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 中共抗戰僅靠28萬舊槍?

2021-02-07 國家人文歷史



文 | 馬平

本文來自資訊新媒體觀察者網(微信ID:guanchacn)

已取得授權,請勿擅自轉載


抗戰期間共產黨部隊作戰積極性和戰果是網絡上的敏感話題,經常引發激烈爭論。最近翻楊奎松和沈志華先生整理的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發現一個有趣的報告——美國國務院1947年對解放軍武器來源的解析,追溯了抗戰後期共產黨部隊槍械的數量和來源,可以用來為中共抗戰問題提供旁證。


報告中的數據非常明確:1944年底,48萬共軍只有28萬步槍,其中從國軍和日軍處各繳到9萬支,紅軍時代留下4萬支,民間搜集6萬破槍,重武器聊勝於無。這個數據準不準呢?從報告之外的數據看,在日軍敗退後的1945年夏天,中共宣布自己有37萬條槍的軍備,和報告中的美方數據比較吻合。可見這個報告還是很有可信度的。


該報告指出,抗戰勝利後,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東北,雖然大城市最終給了國民黨,但也拿到了25萬條槍,幾乎讓共產黨軍隊的槍枝翻了一番。當然,在日軍投降的大潮中,25萬步槍不算什麼,國軍拿到的日軍物資十倍於此,和國民黨拿到的美援比起來不值一提,甚至國民黨軍在抗戰中拿到的蘇聯槍炮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但對於接下來的解放戰爭,美國人做出了清晰的的預測——蘇聯根本不會給中共實質性軍事支持,中共每次擴軍前都必須去襲擊國民黨軍,拿一大批繳獲才能裝備新兵。


圖片來源:沈志華、楊奎松主編《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


報告還顯示,1947年的美國情報人員對國軍的戰鬥力、將領水平和腐敗程度都相當蔑視,但他們依然不太相信共產黨可以在隨後幾年飛速擴充部隊。因為在他們看來,每個月消滅4萬國民黨軍是一件很難保持的事情。

圖片來源:《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


當然,這個報告發表的時間離三大戰役只有一年多,離建國只有兩年多一點。然而,真正的歷史最終完全出乎意料。


報告很短,從書中選摘如下,該書由沈志華教授、楊奎松教授主編。



靠28萬支二手步槍應付世界大戰,打了七年才繳到9萬支日本槍。這數字聽起來似乎有點少,但如果考慮到嚴酷的作戰環境,在1944年之前硬繳下9萬支日本槍其實是非常了不起的戰績。因為缺乏重武器的緣故,中共對日作戰很難打出殲滅戰,被殺傷日軍的武器往往被其他日軍帶走。即便打了殲滅戰,日軍又素來有被殲前破壞武器的傳統,未必能繳到和日軍數量相當的武器。再加上,中共軍隊的使用損耗和日軍掃蕩根據地搶回一部分武器,9萬支日本槍的存量意味著先後繳下十幾萬條日本步槍,需要累積殺傷幾十萬日本兵才能拿到。為此,中共需要付出近百萬的累積傷亡,每一支三八槍戰利品都意味著損失差不多十個軍人。


我軍的官方數據是八路軍、新四軍合計殲滅日軍52.5萬,與美國數據的間接估算非常相近。即使考慮到一部分日本武器可能來自被殲偽軍,也可以說共產黨軍隊這個52.5萬的戰果不會有太多水分。此外,在繳下9萬條日本步槍的同期,共產黨只繳了國軍9萬條槍,還包括許多國軍被日軍打敗後流散的武器。因為國軍並沒有投降前破壞武器的傳統做法,這意味著在中共軍隊在抗戰期間只打掉了一二十萬國軍,比胡宗南等部用來封鎖陝北的軍隊還少。在國共摩擦中,中共的表現可以說非常克制。


關於偽軍有多少日本武器的問題,可以看下面兩個連結的介紹。


中國有多少「偽軍」?

