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人事檔案是樣神奇的物件。從物理存貯來看,同樣的體積重量,一個U盤遠超過紙質檔案;但從人生存貯來看,這些泛黃薄紙上的原始記錄,其間蘊含的玄妙信息,是數位化檔案所無法體現的。
一名幹部的軍旅生涯,一路平坦也罷,一路坎坷也罷,其成長進步似乎毫無規律可循。但有經驗者,通過翻閱高度濃縮的這百頁來紙,仿佛站在了山巔上的觀景臺,基本可以對這名幹部構建起一個相對全面客觀的判斷。
比如,通過入伍入學入黨任幹程序,可以判斷這個人是「複雜」還是「簡單」;通過教育培訓工作履職經歷,可以判斷這個人是「優秀」還是「平庸」;通過黨紀政律得失獎懲記錄,可以判斷這個人是「好」還是「壞」.
幹部人事檔案的玄妙,其實並不僅僅體現在能夠反映一名幹部的成長曆程和德能廉績,還體現在它能夠還原一個時代、一段歷史、一個群體,更體現在它還能夠提供一個反思、一個方向、一個建議。
1.
從教育培訓工作履職經歷看,地方青年高考入伍、國防生和地方大學生畢業入伍已成為軍隊幹部的主體。這部分幹部普遍接受了正規的教育培訓,年紀輕、學歷高是共性。這是強軍建設的應有主體。但也有一個不容掩飾的現象,想轉甚至寧願「裸轉」的人也大多集中在這類群體。
一些年輕幹部,到部隊工作不久,便想著要「逃離」,「屢敗屢戰」地申請轉業,走不成,便開始消極「怠工」。有些不甘蹉跎歲月的幹部,便以家庭、身體等問題為託辭,硬泡軟磨遂成目的。有的則直接申請「裸轉」,自願放棄一切,選擇復員。個別人甚至劍走偏鋒,採用一些極端方式,讓單位不得不「裸辭」自己。
我曾經內心無比震憾地讀到一名年輕幹部的手寫復員申請書,他說自己選擇復員是因為「理想和現實的嚴重落差」,他說,當年一腔熱血想為軍隊發展奮鬥,然而發現,相當多的一部分基層工作都與專業無關,更有在自己看來是對生命的浪費:拔草、挖溝、帶車、抄筆記、開會,感到安身立命的專業技能日趨荒廢。同時感覺部隊反智傾向、官本位思想嚴重,中層、基層有太多蛀蟲,或是不作為和懶政.
這名幹部曾經是一名無軍籍學員,他在申請書中講到,當年入學時學校「強迫」每人籤定無軍籍合同,需要自購軍裝被服生活用品,無津貼,每月僅發放500元夥食費等等。
面上看,90後幹部們的「裸轉」,和這個群體追求思想自由、堅持個性獨立的共性特徵有關,也和跳槽流動頻繁、跨界越行常態的社會職場特點有關。但深層次的原因呢?難道完完全全歸結到90後幹部個體身上?
軍改要重視組織架構、力量編成和武器裝備等硬實力,還更要重視軍隊文化、軍人精神等軟實力的破舊立新重塑再造。我們必須舉一反三,點驗拷問:當前的思想教育,手段和形式是否與時代同頻共振;幹部建設,思路和舉措是否與擔當作為導向牽引;軍營環境,理念和人文是否與武器裝備齊頭並進?
「裸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視而不見,甚至掩耳盜鈴。歷史已經過去,現在再過多討論當年這項政策的設計對否是一種推諉,也沒有意義。當下應更多地針對90後幹部們的思想行為特徵,調整幹部隊伍建設思路,加強頂層設計,完善保障體系,暢通退出機制。
當然,對90後幹部們,我的忠告是,青年人要有理想,但不要純粹生活在理想之中。枯燥重複、機械刻板、制約束縛,本就是軍人這一職業的特點。「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天馬行空來去自如的職業規劃,絕對不適用於軍人這個群體。
這一點,從投筆從戎之日起就應當清楚。
2.
人數劇增,是歷次軍改的共性。此外,這次軍改對軍轉安置工作也帶來一些新問題。
比如幾支公安現役、武警部隊的轉隸,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一聲令下,幾十萬軍人就地脫下軍裝,集體成為某個新機構的組成人員。諸多幹部與故土遠離、親友遙望,難道他們就不會產生思想問題,家庭就不存在現實困難嗎?
由此而來的,一些異地駐紮的雙軍人,一方已經轉隸,隔年轉業的另一方即使申請辦理家屬隨調,也由於轉隸機構人員的身份特殊、編制落定又滯後於年度轉業安置工作,地方安置部門無法受理承辦。
另外,按軍改期間移防單位轉業幹部的有關安置政策,夫婦同為軍隊幹部,雙方或一方轉業,可以到任何一方原單位駐地安置;轉業當年3月31日前下達新單位任職命令的,也可到下達新單位任職命令一方的駐地安置。未婚或者離異的轉業幹部,選擇計劃分配的,可到原單位駐地安置;轉業當年3月31日前下達新單位任職命令的,也可到移防後新單位駐地安置。
但實際審檔中,一些幹部幾年前從外地移防分流到安置意願地外就成為「編餘」,既沒有免去原命令,也沒有下過新命令,這也讓地方安置部門在去向判斷上無所適從。
「編餘」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諸多幹部的職務晉升受到影響,轉業時連長、營長幹滿六七年的為數不少。
改革會使個人利益受損,改革也必定會帶來陣痛,這些無法避免。但不談個體,又何謂整體;無視小家,又遑論大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雷厲風行推進各項改革舉措之前,更應當細細思量,儘可能多地兼顧下三十萬分之一。
3.
翻閱近幾年的檔案,還有一個印象,就是受懲處的幹部增多。
受到懲處的幹部中,部分是「遲來的」懲處。有些人在安置報到後因部隊期間曾經的問題暴露後受到追責處理。這雖然給地方安置部門和用人單位的應對帶來一些不便,但只要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懲處可以「遲到」,但不能「失效」。
曾經在部隊常常可以聽到「誰和誰是老鄉」「誰是誰的秘書」「誰是誰的人」」等,這種人身依附關係由於將個人的成長進步完全依附在某個領導身上,故而就惟命是從,也就勢必滋生搞山頭、拉幫派等不良現象。
受到懲處的幹部中,的確是有一些這樣因不良人身依附關係而產生的所謂「連帶」。即某個人觸犯黨紀軍規的行徑暴露,曾與其上下牽扯左右關聯的人也陸續受到調查處理。這也是必須的。
對因不良人身依附關係而滋生出的」家奴「該懲處懲處、該清理清理。但也有一些幹部,只是曾經受某個觸犯黨紀軍規的人領導過,或共過事,調查後也沒發現什麼「實錘『,但現實中要麼「冷處理」」閒置使用「,要麼就乾脆安排轉業。
「一鍋端」「一刀切」的做法,有悖中央倡導的實事求是作風和幹部容錯機制。走的人肯定心有不甘,留的人也難免心有戚戚。
後記:在杭州審檔近三周,昨天結束,本計劃回去,但又接到一個會議通知,便繼續留了下來。上午暫時無事,便對這次的審檔作一個跳出去的思考。有些東西也許不應當多說,也無權多說。諸位,就請隨便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