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放大鏡」還是「顯微鏡」看民進黨當局大陸政策

2021-02-23 觀點中國

對於臺灣人民,我們應當始終把他們與島內政治人物區別來看,本著兩岸同為中國人、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以人本的關懷,給他們時間,調整認識;給他們空間,增進了解;給他們善意,日久見人心。

面對即將亮相的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如何認識判斷其兩岸政策性質,是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一個戰略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直接影響對臺政策,涉及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態勢。以往,我們多是拿「放大鏡」看臺灣民眾的善意,因而始終對做臺灣人民工作、爭取島內民心寄希望;拿「顯微鏡」看民進黨當局兩岸政策的「臺獨」分裂元素,與民進黨政權之間沒有政治互信、沒有合作基礎。實際上,人們多認為,民進黨甚至缺乏交往所需要的基本誠信,「民進黨不可信」,也是國際社會、臺灣內部的廣泛共識。

我們對島內政黨、當局兩岸政策的性質判斷,主要用是否有利維持一個中國現狀、推進國家統一進程這個標尺來衡量,重在看本質、看導向、看包藏在核心深處的終極目標;著眼全局、著眼長遠影響,而不是滿足於是眼前利益、炒短線,更不會為了自我安慰給「阿Q精神」尋找支撐點。

「臺獨」上臺,面對現實一時不敢張牙舞爪推進其圖謀,用「溫和理性」的光鮮外衣暗渡陳倉是其必然選擇。迄今來看,「臺獨」不撞得頭破血流不會善罷甘休,同時一有機會和需求絕對會私下偽裝,露出本來面目。那些人在小酒館裡互相傾訴的,才是真實的想法。

因此,對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頑固堅持「臺獨黨綱」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我們必須用「顯微鏡」分析,看其包藏的禍心何在,來不得半點天真、幼稚。陳水扁不是承諾過「四不一沒有」嗎?最終自食其言。這些年來,有很多人宣揚這樣一種觀點,即陳水扁當年是有善意的,假如給陳水扁機會,用溫暖的「陽光」給陳水扁「脫衣卸妝」,兩岸關係將是另一種局面。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認識。

對於陳水扁這樣一個極端「臺獨」分子、對於「臺獨」上臺興高採烈那樣一種社會氛圍,如果大陸方面採取所謂善意、容忍、退讓的態度,只能導致長遠惡果,即會使更多的人誤認為大陸為了發展將容忍「臺獨」、為了不得罪島內民眾將遷就「臺獨」、民進黨有辦法矇混過關、大陸不會為反「臺獨」而戰等等。

陳水扁不會承認「九二共識」,更不會變成統派,不會做臺灣的「尼克森」,也與「諾貝爾和平獎」無緣,這是他的政治格局、歷史眼光、周圍環境決定的。歷史證明,對於帶有敵我性質的矛盾,犯右的錯誤長遠危害大。有時我們寧可「左」一些、看得重一些、處置果斷一些,短期可能會引起一些誤會和不良影響,但長遠基本利多。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對於臺灣人民,我們應當始終把他們與島內政治人物區別來看,本著兩岸同為中國人、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以人本的關懷,給他們時間,調整認識;給他們空間,增進了解;給他們善意,日久見人心。同時也要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教育民眾,使其切身體會到「臺獨」的危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祖國和平統一的正面意義為何及其必然性所在。共產黨向來與人民站在一起,為人民的利益服務。這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

更何況,現在兩岸實力對比消長到如此程度,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來看,我們更沒有必要遷就「臺獨」了。蔡英文和民進黨此次挾著高民意支持上臺執政,這是島內的小環境;但是,大環境卻是她依託的物質條件、外部環境已經不能與陳水扁時代同日而語。

