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新聞網報導:美國務卿蓬佩奧宣布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訪臺,並在聲明中指出,臺灣展現出「一個自由中國」所能達成的成就,引發熱議。「自由中國」在臺灣不是新名詞,冷戰時期蔣中正政府即高舉「自由中國」旗幟。
13日將訪臺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在推特分享一張背景擺放一隻臺灣黑熊布偶的照片。(翻攝自克拉芙特推特)美國駐聯合國使團聲明
蓬佩奧用「一個自由中國」稱臺灣,難道不知這詞彙是民進黨不想提起的過去嗎?國民政府遷臺後由行政院創辦的首份英文期刊就是《自由中國評論月刊》(Free China Review),代表面向國際的喉舌。2000年因應民進黨意識形態需求,首度更名《臺北評論》(Taipei Review),2003年易名《臺灣評論》(Taiwan Review)至今。
臺英文宣傳刊物「自由中國評論」(Free China Review)創辦於民國40年4月,半世紀後更名「臺北評論」,扁政府任內2003年再改名「臺灣評論」至今。(摘自ebay)1945年抗戰結束後,內戰爆發,中國也一分為二。
因兩岸奉行制度不同,國際上開始用「自由中國」稱呼"中華民國",如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國廣播公司記者在訪問蔣中正時,就問到「自由中國只靠聯合國海軍和空軍(沒地面部隊)的助力,是否能在大陸上擊敗敵人?」國際上則稱對岸是「紅色中國」。
而臺方更一再以「自由中國」自稱,如1954年10月27日蔣中正對新加坡「海峽時報」記者表示,「我們不僅為自由中國而戰,同時亦係為自由世界而戰」。1958年2月10日蔣中正接見日本記者訪華團曾談到「今後自由中國在工業發展方面,有待於日本協力之處頗多」。
試想,如果今天是國民黨提出這詞彙,綠營還不撿到槍狂轟濫炸一番?怎麼換成蓬佩奧講出來,就靜默不語?蔡政府應向美國提抗議,否則就是臺灣意識退縮,對不起"臺獨"支持者。」
而蓬佩奧的「說法」,確實已讓蔡英文的態度成各界關注焦點。由媒體人朱凱翔創立的臉書粉絲專頁「不演了新聞臺」認為美國戳到民進黨痛處,民進黨處境尷尬又兩難,卻礙於對方是「美國爸爸」而遲遲不敢發聲,與平日張牙舞抓形象成極大反差。
網友也熱議、紛紛留言表示:「民進黨你最少也得說句話,到底是要譴責對川粉開槍的警察,還是要挺攻入國會的暴民?怎麼變孬了」、「民進黨突然變啞巴了!」「不敢得罪川神只好禁音裝死中」、「狗怎麼敢,怎麼能對主人狂吠呢?」「綠粉專好安靜,真棒」、「文青稿還沒有人替她寫好」、「我記得當時香港警察被罵超兇,現在怎麼都沒有人譴責美國警察?」
前美臺北辦事處長:「奇怪且時機很糟」
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前處長楊蘇棣。(本報資料照片)美駐聯合國大使凱莉·克拉芙特(Kelly Craft)1月13日至15日訪臺。對此,美國在臺協會(AIT)前臺北辦事處長楊蘇棣相當不以為然,他告訴美國之音,這決定表面看來很好,「但在一個跛腳政府下臺最後數天,派高層訪客赴臺簡直奇怪,且時機很糟。」
在川普下臺前12天、現任首長一個個請辭之際,派駐聯大使訪臺,楊蘇棣表示「奇怪且時機很糟」,他認為應與臺灣低調合作,建立具建設性和積極關係。
網路民意調查一邊倒
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13日將訪問臺灣3天,最新民調竟一面倒。《Yahoo奇摩》今(8日)起就做了一項網路民意調查,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臺,你覺得對兩岸關係有沒有影響?」為題,詢問廣大網友看法,投票時間為1月8日至13日,截至8日晚間6時為止,共有3千3百多名網友投票,投「更為緊張」的比例佔70.7%,投「沒影響」比例有15.8%,投「轉趨和緩」的比例也佔了11.3%,「不知道/沒意見者」2.2%,比例差距懸殊。
美國駐聯大使13日將來臺,Yahoo網路投票。(圖/翻攝自YAHOO投票網站)相關閱讀:
大陸對臺「和統」還是「武統」
《亞洲周刊》稱蔡英文"民選獨裁"
美臺籤署科技合作協定 標誌官方進一步深化合作
川普最後的瘋狂卸任前操弄臺灣牌7大奇招
美海軍少將訪臺 川普下臺前仍擺抗華態勢
美鷹派鼓譟與臺灣建交,川普說不定會鋌而走險。
「八一七公報」38周年,回顧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美軍在臺灣附近秘密部署新艦隊?專家爆內幕
蓬佩奧訪談稱臺灣非中國的一部分,外交部猛批
美國若在臺灣駐軍可能導致中美斷交
李慶平:美國打臺灣牌這三件事不能做
歷史上的三次臺海危機,美國的角色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公開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關注微信「我愛著藍色的海洋」和「有用有料有趣」。轉載和合作聯繫QQ:2659723980
看完文章記得順手給我們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