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炒麵一把雪,抗美援朝志願軍為什麼不吃餅乾?

2021-02-17 清風明月逍遙客

一場戰爭,不僅是交戰雙方軍事力量的鬥爭,也是後勤保障的一場較量。抗美援越中美之間,不僅武器技術裝備懸殊,在支撐戰爭的後勤供應上,更是天差地別。

同美軍嘴裡的各種罐頭、方便食品甚至咖啡、口香糖相比,作為志願軍最主要口糧的炒麵,幾乎就是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食品。但也正是炒麵,解決了部隊最低限度的物資保障,伴隨著戰士們浴血奮戰,趕跑了美帝野心狼。

1950年10月中旬,志願軍入朝前,東北軍區後勤部在邊境地區共儲備糧食1.67萬噸,食用油400噸,乾菜920噸,這些物資的儲備,為保障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初期物資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志願軍進入朝鮮、戰爭完全展開之後,後勤還是極大地拖了志願軍的後腿。

第一次出國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沿用國內戰爭時期就地籌糧、部隊各自解決吃飯問題的老辦法根本行不通。志願軍的物資補給依賴國內供應,運輸線漫長,補給任務繁重。戰爭初期,志願軍用於運輸物資的400輛汽車,在戰爭開始僅僅三天後,在敵人的狂轟亂炸下就損失了一半。

因為後勤跟不上而造成前線部隊斷糧餓飯的情況經常出現。第一次戰役過程中,第42軍曾斷糧三四天,被迫挖土豆充飢。第40軍7個營餓飯3天。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為此大發雷霆,但是由於客觀困難太多、太大,都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客觀困難主要是:美軍飛機瘋狂轟炸、補給線遭破壞損失嚴重;部隊連續運動作戰,無暇做飯;生火做飯的火光和炊煙容易暴露目標,招致敵機轟炸。

針對這些問題,其實餅乾就是非常適合的戰地口糧。東北軍區後勤部曾嘗試大力組織餅乾生產供應。但現實問題擺在那裡:餅乾的成本高,生產相對複雜,而且餅乾的體積大,不方便攜帶,難以滿足部隊的需要。除了餅乾,還有什麼成本低廉、易於生產、便於攜帶的方便食品嗎?

困難難不倒中國人,答案就是:炒麵。按照70%小麥,30%大豆、玉米或高粱的成分生產加工一批樣品,這些混合的糧食經炒熟、磨碎後,再加入0.5%的食鹽,就成了易於保存、運輸和食用的野戰方便食品——炒麵。這批樣品運到前線後,因其既可避免做飯的炊煙暴露目標,且又食用方便,頗受指戰員的歡迎。

彭德懷和志願軍總部的其他首長看過樣品後也都十分高興,炒麵樣品在前線部隊試用後效果很好。彭總專門讓洪學智副司令員給東北軍區後勤部發了電報,告訴他們:「送來乾糧樣子,磨成面放鹽,炒時要先洗一下,要大量前送。」

炒麵,由此登上了抗美援朝的戰爭舞臺。

根據志願軍司令部的意見,從1950年11月下旬即第二次戰役發起前後,開始向前線大量供應炒麵。為此,東北人民政府專門下發了《關於執行炒麵任務的幾項規定》。《規定》把製作炒麵的任務向黨、政、軍、民層層分配,下達各單位每天製作炒麵的數量。在第二次戰役過程中,中共東北局又召開了一個專門會議,參加的人員包括東北地區的黨、政、軍各方面的負責人,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特地從北京趕來參加。會議的名稱定為「炒麵煮肉會議」。

「炒麵煮肉會議」部署了在一個月之內製作650萬公斤炒麵和52萬公斤熟肉的任務。即便這樣,如果讓前線的每一名志願軍戰士都吃上炒麵,那麼所需要的炒麵數量是驚人的。即使按照每人每月規定數量的三分之一供應,這個數字也已經達到741萬公斤。由於需求量巨大,而且要短時間內準備好,東北軍區後勤部就是全力以赴也趕不及。東北人民政府動員了一切力量,但最多也只能解決500萬公斤,因此存在很大的缺口。