大陸沒有必要拿顯微鏡看民進黨和蔡英文的「善意」,而是會緊緊盯住其直接或間接涉及兩岸關係的各項政策主張、決策部署、動作舉措,看其目的為何、以誰為敵、欺騙性何在、後果如何。當然,對於其真誠、實在、明白的善意,大陸方面也絕不會視而不見,一定會有正面回應。特別是當有利的條件氛圍形成時,不排除還會拿「放大鏡」看其善意,端看民進黨和蔡英文如何調整轉型。

民進黨和蔡英文要取信於大陸、取信於國際、取信於島內,應當放棄五個幻想:一是以為靠「模糊核心」、「模稜兩可」的兩岸政策,可以同時罩住大陸方面和「急獨」勢力南轅北轍的對立需求;二是以為美國實行「亞太再平衡戰略」、日本追隨美國與中國大陸交惡,可以利用來平衡來自大陸的壓力;三是以為大陸十分在意島內民意,不敢得罪島內民眾,出於爭取民心的需要不得不對獲得多數支持的民進黨和蔡英文當局投鼠忌器;四是以為大陸為了和平崛起不會輕易惡化兩岸關係、不會「兵戎相見」,可以伺機試探一下大陸的新底線;五是自信自己的謀略手段高明,可以成功與大陸討價還價、以時間換空間是可行之道。

民進黨應該接受上次執政的教訓,利用其再次執政的有利條件,實現五個轉變:一是由謀略欺騙型政黨向光明理性型政黨轉變,登高望遠,從長計議;二是由靠「急獨」、深綠勢力維持基本盤到向理性選民靠攏,擺脫「急獨」大佬、極端勢力的束縛;三是由通過世界走向大陸向通過大陸走向世界的思路調整,以大陸為腹地求生存求發展才是臺灣的王道;四是由害怕大陸發展轉而把大陸的發展當做整個臺灣的機遇,就像臺商一樣,求得二次騰飛,重奪「亞洲四小龍」領頭羊地位;五是由拿臺灣民意說事上升到順應兩岸中國人的整體民意思考處理問題,即勇敢地站在中華民族的道義制高點上,進一步也是海闊天空。

一個政黨的群眾基礎極端色彩越濃,其政策主張便越極端、越有局限性,始終在角落裡窸窸窣窣,不會有大出息。蔡英文領導下的新民進黨當局,應當成為給民進黨總結成功經驗的當局,最好不要成為給民進黨製造新的慘痛教訓的一屆。果真如此,到了那個時候,兩岸互相用放大鏡看對方的善意,兩岸關係必將一帆風順、長治久安。

