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盔「磨刀石」——他把一批批軍人送上維和之路

2021-02-21 央視軍事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我軍就開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從黎巴嫩到剛果金,從賴比瑞亞到蘇丹,3萬多名維和軍人執行安全警戒任務近3000次,修築道路1.5萬公裡,救治病患15萬人次。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維和官兵的努力,同樣也離不開維和培訓人員的默默付出。

今天為你介紹的主人公,他就是一位「藍盔教官」。他用自己獨特而嚴格的教學,把一批批中國軍人送上維和之路。

他是劉釗,1980年入伍,現在是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同為軍人,他比其他人多了兩樣東西,一頂藍色貝雷帽,一副黑色耳機。他還有個綽號「耳機子」。

1977年,劉釗到安徽當塗縣農村插隊,成為知青。

國家恢復高考後,劉釗以安徽省蕪湖市外語類考生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解放軍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

軍校畢業後,劉釗留校任教。1992年,劉釗被派往聯合國駐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擔任軍事觀察員,負責監督交戰雙方執行停火協議。劉釗每天都要在百公裡無人區執行巡邏任務,可以說是踩著雷區巡邏

劉釗還曾在東帝汶和蘇丹達爾富爾參加維和。三塊和平勳章,見證了劉釗不平凡的維和歲月。

但讓劉釗最頭疼的,卻是他十分擅長的英語口語。因為這裡都是來自各個國家的人,口音不同。尤其是一些國家地區的,比如印巴英語,非常難懂。

於是,他開始琢磨應對辦法,就是把他們的話錄下來,回去用於教學。


對於學員們來說,劉釗的通聯課,是最難懂的一門。學員們不理解,自己以前都是至少大學六級英語水平,為什麼還要從最基本的ABCD字母練起

劉釗教學方法也是獨樹一幟。他在課堂上玩起了一個小遊戲,寫下一句英文的句子,讓同學們一個接一個口語傳遞,這才讓大家知道原來這麼容易誤讀。

此外,劉釗又想出了新的訓練方式,就是下課時間也都把對講機打開,大家相互聯繫溝通都用通聯用語

迄今為止,劉釗共承擔了30餘期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班的培訓任務,和其他教員一起培訓各類維和人員3000多人。在他看來,只要走上講臺,就要全力以赴。因為維和培訓不僅關乎學員個人,更關係到中國軍人形象,關係維和官兵的生命安全。

戳視頻觀看劉釗獨特的英語課堂↓↓

(視頻來源於《軍旅人生》)