周恩來總理獲悉這一情況後,立即指示政務院向東北、華北、中南各省布置任務,發動群眾炒麵。11月17日晚,政務院給各地下達炒麵任務,要求在一周內趕製60萬公斤炒麵,送往前線,其中北京承擔了5萬公斤。

僅僅三天後,即11月20日,政務院下達的命令又翻了一番,決定增加120萬公斤炒麵的任務,布置各地任務也按比例加倍。

於是,在1950年冬天的瑞雪中,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個奇特的大規模的群眾運動: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做炒麵,甚至街頭巷尾都支起了炒麵的大鍋,晝夜不息。炒麵特有的香味飄散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

周恩來總理還親自到北京市的一些機關視察炒麵落實情況,親自與機關的同志一起動手炒炒麵。周恩來總理左臂曾負過傷,炒麵時單靠右臂用力,面部的汗珠直往下流。一位女同志上前搶他手中的鏟子,周總理說:「不要緊!我們在國內受點累,這算不了什麼。志願軍在前線很艱苦,要把炒麵做好給他們當乾糧,支援他們打勝仗啊。」

在周恩來的親自關心和指示下,國內僅用20多天時間,第一批2000噸炒麵就送到了志願軍戰士的手中。有了炒麵,打仗時,戰士們隨身背著一條炒麵口袋,飢餓時抓一把炒麵塞在嘴裡,再吃上幾口雪,就可以堅持行軍作戰。

炒麵雖然是極為簡陋的野戰食品,卻飽含著祖國人民的深情,極大地激勵了志願軍指戰員浴血奮戰。1950年12月23日,在第二次戰役即將勝利之際,為了繼續準備打第三次戰役,彭總讓洪學智代他起草了一份給中央軍委和東北軍區的報告,報告中指出:「所有部隊對於東北送來前方之炒麵頗為感謝。請今後再送以黃豆、大米加鹽制的炒麵。」

據統計,從志願軍入朝到1951年6月第五次戰役結束,共前運此類乾糧3萬餘噸,佔前運糧食總數的16.7%,其中大多數是炒麵。

即便如此,志願軍的給養和美軍比仍是地下天上。但是,就是這些最可愛的人,不叫苦、不抱怨,拋灑熱血,硬是打得那些吃飽穿暖武裝到牙齒的侵略者沒了脾氣!