作者:鄭劍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


相關焦點

  • 民進黨當局推出交戰新規 — 大陸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儘管拜登政府宣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同時卻強調「對臺灣的承諾堅如磐石」,這種看似矛盾的表態,內在邏輯很清晰,那就是不會放棄「以臺制華」策略,而臺灣當局則甘願充當「炮灰」。據臺灣《聯合報》2月2日報導稱,為了有效應對解放軍艦機在臺灣周邊海空域的常態化軍事演訓活動,民進黨當局推出了交戰新規。新規中明確表示,臺軍可以判明敵意後行使自衛反擊權。
  • 「臺海是否在戰爭前奏,要看民進黨當局下一步怎麼走」
    希望民進黨當局好自為之,千萬不要低估大陸14億人民在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問題上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至於是不是戰爭的前奏,關鍵要看民進黨當局下一步怎麼走。 環球時報:有報導說未來美方還計劃派高官訪臺,是否意味著川普政府支持「臺獨」的政策逐漸清晰化?
  • 民進黨當局升高對抗大陸致兩岸關係惡化,臺灣各界焦慮憂心
    連日來,該白皮書引起島內熱議,輿論認為民進黨當局近來瘋狂對抗大陸,升高兩岸對立,惡化兩岸關係,損害民眾與企業生存發展權益,令島內業界深感焦慮憂心。臺灣工業總會由島內150多個產業公會組成,共有10萬多家會員,是島內最具影響力的工商團體之一。2008年以來,該團體連續12年發表對臺當局政策的建言白皮書,集中反映島內產業界的呼聲。
  • 民進黨當局嚴審大陸人士赴臺又出新招 現任或曾任大陸黨軍政人士或禁止入臺
    對于格外嚴格的審查限制,臺「內政部移民署」卻聲稱,這是由於大陸地區民眾申請來臺停留法規分散,這次修正是為兼顧大陸人來臺交流常態化及人流安全管理政策,並針對「人道關懷」的情況給予明確律定,以符合實務需求。臺媒稱,最新修正辦法唯一鬆綁的條款即「人道關懷」內容,包括開放來臺探親者的配偶同行、未成年子女可赴臺長期探親等。
  • 是棋子還是傀儡?民進黨當局押寶川普終成美國禁臠!
    儘管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原先仍想臨別秋波大打「臺灣牌」,一連串做出美臺政軍交流、派遣克拉夫特訪臺等大動作,意圖刺激大陸,並留下「反中」政治遺產,但是,這些宣布和動作都未必能改變拜登的態度,最多只會增加新政府在調整對華政策過程中的難度而已
  • 臺當局為何對大陸惠臺新政荒腔走板?
    兩天來,他當局及其綠媒大肆詆毀、抹黑大陸的惠臺新政,用極其拙劣的手段欺騙臺灣民眾,企圖掩飾其真正的心虛,引起大眾的嘲笑。一、臺當局的醜陋表28日上午,國臺辦宣布了31項惠臺新政後,臺陸委會在當天下午便發表聲明,稱大陸惠臺新政「是以利益換取臺灣的政治認同,是陸方整體對臺政策一環。
  • 八大訊息示警民進黨當局:風向變了!
    民進黨當局向來與川普政府友好,尤其川普在卸任前狂丟出友臺措施,民進黨也配合川普的「反中牌」一搭一唱,卻讓兩岸關係益加緊張;但在川普連任失敗
  • 從惠臺「26條措施」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2019年兩岸關係經歷頗多起伏變化,從年初遭到民進黨抹黑、抵制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到被蔡英文頻頻利用的香港「反修例」事件,再加上美國不斷提升與臺灣的關係
  •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
    綜合臺灣「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報導,就在民進黨當局外事主管部門宣布在蓋亞那設立「臺灣辦公室」、美國國務院也立即附和稱許不到24小時,蓋亞那外交部4日宣布,持續堅守一個中國政策,並維持與中國大陸的外交關係,這項協議因「溝通不良」,已即刻終止。有臺灣網友對此諷刺「這臉打得啪啪響,既狠又急」。
  • 供應商有大陸背景,民進黨就怕了?
    要求民進黨當局清查使用狀況,拿出魄力該下架就下架,或直接禁止採購。記得2019年初,就有島內親綠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要公布一項「行政命令」,即禁止公務使用的手機及計算器下載及連結所有大陸社交網站,如新浪微博、微信、騰訊微博、人人網等,就連百度等搜尋引擎都在禁止之列,修圖軟體也未能倖免,這讓島內各大縣市政府直呼不可思議。時任臺行政機構發言人的谷辣斯?
