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了!抗美援朝志願軍裝備的11款步槍

2021-02-07 藍少TV

38式步槍:俗稱三八大蓋,日本陸軍於日俄戰爭後1907年正式採用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用了整整40年。抗美援朝時,日本產的三八式步槍仍是我軍主力槍型,帶刺刀的三八大蓋,槍身修長的三八式非常適合白刃戰。

美制春田式步槍:M1903式步槍,因其生產廠商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而得名斯普林菲爾德步槍( 也有譯成春田步槍)。是一種手動槍機彈倉式步槍。是美軍在一戰及二戰的制式步槍,直到1936年,它一直是美軍標準配置步槍。二戰期間仍有許多在使用。36年,M1步槍取代它成為美軍標準配置。在二戰的美國軍隊中成為狙擊手的主要武器,因射速劣勢而在步兵中被M1加蘭德步槍取代。

中正式步槍:此槍是德國M1924式步槍的仿製品。M1924式步槍,構造簡單、性能優良。1935年,國民黨兵工署第十一廠(鞏縣兵工廠)從德國購買到 M1924式毛瑟步槍的圖紙和樣板,就開始製造此槍,同年10月正式出品,並定為國民黨軍隊的制式武器,當時定為「中正式」, 因是民國24年製造,亦為「二四式」。由於子彈不能與日式和美式槍枝通用,志願軍裝備不算太多,原國軍起義部隊志願軍50軍有6000多支。

莫辛納甘M1891/30步槍:是二戰期間著名狙擊步槍之一,其對手是德國毛瑟98K狙擊步槍。一直沿用到60年代 。最大特點是易於生產和使用簡單性能穩定。韓戰爆發後,中國緊急向蘇聯籤訂了購買36個步兵師輕武器的協定,其中就包括大量的M1891/30步槍。該槍在韓戰中是北朝鮮人民軍抗衡"聯合國"軍的主力步兵裝備。換裝初期大量裝備我一線部隊,然而這批槍多為回收品,易凍住槍栓,戰場反饋極差。

莫辛-納甘M1944卡賓槍:在中國,解放軍戰士喜歡叫它"水連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聯定型了一種新的卡賓槍型,被命名為1944型卡賓槍,不過因為戰爭在第二年就結束了,所以戰時裝備部隊的M1944卡賓槍並不多。該槍在1950年代中期取代M1891/30步槍和M1938卡賓槍,成為蘇聯紅軍 的制式輕武器。朝鮮戰場志願軍戰士張桃芳曾使用它在32天內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

英制李-恩菲爾德NO.4型短步槍:李-恩菲爾德短步槍是一戰、 二戰以及韓戰中所有大英國協國家的制式裝備,它是栓動步槍中持續火力最強、射速最快的步槍。No.4型:No.1型的改進型,主要改用覘孔式照門,為了更容易生產簡化了主要零部件。1939年英國軍隊選定為制式步槍,1943年之後英軍才廣泛裝備使用。志願軍裝備不多。

美制M1917型步槍:M1917型步槍原型是英國P-14型步槍,該型步槍為美軍在一戰中主要步槍,裝備量達美國遠徵軍75%,該槍性能不是很好,一戰後撤裝轉入儲存。二戰時才緊急翻修發往各地,美國根據租借法案將152000支該型步槍發往中國,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曾經大量圍殲國民黨美械部隊,華北、華東戰場上解放軍繳獲了大量M1917型步槍。志願軍第9兵團入朝參戰時裝備大量該槍。

美制M1型卡賓槍:二戰中被公認為最優秀的步槍。該槍於1941年正式定型,裝備於特種部隊和連級軍官,該槍重量輕,精度好,在四、五十年代廣泛使用。然而,由於它廣泛的用途,到戰爭結束時,已生產了超過6百萬支。在最早入朝的志願軍部隊中,M1型卡賓槍裝備給連、排、班長、指導員、司號員等職位使用,因為近戰火力猛、重量輕方便攜帶的特點,在各軍中裝備量都很大,美械部隊中裝備最多。

美制M1型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在中國俗稱大八粒。是美國軍隊在二戰期間裝備的制式步槍, 1936年1月9日,美軍開始裝備M1加蘭德,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至1957年全世界共生產了M1加蘭德近1000萬支。二戰和韓戰中的實戰表明,M1步槍是當時最好的戰鬥步槍之一。初期入朝部隊少量裝備,主要依靠戰場繳獲,廣受好評,常用作冷槍武器。重量較重,換裝後仍有部隊使用。

漢陽造88式步槍:在軍閥混戰的時代,一直到抗戰結束,漢陽造在中國一直是主力武器之一,該槍原型為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1899年江南製造局也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此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入朝部隊有攜帶,但是少用於戰鬥,常作防空哨。