更多精彩,請觀看CCTV-7《軍旅人生》



聲明:來源央視軍事,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編:鍾羽

來稿請發郵箱yangshijunshi001@163.com

歡迎關注央視軍事(CCTV-7_Junshi)微信公眾平臺

猜你喜歡

©央視軍事

相關焦點

  • 好樣的,中國藍盔!
    近日,中國第11批維和醫療分隊以友鄰維和部隊遭遇小股武裝分子襲擊,產生4名傷員為背景展開演練。接到戰區命令後,維和醫療分隊迅速前往現場救治,警衛組迅速搜索傷員、完成警戒防衛。救護組對傷員進行檢傷分類、傷情處置,將1名受重傷傷員第一時間送至手術室進行搶救。
  • 透視中國維和軍人「三原色」
    演習期間,中國、蒙古國、巴基斯坦、泰國參演官兵合兵聯訓、互學互鑑,檢驗提升了遂行維和任務能力,增進了交流互信和務實合作。聯合國旗與五星紅旗交相輝映,迷彩與藍盔相得益彰。透過演習這個窗口,記者分明感受到中國維和軍人身上濃重而耀眼的「三原色」。「戴上藍盔,才知道和平的分量。」面對記者的採訪,第82集團軍某合成旅營長何永學拍了拍手中的藍盔。
  • 這些在非洲維和的中國軍人,在炮火紛飛中寫出感動人心的詩!
    中國維和軍人,一個響亮而崇高的稱號,為了世界和平,他們毅然走向炮火紛飛的維和任務區,穿梭在非洲大地的巡邏線上,堅守在每一個需要他們的哨位上,維護和平,履行使命。其實維和軍人的世界不只有戰火和鋼槍,還有詩和遠方。軍人內心的感情一經激發,更容易寫出內容獨特、情感熱烈、昂揚向上的詩歌作品,震撼靈魂、感動讀者。
  • 中國維和部隊展示了什麼樣的「中國形象」
    兩年時間,中國已經派遣3批步兵營出境維和,是目前為止中國建制最大、人數最多的維和部隊。要知道,中國從沒有一支攻擊性部隊踏進異國,「藍盔」部隊隨時著面臨著戰亂的危險,卻在動蕩中走出一條「和平與建設」之路。2015年3月,中國第十七批赴賴比瑞亞維和工兵大隊幫助賴比瑞亞綏德魯地區修通社區大學進出道路,這是見證中利友誼的又一座標誌性工程。僅用四天,維和工兵大隊共出動兵力86人次,機械車輛32臺次,土方作業量1000餘方,構築了長450餘米,附屬設施齊全的進出道路。
  • 今天,致敬中國藍盔!
    今年也是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30年來先後15名中國維和軍人犧牲但一批批中國藍盔依然義無反顧用青春和熱血從那時起到現在,中國軍隊已累計派出維和人員4萬餘人次,先後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是世界上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目前,中國軍隊共有2500餘名官兵在聯合國8個任務區和聯合國總部執行維和任務。
  • 「藍盔勇士」李慶昆:堅守大國軍人的和平使命
    李慶昆,1987年4月出生,陸軍第80集團軍某合成旅偵察營偵察二連連長、第六批赴馬裡維和部隊警衛分隊快反中隊中隊長。全軍愛軍精武標兵,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2013年,應聯合國請求,中國向爆發戰亂的西非國家馬裡派出維和部隊,包括工兵、醫療和警衛3支分隊。其中,警衛分隊是我國派出的首支維和安全分隊。經過層層選拔,我最終成為395名維和隊員中的一員。當我戴上那頂嶄新的藍盔時,一種神聖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馬裡位於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緣。這裡旱季白天高溫接近50攝氏度、夜晚則下降到十幾攝氏度,瞬間沙暴就會遮天蔽日。
  • 軍團策劃 | 守護和平,中國維和軍人一直在路上!
    點擊空白處,查看中國維和軍人在剛果(金)(請多點幾次哦)↓↓↓「我們是維護和平的藍盔衛士,我們是維和的醫療隊員,彰顯國威軍威,勇擔使命在肩,不負生命之託,戰救衝鋒在前,牢記著祖國和人民的期盼,讓世界的天空永遠蔚藍!」
  • 維和女兵日記:槍聲中救護
    從2003到2017,15個春秋,19批隊伍,1萬餘人次,中國維和部隊即將圓滿結束自己在賴比瑞亞的和平使命,賴比瑞亞目前穩定的國內局勢離不開中國維和部隊十五年來的辛苦付出,和平來之不易。我們不能忘卻每一批隊伍的貢獻,每一名戰士的汗水,每一個車轍,每一座橋梁,每一條道路,還有每一名病號.
  • 蘇丹,我維和分隊有群「斜槓」青年
    △資料圖在我第15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裡,活躍著一批享譽聯合國法希爾超級營地的「斜槓」青年,他們修道路、建板房、維護各類工程設備,用一專多能的傑出表現,充分展示出中國藍盔的過硬素質和動人風採。今年3月份的聯非達團首次裝備核查前,工兵分隊營區東南角的裝備停放場上,5臺已經經過多批分隊使用10餘年、陸續出現較嚴重故障的某型發動機,成了必須解決的一道難題。面對性能老化、配件稀缺等難題,以前從未接觸過此型發動機修理的陳海軍,主動從網上下載資料學習研究。他從一根控制線、一個元器件開始摸索,逐步掌握其原理構造,最終排查出問題,讓發動機全部正常運轉。
  • 《維和步兵營》大劇獻禮,「藍盔戰士」不負使命震撼出擊