  • 民進黨當局 「豪豬」也自嗨
    數據顯示,民進黨當局目前已是負債纍纍,所欠債務共計6.1萬億元新臺幣,臺灣人均已經背負26萬元新臺幣債務。有國民黨「立委」指出,2022年才是民進黨當局對美軍購的付款高峰,到時候負擔更重。眾所周知,美國賣給臺灣的武器都是過期貨,且價格高得離譜;很多武器臺灣根本不適用,有時還要臺方先付款,等個10來年才交貨。面對強買強賣和「霸王條款」,民進黨當局為何偏偏甘之如飴?
  • 民進黨下死命令阻擾,最近大陸聯合這個小地方把臺當局氣夠嗆啊
    這種和大陸有關的並且還是打臉臺灣當局的新聞,肯定會讓那些眼裡只有選舉卻沒有人民福祉的政治人物很不爽,可是這樣的新聞臺灣的老百姓喜歡,你不爽有本事做得比大陸更好啊!人逢喜事精神爽,可能是太高興了,就連大陸官方媒體都忽略了一個常識性的問題。
  • 一切都是大陸的陰謀?臺當局的伎倆早被臺灣民眾看穿
    (圖片來源:臺灣《旺報》)「大陸是民進黨執政的救援投手,但這種轉移焦點的做法,早就被人民看破手腳了」。但這兩天,民進黨因為臺灣空氣汙染問題,又來找大陸背鍋了。臺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專案報告「空汙現況及政府作為」。按詹順貴的報告,PM2.5汙染成因境內66%,境外佔34%(大陸30%,其他3.98%),最大空汙來源還是在島內。
  • 降級之後,立陶宛方面還在狡辯,民進黨當局更囂張了!
    這分明就是臺灣當局和「臺獨」分裂勢力不打自招,是他們搞「臺獨」分裂行徑的有力罪證。趙立堅表示,立方應立即糾正錯誤,他們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我們也正告臺灣方面,無論「臺獨」勢力如何歪曲事實、顛倒黑白,都改變不了大陸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事實,企圖挾洋自重,搞政治操弄,最終必將是死路一條。
  • 民進黨當局與美國軍事勾連,勢將臺灣帶入險境
    民進黨當局變本加厲加深與美國軍事勾連,夢想「倚美謀獨」,勢必將臺灣帶入險境。  有學者認為,無論是邀請臺灣參加環太平洋軍事演習,還是美軍醫療船停靠臺灣港口,無疑都是對一個中國原則底線的嚴重挑釁。大陸無意升高中美對抗,但如出現臺美勾連踩踏大陸紅線,大陸勢必採取相應措施,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定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在美方加強對臺軍售情況下,臺灣軍費將提前突破4000億新臺幣。民進黨當局向美國購買更多武器,炒作「美臺軍事合作」,大搞「以武拒統」。
  • 全球局勢丨民進黨當局「騷操作」不斷,兩岸何時統一?
    近一段時間,由於民進黨當局的「騷操作」引發眾怒。網上「武統」聲浪迭起,但這對「臺獨」而言,似乎已經沒有了威懾力。
  • 臺當局重罰「紅色媒體」防「大陸滲透」?
    「吐槽」其政策的媒體下手。    去年臺灣地方縣市長選舉期間,中天新聞臺因大量真實報導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的參選新聞,從而提高了臺灣民眾對韓國瑜的認知,進一步改變了臺灣電視媒體「綠營當道」的格局,但此舉也遭到民進黨當局及其擁護者的嫉恨。
  • 川普籤署的所謂「臺北法案」,能讓民進黨當局笑多久?
    想想之前,每當有國家表示要與臺灣當局「斷交」並與中國大陸建交時,美國就要自導自演一出威逼利誘的戲碼,但又哪一次管過用呢?2017年6月,巴拿馬宣布與中國建交。巴拿馬斷絕與臺灣的所謂「外交關係」,川普立刻邀請巴拿馬時任總統巴雷拉前往白宮會晤。2018年4月,多米尼加政府宣布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美國國務院官員事後承認曾警告多米尼加但無果。
  • 北京在非洲上演外交「帽子戲法」,還是穿民進黨的襠入網!
    據中新社報導,王毅外長在與奈及利亞外長奧尼亞馬籤署關于堅持「一中原則」的聯合聲明後表示,幾天前尼方要求臺灣地區駐尼機構取消「偽稱」,摘除「偽牌」,遷出首都,削權減人,並重申堅持「一中政策」,中方對此高度讚賞。
  • 看了國臺辦這回應才知道,民進黨當局「做夢改歷史」都這種地步了!
    民進黨當局稱聯合國2758號決議與臺灣無關,要求全面參與世衛,國臺辦:鐵的事實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