捷克VZ-24式步槍:設計完全來自於德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經驗1920年年代研發的成果,並在毛瑟M1898步槍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因此各項功能與M1898步槍十分類似。1924年布爾諾兵工廠推出後,成為了捷克陸軍的制式步槍,同時向全世界各國銷售。1936年鎮守華北的29軍進口過一萬支。1937年到1938年之間,南京國民政府先後總共購入過99997支。內戰時期解放軍繳獲國不少,有資料表明志願軍裝備過此槍。

相關焦點

  • 志願軍繳獲美軍天頂星科技步槍,卻因為看不懂險些當垃圾丟棄
    對中國人民志願軍來說,在武器裝備水平上,美軍簡直是開了掛的那種天頂星人。美軍在朝鮮戰場上也經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輕武器。例如美軍將M2機槍加裝劉坡爾德瞄準鏡,用於遠程狙擊,甚至將從朝鮮人民軍手裡繳獲的蘇制14.5毫米反坦克槍加裝上光學瞄準鏡,用於遠距離的精確打擊,特別適合以山地戰為主的朝鮮戰場,這可以說是今天美軍使用的M82巴雷特大狙的最早起源了。
  • 周純全:抗美援朝後勤創奇蹟
    一1950年年底,根據上級安排,時任中南軍區後勤部政委的周純全到朝鮮前線了解後勤保障情況並慰問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兩個月來,首次出國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面對氣勢洶洶的美國侵略者及其僱傭軍,毫無畏懼,已進行兩次戰役,打得非常頑強。
  • 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究竟誰聽誰的?
    例如,在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之中,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佔據了絕對優勢,然而即便如此,擁有高科技現代化裝備的美軍,仍頻頻誤炸友軍——英國軍隊,給英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尚且出現如此情況,可想而知,在上個世紀50年代爆發的韓戰,志願軍與人民軍聯合作戰、尤其是指揮權問題的重要性。
  • 抗美援朝,志願軍空軍的表現如何?美軍上將:中國一夜成為空軍強國
    然而,每年的11月11日,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生日。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距今已有72年風雨徵程。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預感到局勢愈發惡劣。1950年10月底,經毛主席批准,解放軍原空軍第3、4旅進行擴編,空軍第3旅、第4旅依次改稱為第3師第4師。1951年1月初,空軍第4師入朝參戰,對手則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部隊。
  • 如果在抗美援朝一開始,志願軍便擁有空軍,結局會不一樣嗎?
    10月,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排除萬難,決心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不久後,毛主席便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率領部隊出徵朝鮮。在戰鬥中,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們,以鋼鐵般的意志,拿著相比於美軍十分低劣的武器,對抗著武裝到牙齒的所謂「聯合國軍」。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彭德懷司令員指揮著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常常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分割包圍。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兩水洞地區獲得抗美援朝戰役首次勝利後,黨中央決定將兩水洞戰鬥的1950年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抗美援朝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發生的第一場大規模的國際性局部戰爭,雙方投入戰場的兵力最高達300多萬。交戰雙方武器裝備水平對比極為懸殊。
  • 抗美援朝時期,為何蘇聯不願供給AK-47,而是一大批波波沙衝鋒鎗
    中間威力突擊步槍這個概念當時已經不是什麼新東西了。Stg44早就為世界所知,AK一旦列裝後也是很難保密的,而且理論上作為一款新槍,能有機會實戰檢驗也不是什麼壞事。戰場是最好的試驗場。然後說下志願軍換裝波波沙幾個原因。首先抗美援朝期間,當時蘇軍自己還沒完成換裝。AK還沒完全成熟,也沒經過嚴酷戰爭考驗。
  • 抗美援朝戰場上,「孤膽英雄」劉光子的這把槍嚇破敵膽
    這是一支全金屬製造的衝鋒鎗,只有扳機手柄鑲有木頭,捨棄固定槍託而改用金屬架構成的摺疊槍託;槍管和PPSh-41衝鋒鎗一樣,是把一支莫辛-納甘步槍槍管一分為二;發射託卡列夫手槍彈,採用35發彈匣,槍管套上有一些散熱孔,前段面向後下方傾斜一個角度,射擊時可起到防跳、止退的作用。該槍可單發也可連發射擊,採用機械瞄準具,射程裝定為100米和200米。
  • 【槍】二戰名槍白朗寧BAR自動步槍是步兵班組壓制利器 志願軍也用它
    一戰的塹壕戰中,美國人認識到他們的步兵在行進間缺乏火力支援,步兵班有時候要拿著其他盟國的輕機槍前進,美軍要求研製一款能夠在行進間進行自動射擊的武器。但是由於它的重量並不方便攜行,並且發射大威力步槍彈的後坐力使全自動射擊時難於控制精度。
  • 抗美援朝戰爭解讀(下)