1938年,偽軍在中國的數量約為78000人,隨著1940年汪精衛叛離國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後,偽軍數量急劇上升至145000人。其實剛開始,偽軍擴充得並不厲害,在此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蔣介石政府控制軍隊還是很有兩把刷子的,但是好景不長,在1942-1943年期間國民政府推出「曲線救國」口號,允許國民革命軍指揮官在面對戰局不利的情況下,提出「可為保存實力,暫時投降」的指令,之後,偽軍數量開始爆炸性增長。根據在抗戰結束後的統計,在華偽軍建制中62%左右是原國民革命軍部隊。除了部分偽軍駐紮在城市負責佔領區治安維護外,絕大部分的偽軍被調往華北地區進行「掃蕩」或者「治安強化作戰(日本的說法)」,其中不少偽軍參與了在華北地區對平民的大屠殺活動。


圖文揭秘抗戰時期真正的日本偽軍

各縣的地方警備隊的裝備和士氣反而都高於偽政府正規軍的大多數部隊,因為他們一般都由當地日軍部隊直接控制,統一計劃,統一編制,統一訓練,統一裝備,他們的武器都在各兵團的增加裝備用槍枝裡補充,也就是日本武器裝備。軍隊都配備有日本指揮官,教官,完全由日軍指揮。實際操作中,大多數時候都由日軍軍曹帶分隊直接配屬,相當於在偽軍裡摻雜軍事骨幹。當時,華北警備隊總兵力95000人,其中裝備步槍79000支,輕重機槍230挺,手槍5000支,自動步槍400支;至於警察人數,華北總共69000人,有武器的不夠一半,不過幾乎每個縣都有武裝警察隊,屬於戰鬥部隊。最後,說到鐵路警備部隊,這裡面日本人的比例比較大,大概有30%,相應戰鬥力比較強,機槍比例也較大。


正牌偽軍就那麼十幾萬人,其他的所謂偽軍基本是國軍換個旗子,武器還是原來那些槍炮。想從這些前國軍手中繳獲很多原裝日本槍是不太可能的。只有各縣的偽警備隊是日本直接掌握,有一些日本武器。但這些偽警備隊的軍官和戰鬥骨幹就是日本軍人(日本軍曹的意思是士官班長),剿他們的槍還是得先幹掉日本兵才行。試想,如果日軍給那些雜牌軍隊配發更多的日本槍炮,八路軍怎麼會才繳獲9萬支槍?


另,按照國民黨方資料,雪峰山會戰的戰果如下:


中國軍隊以傷亡1.9萬餘人(其中陣亡7737人)的代價,斃、傷敵人28174人(其中斃12498人),俘敵247人,繳獲大小火炮24門,步槍1300餘支,機槍100挺,戰馬347匹,其他戰利品20餘噸,粉碎了日軍攻佔芷江機場的企圖。 


這場戰役是正面交戰,國軍一方是全副美式裝備的主力軍,握有全部制空權,以9個軍打日軍4個師團。最後國軍控制了戰場。傷亡比暫且不論,只看殺傷2.8萬人才奪下1300支步槍。按照這個比例,9萬步槍需要殺傷200萬日軍才能完成任務。即便考慮到國軍謊報戰果,說共軍繳獲9萬步槍需要殺傷50萬日軍也很保守了。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觀察者網」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文創商店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國曆原創產品

