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抗美援朝一開始,志願軍便擁有空軍,結局會不一樣嗎?

2021-12-30 無風念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聶鳳智中將

前言

他是空中的雄鷹,曾經在朝鮮指揮著新中國年輕的空軍,讓美國空軍的飛機,變成掉落的烏鴉!

他便是新中國的中將,在1950年7月華東軍區空軍成立時,擔任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的聶風智將軍。

沒有空軍的戰爭之殤

朝鮮戰場,對於年輕的新中國,究竟意味著什麼?可能會有很多,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人民解放軍的「超級練兵場」。

經過了朝鮮戰場上戰火的洗禮,人民解放軍蛻變為世界上一支不可輕視的軍事力量。也是因為這場戰爭,新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獲得了很大的提升。這場勝利,讓一直虎視眈眈的帝國主義軍隊,不敢貿然與新中國正面為敵,給新中國迎來了難得的和平建設機會。

志願軍空軍

在朝鮮戰場上,有這麼一支部隊。它敢於和強大的美國空軍較量,敢於直面裝備了先進設備的美軍飛機,並在戰爭中取得勝利,這便是新中國的空軍。

1950年,韓戰爆發。不久後,美國便出兵朝鮮,悍然幹涉朝鮮內政,並將戰火燒到了新中國的東北邊境安東。

在安東的上空,美國的轟炸機肆無忌憚地盤旋,並扔下大量炸彈,造成房屋倒塌,平民死傷。據居住在廣升大院的曹安生老先生回憶:

「當時,我在興隆街小學讀二年級,有時在白天,美軍飛機飛來,教體育課的班主任李鶴夫老師,就領著孩子們跑到五號壩門下面,捂著耳朵蹲著,防空警報解除後才回去上課。家家的窗戶上都貼著米字格紙條,防止飛機轟炸震碎玻璃。到處都是防空洞,防空警報一響,人們就躲進防空洞裡,只有聽到防空警報解除的笛聲,才敢回家睡覺。後來,老師含著淚說:『許多同學都跟家長疏散到外地去了,我們安東好多工廠響應省政府的號召都搬走了。』興隆街小學是個初小,學生原本就不多,因為轟炸,班裡的同學卻越來越少了。」

在轟炸中,劉家豆腐房的劉桂英一家遭難,全家七口人,其中包括劉桂英的父親、母親、嫂子和不滿周歲的小侄女,都被美軍的飛機扔下的炸彈炸死,真是慘不忍睹。

美機轟炸後的景象

受到如此遭遇的,不止一家。據統計:

「自1950年8月至1953年6月,美機越境侵入安東市上空7023次,掃射54次,轟炸21次,在安東市區投彈149枚(不含轟炸鴨綠江橋,無法統計),炸死152人(不含部隊),重傷132人,輕傷388人,炸毀房屋2959間以及許多重要設施和大量物資。」

10月,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排除萬難,決心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不久後,毛主席便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率領部隊出徵朝鮮。

在戰鬥中,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們,以鋼鐵般的意志,拿著相比於美軍十分低劣的武器,對抗著武裝到牙齒的所謂「聯合國軍」。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彭德懷司令員指揮著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常常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分割包圍。

雖然把「聯合國軍」分割包圍了,但想要將他們全部殲滅,卻是十分艱難的。這是因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裝備,遠不如「聯合國軍」。就是這樣,志願軍仍然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得大敗,奪回了不少陣地。然而,要命的問題來了。

彭德懷在朝鮮

美國的空中優勢,讓他們在朝鮮戰場上佔盡了便宜,讓我們的志願軍吃了很大的虧。在陣地的上空,美軍派出大量飛機,將炸彈投到志願軍的陣地上,將陣地炸成一片焦土,或者在陣地上空進行掃射,給志願軍製造了極大的麻煩。

