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之戰 - 阿根廷的傷心地

2021-12-28 智庫百曉生

收錄於話題 #看世界系列 54個

馬島戰爭,是指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局部戰爭。

最終以阿根廷失敗告終。

馬島,阿根廷人稱之為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稱之為福克蘭群島。

這是位於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亞大陸架的群島,整個群島包括東福克蘭島、西福克蘭島和776個小島,總面積12,200平方千米,群島首府是斯坦利,馬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

馬島群島的陸地面積為1.22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約1,300千米。

法國、英國、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在島上設立定居點。

1764年,法國船長路易斯·安東尼·布幹維爾在東福克蘭島建立了路易港,福克蘭群島開始有人類居住。


1766年,英國船長約翰·麥克布賴德也在森德爾斯島建立了埃格蒙特港。

1766年,西班牙獲得了法國在島上建立的定居點,並於次年將其更名為索萊達港。

西班牙人發現埃格蒙特港後於1770年將其佔領,引發了1770年福克蘭群島危機。

一年後,西班牙為了避免戰爭,將埃格蒙特港歸還英國。

英國和西班牙人建立的定居點在群島上共存到1774年,英國出於戰略考量主動從群島撤軍。

西班牙的拉普拉塔總督轄區成為領地上僅有的政府存在。

說到這,不得不解釋一下拉普拉塔總督轄區,西班牙語叫Virreinato del Río de la Plata,成立於1776年8月1日,是西班牙帝國在南美洲建立的總督轄區。


領土覆蓋拉普拉塔平原大部分地區,包括今天的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等國,首都就是布宜諾斯艾利斯。

1806年1月和1807年2月3日,英國兩次入侵普拉塔總督轄區,未果。

1810年,阿根廷爆發五月革命推翻了拉普拉塔總督,1816年7月9日阿根廷正式獨立。


同年,阿根廷宣布繼承這片南大西洋西班牙殖民地的主權,這其中就包括馬島。

所以,從歷史脈絡上講,原大部分拉美國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馬島原本就屬於拉美國家。

由於群島上沒有永久居民,1823年,阿根廷授權德國出生的商人路易斯·韋爾內(Luis Vernet)在這裡捕魚並獵取野牛。

1829年,阿根廷任命韋爾內為群島軍事和民事的總指揮。

兩年後,馬島的統治權被美國人中止了。

1831年,因在捕撈權和狩獵權上出現爭議,美國海軍將領西拉斯·鄧肯率領的列星頓號軍艦攻擊了島上的定居點,並宣布島上的政府統治到此結束。

英國從過去統治大海的經驗上,深知制海權對於一個島國有多大的重要性,馬島便是其中之一。

英軍於1833年到達群島,重申英國擁有這裡的主權,阿根廷邦聯抗議英國的做法,從此阿根廷開始不間斷地針對英國提出正式抗議。

1840年,馬島群島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兩次世界大戰中,馬島成為了英國控制南大西洋的輔助軍事基地。

1914年12月,福克蘭群島海戰爆發,英軍幾乎全殲了德軍東亞分艦隊。

福克蘭群島海戰

東亞分艦隊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1890年代中期至1914年間除了「德國公海艦隊」外最為龐大的海外派遣艦隊。

二戰結束後,英國和阿根廷對群島主權的糾紛再起。

20世紀下半葉,阿根廷總統胡安·裴隆聲稱對群島擁有主權,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

60年代,聯合國通過了一項非殖民化的決議案,阿根廷認為這一決議案對自己的立場有利,兩國間的主權爭端愈演愈烈。

1964年,阿根廷向聯合國申訴,要求界定馬島群島的主權。

196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065號決議案,呼籲兩國展開雙邊談判,以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1966年至1968年,英國就移交福克蘭群島(馬島)同阿根廷進行秘密談判。

1971年,雙方就群島和大陸間的貿易關係達成協議,阿根廷因此於1972年在斯坦利建成了一座臨時機場。

1979年,柴契爾夫人當選英國首相,由於政府面臨預算削減,而維持對福克蘭群島(馬島)的統治又需要一定的費用,英國再次考慮將群島主權移交阿根廷。但實質性的主權談判在1981年再度中止。

