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漢區第四地委建立在奪取解放戰爭全面勝利的階段。1947年下半年,中共江漢區黨委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指示精神,解放軍部隊進入荊門、當陽地區後,隨即成立了中共襄西工作委員會和襄西支隊。7月,在襄西工委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共江漢區第四地方委員會。隨著三大戰役的相繼發動,戰線逐步推進到長江北岸,中共江漢區第四地委加快了荊當解放區建設的步伐。1949年1月,中共江漢區第四地委機關從荊門遷至當陽,遂改稱當陽地方委員會。1949年5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成立,根據上級指示精神,決定恢復行政建制,取消跨地區的黨組織,設置宜昌行政區。將中共江漢區當陽地委改建成湖北省宜昌地方委員會,管轄宜昌、遠安、當陽、枝江、宜都、長陽、五峰、興山和秭歸9縣。7月,解放軍發起了「宜(昌)沙(市)戰役」,11月,宜昌地區全境解放,各級黨、政、軍機構全部組建完畢。至此,宜昌人民奮鬥了28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
中共江漢區第四地委的檔案是剛解放後,老地下黨、老幹部陸續交出來的,也有一部分是從敵偽檔案中清理出來的。檔案形式是舊時出版物、列印件,全部為紙質載體,總卷數87卷,排列長度1.68米,起止時間為1936年至1949年。
主要內容包括:抗戰時期各類舊出版物;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的政策、決定以及主要領導的講話和形勢材料;中原局、湖北省委的各種指示、通知、通令以及編印的宣傳期刊;江漢區黨委、行署的各種布告、指示、通知、決定、規定、報告、通令等。這裡展示的檔案是部隊入城紀律十條。
中共江漢區第四地委(革命歷史檔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歷史見證,是研究宜昌近代革命歷史的重要資源,也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我黨優良傳統的生動教材。
作者單位:宜昌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