而我們的志願軍,不要說飛機了,就是連防空的高炮,都非常短缺。在入朝的時候,只帶來了一個高炮團。這個高炮團,僅僅裝備著36門舊式的日制75毫米高炮。為了保衛鴨綠江的渡口,還留下了12門。實際上進入朝鮮參與作戰的,只有24門。

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相當於拿唯一的陸軍,和美軍的陸軍與空軍在作戰,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就因為志願軍沒有空軍,所以只能選擇在夜晚行軍,夜晚打仗。在白天,美軍的空軍優勢特別明顯,不僅對志願軍陣地進行狂轟濫炸,還投放殺傷力更強的凝固汽油彈,飛機經過的地方,到處是一片火海。

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便是犧牲在這種凝固汽油彈之下。他犧牲的時候,剛剛過了28歲生日。此時距離他和愛妻劉思齊結婚,才一年多一點的時間。

毛岸英是在醫院裡僅僅陪伴了兩天、告別了住院的愛妻劉思齊後,進入朝鮮的。僅僅在入朝一個月零三天後,毛岸英就犧牲了。他吃過苦、留過學、打過仗,又經過農村和工廠的鍛鍊,在和毛岸英同齡的一代青年中,像他那樣受過良好教育和多種鍛鍊的人,是不多的。可以說,毛岸英的犧牲,對黨和國家,尤其是對毛主席,都是一個無法挽回的損失。

毛主席和毛岸英在一起

如果說我們當時有和美軍對抗的空軍,恐怕會少受很多損失。但就算是這樣,我們的志願軍戰士,也依然像一棵棵青松一樣,頑強地守在陣地上。

志願軍不僅沒有飛機,就連監視飛機的雷達也沒有,只能靠耳聽和目視來監視美軍的飛機。可以說,我們的志願軍戰士,是在完全沒有空中防護力量的情況下,與美軍作戰的。在這種情況下,美軍才能隨意地空襲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補給線和處於後方的戰略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抗美援朝的第一至第三次戰役期間,前方的志願軍將士們,糧食和彈藥等物資供應,根本達不到需要的量。在第四次、第五次戰役時,雖然有所好轉,但是也是十分困難的。戰士們挨餓受凍的現象十分普遍,有一句話,叫做「打過三八線,雪水拌炒麵」,說的就是前線將士們的真實生活。

後來,隨著部隊的向前推進,志願軍的補給線越來越長,受到美軍空軍的威脅也越來越嚴重,後勤物資根本無法得到保障。

李奇微

這也讓李奇微發明了什麼「絞殺戰」。其實,李奇微就是欺負志願軍沒有空軍。

在「絞殺戰」中,志願軍雖然發動了反絞殺戰,並取得了反絞殺戰的勝利。但這種勝利,是在高炮部隊、鐵路兵、工兵的全力協作下,才取得的,其難度不難想像。

1951年7月,在反絞殺戰中,中央軍委經過反覆考慮,決定讓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在9月正式參戰。於是,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聶鳳智,便率領著華東軍區空軍第2師、第3師、第4師、第10師、第11師和第16師的部分飛行員,組成了轟炸指揮部,進入朝鮮,參加戰鬥。

雖然,這時候的空軍還很年輕,但在作戰中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隊,攻佔大、小和島的作戰,取得了重大戰果。

史達林

在志願軍一系列的勝利之下,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才認識到,中國人民志願軍了不起,中國人民了不起。最後,史達林才決定,出動少量的蘇聯空軍幫助中國人民志願軍作戰。蘇聯空軍參戰後,才對美軍的飛機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例如,在1951年9月19日的空戰中,蘇聯空軍的米格飛機,打下了 3 架美軍「佩刀式」飛機和 3架殲擊轟炸機。後來,又陸續擊落了一些美軍的飛機,迫使美軍不敢在白天出動B-29 轟炸機。