1982年4月,阿根廷海軍司令豪爾赫·伊薩克·阿那亞負責制定這次登陸計劃,即「羅薩裡奧作戰」,分歧升級成了武裝衝突。

4月4日,英國駐英屬福克蘭群島政府宣布投降,這一階段軍事行動中,阿軍有一人陣亡,英軍有一人受傷。

隨後,馬島戰爭全面爆發。

英國派遣兩艘航空母艦競技神號和新服役的無敵號,20餘架海鷂戰鬥攻擊機,英國陸軍傘兵團和皇家裝甲團組成的第三突擊旅,四艘潛艇,以及有43艘英國商船作為補給船。

競技神號航母

無敵號航母

4月中,英國在南大西洋的英國海外領地阿森松島建立了威迪亞威克空軍基地基地,包括負責護航的麥道幽靈FGR.2戰鬥轟炸機與44中隊的火神式轟炸機、還有一個勝利式空中加油機機群。

隨後,英國和阿根廷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空戰和海戰。

但當時除了跟阿根廷爆發過邊境衝突的智利以外,大部分拉丁美洲國家都支持阿根廷。

阿國空軍只要一起飛,英國在外海的艦隊就會收到智利的預警通知。

同時,大部分歐洲國家及美國早就倒向英國。

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德國聯邦情報局在馬島戰爭期間通過有後門程序的瑞士克裡普陀加密器全面竊聽了阿根廷海軍的加密通訊,並將阿根廷海軍的內部情報與艦艇動態交給英國方面,從而使英軍掌握了阿軍動態。

5月21日晚,英軍在東福克蘭島北岸,聖卡露斯水域的海灘登陸。共約四千名來自第3突擊旅、傘兵團第二及第三營(2 and 3 Para)的士兵登陸,隨即佔領馬島。

我找到了一張當時馬島戰爭地面攻擊路線。    

兩個多月後,英國遠徵軍重新奪回了包括福克蘭群島在內的所有領地。

6月14日,阿根廷駐軍司令梅嫩德斯少將向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傑裡米·摩爾少將投降。

9800名阿根廷軍人成為戰俘。

當時的投降書內容如下:

我,阿根廷駐英屬福克蘭群島陸海空軍指揮官梅南德茲少將,向英女王之政府代表J.J.摩爾少將無條件投降。
在此協定規定之下,所有駐英屬福克蘭群島阿軍將前往摩爾少將所指定之地點交出他們的槍枝、彈藥、各種武器以及由摩爾將軍或其他英國軍官所指定的各種戰爭工具。
本協定一經生效,根據1949年所籤署日內瓦公約之規定,所有阿軍將受到光榮的待遇,並服從一切移動與集中住宿的相關指示。
本協定於標準時間6月14日2359時(當地時間2059時)正式生效,並適用於部署在斯坦利港周邊、東/西福克蘭與其他外島之阿根廷駐軍。
籤名 阿根廷軍隊指揮官
籤名 J.J.摩爾少將
籤名 公證人
標準時間1982年6月14日

戰爭結果:

英國:255名英軍陣亡(包括8名香港華裔人員),775人受傷;英國皇家海軍謝菲爾德號、考文垂號和熱情號被擊沉

阿根廷:649名阿軍陣亡,1,657人受傷。阿根廷海軍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被英國核潛艇徵服者號擊沉。

戰爭結束後,馬島上遺留下了117片雷區,包含有近兩萬枚地雷。


英國為了擴充軍力,增加了群島的駐軍規模,還建成了芒特普萊森特皇家空軍基地。

芒特普萊森特皇家空軍基地鳥瞰圖

阿根廷在馬島戰爭中失敗,隨後引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運動,政府倒臺。

而在英國,隨著戰爭的勝利,加強了柴契爾夫人為首的政府權威,幫助英國保守黨贏得1983年大選。


這場局部戰爭在英國-阿根廷關係史上佔有重要的一頁,並且成為不少書籍、電影和歌曲的題材。

1990年,阿根廷和英國重新建立了外交關係,但由於無法對馬島主權的條款達成一致,雙邊關係自重建以來就在不斷惡化。

2009年,英國根據通過的憲法,群島擁有充分的內部自治權,英國只負責外交和軍事事務,保留軍事力量「保護英國利益並確保領地整體上得到良好治理」

同年,英國首相戈登·布朗與阿根廷總統克裡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舉行會晤,英國的態度很強硬,布朗表示不會再對福克蘭群島(馬島)的主權問題作進一步蹉商。