    有意思的是,史達林當時雖然沒有答應派空軍直接開赴朝鮮支援志願軍作戰,但是,當1950年11月初,中國人民志願軍向「聯合國軍」發起第一次進攻,並取得勝利時,蘇聯空軍還是出現在鴨綠江上空,並且越過鴨綠江,掩護志願軍運送武器裝備的通道,更可喜的是蘇聯空軍飛行員作戰十分勇敢,對美國空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 所謂「聯合國軍」三任總司令如何評價韓戰與志願軍?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全無敵」的大無畏氣概,經過230多次重要的戰役和戰鬥,殲敵71萬餘人,把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得落花流水,打出了國威軍威,打出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打出了之後半個多世紀的相對和平時期。而正是這場在特殊時間、特殊地點與特殊對手打的特殊戰爭,深刻改變了此後的世界戰略格局,新中國正是通過這場戰爭奠定和贏得了舉足輕重的國際地位。
  • 一把炒麵一把雪,抗美援朝志願軍為什麼不吃餅乾?
    1950年10月中旬,志願軍入朝前,東北軍區後勤部在邊境地區共儲備糧食1.67萬噸,食用油400噸,乾菜920噸,這些物資的儲備,為保障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初期物資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志願軍進入朝鮮、戰爭完全展開之後,後勤還是極大地拖了志願軍的後腿。
  • 抗美援朝勝利後,志願軍駐紮朝鮮五年,毛主席為何選擇撤軍?
    在北朝鮮的兇猛進攻下,韓國節節敗退,此時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和利益,悍然出兵朝鮮半島,美國的參戰,使得韓國逆風翻盤,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一度打到中朝邊境鴨綠江邊,嚴重威脅到我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在保家衛國的願景驅動下,彭德懷率領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出兵朝鮮,偉大的抗美援朝行動由此揭開帷幕。
  • 志願軍嚇破敵膽的「戰力倍增器」
    這是一個全金屬製造衝鋒鎗,但觸發器處理木材,放棄同樣的槍託和使用金屬摺疊股票;桶和PPSh - 41衝鋒鎗,是將一個mohsin——他步槍槍管一分為二;接受35雜誌推出topkapi列弗設備,通風,桶上正面的傾斜角度,可以起到保護跳拍攝時,檢查的好處。槍可以單也可以重複拍攝,接受眼前的機器,100米和200米範圍。
  • 王直將軍與抗美援朝——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志願軍第20軍第89師擔任社倉裡地區攻擊和防禦任務。圖為第二次戰役作戰經過要圖我們志願軍老戰士永遠不會忘記貫穿在抗美援朝始終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主線的政治工作所產生巨大力量的深切感受,更加體會到中央決定開展這一紀念活動的政治意義。      以美國侵略軍為主要對象的抗美援朝戰爭,比我軍在國內所進行的歷次戰爭要激烈得多,殘酷得多,困難得多。以陣地戰為主要形式的進攻戰和防禦戰,對於裝備落後的我軍,為取得戰爭的勝利,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 圖解抗美援朝(合集值得收藏)
    1950年10月19日,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維護和平的正義之戰,也是我軍制勝強敵、打出軍威的立國之戰。在這場異常殘酷的戰爭中,志願軍將士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為什麼說抗美援朝是立國之戰?11年後美國人的表現,給出了答案
    原標題:為什麼說抗美援朝是立國之戰?11年後美國人的表現,給出了答案為什麼說抗美援朝是立國之戰?
  • 戰史 | 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拉開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和祖國安全的需要,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決定抽調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部,由原邊防軍的4個軍及50、60軍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並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為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
  • 抗美援朝70周年 | 抗美援朝出兵決策背後的考量
    ▲資料圖片:1958年10月26日,列車駛過鴨綠江畔的凱旋門,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回到祖國懷抱。美國佔領全朝鮮,打破二戰後世界格局的戰略平衡,氣焰將更加囂張,國際上的親美派會更加活躍,許多國家會跟著跑,我們的國際空間將被極度壓縮。毛澤東很看重這一點。他在1950年10月2日擬給史達林的電報中說:「因為如果讓整個朝鮮被美國人佔去了,朝鮮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美國侵略者將更為猖獗,於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
  • 志願軍如何用繳獲武器,教美軍做人?
    在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之前,人民軍隊都是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後勤保障相對要容易些。不過當志願軍跨出國門後,卻面臨了極其嚴重的後勤保障形勢。而且如前所述,由於美國空軍盯著志願軍的運輸線狂轟濫炸,使得我糧食、彈藥很難及時補充到位。因此往往一次戰鬥結束後,前線志願軍原有彈藥基本就消耗殆盡了。而在後方彈藥未及補充的情況下,部隊往往還要執行新的任務,這時候就必須多依靠繳獲的彈藥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38軍包打德川的韓軍第7師團。該師團大部被殲後,志願軍原有的彈藥也損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