↓↓↓

相關焦點

  • 抗戰真相:中共軍隊的三份名單都打了誰的臉?
    1941年12月25日,山縣業一帶領副官和3名衛兵便裝騎馬出外遊玩,被中共地下黨人員發現,迅速通報給附近的新四軍第7師第19旅第56團,第19旅旅長孫仲德隨即派出一個營隱蔽跟蹤(虎口拔牙,做了打援準備),在巢縣釣魚臺鎮附近樹林將其一行包圍,全部擊斃。山縣業一死後,被日本天皇裕仁追晉為陸軍中將。
  • 抗戰時期的中共地下情報工作
    1939年2月28 日,中共中央《關於成立社會部的決定》,指出:'目前日寇漢奸及頑固分子,用一切方法派遣奸細企圖混入我們內部,進行陰謀破壞。為了保障黨的組織的鞏固,中央決定在黨的高級組織內,成立社會部。各中央局、省委、區黨委應下最大的決心,選擇政治上最堅定、能力上最適宜的幹部建立社會部。
  •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共靠的不是「小米加步槍」
    這次城市攻堅戰僅用了30個小時。  這個對比充分證明三大戰役取勝靠的肯定不是「小米加步槍」,真正打起仗來,戰略戰術固然重要,武器更是不容忽視的條件。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贏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並解放全中國,先進的武器供給是關鍵。那麼,解放軍是怎樣從「小米加步槍」轉變為擁有強大炮兵、具備大規模野戰和攻堅能力的呢?
  • 大後方,一座城的抗戰記憶
    在我們的印象中,抗戰似乎是那些抗戰英雄在前方浴血沙場,用血肉之軀抗擊著強敵的入侵,但這並不是抗戰的全部。一場戰爭勝利的取得,民族大義與英雄犧牲當然極其重要,但僅靠精神與犧牲,中國贏不了戰爭。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的抗戰,在戰場之外,兵如何調?糧如何供?傷兵如何救治?學生如何教?
  • 緬懷中共地下黨飛行員鄭少愚
    許多人知道1937年8月14日,是高志航帶領國民政府空軍擊落日本飛機,但是,鮮為人知的是空戰中還有一名中共地下黨飛行員也擊落一架日本飛機。他就是鄭少愚。 「八一四」空戰中中國空軍參戰的霍克Ⅲ戰鬥機2015年9月中國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中央電視臺曾專門報導了抗日空軍英雄——鄭少愚的光輝事跡,稱他是中國人民空軍抗戰史上傑出的英雄典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的睿智,通過借巢育鷹和築巢育鷹的方法,培養自己的航空人才。在抗戰時期,為了民族大義,積極支持已經學成的飛行人員,加入國民政府空軍,參加對日作戰,鄭少愚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 抗戰國軍敵後戰場的那些事
    到1938年底,國民黨留在敵後的兵力已達六十萬人,遠遠超過了同期中共在敵後的力量。  同年,蔣委員長召開南嶽軍事會議,會上提出:政治重於軍事,遊擊戰重於正規戰,變敵後方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於敵後方。並舉辦南嶽遊擊幹部培訓班,由中共指戰員擔任國民黨軍官遊擊戰教官訓練各戰區軍政幹部。
  • 美國最新檔案解密,中共的「制勝法寶」是什麼?
    中共曾主動把軍隊活動信息、日軍情報交給美方參考,僅書面報告就多達120份。敬請關注備用公眾號「八角樓的燈光」中共曾主動把軍隊活動信息、日軍情報交給美方參考,僅書面報告就多達120份。中共協助美軍在延安和根據地建立了氣象站和電臺網絡,其提供數據的可靠性在當年中國十個氣象站中排名第一。
  • 【收藏】泉州抗日戰爭大事記及泉州抗戰名人志士
    2月,中共惠安縣委在廈門中心市委特派員蔡協民指導下,成立福建工農紅軍惠安遊擊隊,計40多人槍,隊長莊毓英、政委陳鵬(唐言福);並成立惠北抗捐大同盟。 9月中旬,晉江縣總工會成立工人抗敵後援隊,下設運輸、交通、擔架3個大隊、28個中隊和1個獨立小隊,共有隊員1700多人,支援抗戰。 9月,旅居泉州的臺灣同胞組織抗日復土同盟會,進行抗日宣傳。 10月15日,按照閩中地區國共談判合作抗日協議精神,閩中紅軍遊擊隊點編為國民革命軍八十師特務大隊,計160餘人。
  • 黃道炫|紮根:甘肅徽縣的中共地下黨
    [19] 《甘肅省1940年以來黨的工作》,中共甘肅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編《甘肅黨史資料》第5輯《抗戰時期的甘肅地下黨》,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36頁。[20] 《黨員家庭成份統計表》,《甘肅黨史資料》第5輯《抗戰時期的甘肅地下黨》,第439頁。[21] 《黨員社會出身統計表》,《甘肅黨史資料》第5輯《抗戰時期的甘肅地下黨》,第440頁。
  • 真正的「抗戰第一大捷」被塵封?
    在東西100裡、南北300裡的深山野嶺裡,李延祿調動中共地下黨領導的部隊和義勇軍等,先後部署5次伏擊,5戰4勝,基本殲滅了日本關東軍天野旅團7000人。  補充團戰士由於伏在巨石縫下邊投彈,傷亡風險大大降低,傷亡僅7人。「牆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和日軍的狂傲,讓補充團有效實現了「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根據戰後打掃戰場繳獲槍枝的數量,估算殲滅(含亡和傷)日兵至少3500人。  戰鬥持續到10個小時,天野終於發現救國軍的薄弱環節。
  • 緬懷先烈,不忘歷史:新會人的抗戰