但是,蘇聯的幫助畢竟是十分有限的,志願軍要想免受美軍飛機的威脅,就必須要依靠我們自己的空軍。

空中的雄鷹

1952年5月,中央軍委決定,組成以軍區空軍司令員聶鳳智為首的前線指揮部,率領全軍的米格-15殲擊機,全部進入朝鮮參戰。

7月,聶鳳智抵達安東。這一時期,為了爭奪在朝鮮北部的空中優勢,美國空軍瘋狂地轟炸朝鮮北部的發電站、廠礦、城鎮和重要交通線。

左起:張慶和、吳肅、聶鳳智、李樹榮在安東合影

此種形勢下,根據上級指示,聶鳳智對志願軍空軍部隊的部署,進行了調整,按照志願軍空軍的裝備和技戰術水平,命令空軍穩步提高戰術、技術,先打敵小機群,迅速提高作戰能力,積極配合蘇聯空軍打敵大機群。

在聶鳳智的指揮下,志願軍空軍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打了不少大勝仗。消息傳到國內後,毛主席高興地說:「這個聶鳳智,真是了不起呀!我們的空軍雖然年輕,但個個都是好樣的!」

9月26日,中央軍委決定,新組成的前線指揮部,接替中朝聯合空軍司令部的指揮任務,由聶鳳智擔任中朝聯合空軍司令部副司令員。10月,聶鳳智被任命為中朝聯合空軍司令部代司令員、黨委書記。

此時,志願軍空軍逐漸開始擔任起打擊美 F-86A大機群的作戰任務。就在此時,空軍第3師、第12師開始裝備先進的米格-15比斯型飛機。

考慮到讓飛行員們快速掌握這種飛機的性能,獲取作戰經驗,聶鳳智決定,讓他們先打敵F-86A小機群。待取得實戰經驗後,再參加與反擊敵人大機群的作戰行動。

聶鳳智將軍

10月18日、23 日和25日,志願軍空軍三次升空,與美F-86A飛機進行了空戰。在戰鬥中,第7團劉振興和第34團苑國輝各擊落美機一架。這次升空作戰,讓他們熟悉了米格-15比斯型飛機的性能,取得了打敵F-86A飛機的作戰經驗。

10月下旬,根據敵機活動的規律,聶鳳智決定發揮志願軍空軍的技術優勢,在高空隱蔽待敵,然後由高向低突然襲擊的戰法,運用鉗形夾擊、兩翼迂迴的戰術,靈活機動地打擊美軍的大機群。

在聶鳳智的指揮下,志願軍空軍取得了以弱勝強、以有限兵力打擊敵人的勝利,遏制了美國空軍對朝鮮北部和中朝邊境重要目標的轟炸。

11月,在幾次打美大機群的空戰中,志願軍空軍擊落了敵 F-86A飛機16架、擊傷3架,可謂成果頗豐。

毛主席在工作

按照毛主席邊戰鬥邊總結的方針,在每一次作戰之後,聶鳳智都要召集空軍的飛行員們總結空戰經驗,並對空戰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以便完善戰法,在下一戰中取得更大的勝利。

後來,第3師、第4師、第 6師、第12師和第15師,全部裝備了先進的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飛行員的作戰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空軍開始進入單獨作戰階段。

單獨作戰後,聶鳳智更加重視組織演練和實戰,提高他們的作戰水平。並通過革新戰法,創造了很多靈活的戰術和戰法,取得了更加輝煌的戰果。

在實戰的基礎上,針對美國空軍「魚餌」戰術,第12師的指戰員創造出了用蛇形編隊打擊美國空軍的辦法。經過多次戰爭實踐,這種戰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聶鳳智知道後,把這種戰法在部隊中,進行了推廣。

經過學習後,空軍的戰士們在與美國空軍戰鬥中越戰越勇,擊落、擊傷了不少敵機。空軍湧現出了王海、孫生祿、焦景文等,一批戰鬥英雄和英雄的戰鬥群體——「王海大隊」。

王海大隊

後來,成為抗美援朝一級戰鬥英雄、空軍司令員的王海上將,在《我的戰鬥生涯》中有這樣的文字:

