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惠臺「26條措施」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2021-02-19 華夏經緯網

2019年兩岸關係經歷頗多起伏變化,從年初遭到民進黨抹黑、抵制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到被蔡英文頻頻利用的香港「反修例」事件,再加上美國不斷提升與臺灣的關係,大陸官方定調這一年的兩岸關係「嚴峻複雜」。臨近歲末,大陸重磅推出「惠臺26條」措施,可從中一窺在當前兩岸關係背景下,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第一,大陸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不變。惠臺26條措施中,有13條涉及為臺企提供同等待遇,還有13條覆蓋面更廣,直接針對普通的臺灣民眾。大到為海外臺灣同胞提供領事保護、為持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灣同胞在購房資格方面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小到臺胞可使用共享單車、網約車等交通運輸新業態、為臺胞提供大陸行動電話的資費優惠等,這13條措施可謂面面俱到,每一條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也能為每一位具體的臺胞個體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行動電話的資費優惠,這事看起來雖小,但產生的心理效應卻不小。在網際網路時代,來大陸的臺胞第一件事往往就是買電話卡、手機上網,一面要給臺灣的家人報平安,一面也是適應大陸生活所必須——大陸琳琅滿目的手機APP能帶來愉快、便捷的生活體驗。一旦學會了用手機點外賣、網購、看視頻,臺胞就可以快速、無縫地融入大陸的生活,體驗在大陸生活的方便、快捷,對大陸的認可度也會直線上升。 

  

筆者近年在採訪中,多次聽到臺胞希望更便利地使用大陸移動通訊服務的呼聲。本次在惠臺措施中推出「試點在福建對持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胞使用大陸行動電話業務給予資費優惠」,相信是大陸方面悉心聽取了多位臺胞意見並論證可行性後出臺的措施。 

第二,大陸與臺灣人民分享發展紅利的政策不變。在為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13條措施中,臺資企業可同等參與大陸5G建設頗引人注目。這一條也恰好可以體現大陸與臺灣人民分享發展紅利的誠意和用心。中國5G技術的發展全世界有目共睹,甚至招致美國的打壓。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說,「大陸信息通信市場規模龐大,5G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將為臺灣相關企業發展帶來新的巨大商機。」 

  

大陸毫不吝嗇地將剛剛出現的熱點產業、處於技術前沿、盈利前景好的「藍海」與臺企分享,正是把臺灣同胞當做自家人的一片誠心。 

  

惠臺31條出臺近兩年,民進黨當局從未停止其進行抹黑,大陸無視這些小動作,保持戰略定力,直道而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臺灣同胞尤其是基層民眾的現實需求出發,繼續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為臺灣同胞來大陸學習、生活、工作、創新創業提供同等待遇,惠臺26條的出爐,則更加表明了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 

  

無論兩岸關係如何風雲變幻,大陸一如既往地尊重、關愛、團結和依靠臺灣同胞,身體力行地增進相互理解,拉近心理距離,實現心靈契合。

 

