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看乾坤,一名地方審檔人對軍轉和軍改的忠告

2021-02-14 新綠網

幹部人事檔案是樣神奇的物件。從物理存貯來看,同樣的體積重量,一個U盤遠超過紙質檔案;但從人生存貯來看,這些泛黃薄紙上的原始記錄,其間蘊含的玄妙信息,是數位化檔案所無法體現的。

一名幹部的軍旅生涯,一路平坦也罷,一路坎坷也罷,其成長進步似乎毫無規律可循。但有經驗者,通過翻閱高度濃縮的這百頁來紙,仿佛站在了山巔上的觀景臺,基本可以對這名幹部構建起一個相對全面客觀的判斷。

比如,通過入伍入學入黨任幹程序,可以判斷這個人是「複雜」還是「簡單」;通過教育培訓工作履職經歷,可以判斷這個人是「優秀」還是「平庸」;通過黨紀政律得失獎懲記錄,可以判斷這個人是「好」還是「壞」.

幹部人事檔案的玄妙,其實並不僅僅體現在能夠反映一名幹部的成長曆程和德能廉績,還體現在它能夠還原一個時代、一段歷史、一個群體,更體現在它還能夠提供一個反思、一個方向、一個建議。

1.

從教育培訓工作履職經歷看,地方青年高考入伍、國防生和地方大學生畢業入伍已成為軍隊幹部的主體。這部分幹部普遍接受了正規的教育培訓,年紀輕、學歷高是共性。這是強軍建設的應有主體。但也有一個不容掩飾的現象,想轉甚至寧願「裸轉」的人也大多集中在這類群體。

一些年輕幹部,到部隊工作不久,便想著要「逃離」,「屢敗屢戰」地申請轉業,走不成,便開始消極「怠工」。有些不甘蹉跎歲月的幹部,便以家庭、身體等問題為託辭,硬泡軟磨遂成目的。有的則直接申請「裸轉」,自願放棄一切,選擇復員。個別人甚至劍走偏鋒,採用一些極端方式,讓單位不得不「裸辭」自己。

我曾經內心無比震憾地讀到一名年輕幹部的手寫復員申請書,他說自己選擇復員是因為「理想和現實的嚴重落差」,他說,當年一腔熱血想為軍隊發展奮鬥,然而發現,相當多的一部分基層工作都與專業無關,更有在自己看來是對生命的浪費:拔草、挖溝、帶車、抄筆記、開會,感到安身立命的專業技能日趨荒廢。同時感覺部隊反智傾向、官本位思想嚴重,中層、基層有太多蛀蟲,或是不作為和懶政.

這名幹部曾經是一名無軍籍學員,他在申請書中講到,當年入學時學校「強迫」每人籤定無軍籍合同,需要自購軍裝被服生活用品,無津貼,每月僅發放500元夥食費等等。

面上看,90後幹部們的「裸轉」,和這個群體追求思想自由、堅持個性獨立的共性特徵有關,也和跳槽流動頻繁、跨界越行常態的社會職場特點有關。但深層次的原因呢?難道完完全全歸結到90後幹部個體身上?

軍改要重視組織架構、力量編成和武器裝備等硬實力,還更要重視軍隊文化、軍人精神等軟實力的破舊立新重塑再造。我們必須舉一反三,點驗拷問:當前的思想教育,手段和形式是否與時代同頻共振;幹部建設,思路和舉措是否與擔當作為導向牽引;軍營環境,理念和人文是否與武器裝備齊頭並進?

「裸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視而不見,甚至掩耳盜鈴。歷史已經過去,現在再過多討論當年這項政策的設計對否是一種推諉,也沒有意義。當下應更多地針對90後幹部們的思想行為特徵,調整幹部隊伍建設思路,加強頂層設計,完善保障體系,暢通退出機制。

當然,對90後幹部們,我的忠告是,青年人要有理想,但不要純粹生活在理想之中。枯燥重複、機械刻板、制約束縛,本就是軍人這一職業的特點。「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天馬行空來去自如的職業規劃,絕對不適用於軍人這個群體。

這一點,從投筆從戎之日起就應當清楚。

2.