「戰爭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還相當年輕、弱小,空戰主要是蘇聯空軍打的。後來的大機群作戰,特別是與F-86大機群作戰,仍由蘇聯空軍唱主角,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協同其完成作戰任務……沒有蘇聯空軍的大力支持,中國人民空軍就不會發展得那麼快,志願軍空軍也很難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

12月,志願軍空軍在26天裡,升空作戰157批1623架次,擊落美機37架、擊傷7架,取得了更加輝煌的戰果。

1952年底,艾森豪成為美國的新一屆總統。此時,朝鮮戰局仍然處於對峙狀態。停戰談判也因美方破壞,陷入了僵局。為了儘快結束韓戰,艾森豪到朝鮮視察後,下令組織了一場更大規模的陸海空全面出擊的進攻。

艾森豪

很快,一個計劃便開始實施,美軍先後出動了123個機群,上萬架次的飛機,對志願軍實行了「對鐵路目標進行一系列短促猛烈的突擊」的作戰計劃,對志願軍的陣地、鐵路和橋梁等目標進行了猛烈轟炸。同時,在朝鮮的東、西海岸,美軍實施了兩棲登陸作戰,以配合正面戰場上對志願軍的進攻。

針對美國的計劃,中共中央於12月20日發出指示,要求志願軍立即進行抗登陸作戰準備。

1953年1月,毛主席聽取了空軍司令員劉亞樓,關於志願軍空軍作戰情況的匯報。並作出指示,要求空軍加緊戰鬥鍛鍊,加緊抗登陸作戰準備工作,多培養有戰鬥經驗的飛行員,注意保存有戰鬥經驗部隊的戰鬥實力。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聶鳳智立即進行了部署。在聶鳳智的指揮下,志願軍空軍在1月共岀動了飛機144批1566架次,與美國空軍進行作戰。在戰鬥中,志願軍空軍不僅打擊了美國的空軍,更是讓部隊得到了實戰鍛鍊。

4月後,美空軍組織了一批「王牌飛機員」組成「獵航組」,隱藏在萬米高空的雲層後面,對志願軍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後來,在聶鳳智的親自指揮下,空軍很快便扭轉了不利局面。

4月9日,僅僅20歲、放牛娃岀身的志願軍空軍飛行員韓德彩,擊落了一架飛機。在這架飛機上駕駛的,是美國「第一流的噴氣機空中英雄」、 「雙料王牌飛行員」哈羅德•愛德華•費切爾。這個意外的驚喜,讓美國的軍方十分震驚。

韓德彩飛行員

7月19日,聶鳳智指揮了在朝鮮戰場上的最後一次空戰。在這次戰鬥中,擊落、擊傷美機的沈洪江、郭樹武和諸福田,也成為了志願軍空軍在朝鮮,取得最後戰績的飛行員。

據資料統計,在7月27日停戰前,中國志願軍空軍在朝鮮空戰中,共擊落敵機約330架,可以說是重創了美國空軍。這樣的戰果,無疑是值得驕傲的。美國空軍參謀長范登堡對新中國的空軍,給出了這樣評價:

「共產黨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上的主要空軍強國之一。」

再立新功

1953年底,聶鳳智被任命為華東軍區浙東前線指揮部副司令員。

1955年1月,經歷過朝鮮戰場上和美國空軍交手經驗的聶鳳智將軍,參與指揮了一江山島戰役。這也是解放軍歷史上的第一次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在不到一天的戰鬥後,解放軍便順利解放了該島,擊斃了一江山島指揮官王生明,活捉了副指揮官王輔弼。

聶鳳智中將和愛人在一起

一江山島的解放,讓解放軍取得了多兵種協同作戰的實戰經驗,有力打擊了美蔣籤訂的共同「協防」條約,逼迫國民黨軍2萬多人自動撤離浙江沿海島嶼,讓蔣介石失去了反攻大陸的跳板,一舉改變了臺灣海峽的敵我形勢。

