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90年代起,我軍就開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從黎巴嫩到剛果金,從賴比瑞亞到蘇丹,3萬多名維和軍人執行安全警戒任務近3000次,修築道路1.5萬公裡,救治病患15萬人次。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維和官兵的努力,同樣也離不開維和培訓人員的默默付出。
今天為你介紹的主人公,他就是一位「藍盔教官」。他用自己獨特而嚴格的教學,把一批批中國軍人送上維和之路。
他是劉釗,1980年入伍,現在是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同為軍人,他比其他人多了兩樣東西,一頂藍色貝雷帽,一副黑色耳機。他還有個綽號「耳機子」。
1977年,劉釗到安徽當塗縣農村插隊,成為知青。
國家恢復高考後,劉釗以安徽省蕪湖市外語類考生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解放軍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
軍校畢業後,劉釗留校任教。1992年,劉釗被派往聯合國駐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擔任軍事觀察員,負責監督交戰雙方執行停火協議。劉釗每天都要在百公裡無人區執行巡邏任務,可以說是踩著雷區巡邏。
劉釗還曾在東帝汶和蘇丹達爾富爾參加維和。三塊和平勳章,見證了劉釗不平凡的維和歲月。
但讓劉釗最頭疼的,卻是他十分擅長的英語口語。因為這裡都是來自各個國家的人,口音不同。尤其是一些國家地區的,比如印巴英語,非常難懂。
於是,他開始琢磨應對辦法,就是把他們的話錄下來,回去用於教學。
對於學員們來說,劉釗的通聯課,是最難懂的一門。學員們不理解,自己以前都是至少大學六級英語水平,為什麼還要從最基本的ABCD字母練起。
劉釗教學方法也是獨樹一幟。他在課堂上玩起了一個小遊戲,寫下一句英文的句子,讓同學們一個接一個口語傳遞,這才讓大家知道原來這麼容易誤讀。
此外,劉釗又想出了新的訓練方式,就是下課時間也都把對講機打開,大家相互聯繫溝通都用通聯用語。
迄今為止,劉釗共承擔了30餘期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班的培訓任務,和其他教員一起培訓各類維和人員3000多人。在他看來,只要走上講臺,就要全力以赴。因為維和培訓不僅關乎學員個人,更關係到中國軍人形象,關係維和官兵的生命安全。
戳視頻觀看劉釗獨特的英語課堂↓↓
(視頻來源於《軍旅人生》)
更多精彩,請觀看CCTV-7《軍旅人生》
聲明:來源央視軍事,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編:鍾羽
來稿請發郵箱yangshijunshi001@163.com
歡迎關注央視軍事(CCTV-7_Junshi)微信公眾平臺
猜你喜歡
©央視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