來源:中評社 記者 張爽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兩岸網資料庫: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全文
    (兩岸網整理) 相關閱讀: 臺當局針對「惠臺31條的反制措施」【觀察者網綜合】臺灣「行政院」原訂12日舉行的反制大陸「惠臺措施」的跨部會議「暫時取消」。當時給出的解釋是,「大陸惠臺政策許多不是新的,衝擊不會太大」。
  • 佛山臺商對「惠臺31條措施」反響熱烈
    全國臺企聯會長王屏生,市臺協、順德臺協會長,市重點臺商代表,重點青年臺商參加座談,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黃喜忠出席並講話。惠臺31條措施於2月28日,經國臺辦、國家發改委會商29個部委發布實施,為臺商臺胞在大陸發展帶來暖春和新契機。
  • 一圖讀懂「湘版惠臺59條措施」
    特別是今年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發布後,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要求把貫徹落實工作作為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重要論述的重大舉措來抓。湖南省委臺辦和省發改委牽頭組織全省40多個相關部門單位,以「31條惠臺措施」為根本,立足湖南實際,結合多年的湘臺會經驗和臺灣同胞的切實需求,我們在經貿合作、科技創新、就業創業、文化交流、學習生活等五個方面,創造性的提出了59條惠臺政策措施,真正讓「兩岸一家親」、「湘臺一家人」理念成為了湘臺同胞心靈契合的目標追求。《關於深化湘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已於本月16日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正式印發。
  • 如何看待近日惠臺 31 項措施及其影響?
    31項惠臺措施其實就兩個內容,第一是臺灣人你只要稍微有點本事的,只要你願意來大陸,我都歡迎,不光歡迎,還給你提供各種幫助,不管你來上學還是來上班。第二是臺灣人有錢的,趕緊帶著你的錢來大陸吧,不管是大錢還是小錢,我們都給你提供幫助,讓你賺錢。這不是窮臺什麼才是窮臺??兩岸本來同文同種,就是一個國家的人。
  • 臺借「26條措施」炒作「亡國感」,國臺辦回應來了
    馬曉光:我們出臺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26條措施」,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1月2日重要講話精神,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讓更多臺灣同胞能率先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胞臺企提供更多的同等待遇。
  • 惠臺政策再加碼 臺灣人赴大陸工作免就業證
    特稿中國政府上周宣布,臺灣民眾今後到對岸工作,無需再申辦手續繁雜的就業證,被視為惠臺政策再加碼。
  • 臺當局為何對大陸惠臺新政荒腔走板?
    放寬兩岸合拍電影、電視劇在主創人員比例、大陸元素、投資比例等方面的限制。正如安峰山在新聞發布會上闡述的,這些惠臺政策「前所未有」。給臺灣居民到大陸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對臺灣民眾來說無疑是一份大禮包。大陸的這些惠臺新政,是在兩岸新形勢下,經過深思熟慮而制定的。對兩岸的融合、發展將起到極大的作用。
  • 大休斯頓地區僑學界成功舉辦「大陸惠臺31條」政策研討會
    美國同城網綜合編輯報導文章來源:美中友好促進會攝影:劉金璐 漢文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國務院臺灣辦公室與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於2月28日發布實施31條惠臺措施2018年3月18日下午,由美中友好促進會、全美華人協會、休斯頓南京友好協會等社團組織的「支持中國大陸31條惠臺政策研討會」在休斯頓錦江飯店舉行。中國駐休斯頓副總領事王昱、領僑組離任組長房振群領事和新任組長葛明東領事、政新組楊家嘉領事、以及來自兩岸三地的100位僑胞,一起探討了惠臺31條對臺灣民眾、兩岸關係、乃至海外華人之間的關係等各方面的影響。
  • 看湖北!「惠臺31條」這樣落地 讓更多臺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簡稱「惠臺31條」)。▲圖為:劉其享接受記者採訪作為一名研究經濟的學者,劉其享對「惠臺31條」也有自己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讓臺胞有了認同感和願意在這裡生根的感覺。」「惠臺31條」為臺資企業帶來春天般的溫暖。「第九條說,臺資農業企業可與大陸農業企業同等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農業支援政策和優惠措施。」邱憲雄說,作為一個大型農業企業,每年新購和替換的農機都不少,「能申請補貼,對我們是一大利好。」
  • 快來數一數,這些惠臺「大禮包」裡的福利可不止31條
