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郭媛丹 徐可越 楊升】 當地時間9日,美國國務院宣布「解除『美臺關係』中的自我限制」, 擔任歐巴馬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管的埃文·梅代羅斯將此決定描述為「最重要的公關噱頭」。中方專家認為,中方反對任何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中方一定是要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進行針鋒相對的回應。大陸對臺灣可以採取的措施有很多,至於什麼時候採取,採取什麼是由大陸自行決定,當前這個關鍵時間點內應以外交手段為主,軍事手段為輔。
歐巴馬時期官員:「最重要的公關噱頭」會激怒北京
當地時間9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說,「我今天宣布取消所有這些自我限制。行政機構部門應該認為國務院之前根據國務卿授權發布的『對臺關係』的『接觸指南』是無效和作廢的。此外,授權或聲稱管理行政部門通過美國在臺協會以外的任何實體與臺灣進行接觸的『外交事務指南』或『外交事務手冊』的任何和所有章節也因此作廢。根據「臺灣關係法」的規定,行政部門的『對臺關係』要通過非營利的美國在臺協會處理。」
臺灣「中央社」引熟悉『美臺關係』的『外交人士』的話表示,這是近年來美國對「美臺關係」往來準則「最大範圍的調整」。臺「總統府」發言人回應稱,這項聲明充分反映臺美「堅實的夥伴關係」,未來也會以相同態度,在既有的堅實基礎上,持續爭取美國跨黨派合作,深化「臺美合作夥伴關係」。
擔任歐巴馬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管的埃文·梅代羅斯將此決定描述為「最重要的公關噱頭」,並認為此舉會激怒北京,損害與臺灣的關係。「如果蓬佩奧感覺如此強烈,為什麼一年前不這麼做,自己處理後果?」 「在(拜登)就職前兩周,他什麼也沒做,只是把臺灣問題政治化——這對臺灣不利。」
在美國政權交接不到兩周的時間內,美國川普政府頻打「臺灣牌」,在最後時刻將中美關係中的涉臺議題炒到前所未有的熱度。7日上午,美國和臺灣民進黨當局通過視頻進行政治軍事對話;9日,蓬佩奧宣布解除「美臺關係」中的自我限制;13日至15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將率團訪問臺灣。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認為,蓬佩奧希望利用擔任國務卿最後幾天時間內在中美關係之間製造巨大的噪音,從而讓其能夠在未來政治仕途中把中國問題作為最大的資本,為自己增值。
拜登政府未來可能採取怎樣的態度?
多位專家都表示,美國此舉非常卑劣,一方面進一步惡化中美關係,給拜登政府緩和中美關係設置障礙;另一方面慫恿臺灣民進黨當局策應美國做出損害兩岸關係的事情。於20日接任美國總統的拜登如何對待蓬佩奧的最新聲明,將成為蓬佩奧此舉對中美關係造成何種影響的重要衡量指標。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1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蓬佩奧的聲明意味著未來美國未來在處理「美臺關係」操作上會有所變化,影響非常大。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對《環球時報》表示,蓬佩奧此舉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同時,在不同的背景下也有非常大的實質意義。「主要看兩個因素,一方面是在美國政權交接這10天時間內美國是否會進一步採取動作,另一方面看未來拜登政府對此政策如何執行。」
宋國友表示,美國一旦解除「美臺關係」中的自我限制,就意味著不再履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相關條款,可以對臺灣進行高層級官員訪問,一旦進入實操階段就直接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利益。拜登上臺後,可以繼續或推翻、取消川普政府及美國國務院所推出的政策,所以「美臺關係」發展目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拜登上臺後如何從中美利益角度來處理「美臺關係」還需要觀察。
《金融時報》報導,拜登過渡委員會的一名官員對此表示,在競選活動中拜登明確表示將致力於1979年制定的「臺灣關係法」並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這位官員表示,「一旦上任,他將繼續支持兩岸問題的和平解決,這符合臺灣人民的願望和最大利益。」「他一直表示,美國對臺灣的支持必須保持強勁、有原則的支持。」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表示,從拜登團隊的回應來看,拜登團隊對華政策涉臺議題具有非常強的可預期性,穩定性,具有回歸40多年來美對華政策涉臺議題以往共識的特點。因此可以判斷拜登政府上臺後,對華政策尤其是涉臺議題會很謹慎。但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團隊提及「臺灣關係法」,一個中國政策,卻沒有提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也反映出拜登未來對涉臺議題中有所偏向的行事風格。「不排除拜登政府可能會在某些議題上耍花招,比如如何界定 『一個中國』。」
李海東認為,蓬佩奧試圖將臺灣議題框定為拜登政府上任後優先處理議題,但實際上,拜登上臺後優先處理的是美國國內問題,而臺灣問題屬於非常靠後的議題,這是兩者最大的分歧。
不過,另外兩位學者態度並不樂觀,朱松嶺認為,當下不能對拜登政府寄太多希望,現在美國國內無論是政府,兩黨,民間都對華有不滿情緒,拜登上臺後一攬子推翻川普時期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蓬佩奧此舉是懸利劍在頭,拜登政府恐難修復不斷被衝擊底線的中美關係,如果此舉被川普批准,無疑是覆水難收。拜登上臺後,也可能會把「取消限制」擱置,更傾向於在意識形態領域強化臺灣的政治樣板。
不排除川普政府仍會有「最後瘋狂」 專家建議中國應對以外交為主、軍事為輔
目前美國正面臨政權交接,還有10天的時間,拜登將正式上任。對於在未來10天的時間內川普是否會有更瘋狂的動作來來衝擊破壞中美關係,進一步挑戰中方底線,宋國友認為要高度關注,不排除川普會有「最後的瘋狂」。
刁大明表示,蓬佩奧此舉是將美臺交往機制化,因此在川普政府最後的時間裡還有可能繼續打「臺灣牌」,更高級別官員訪臺的可能性存在。
無論如何,於13日訪臺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成為蓬佩奧宣布廢除「美臺關係」中自我限制後的第一個事例,宋國友認為這種極具對抗性,衝突性的舉措,極大挑戰了中方底線,損害中方利益,中方會進行應對。宋國友認為,中方一定是要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進行針鋒相對的回應, 採取相應手段,比如對美相關官員進行相應制裁等嚴厲措施,也藉此對拜登政府表明中方底線,防止拜登政府採取進一步惡化中美關係的措施。
李海東認為,大陸對臺灣可以採取的措施有很多,至於什麼時候採取,採取什麼是由大陸自行決定,不會跟著美國起舞,而是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應對。「當前這個關鍵時間點內應會以外交手段為主,軍事手段為輔。比如在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臺之際,以及在訪臺期間有極為惡劣的挑釁性發聲,我們在給予嚴厲警告同時,應不排除會進行軍事演習,以及派遣軍機巡航臺灣上空等舉措,這是我們領空的一部分,我們完全有理由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