主權爭議:

英國和阿根廷都聲稱擁有福克蘭群島的主權,被列入聯合國非自治領土名單。

英國的立場是:福克蘭群島的人民沒有表現出變革的意願,並且不存在任何有關群島且懸而未決的問題。英國這些立場源於其自1833年起對群島的持續管理(僅有1982年阿根廷短暫佔領群島期間例外),並且島上居民「根據《聯合國憲章》擁有自決權」。

阿根廷方面政策堅持認為,福克蘭群島人沒有自決的權利,聲稱英國在1833年以「更強大的武力」威脅驅逐了群島上的阿根廷當局和居民,並且從此以後禁止阿根廷人民到群島上定居。阿根廷堅稱於1816年獨立時從西班牙手中繼承了群島的主權,因此英國1833年的佔領屬於非法行為。

另外,英國政府下令有關馬島戰爭的機密資料將在2082年解封。

最後,這是馬島政府的官網,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更像是一個旅遊網站https://www.falklands.gov.fk/

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

目前100000+人已加入智庫百曉生

推薦閱讀:

德國特色的腐敗(一)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的獨立運動

吉爾吉斯斯坦:五任總統的政壇拳擊賽

相關焦點

  • 最後的大英帝國,遠洋作戰碾壓阿根廷,馬島之戰大獲全勝
    西班牙在1764年奪取了該島,並將通過購買法國殖民地的方式,將之置入西班牙南美殖民地統治之下。於是阿根廷和英國之間的矛盾就來了,奈何阿根廷國家弱小,根本沒能力對抗英國,馬島也就再一次回到了英國控制下。所以阿根廷海軍採取了龜縮戰術,力求確保不損失任何艦艇,尤其是確保航母安全。這樣一來封鎖海面和維持馬島駐軍補給的任務,就落在了阿根廷空軍肩上。而阿根廷空軍又缺乏足夠的運輸機,自然無法有效維持馬島駐軍的補給,這局面對於阿根廷來說簡直就只能用災難來形容。
  • 馬島戰爭:阿根廷為福克蘭群島而戰
    當1982年福克蘭戰爭結束時,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用與我先前寫成的所有著作相同的方式來對這一段歷史進行全面描述,即儘可能做到不偏不倚,就事論事地描述雙方的客觀經歷。我心裡一直存著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有朝一日親身前往阿根廷,對那些在馬島戰鬥過的阿根廷軍隊指揮官和普通戰士進行採訪。這個想法到1987年才終於得以實現,我拿到了籤證,這也是英國軍事作家第一次獲得這種待遇。在此條件下,便有了此書的付梓。
  • 馬島之戰,阿根廷輸了戰爭和尊嚴,而大英帝國卻輸掉了未來
    而在這些局部戰爭中,英國和阿根廷的馬島戰爭是二戰結束以來所發生的最大規模的圍繞海島展開的戰爭。馬島戰爭即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從1982年4月2日開始,英國派出的軍隊成功從阿根廷手上奪回了馬島的控制權,戰爭以英國的勝利為結束。如今距離這場戰爭已經過去了數十年,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這場戰爭中阿根廷輸掉了戰爭和尊嚴,但英國輸掉的卻是未來。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馬島之戰,阿根廷輸掉了戰爭和尊嚴,而大英帝國輸掉了未來
    西班牙人在18世紀中葉時來到這裡並從英國人手中搶走了馬島控制權,後來在1820年的時候,阿根廷誕生了,它從西班牙手中繼承了對馬島的控制權。英軍控制了馬島還不夠,甚至還要驅趕在周邊海域捕魚為生的阿根廷漁民,這也導致了阿根廷與英國之間關係變得越發緊張。作為回應,阿根廷也宣布了對馬島的合法權益,並將其正式命名為拉斯馬爾維納斯群島。此後雙方之間的關係一直都不太和睦,儘管二戰期間阿根廷甚至有想要藉助德國之手教訓英國人的想法,雖然他們並沒有參戰。
  • 戰後盤點,阿根廷人的馬島戰爭