此戰,聶鳳智充分發揮了在空戰方面的聰明才智,為新中國再立新功,受到了毛主席的嘉獎。

這一年,聶鳳智被任命為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同年9月,聶鳳智被授予中將軍銜。

1958年7月,福州軍區空軍成立,聶風智由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調到福州軍區,擔任了福州軍區的空軍司令員。

1960年3月,聶鳳智被任命為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兼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

1962年3月,整個東南地區形勢發生了變化,聶鳳智調到南京軍區任副司令員兼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成為了許世友司令員的副手。

1972年5月,經許世友的幫助,聶鳳智回到南京軍區。1975年初,聶鳳智被任命為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1977年4月,聶鳳智升任為南京軍區司令員,接替丁盛將軍,展開工作。任職期間,結合戰爭實際,聶鳳智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如建立大縱深、多梯次防禦的陣地,防止敵人的登陸作戰。

聶鳳智和夫人何鳴的合影

1982年 10月,聶鳳智因病,不能工作,被中央批准退出領導崗位。

1992年4月3日,聶風智因病搶救無效,在南京軍區總醫院病逝,享年79歲。

話說回來,如果在抗美援朝戰爭開始的時候,中國人民志願軍就有空軍,那麼許多損失便可以挽回。您說呢?

相關閱讀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奇蹟:一志願軍戰士,活捉63人,驚動史達林

朝鮮戰場,美軍埋5000顆地雷,志願軍一招破解,美國人一直不明白

他被困深山14個月,成志願軍被俘最高將領,70歲恢復名譽哭成淚人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志願軍空軍的表現如何?美軍上將:中國一夜成為空軍強國
    而美軍飛行員平均飛行時間均在1000小時以上,大部分人還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擁有豐富的空中作戰經驗。此外,美國空軍在朝鮮戰場上參戰的飛機總數多達1400餘架,是中國空軍的7倍以上。(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主要用機型為P51/F4F/F80/F82/F2H的戰鬥機,王海他們主要的對手還是F84和後面的F86戰鬥機。)初上戰場的王海雖經驗不足,但他並沒有慌亂,帶領大隊首開擊落敵機的記錄。不過,王海對於這樣的成績並不滿意。他覺得志願軍出動18架飛機,美軍只有8架,志願軍是在以多打少的情況下,才只擊落一架敵機,這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以美國軍隊為首的侵略軍持有先進武器,在地面作戰的同時掌握著戰場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而中國人民志願軍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戰,武器裝備相較美國士兵相當落後,後期參戰的少量空軍也僅能掩護後方運輸線和進行局部的空中作戰,不能直接支援地面部隊,參與主要戰鬥。就是在這樣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斷取得輝煌勝利。
  • 「謎一樣的東方精神」——志願軍的戰鬥精神永不過時
    志願軍指戰員不畏強敵,克服武器裝備優劣懸殊帶來的極大困難,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發揮到極致,將敵人打回談判桌,打出了讓對手百思不得其解的「謎一樣的東方精神」。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面對強大的作戰對象、陌生的作戰環境和嚴酷的作戰條件,錘鍊出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革命精神;上下同心、堅守陣地、決不後退半步的上甘嶺精神;在任何艱難困苦面前都絕不低頭,敢於拼搏、勇於犧牲的「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精神;敢於亮劍、勇於勝利、無畏生死的「空中拼刺刀」精神。
