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弘宇
當一名奇怪的乘客——一個人形機器人,坐在飛船指令長的位置上飛往國際空間站時,很多人可能會想:這樣的場景,只能在《星球大戰》、《星際迷航》等科幻電影中發生。畢竟,此前首個仿真機器人,是作為貨物被放在貨運艙中送上太空的……
資料圖:俄羅斯機器人太空人Skybot F-850。
「硬核民族」俄羅斯,把科幻電影中才有的場景,變成了現實。當地時間22日,俄首位「仿真太空人機器人」Skybot F-850佩戴著特製的連指手套,一隻手上拿著俄羅斯國旗,乘坐無人飛船,開啟了一次獨特、創造歷史的飛行。
從貨物到「指揮官」,這樣一位「太空人」,是由什麼樣的高科技煉成的?這位機器人的誕生,對俄羅斯航天業來說,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圖為俄羅斯機器人太空人Skybot F-850模仿人的動作。
俄首位機器人太空人是誰?
「嘿,夥計們,我是Skybot F-850。但你可以叫我為『費奧多爾』。現在,我將掌握聯盟號MS-14飛船的控制權,我計劃於2019年8月22日飛往#國際空間站。」
——Skybot F-850社交媒體首條推文
俄機器人太空人小檔案
姓名:Skybot F-850,曾用名「費奧多爾」(Fedor)
身高:約1.8米(5英尺11英寸)
體重:約163公斤(353磅),取決於額外設備重量
構成:約15000個機器部件
國籍:俄羅斯
語言:俄語
技能:舉重、做伏地挺身、分類放射性廢物、操作電鑽、開瓶蓋、語音播報、滅火、開車、雙「手」持槍快速射擊……
PLUS技能:開玩笑、思考哲學、聊天、複製人類動作……
職業:機器人「太空人」
身價:3億盧布+
任務:匯報飛船飛行參數和觀測到的事件;測試對宇航操作員指令的執行情況
使命:拯救生命、執行高危太空任務、協助俄羅斯建太空基地……
當地時間7月25日,「費奧多爾」發文稱,「我聽說,美國人打算在2024年把一位女太空人送上月球。我想去那用鮮花迎接她。」圖為其社交媒體截圖。
會開玩笑,也能思考哲學……
另類「太空人」如何「煉成」?
「我聽說,美國人打算在2024年把一位女太空人送上月球。我想去那用鮮花迎接她。」
——Skybot F-850社交媒體推文
2014年,在俄羅斯緊急情況部指示下,這款名為「費奧多爾」的機器人開始進入研發,以執行救援行動。2年後,當第一架原型機公開亮相時,「費奧多爾」的使命已被拓展到太空領域,可以擔任「太空人助手」。
來源:俄羅斯航天局。
在前往國際空間站前,「費奧多爾」改名為Skybot F-850,並獲得了與太空人通信的「聲音」。作為俄羅斯的首位機器人「太空人」,它非常善於交際,不僅能打招呼、回答有關其創造者直至空間哲學的問題,還能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開玩笑」:
7月28日,這個「擬人化」的機器人分享了近來在社交媒體上流行的「瓶蓋挑戰」:「朋友,你好!我今天學會打開一瓶礦泉水,並把它拿到一個技術性開口處,你們把這個部位叫做嘴。」
雖然Skybot F-850的確切任務仍尚不清楚,但俄羅斯的科學家表示,「費奧多爾」被設計用來在太空當中完成一些較危險的任務,他們希望未來的某一天,機器人「費奧多爾」可以幫助他們在太空中建立基地。
資料圖:俄羅斯機器人太空人Skybot F-850。
「身懷神技」赴太空
機器人「太空人」將做些啥?