    這裡所列舉的雙方死亡人數,未包括因直升機墜毀而身亡的人員;在這方面,英軍的傷亡人數比阿根廷軍多得多。阿根廷空軍在福克蘭地面戰中也有14 人戰死,具體來說,應該是1 名軍官和10 名士兵死於轟炸和炮擊,另有3 人是在鵝原灣之戰中陣亡的。胡吉克中尉在試圖駕駛「巖堡」飛機從鵝原灣起飛時,被英軍炮彈炸死,計入機組人員傷亡名單。陣亡人員的屍體,還有很多墜入大海的飛行員的遺骸,都沒能找回。
  • 馬島之戰:英阿的世紀仇恨
    原載《文史參考》2010年第6期  28年前,一場由英、阿爭奪領土而爆發的馬島之戰震驚世界
  • 失落之國,潘帕斯的雄鷹(馬島之戰)
    英國本土離馬島一萬多公裡,而阿根廷距離馬島僅僅幾百公裡,不管怎麼算這一仗都是穩勝。而且一旦成功以武力拿下馬島並頂住英國的報復的話,阿根廷在國際上的地位必然大上一個臺階。打得一拳開,打出新世界,這就是當時加爾鐵裡考慮的長遠意義。同時,當時加爾鐵裡也曾幾次悄悄詢問美國的意見,想知道一旦開戰美國站哪邊?可美國多精明,對阿根廷的意見徵詢不置可否。
  • 中國為什麼支持馬島屬於阿根廷?
    馬島主權屬於阿根廷,不是憑空胡說,是有其歷史依據的。阿根廷在獨立之前,隸屬於西班牙殖民地。對馬島進行實質性管轄的,也一直都是西班牙。雖然英國曾以戰爭相威脅,從西班牙手裡奪取了馬島西部。但因為奪取馬島不賺錢,經濟回報為負,英國人在佔領3年後就撤走了。
  • 馬島為何會成為英國和阿根廷爭奪的焦點?
    海島具有重要的地理、軍事、經濟戰略價值,所以歷年來一直都是世界各國競相角逐之地。據初步統計,全球有將近60個國家,在海島主權問題上存在著爭端,其中較為著名的是英國與阿根廷之間的馬島之爭,他們為了爭奪馬島主權,爆發了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海戰。馬島的全名是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其為福克蘭群島。
  • 馬島風雲(十八)阿根廷之鷹
    當天的攻擊行動中,阿根廷空軍作戰英勇,但犧牲也相當慘重,損失了15架戰機(包括馬島機場上被擊毀的普卡拉)。英國艦隊「熱心」號護衛艦被擊沉,「華美」號重傷,另有多艘運輸艦隻被擊中。 5月22日,由於天氣惡劣,加上前一天的戰損過大,阿根廷人只派出波音707改裝的偵察機對英軍陣地進行偵查,英軍也因此得到了極其寶貴的時間以加固和擴大登陸場。
  • 觀察 | 群島與群像:馬島戰爭的阿根廷聲音
    我一直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講解,為遊客展示真實的門多薩與真實的阿根廷。」    塞爾希奧·羅薩雷斯(Sergio Rosales)是我們在門多薩市的嚮導。在門多薩——這座聖馬丁留下過足跡的城市,塞爾希奧從聖馬丁的馬島主權論談起,與我們分享了自己的馬島戰爭史觀:    作為冷戰時期規模最大的海陸空聯合作戰,馬島戰爭遠不僅是一次英國與阿根廷之間的較量:在加爾鐵裡與柴契爾的軍隊在臺前劍拔弩張之時,臺下也不乏其他角色左右著戰事的發展:戰爭爆發後,美國身為阿根廷、英國兩國的「盟友」,曾試圖調停戰爭、將兩國拉回談判桌繼續磋商
  • 關於馬島海戰:阿根廷是不是吃錯藥了,敢用軍事偷襲英國?
    前幾天和幾個朋友在聊天,說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馬島海戰,就是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為了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打的一場為期74天的不宣之戰。有個朋友就很疑惑,你說一個小小的阿根廷,哪裡來的勇氣,敢去打這個地球上五大流氓之一的英國?而且是為了完全沒有意義的理由。還把那句關於這場戰爭,流傳最廣的總結:兩個小光頭爭一把梳子說出來,然後不懷好意的看著我。
  • 馬島戰爭中的阿根廷陸軍:英軍還沒登陸,其實已不戰而敗