    「55條」中,有28條措施涉及努力為臺資企業在上海投資及經濟合作領域給予與本市企業同等待遇,另外有27條措施涉及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55條」中,有31條是完全對應國家惠臺「31條」的,其餘24條則體現上海的特色和創新。24條中,有15條是上海公共政策向臺灣同胞開放的措施,另有9條是符合中央精神、體現上海自主創新突破的措施。
  • 惠臺31條新政引發臺灣社會高度關切
    臺灣《經濟日報》發表社評認為,在19大後僅四個月左右時間,包括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內的31個黨政相關部門就整合出31條最新惠臺措施,行政效率依然令人印象深刻。而能有如此強大跨部門統合能量,毫無疑問,絕對是來自最高領導人的指示。該社評還指出,這次針對臺灣影視文化產品與產業,以及多項專業人士在大陸執業等的開放程度,甚至還超越因「太陽花學運」而束之高閣的「服貿協議」。
  • 趙春山談「習五條」:新時代大陸對臺戰略
    ,是因應當前兩岸關係主客觀形勢的變化,形成的新時代大陸對臺政策的戰略和策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仍是大陸對臺政策的戰略目標。習近平是從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看待統一問題。在策略上,大陸將以擴大交流來深化融合,以深化融合來促進統一。
  • 大陸暫停進口臺灣鳳梨 臺「自救」新招:軍隊多吃點!
    臺防務部門發話後,有島內網友表示,「當兵夠辛苦了,還要幫無能政客每餐吃鳳梨,早上鳳梨配饅頭,中午鳳梨炒蛋,晚上鳳梨帶魚。」還有網友調侃道,「慢慢來,後面還有蓮霧、芒果、釋迦,檳榔,最後改以水果為主食來挺農民。」「可不可以一次講(完),那蓮霧要多吃幾顆?芒果要多吃幾顆?」而這一切不過是因為大陸方面一個小小的政策調整。
  • 如果惠臺31條,遇到曾經的「太陽花」…
    這項「惠臺新政」被喻為超級「國民待遇」,由其引發臺灣當局的「吞併焦慮」和「獨派」媒體的「統戰恐慌」,可見該措施精準與深刻之一斑。然而有一個問題是,「惠臺新政」在實際執行上,是否或是否應該無差別對待?更進一步地說,「惠臺」對象是否或是否應該包括四年前的「太陽花學運」成員?
  • 兩岸專家解讀大陸對「臺獨」懲戒措施
    倪永傑:一是大陸提出了「終生追究刑責」。對「臺獨」頑固分子終生追究刑責等懲戒是根據大陸相關的法律而進行的,並不是政治的操弄。如果「臺獨」分子挾洋自重並「以武拒統」,將會被列為戰犯以追責。將來無論這些「臺獨」分子逃到哪裡,對他們依照法律終生追究刑事責任,將是他們終生都要面對的噩夢。
  • 大陸軍演不斷,卻被臺方稱是紙老虎、不敢打,對臺需加大「藥量」​
    除了頭條和次條,其他文章同樣精彩哦!有些事情,不能多說,為了大局的穩定;有些事情,需要說一些,為了未來。這幾年,終於很少有人再說灣灣只是一小撮人如何如何了,因為網絡發達了,大部分人知道大概情況了。而與之類似的,還有不少方面,比如惠臺政策,比如對臺軍演等。
  • 蓬佩奧稱解除「美臺關係」中自我限制 專家:對臺採取怎樣措施由...
    大陸對臺灣可以採取的措施有很多,至於什麼時候採取,採取什麼是由大陸自行決定,當前這個關鍵時間點內應以外交手段為主,軍事手段為輔。「主要看兩個因素,一方面是在美國政權交接這10天時間內美國是否會進一步採取動作,另一方面看未來拜登政府對此政策如何執行。」宋國友表示,美國一旦解除「美臺關係」中的自我限制,就意味著不再履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相關條款,可以對臺灣進行高層級官員訪問,一旦進入實操階段就直接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利益。
  • 【日臺關係】日本近期對臺政策分析
    一、日臺關係實質性提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016年上臺伊始,正值中日關係低迷階段。蔡英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採取「親美日抗大陸」的戰略,提出「臺日命運共同體」論調,以尋求日本支持。蔡英文的「親日」思維與政策走向,在一定程度上與擁有「親臺」背景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取得一致,日臺關係取得一定進展,得到實質性提升。
  • 美國對臺政策清晰化,美臺軍事同盟是否重生?
    此舉表明華盛頓40多年來奉行的政策出現重大轉變,它將加大中美之間發生武裝衝突的風險。雖然邁出這一步有顯而易見的危險性,但在有影響力的圈子裡,支持與臺北建立更緊密軍事關係的人正迅速增多。華盛頓曾經與中華民國(蔣介石的國民黨殘餘政府,1949年大陸共產革命後逃到臺灣)有正式的防禦條約。
  • 美國對臺「六項保證」的政策分析
    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不同時期美國對華政策以及臺海戰略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和調整,美國對臺「六項保證」政策經歷了一個低調——保守——強化的演變過程。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儘管在相當長時期美國會維持相對穩定的對臺政策,但並不意味著美國政府會繼續強化「六項保證」甚至將其納入官方文件或正式表態。美國的對臺政策不會跳出中美關係的基本框架,美國對臺「六項保證」政策將會在承諾與兌現之間保持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