相關焦點

  • 野戰口糧「炒麵」到底是怎樣一種食品?
    圖注:抗美援朝時期後勤部門加工炒麵場景
  • 視界丨從炒麵說起聊聊我軍軍用壓縮口糧
    吃的問題擺在首位,吃不飽的軍隊難以打好仗,這一點中國高層一直非常重視,因為我軍從建軍的那一天開始,就時刻面臨著無後勤保障問題,那時候是打到哪吃到哪兒,後勤問題完全靠部隊自己解決。從土地革命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我軍都是靠根據地的老百姓大力支持,取得了勝利。解放戰爭時期,隨著我軍隊伍壯大、實力增強,各野戰軍在大兵團作戰中,開始組建各自的後勤保障系統,確保部隊遂行大的戰役任務。
  • 抗美援朝的不易:後勤補給始終是難題
    越南戰爭中,為什麼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美帝最終陷入了越戰泥潭?因為小小的北越身後,有中蘇的鼎力支持!而這一支持,不是派兵參戰,而是補給!韓戰中的補給之困     在韓戰中,中國這方面受過益,也吃過大虧。     志願軍初入朝鮮參戰時,在後勤補給上是佔了不少優勢的。
  • 烤魚蹄膀大盤雞,高原邊防官兵喜提史上最強軍用口糧,炒麵壓縮餅乾已是前塵往事
    還有人感慨道:「剛看了《跨過鴨綠江》,志願軍第九兵團在冰天雪地裡隱蔽行軍,楊根思連在發起進攻前才每人發了一個凍硬的土豆。先輩們多不容易啊!」憶苦思甜,解放軍軍用野戰食品早非昔日可比。所以我們如今看長徵的記載,一路上基本上是有啥吃啥,口糧就地籌措。既有平時的紅米飯南瓜湯,也有困難時期難以下咽的樹皮草根甚至皮帶,條件寬鬆時也吃過宣威火腿,喝過貴州茅臺。唯一稱得上單兵口糧的東西,就是過草地的時候,用青稞粉製作的炒麵。
  • 【讀圖時刻】戰死他鄉的志願軍
    韓戰初期,志願軍的作戰環境是非常艱苦的。由於很多作戰部隊快速投入作戰,很多戰士都沒來得及換上棉衣,就在冰天雪地裡投入戰鬥,後方供應線又屢遭破壞,幾十萬志願軍既得不到充足的糧食和炒麵供應,更吃不到新鮮蔬菜,第一線部隊只能靠一把炒麵一把雪堅持作戰。
  • 中國單兵口糧60年輝煌成就,看到解放軍吃這麼好,我們就放心了
    中國單兵口糧最早可以追溯到韓戰時期,當時志願軍戰士一口炒麵一口雪,面對裝備佔絕對優勢的聯合國軍保家衛國,打出了國威軍威。受制於當時匱乏的物質條件,志願軍戰士的口糧只有炒麵。這裡的炒麵可不是我們現在吃的炒麵條或炒麵片,它的做法就是把麵粉和雜糧放到鍋裡,撒上鹽開始炒而且不放油,等到炒到微黃時出鍋,這種做法做出來的炒麵,味道可想而知,唯一的優點就是保質期長,方便食用。由於炒麵極度缺乏營養,很多戰士都吃壞了肚子,還伴有夜盲症,爛嘴角等病痛。但志願軍就是靠著這些,硬是把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打回了三八線,捍衛了民族的尊嚴。
  • 【薩沙講史堂第四百八十六期】沒這件東西中越戰爭打不贏:電影《芳華》中的壓縮餅乾(軍事系列第219講)
    到了韓戰,我軍軍糧也沒有多大變化,只是炒麵加上了一些肉乾之內。更慘的是,美國空軍強大,我軍吃熱飯都不行。我軍在朝鮮犧牲了4個軍級幹部,其中3人死於轟炸。這種情況下,炊事員也不敢生火。在前三次戰役期間,志願軍基本吃不到熱飯,只能吃冷水加炒麵。這玩意偶爾吃一二天也許還行,天天吃沒有人受得了。
  • 抗美援朝:反侵略的正義之戰
    近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毅然奔赴朝鮮戰場,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建立了彪炳千秋的歷史功勳。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中國贏得了和平、尊嚴與建設發展的時空。波瀾壯闊的戰爭進程昭示世界,國力和裝備可以影響戰爭形態,決定戰爭結局的卻是意志和精神。
  • 很多人不知道
    很多人不知道在我國古代的兵法裡也同樣記錄著軍用糧食的重要性,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所以自古以來,軍用糧食物資都是各個國家各個部隊不得不重視的一個問題。那現在的軍用罐頭和二戰時的軍用罐頭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不知道。首先我們要知道拿破崙皇帝說過:軍隊是靠胃來打仗的!我軍基層連隊也有:一個好的炊事班,等於半個指導員這樣的說法。
  • 日本武士為什麼要帶兩把刀?真是一把砍人一把切腹嗎?
    然而為什麼日本武士要佩戴一長一短兩把刀呢?對此坊間有過各種各樣的說法,流傳比較廣的是長刀殺人,短刀是拿來剖腹的。那麼真的如此嗎?然後發展出來,不能直接把切腹人的頭砍下來滿地亂滾,那樣不好看,要連一點皮,讓腦袋掉在懷裡,而切腹人也需要坐正,死後身體不能歪到在一邊,要仿佛自己捧著自己的腦袋一般,配合著流出來的內臟,這樣才有美感,圍觀的吃瓜觀眾才會覺得好看
  • 如果在抗美援朝一開始,志願軍便擁有空軍,結局會不一樣嗎?
    據統計:「自1950年8月至1953年6月,美機越境侵入安東市上空7023次,掃射54次,轟炸21次,在安東市區投彈149枚(不含轟炸鴨綠江橋,無法統計),炸死152人(不含部隊),重傷132人,輕傷388人,炸毀房屋2959間以及許多重要設施和大量物資。」10月,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排除萬難,決心抗美援朝,保家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