人數劇增,是歷次軍改的共性。此外,這次軍改對軍轉安置工作也帶來一些新問題。

比如幾支公安現役、武警部隊的轉隸,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一聲令下,幾十萬軍人就地脫下軍裝,集體成為某個新機構的組成人員。諸多幹部與故土遠離、親友遙望,難道他們就不會產生思想問題,家庭就不存在現實困難嗎?

由此而來的,一些異地駐紮的雙軍人,一方已經轉隸,隔年轉業的另一方即使申請辦理家屬隨調,也由於轉隸機構人員的身份特殊、編制落定又滯後於年度轉業安置工作,地方安置部門無法受理承辦。

另外,按軍改期間移防單位轉業幹部的有關安置政策,夫婦同為軍隊幹部,雙方或一方轉業,可以到任何一方原單位駐地安置;轉業當年3月31日前下達新單位任職命令的,也可到下達新單位任職命令一方的駐地安置。未婚或者離異的轉業幹部,選擇計劃分配的,可到原單位駐地安置;轉業當年3月31日前下達新單位任職命令的,也可到移防後新單位駐地安置。

但實際審檔中,一些幹部幾年前從外地移防分流到安置意願地外就成為「編餘」,既沒有免去原命令,也沒有下過新命令,這也讓地方安置部門在去向判斷上無所適從。

「編餘」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諸多幹部的職務晉升受到影響,轉業時連長、營長幹滿六七年的為數不少。

改革會使個人利益受損,改革也必定會帶來陣痛,這些無法避免。但不談個體,又何謂整體;無視小家,又遑論大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雷厲風行推進各項改革舉措之前,更應當細細思量,儘可能多地兼顧下三十萬分之一。

3.

翻閱近幾年的檔案,還有一個印象,就是受懲處的幹部增多。

受到懲處的幹部中,部分是「遲來的」懲處。有些人在安置報到後因部隊期間曾經的問題暴露後受到追責處理。這雖然給地方安置部門和用人單位的應對帶來一些不便,但只要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懲處可以「遲到」,但不能「失效」。

曾經在部隊常常可以聽到「誰和誰是老鄉」「誰是誰的秘書」「誰是誰的人」」等,這種人身依附關係由於將個人的成長進步完全依附在某個領導身上,故而就惟命是從,也就勢必滋生搞山頭、拉幫派等不良現象。

受到懲處的幹部中,的確是有一些這樣因不良人身依附關係而產生的所謂「連帶」。即某個人觸犯黨紀軍規的行徑暴露,曾與其上下牽扯左右關聯的人也陸續受到調查處理。這也是必須的。

對因不良人身依附關係而滋生出的」家奴「該懲處懲處、該清理清理。但也有一些幹部,只是曾經受某個觸犯黨紀軍規的人領導過,或共過事,調查後也沒發現什麼「實錘『,但現實中要麼「冷處理」」閒置使用「,要麼就乾脆安排轉業。

「一鍋端」「一刀切」的做法,有悖中央倡導的實事求是作風和幹部容錯機制。走的人肯定心有不甘,留的人也難免心有戚戚。

後記:在杭州審檔近三周,昨天結束,本計劃回去,但又接到一個會議通知,便繼續留了下來。上午暫時無事,便對這次的審檔作一個跳出去的思考。有些東西也許不應當多說,也無權多說。諸位,就請隨便讀讀吧。