    《維和步兵營》的點睛之處,在於演繹陣容的實力集結,新老面孔全新搭檔,為樹立血肉化英雄人物奠定基礎。已在多部電視劇中體現紮實演技功底的杜淳,此番擔當現代劇軍人形象尚屬首次,他所扮演的林浩楠有著「全能戰神」之稱,他有勇有謀、運籌帷幄、從不退縮;青年演員劉潤南以活力形象本色出演步兵營戰士戈睿,衝動善良、有著敢於冒險和打破常規的血性;軍旅劇專業戶徐洪浩飾演老班長嶽東明,從一介書生到爆破專家,從營區大院到異國他鄉展現軍人錚錚鐵骨等,以他們為代表的演繹陣容實力集結於沙場熱血聯盟。
  • 聯合國維和部隊遭恐襲 中方維和人員一人犧牲四人受傷
    在今天下午進行的外交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事件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要求立即開展應急處置和善後工作。相關工作正全面展開。至今,我國已派出四批赴馬裡維和部隊,隸屬聯合國馬裡穩定團東部戰區,主要擔負戰區司令部營區安全保衛、任務區內道路橋梁和營房設施搶修、傷病員救治後送及衛生防疫等任務。中國第四批赴馬裡維和部隊共395人,包括一支155人的工兵分隊、一支170人的警衛分隊和一支70人的醫療分隊。其中,工兵、警衛分隊由陸軍第16集團軍某工兵團和某機步旅為主組建,醫療分隊以瀋陽軍區總醫院為主組建。
  • 中國維和部隊到底做了什麼,竟然接連受到好評!
    此外,維和官兵還按照武力升級原則組織了對等還擊、反狙擊和對重要目標射擊等內容的演練。此次演練,受到了聯馬團司令機關和各國觀摩人員的高度讚譽。來自埃及戰鬥運輸營指揮官塔梅爾·哈桑上校連連點頭稱讚:「中國警衛的安全防衛能力讓人信賴,中國軍人專業的戰術動作令人印象深刻!」
  • 《維和步兵營》聚焦「藍盔戰士」, 比《戰狼2》更燃更熱血!
    首部維和題材的《維和步兵營》的開播,對於熱衷軍隊武器裝備的軍事迷而言無疑又是一大福利。現場片花中,輪式步戰車、新型加榴炮、武裝直升機等國產主戰裝備可謂是種類繁多,這些先進設備也將讓人大飽眼福。作為劇中維和步兵連指導員,新戰法的探索者徐洪浩透露:「我演這個戲之前看了很多資料,充分了解了南蘇丹那批維和部隊戰士的情況,非常感慨。
  • 中國第19批赴賴比瑞亞維和勇士載譽歸國
    據了解,中國派出工兵、運輸和醫療分隊參加賴比瑞亞維和行動是執行聯合國安理會1509號決議,始於2003年12月,至今已派出了19批1萬餘名人次的維和人員。其中,工兵分隊部署在利東部的綏德魯,擔負道路、橋梁、營房和機場的修建及維護等任務;運輸分隊部署於蒙羅維亞,擔負人員、物資運輸等任務;醫療分隊部署於綏德魯,擔負衛生防疫、醫療救治和傷員後送等任務。
  • 維和部隊犧牲戰士曾2次申請維和 明年服役期滿
    他們是中國第四批赴馬裡維和部隊395名戰士中的成員。申亮亮今年29歲,上士軍銜。這是他從軍的第11年。「他明年服役期滿,本來這可能是他在部隊的最後一年。」申亮亮的老戰友王剛說。夜裡的爆炸聲申亮亮犧牲在營門哨站上。當地時間5月31日晚6時49分,正是晚飯時間,申亮亮發了一條朋友圈:千萬富翁就是這麼簡單嗎!
  • 最兇險的工作:駐馬裡維和部隊已犧牲80人,每周都有葬禮
    藍盔原本是用於保護他人安全的部隊,但自身卻成為了恐怖襲擊的靶子,聯合國馬裡特派團在所有各個維和任務中的傷亡數字幾年來一直最高,是一項最為危險的任務。在Kidal附近檢查車輛的聯合國維和軍人,這滿滿一車性質不明的原料桶,看著讓人不寒而慄護盾或靶子藍盔原本是用於保護他人安全的部隊
  • 擊中我國維和部隊戰車的元兇:坦克射出的高爆彈
    日前,聯合國維和部隊在南蘇丹的派別衝突中被武裝人員炮擊,造成一輛裝甲車被毀,車上兩名中國藍盔軍人不幸犧牲,並有包括友軍在內的多人受傷。
  • UNDP對柬埔寨維和殉職官兵表示哀悼
    (金邊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柬埔寨(UNDP Cambodia)於2020年5月30日就在馬裡開展維和任務感染新冠肺炎而殉職的藍盔官兵索沙威向柬埔寨王國政府和其家屬表示遺憾和慰問UNDP通過臉書專頁發文寫道:「在聯合國維護和平人員國際日之際,我們永遠記者在維和任務中殉職的柬埔寨藍盔官兵。與此同時,我們就此向柬埔寨全國人民,尤其是索沙威中將的同事和家屬表示誠摯的慰問。索沙威中將是於昨日在馬裡殉職。」
  • 【家書】一名優秀維和軍人寫給老婆的家書範文
    親愛的老婆:寒風凜凜,鍛筋煉骨,猛虎部隊養紅軍血脈;烈日炎炎,揚魂顯魄,戰地維和鑄藍盔精神2017年的5月,這個平凡又不凡的日子,在給你發出一句「照顧好自己」的簡訊後,我踏上了飛往西非馬裡執行為期一年維和任務的漫長徵程。隨著飛機的慢慢升空,窗外的景色越來越模糊,映入眼帘的是地面上零星的燈光,飛機的輕微震動讓我坐的不是很安穩,我調整了下姿勢,動了動腦袋,眼睛也不由自主的閉了起來……
  • 【中國藍盔】有種軍旅記憶叫維和
    六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0年6月27日,隨著中國第六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最後一個梯隊包機降落昆明巫家壩機場,標誌著這批維和任務劃上圓滿句號。作為其中的一員,這樣的日子怎麼可以忘記。每年的這個時候,關於維和的記憶會被自然喚醒。這些日子,戰友相互邀約聚會,一起舉杯回憶那段叫維和的軍旅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