  • 假如美國在韓戰中使用核彈,結局會怎樣?美國戰略家這樣分析
    據說,蘇聯擊敗德國之後之所以沒有繼續西進,也正是因為美國擁有原子彈。在1950年11月30日的總統新聞發布會上,圍繞著剛剛爆發的韓戰(中國人民志願軍介入朝鮮半島,抗美援朝,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一度陷入劣勢,被稱為美國自內戰以來最屈辱的軍事挫折),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記者有這麼一段對話:杜魯門:我們會一如既往採取必要措施來應對軍事局勢。
  • 「娃娃空軍」初試鋒芒便寫下震驚世界的開篇輝煌
    黨中央、毛主席毅然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踏上硝煙瀰漫的戰場。此前一天,10月18日,在毛主席主持的研究入朝作戰的軍事會議上,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彭德懷站起身來,對著劉亞樓一字一頓地說:「空軍司令員,我等著你的空軍哪!」
  • 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究竟誰聽誰的?
    朝鮮半島一國之戰如此,如果多國聯合,那麼,問題必然更加錯綜複雜,尤其涉及到多國軍隊配合和指揮權的問題,一旦處理不好,極有可能帶來一場戰鬥一場戰役,甚至整個戰爭的失敗。因此,在多國聯合作戰之中,與友軍的配合以及指揮權的問題,從來都是極為關鍵的因素。這方面,哪怕是多國部隊聯合作戰經驗極為豐富的美國,依然頻頻犯錯。
  • 志願軍駕駛米格-15助戰朝鮮,痛打美國空軍,擊落美機230架
    1949年11月11日,新中國空軍正式成立,但大部分能用於作戰的飛機,只有幾十架老式的拉-9、拉-11等螺旋槳飛機。而美國在經歷了一戰、二戰後,軍事實力一躍成為世界頭號強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空軍。僅僅在韓戰初期,就集中了各式戰機1100餘架,最多時達到2400餘架,朝鮮戰場上的空中作戰就在敵我力量這樣懸殊的情況下開始了。
  • 他是抗美援朝的空戰英雄,曾任空軍司令……
    1952年王海是人民空軍中最年輕的飛行團長之一韓戰結束後,志願軍空軍完成抗美援朝的使命後開始歸建。由於歷史欠帳太多,但經過這一階段卓有成效的工作,飛行員的訓練難度和水平逐步提高,空軍已經從訓練和裝備上開始了轉型,由此拉開了空軍向現代化空軍戰略轉型的序幕。1984年7月,國防部長張愛萍率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美國。著名的戰鬥英雄王海,時任空軍副司令員也隨團出訪美國。
  • 「小個子」擊敗「壯漢」——志願軍空軍創造空戰奇蹟
    敵飛行員是擁有數百、數千飛行小時的「老手」,簡直是「小個子」同「壯漢」過招。在這種形勢下,黨中央為志願軍空軍確定「從實戰中鍛鍊,在戰鬥中成長」的方針。毛澤東指示空軍「採取穩當的辦法為好」。空軍在參戰前決定,採取「先打小仗」「由少至多」「以老帶新」「先打弱敵,再打強敵」等積極穩妥的方法,使部隊在實戰中成長提高。
  • 一把炒麵一把雪,抗美援朝志願軍為什麼不吃餅乾?
    第一次出國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沿用國內戰爭時期就地籌糧、部隊各自解決吃飯問題的老辦法根本行不通。志願軍的物資補給依賴國內供應,運輸線漫長,補給任務繁重。戰爭初期,志願軍用於運輸物資的400輛汽車,在戰爭開始僅僅三天後,在敵人的狂轟亂炸下就損失了一半。因為後勤跟不上而造成前線部隊斷糧餓飯的情況經常出現。第一次戰役過程中,第42軍曾斷糧三四天,被迫挖土豆充飢。
  • 抗美援朝戰爭解讀(下)
    經過數月空戰的實踐,志願軍空軍認識到高速噴氣式殲擊機不宜採用大編隊進行空戰,便總結制定了以四機編隊、多批多路、多層配置、集中一域、協同作戰的「一域多層四四制」戰術原則。至5月底,志願軍空軍在反「絞殺戰」期間,共有殲擊機部隊18個團參戰。保障了新義州至平壤、熙川至平壤兩條鐵路幹線可以晝夜通行。至6月,美軍歷時10個月的「絞殺戰」以失敗而告終。
  • 抗美援朝末期,如果中美接著打下去,會出現什麼情況?