相關焦點

  • 軍轉諮詢臺(68):看看有沒有你提的問題!
    重要提示:查閱更多軍轉安置政策信息請關注「軍轉之翼」公眾號
  • 退役檔案年齡不符案例,附解決方案!
    那麼,士兵檔案真遇到這樣的問題,到底會不會影響安置或待遇呢?對於造成部隊檔案年齡與身份證、戶口年齡不符的原因,在案例後,軍路再作介紹。我們先看幾個案例。檔案年齡與身份證年齡、戶籍年齡不符的問題,參軍對象入伍後,在不少地方註銷戶口的政策中有提到:如發現入伍人員虛報姓名或出生日期,與戶籍檔案不一致的,派出所不能註銷戶口,也不得違規更改相關信息。
  • 對安置後的實職「位子」問題,軍轉幹部應該怎麼看?
    軍轉幹部在軍營裡或多或少都曾擔任過主官以及部門負責人的角色,有著豐富的組織管理經驗。而軍地的很多工作特別是體制運營那些,基本都是相通的,經歷了部隊的那些風浪歷練,其實多數情況下並不存在「幹不了」的事情。也正是有了這些認識和資本,所以很多人都有信心有決心積極努力去爭取「位子」。因為我們能做到,能做好,為什麼不做呢?
  • 【參閱】對軍轉幹部要多一些組織關懷,少一些「人走茶涼」
    先看題圖。這是今年轉業的一名幹部反映的情況。今年4月份,關於補牙和配鏡的福利政策下發之後,這名軍轉興衝衝想去「沐浴最後一把陽光」,不意卻被某衛生部門像山一樣「遮擋」,說他「已經是地方的人了」。 最後,即使是不保障了,但能否不用「他已經是地方的人了」這樣生硬冰冷的語言?且不說衛生處不是人資處,似乎沒有權力宣布一名軍官「已經是地方的人」;就算是有這個權力,能否按照政策來辦,而不是帶有令人聽起來很不舒服的長官意志?前腳還是同吃一鍋飯的戰友和兄弟,後腳就關門拒客,讓人感情上如何接受?按照那名軍轉幹部的原話,「錢是小事,畢竟也沒有多少,只是這口氣咽不下去」。
  • 【軍轉安置】山東省軍隊轉業幹部接收安置政策
    對符合進濟南市區在中央和省屬駐濟企業安置的軍轉幹部,不受軍轉幹部安置考試成績限制,由軍轉幹部與中央、省屬駐濟企業雙方通過自願協商、雙向選擇的方式進行安置。三、檔案材料整理要求(一)檔案材料的有關要求1.轉業復員幹部檔案需要補充的材料。
  • 退役軍人,你的檔案部隊將永久保存!
    以下是詳細的問答內容我是一名即將離隊的戰士,最近幾個月一直在機關幫忙整理士兵檔案。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軍隊檔案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軍隊單位應當加強所屬人員個人檔案材料的收集、整理、歸檔、保管和移交工作;個人檔案移交地方時,所在單位應當留存檔案的數字複製件,並於5年內移交軍隊檔案館」。也就是說,退役戰友的檔案以電子形式「留隊」,已成為部隊檔案管理的正式規定。
  • 軍改開啟,轉業越來越難了.
    在所有新政中,設計者其實給軍官們的定義是,鼓勵長幹或者趁著年輕復員,考入軍校就進入體制的時代將宣告終結。不得不說,這次政策改革是劃時代的。這正也印證了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大學聯勤管理系主任、國防經濟學家郝萬祿去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那句話:「政府不再包攬退役軍人的職務和工作安排!」
  • 軍轉諮詢臺(86):看看有沒有你提的問題!
    重要提示:查閱更多軍轉安置政策信息請關注「軍轉之翼」公眾號
  • 軍轉諮詢臺(74):看看有沒有你提的問題!
    216、微友「阿欣」:「我是一名雙軍人單轉的幹部答:按有關規定,軍改期間移防單位轉業幹部可以選擇在原單位駐地或新單位駐地安置可區分為以下三種情況:(1)夫婦同為軍隊幹部,雙方或一方轉業,可以到任何一方原單位駐地安置;轉業當年3月31日前下達新單位任職命令的,也可到下達新單位任職命令一方的駐地安置。
  • 直擊:一場軍轉幹部選崗大會
    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關注」,即可收到軍轉的政策和信息。歡迎戰友的到來!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本級安置轉業幹部選崗大會舉行,轉業幹部按照積分排序順利完成選崗。曾在部隊從事審計工作的正團職轉業幹部朱偉文就是其中一員,他如願安置到自治區審計廳。