「它不是終結者,它只是一個太空機器人。」
——俄羅斯航天局
作為一個體型與人相似的機器人,Skybot F-850除了能夠複製人類動作:駕駛車輛、做伏地挺身和舉重……還具備一部分自主控制能力,可以完成預設的任務,比如,該機器人的前身「費奧多爾」就可雙手持槍,快速地射擊靶標。
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技能將如何使用。但有分析稱,科學家們將評估Skybot F-850在微重力條件下的行為。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7年4月20日,俄羅斯「聯盟MS-04」號飛船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升空。
另據報導,Skybot F-850還可以將憑藉其語音播報功能,在飛船發射前、發射時以及飛行中,報告準備狀態、飛行參數和觀測到的事件。
24日,Skybot F-850將抵達空間站,成為俄羅斯太空人中的一員。在國際空間站停留1個半星期內,它將在俄太空人亞歷山大·斯克沃爾佐夫的監督下,測試其對宇航操作員指令的執行情況。如果一切順利,Skybot F-850將於9月7日返回地球。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9年3月19日,NASA提供的圖片顯示「聯盟MS-12」號飛船15日與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
可從事高風險工作
類人機器人將替代太空人?
「機器人不是人。它們可以完成某些任務,但永遠不會代替人類。」
——NASA前太空人斯科特·凱利
隨著探索外層空間的行動越來越多,人們紛紛開始考慮採用機器人替代人類太空人,進行太空行走、宇宙探索等高危任務。
俄羅斯的科學家表示,「費奧多爾」系列機器人,就是被設計用來在太空當中完成一些較危險的任務,他們希望未來的某一天,機器人可以幫助他們在太空中建立基地。
圖為全球首個太空機器人(左),其於2010年11月3日跟隨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前往國際空間站,在那裡完成一系列測試工作。(資料圖)
對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太空人斯科特·凱利指出,雖然機器人在軌道上可以是「有用的」,並且「在理想情況下」將使乘員的生活更輕鬆,但他堅決排除,機器人有朝一日在太空研究中可能徹底代替人類的可能性。
凱利的說法,不無道理。
分析指出:
技術上的桎梏,決定機器人短時間內,無法承擔複雜太空任務;
倫理上的擔憂,可能引發太空人及民眾產生抗拒心理;
安全方面的考慮,也決定人類無法將太空探索交由機器人處理。
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機器人只會取代那些辛苦高危的太空作業。太空人與地面操作員,仍將是太空探索的主力。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1年2月24日,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跟隨太空人一起上太空的還有一位機器人太空人R2,它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形機器人。
探索太空的助手
哪些機器人曾到空間站「報到」?
無人空間探索,是一場任重道遠、卻又過分漫長的旅程。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被設計和製造出來,代替或協助人類在太空中進行科學試驗、出艙操作、空間探測等活動。
實際上,除了Skybot F-850,還曾經有多種空間機器人,在國際空間站上和太空人一起工作過。
2011年,美國宇航局將人形機器人Robonaut 2送上國際空間站,它因此成為首個進入太空的仿真機器人,但它是作為貨物,被放在貨運艙中送上太空的。在空間站駐留期間,Robonaut 2執行了打掃濾器、清除塵土等簡單工作,並在2018年圓滿完成了任務,回到地球。
資料圖:日本機器人太空人「Kirobo」。
2013年,日本的小型機器人Kirobo去往國際空間站。它身高約34釐米、重約1公斤,能用日語溝通,可記錄與日本太空人對話,還能做出一連串動作,將控制室訊息傳給太空人。1年後,這個機器人返回地球。
2018年,歐洲航天局開始在空間站測試「西蒙(CIMON)」智慧機器人。西蒙可以和太空人閒聊,還可以根據指令在屏幕上顯示太空人工作的待辦日程、各項工作的執行步驟,幫太空人在資料庫中找出工作所需的手冊等。
2019年4月,美國首批「太空蜜蜂(Astrobee)」機器人奔赴國際空間站。它們既可以當「自拍神器」記錄太空人的工作生活,又能化身「檢查能手」監測空間站中噪音和空氣品質,還能作為「貼心管家」,助人搜尋遺忘了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