    可以說,抗美援朝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外參加的最大戰爭,這個戰爭不僅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而且使中國獲得了國際地位。
  • 戰史 | 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拉開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同時派遣空軍侵入我東北領空,進行轟炸、掃射,嚴重威脅中國安全。10月1日,金日成致信毛澤東:「極盼中國出兵援助人民軍作戰。」  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和祖國安全的需要,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
  • 抗美援朝勝利後,志願軍駐紮朝鮮五年,毛主席為何選擇撤軍?
    志願軍則在1958年就全部撤出了朝鮮,僅僅只在朝鮮駐紮了五年,要知道,三八線以南就是強大的美軍部隊,志願軍為何會選擇短時間內就撤出朝鮮呢?難道就不害怕美軍捲土重來嗎?韓戰後期,戰爭已經分成兩部分,一邊是戰場上真刀真槍的浴火奮戰,另一邊則是談判桌上的唇槍舌戰。
  • 韓戰中,美國如果全盤聽取麥克阿瑟的計劃,那會發生什麼?
    —— 毛澤東發生在70年前的那場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遠去,可是圍繞著韓戰展開的爭論卻從未停息。這其中,始終有一股刺耳的聲音在叫囂:如果韓戰能夠按照我的計劃來打,戰爭會在美軍第一次入侵鴨綠江時(1950年年底)結束,而美國會獲得最終的勝利。這股聲音的發起者就是首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
  • 抗美援朝空戰打的就是B-29! 空軍參戰的目標 —— 空軍《戰術通報》第一號
    到了11月15日,毛澤東主席電賀史達林同志-在過去的12天裡,蘇聯空軍英勇作戰擊落23架美軍飛機!或許主席並非清楚擊落B-29對美國人會造成怎樣的震顫,更重要的是美國人對以二戰最強大的「空地一體化作戰模式」-空中戰略利器B-29產生動搖!
  • 特稿 | 華山:抗美援朝空戰打的就是B-29! 空軍參戰的目標 —— 空軍《戰術通報》第一號
    到了11月15日,毛澤東主席電賀史達林同志-在過去的12天裡,蘇聯空軍英勇作戰擊落23架美軍飛機!或許主席並非清楚擊落B-29對美國人會造成怎樣的震顫,更重要的是美國人對以二戰最強大的「空地一體化作戰模式」-空中戰略利器B-29產生動搖!
  • 抗美援朝,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為何卻成為毛主席最難做的決定之一
    所以在韓戰爆發的第二天,美國便開始進行武裝幹涉,甚至還操縱了聯合國安理會,並組成了聯合國軍,從而為幹涉韓戰提供便利。如果此次行動勝利,勢必對中國造成巨大傷害。另外,此時美國對於中國內政的幹涉和侵擾也在愈演愈烈。命令海軍第七艦隊侵入我國臺灣海峽,而從8月底開始,我國上海、山東等地的漁民亦反應稱發現有美國飛機或美國艦艇的侵襲。
  • 志願軍的七大不可思議,讓日本軍事專家佩服無比,究竟是什麼?
    不止是麥克阿瑟這樣想的,在那個時候,沒有那個國家認為中國會因為區區一個朝鮮,就要和強大的美國開戰。可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國平民百姓都知道的一個道理,放在美國日本或其他國家,他們就想不明白。美國如果真滅掉朝鮮,那就相當於城門失火,日本侵華就是從中國東北開始,美軍的實力可比日本強大太多了。
  • 抗美援朝70周年 | 抗美援朝出兵決策背後的考量
    如果置之不理,美國會得寸進尺,我們將非常被動。朝鮮和中國是唇亡齒寒的關係。美國如果在朝鮮得手,隨時可以找藉口侵略我們。美國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們頭上,從臺灣一把刀插在我們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腳上,如果天下有變,它可以從這三個方面進攻,我們整天要過提心弔膽的日子。中國出兵援朝是不讓美國的如意算盤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