    而我們本文就來探查下馬島陸戰,並著重從阿根廷的視角來分析,看看多達13000人的守島阿軍是如何「不戰而敗」的。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馬島的地理位置。馬島,馬爾維納斯群島的簡稱,英國稱之為福克蘭群島。該群島位於南緯52度的大西洋上,距離阿根廷本土最近約500多公裡,距離英國約13000公裡,距離南極洲最近約1200公裡。該群島主要由2個大島和上百個小島組成,總面積12200平方公裡。
  • 可說是孤軍奮戰,馬島戰爭中永遠值得敬佩的阿根廷空軍部隊
    著:馬丁•米德爾布魯克譯:俞敏 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空軍表現令人印象深刻,阿根廷飛行員所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永遠值得敬佩
  • 阿根廷想要英國想還,可為何馬島戰爭還是爆發了?
    兩年後的1767年,法國人把東福克蘭島賣給了西班牙,有了東福克蘭島的西班牙瞅準了英國那時候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北美殖民地的時機,1770年又出兵把英國人手裡的西福克蘭島給打了下來,而英國當時正隨時準備去鎮壓北美殖民地的獨立,南美的幾個小島就忍下來了。在得到了西班牙人容許西福克蘭島的居民繼續居住的承諾之後就默認了西班牙對全部福克蘭群島的佔領,但英國從來並沒有公開放棄過自己的領有權。
  • 馬島外海逡巡的輕騎兵———阿根廷「埃斯波拉」級護衛艦 - 南美洲 NO.2
    阿根廷在1982年馬島戰爭前,阿根廷是南美第二大海軍強國,擁有1艘輕型航空母艦、2艘萬噸級巡洋艦和先進常規潛艇。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的失敗使其海軍遭受重創。印有馬島地圖的阿根廷50比索《2020年人類發展指數報告》▼
  • 英阿馬島之戰,阿根廷輸掉戰爭失去尊嚴,而日不落帝國卻失去未來
    馬爾維納斯群島,又稱福克蘭群島,位於南大西洋,目前屬於英國。後來阿根廷人趕跑西班牙殖民者宣布獨立之後,順理成章地接替西班牙掌控了馬島。而英國試圖再次對馬島掌握殖民權,兩國之間一時間摩擦不斷。1982年,時任英國總理柴契爾夫人決定必須奪回馬島,不惜使用武力發端戰爭的手段,也要馬島重新成為英國的領土,阿根廷軍隊也毫不示弱,雙方戰火就此打響。
  • 中國支持馬島歸還阿根廷:英國的舊債該還了!
    那麼, 中國為什麼要支持阿根廷對馬島的主權聲索呢?網絡許多言論稱,這是中國與阿根廷達成的利益互換。阿根廷支持某某海域屬於中國,所以,中國支持馬島主權屬於阿根廷。其實,這是不對的。這種骯髒的政治交易,不符合我國一貫的外交理念。泱泱中華,講究的是「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 橡樹 | 馬島戰爭前說:1982年的愚人節
    馬島戰爭也有計算機戰爭之稱,是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開創了高科技戰爭的海上戰略投送新概念的一次海陸空聯合作戰。同時,在戰史上,這場戰爭也是迄今為止,爆發在距離歐亞大陸最遠處的一場戰爭。政治意義不談。
  • 馬島問題上,有多少國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國家支持英國?
    ,是冷戰時期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一次海空聯合作戰,同時也創造了海上遠程戰略投送的經典戰例因為發生在冷戰時期,美蘇自然就會選擇一方支持,跟另一方幹,英國是北約國家,蘇聯自然就支持阿根廷,不過蘇聯可能有點遠,沒有武器方面的支持,但提供了衛星偵查情報,宇宙1411號偵察衛星發現英國42級驅逐艦謝菲爾德號遠離航母,為航母編隊提供預警,及時通知了阿根廷,阿根廷出動兩架超軍旗攻擊機,用法制飛魚空對艦飛彈擊沉了謝菲爾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