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是半自動步槍和技術兵器主導的戰爭,特別是半自動步槍。ZH-29半自動步槍是捷克斯洛伐克應中國東北軍要求研製的,口徑為7.92x57 mm ,毛瑟彈 7x57mm,長度為1150 mm, 槍管長度545 mm,重4.5kg ,彈匣容量: 5發, 10— 25發彈匣,亦可用20發ZB-26彈匣、30發ZB-33彈匣。 後來中國獲得了一定數量的使用7.92x57 毛瑟彈的ZH-29步槍。在1930到32年時,ZH-29也被送到南美,歐洲,以及遠東地區參加測試,曾零星賣了一定數量給衣索比亞以及泰國。但是只有中國最後購買了。 更是中央軍一些部隊(36、84、88師)班長的制式裝備。
第一批就訂購了150支。後來陸續進口約10000支,但最終交付到東北軍手上的ZH-29半自動步槍非常少。後曾零星賣了一定數量給衣索比亞以及泰國。ZH-29半自動步槍名為步槍實質是比短步槍還要短的卡賓槍。當時的毛瑟1888式步槍的槍管長為740毫米,短步槍槍管長是600毫米,卡賓槍槍管長是545毫米。
該槍在1929到1938年間低速生產,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後就停產。20世紀30年代早期, zh-29半自動步槍的一種.276口徑的型號與佩德森以及加蘭德步槍一起參加了美國軍方的試驗,但最終被M1 加蘭德半自動步槍打敗,原因在於zh-29式半自動步槍在惡劣環境下的適應能力沒有M1步槍好,容易出現機械故障。
雖然它製作精良,但是生產成本高且在惡劣環境下不可靠,並且應用了一些在當時看來是較為新潮的設計,要求使用者有較高的素質,因此並不受其他國家軍隊的歡迎。
但是當時我國東北軍需要一種可以進行半自動射擊、輕便、射擊精度高的半自動步槍,於是委託捷克槍械設計師埃馬.紐埃爾.霍萊克負責在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研製zh-29半自動步槍。研製成功後,捷克交付了了第一批約150支使用7.92x57毫米毛瑟短步槍彈的zh-29步槍,並裝備了張學良的警衛部隊。
ZH-29半自動步槍的槍機特寫,注意槍機上的「BRNQ」的縮寫,這代表此槍為捷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製造。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退出東三省,而日軍也獲得了一定數量的ZH-29半自動步槍,配給了少數精銳部隊,用於火力支援。我新四軍部隊曾在衛崗村戰鬥中從日軍手中繳獲過一支ZH-29半自動步槍。
後因這種步槍工藝太複雜,而且對汙垢非常敏感,可靠性也不理想逐漸退出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