AIMC7一樣,使用的還是傳統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只是燃燒藥換成了無煙的,最大射程還是不到100公裡。
這可就太「尷尬」了,我們以為美國人搞到了外星科技,於是拼命追趕,好不容易終於實現了目標,結果發現原先的數據只不過是美國人吹的牛,霹靂-15頗有「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一時間竟然找不到對手。
要知道,為了實現趕超AIM120D的目標,霹靂-15犧牲了多少,比如它在許可範圍內增粗了彈徑,加長了彈體,導致殲-20碩大的主彈艙內,也只能掛載4枚,2018年珠海航展為此還留下了一點點小遺憾。
不過,今天,霹靂-15終於用摺疊彈翼的方式,實現了在殲-20主彈艙內掛載6枚的小目標,讓我們最先進的戰機,獲得了更加強大的攻擊能力,真正做到「先敵發現、先敵發射、先敵命中,先敵脫離」。
註:本文系網絡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