    而新會人民在抗戰期間浴血奮戰,捍衛家園,這更應被我們所銘記,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一起緬懷先烈的抗戰歷史,珍惜今天來自不易的和平這批部隊,僅羅文峰部有2挺三八式重機槍和一挺輕機槍,其餘皆為舊式步槍,而肩負守土禦敵之重責。3月28日,日本南支派遣軍第二十一軍藤田旅團2000餘人 、偽華南軍800餘人,由九江下鶴山縣傑洲登陸,攻佔棠下。自衛團守軍陳熾部退走。29日晨,日艦艇自豬頭山河面開出。我指揮所聞報,下令炸東炮臺橋。日軍聞爆炸聲,即發炮來攻,並在北街海關碼頭登陸,向東炮臺進擊。
  • 中共潛伏網大劫難「北平共諜案」1947
    當時中共北平情報小組提供的情報準確、及時、量大、機密性高而受到中央表揚。《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中關於1947年解放戰爭華北前線國民黨軍隊的番號、兵力、部署等資料,有很大部分來自該小組的情報。當時中共中央已離開延安,要求北平情報小組不僅提供秘密情報,還要提供公開情況,如社會輿論等。所以電臺的日發報時間都在4小時以上,有時長達7小時,這樣電波就很容易被發現。
  • 【紅色檔案天天看】中共江漢區第四地方委員會檔案
    1947年下半年,中共江漢區黨委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指示精神,解放軍部隊進入荊門、當陽地區後,隨即成立了中共襄西工作委員會和襄西支隊。7月,在襄西工委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共江漢區第四地方委員會。隨著三大戰役的相繼發動,戰線逐步推進到長江北岸,中共江漢區第四地委加快了荊當解放區建設的步伐。1949年1月,中共江漢區第四地委機關從荊門遷至當陽,遂改稱當陽地方委員會。
  • 隱蔽戰線英雄先烈不容忘卻:中共情報戰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擒獲日本間諜(二)從中央到地方普遍建立專業的情報機構,開展對日偽的情報工作中共中央社會部:1939年2月28派遣共產黨員關露打入汪偽76號特工總部:在大力經營香港情報工作的同時,潘漢年利用上海錯綜複雜、敵我交錯的環境,大膽從容地與日軍、汪偽展開一系列情報戰,為抗戰的勝利屢建奇功。潘漢年由香港抵達上海後,著手建立情報工作班子,先後建立與延安、香港、重慶等地聯絡的電臺。
  • 古津邙嶺八年抗戰的烽火歲月
    其實,孟津軍民同仇敵愾,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浴血抗戰,只不過我們要分期編發。本期就為您呈現《古津邙嶺八年抗戰的烽火歲月》。  1、堅守六年拒日寇於黃河以北  孟津百裡黃河,歷來為洛陽屏障。抗日戰爭中,孟津南接國民政府行都洛陽,北連太行山區抗日根據地,地理位置尤為重要。
  • 將星璀璨,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由這些年輕人指揮!
    以上統計共178人,以此粗略估算出:在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麾下的指揮官,平均年齡僅30歲。而遍讀黨史軍史,更是不難發現:這樣一個偉大的政黨及其統帥的軍隊,是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用熱血締造與維護的。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 蒙古抗日遊擊隊 中共土默特工委
    八路軍嚴明的群眾紀律,深人人心的抗戰宣傳鼓動工作,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和英勇頑強的抗日行動,給予蒙漢各族人民以莫大的鼓舞,堅定了抗日必勝的信心。1939年,中共綏遠省委決定成立土默特旗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土旗工委)。1940年初著手創建蒙古抗日遊擊隊(以下簡稱遊擊隊),號召蒙漢人民團結一致 ,共同抗日。土旗工委接受這一任務後,積極進行了一系列的宣傳組織工作。
  • 參閱 | 政治符號:1937~1949年中共節慶中的中華民國國旗
    獎狀上為中共黨旗與中華民國國旗交叉圖案,用於頒發給人民軍隊立功人員,也是特定時期的特定現象。究其原因,當是抗戰時期留存物品的沿續。據目前搜集的相關史料來看,筆者難以判斷中華民國國旗首次出現在中共根據地的時間,稍能確定的是全面抗戰爆發第一年內中共根據地國旗使用並不普遍,只有代表中共自身形象的黨旗被使用在各種政治場合或紀念活動中,如1936年4月9日,周恩來和張學良在延安膚施商談共同抗日問題時,中共黨旗就被使用,與國民黨黨旗交叉懸掛在會談地點門口。[3]。
  • 美軍觀察組檔案 揭秘真實的中共敵後抗日戰場
    他們分別在晉綏、晉察冀、冀中,以及熱河、遼寧一帶敵後根據地對中共武裝力量進行了4個月的考察。在考察期間,每位美軍觀察組成員詳細而認真地收集了中共遊擊戰的情報,並儘可能從各個角度對中共的軍事組織結構、武器裝備來源、衣食住行、受老百姓支持力度、抗日實力、戰略戰術,以及收集日本情報的潛力等方面作出了較為系統的職業化與綜合性分析。
  • 【原創連載】危機四伏,延安不安——驚心動魄的中共情報戰(八)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進駐延安,標誌著中共的武裝力量終於有了一個穩定的城市據點。從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打響第一槍算起,已經過了整整十年!其中的艱辛困苦,外人實在難以想像。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中央,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還主動建議:取消兩種政權對立的局面,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