  • 【紅色檔案天天看】中共江漢區第四地方委員會檔案
    1947年下半年,中共江漢區黨委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指示精神,解放軍部隊進入荊門、當陽地區後,隨即成立了中共襄西工作委員會和襄西支隊。7月,在襄西工委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共江漢區第四地方委員會。隨著三大戰役的相繼發動,戰線逐步推進到長江北岸,中共江漢區第四地委加快了荊當解放區建設的步伐。1949年1月,中共江漢區第四地委機關從荊門遷至當陽,遂改稱當陽地方委員會。
  • 【軍轉安置】2020年河北省軍轉幹部接收安置政策及賦分標準
    【軍轉安置】北京軍轉幹部接收安置政策規定和做法摘編一、接收條件(一)接收安置條件1、軍轉幹部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由河北省接收安置:原籍或入伍地為河北省的;配偶隨軍取得河北省常住戶口(落戶時間應當在軍隊幹部被部隊批准轉業前
  • 如果一定要寫信,請各位軍轉領導更多關注那些普通幹部
    軍人也是人,除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也有自己的利益,當他們戎馬一生,不得不解甲回歸生活的時候,卻面臨著政策得不到落實、待遇得不到保障的現實,甚至還要遭受降職降級這種無論政治上、精神上還是利益上的多重「歧視」與「侮辱」,任誰也是很難做到高風亮節、笑看風雲的。師級算是軍隊的高級幹部了,他們很多人都曾經指揮過千軍萬馬,立下過汗馬功勞。
  • 如果一定要寫信,希望師職軍轉關注利益受損更大的普通幹部
    軍人也是人,除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也有自己的利益,當他們戎馬一生,不得不解甲回歸生活的時候,卻面臨著政策得不到落實、待遇得不到保障的現實,甚至還要遭受降職降級這種無論政治上、精神上還是利益上的多重「歧視」與「侮辱」,任誰也是很難做到高風亮節、笑看風雲的。 師級算是軍隊的高級幹部了,他們很多人都曾經指揮過千軍萬馬,立下過汗馬功勞。
  • 退役諮詢臺(第141期):軍改期間包括2020年嗎?
    軍改期間包括2020年嗎?導讀近日,諮詢軍人退役政策的戰友較多,很多後臺留言不能及時回復,在此表示歉意!在此提醒,想了解軍轉安置文件規定的請移步「軍轉之翼服務號」查詢,想了解軍隊文職人員相關政策的請移步「雲翼匯」訂閱號查詢,諮詢退役士兵安置政策的請移步「轉之翼服務號」查詢。」
  • 給數術師們的忠告
    算命,算卦,風水,看相等從古到今都是中國社會的一種職業,即便是文革時期也沒斷種可見其存在的合理性,眼觀現在易學界龍魚混雜,號稱大師(大溼)的如過江之鯽
  • 軍轉「虎哥」的行善路
    2004年3月,自主擇業轉業到地方工作,連續三年被授予「全省模範軍轉幹部」和「全市優秀軍轉幹部」,《解放軍報》、《火箭兵報》、《中國軍轉》、《陝西日報》等新聞媒體報導了他的事跡。現任中國500強企業—東嶺集團地產總公司公共關係總監、黨總支副書記,先後3次被東嶺集團黨委評為「優秀黨員」、「優秀管理幹部」。每年都受邀給即將上崗的轉業做先進事跡報告,贏得大家的歡迎。
  • 就軍轉降職安置,副部長答記者問怎麼說?
    7月31日上午,退役軍人事務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一名女記者就長期以來軍轉幹部遭受降職降崗安置直接發問。對此,退役軍人事務部副部長錢鋒的回答是——南方都市報記者:我們注意到軍轉幹部回到地方便麵臨二次就業問題,但有些地方單位對安置會有降職降崗的不成文規定,然後有些人認為這是對軍人的一種歧視,請問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