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美國拉科塔人生存現狀
蘇族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族群,主要分為三支:達科塔、納科塔和拉科塔。其中,拉科塔人以捕獵和戰鬥技巧聞名,是最著名的蘇族部落。如今,拉科塔人聚居在美國南達科塔州香農縣的松樹嶺居留地。
歷史上,拉科塔人與美國政府軍曾多次爆發衝突,如1866年紅雲戰爭和1890年傷膝河大屠殺。而後,美國政府獵殺北美野牛,斷絕拉科塔人食物來源,迫使他們移居至今天的松樹嶺居留地及附近地區。今天,松樹嶺居留地是全美最貧困的地區之一,治安極為混亂,家暴不斷,幫派橫行,暴力事件頻發。
美國攝影師Aaron Huey現年37歲,居於西雅圖。Aaron Huey曾去過當地治安最混亂的區域Manderson, 由此,Aaron Huey開始關注松樹嶺這片土地上拉科塔人的生活。
小男孩在松樹嶺印第安人居留地玩弓。該居留地位於南達科塔州,蘇族的拉科塔人聚居在此。
1890年傷膝河大屠殺遇難者的墓地。
Elk是位法師,他正在點燃鼠尾草淨化房間。在拉科塔人的宗教文化中,法師們可以接收神的訊息,並通過看似愚蠢的演說和動作幫助其他人保持內心的平衡。
晾在柵欄上的牛頭。攝於南達科塔州奧格拉拉。
人們在雷湖為太陽舞儀式做準備。攝於南達科塔州。
孩子們在前院玩耍。攝於南達科塔州曼德爾森。
三歲的C.J在堆滿盤子的水池裡洗澡。在當地,團結大家庭通常意味著居住擁擠。該圖攝於2008年,全家22個人擠在只有3個臥室的房子裡。
曼德爾森一座房子裡,紅雲酋長(蘇族史上著名酋長)的老照片和孩子在學校的照片一起貼在牆上。
飽受精神疾病和酒精折磨的年輕人躺在自家起居室。他家距城鎮僅有6英裡(約10公裡)。2011年5月該照片公開後,他和房裡的居住者都搬走了。
曼德爾森一座房子的地下室。攝於南達科塔州。
女孩在地下室裡玩耍,牆上遍布圖畫和文字。
松樹嶺的一位幫派成員。
一對年輕夫婦隔著鐵絲網接吻。
車裡塞滿了在科羅拉多州募捐來的衣物,小女孩在車裡連坐的地方都沒有。
松樹嶺居留地位於南達科塔州香農縣。在過去的30年中,香農縣是全國最為貧困的3個縣區之一。
人們從發汗茅屋裡出來。在當地,在屋子裡發汗是一種宗教儀式。
9歲的Wakinyan把用來祈願的旗子插在樹下。
年輕的太陽舞舞者和他的傷疤
內布拉斯加州的Rudy。
印第安人由來和歷史
21世紀初,瑪雅人約有七百萬。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還存在著大量遺留的古代文化遺產。一些瑪雅人已經相當地融入了現代文化,另一些人還在繼續著更傳統的習俗,這些人以瑪雅語作為主要語言。
當代瑪雅人大多數生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州、坎佩切州、金塔納羅奧州、塔巴斯科州和恰帕斯,和中美洲國家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的西部和薩爾瓦多。
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玉米、蠶豆、南瓜、可可、甘薯、辣椒、菸草、棉花。
土地公有,分配給每個家庭使用,每3年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西元後,出現了自由人和奴隸的劃分,統治者稱為「大人」,職位世襲,掌握軍政大權。[4]
阿茲特克人
阿茲特克人(Aztec)又譯阿茲臺克人,阿茲特卡人,是墨西哥人數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中心在墨西哥的特諾奇,故又稱墨西哥人或特諾奇人。主要分布在韋拉克魯斯、莫雷洛斯、格雷羅等州。屬蒙古人種美洲支。使用納瓦特爾語。
阿茲臺克人最先居住在墨西哥西部的海島上,11世紀開始遷移。根據傳說,他們得到神的啟示,如果一隻鷹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條蛇,那就是定居的地方。1325年,他們在首領特諾克帶領下,在特斯科科湖的兩個島上建立了特諾奇提特蘭城(Tenochtitlán,今墨西哥城)[5] 。
印加人
印加人(Inca),或譯印卡人,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使用克丘亞語。「印加」(Inca)的意思是「太陽的子孫」。主要生活在安第斯山脈中段,中心在秘魯的庫斯科城。
印加人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克丘亞族的一支,講克丘亞語,他們的「王」稱為「印加」,早期西班牙殖民者與其接觸時,錯誤的把他們「王」的稱號來稱呼這個部族,因此,印加人這個名字就延續了下來。與阿茲特克人一樣,印加人也是一支相當年輕的部族,他們在13世紀起開始向外擴張,並建立起歷史上習稱的「印加帝國」。[6]
毀滅災難
16世紀後來到美洲的歐洲殖民者帶給當地印第安人是毀滅性的災難。據統計,殖民時期,西班牙所屬的領地有1300萬印第安人被殺,巴西地區有大約1000萬被殺,美國西進運動中又有100萬左右印第安人被殺。大量印第安人被奴役甚至屠殺。到21世紀大約有3000萬印第安人。拉丁美洲的男性印第安人基本上沒有純男性系列的後代,其混血後代麥士蒂索人大多為男性殖民者與當地女性的後代。而北美的情況更糟,印第安人被趕入印第安保留地,其在當地人口所佔比例小於5%。在美國,印第安人僅佔總人口的1%左右。[7]
《世界通史全編》有這樣的文字:「在當時世界『文明』的國度美國(這裡指美國獨立前的十三個殖民地),這種種族滅絕政策,來得更加兇殘。他們一再提高屠殺印第安人的賞格。那些謹嚴的新教大師,新英格蘭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們的立法會議上決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和每俘獲一個紅種人都給賞金40鎊;1720年,每張頭蓋皮的賞金提高到100鎊;1744年麻薩諸塞灣的一個部落被宣布為叛匪以後,規定了這樣的賞格:『每剝一個12歲以上男子的頭蓋皮得新幣一百鎊;……每剝一個婦女或兒童的頭蓋皮得五十鎊!』」
1783年,美國獨立以後,對印第安人的屠殺和虐待並沒有絲毫收斂。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為了開拓疆土,美國政府把印第安人驅逐出祖居地。1830年,美國政府通過《印第安人遷移法案》,規定東部的印第安人要全部遷往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為他們劃定的保留地中去,實行種族隔離和迫害。這些「印第安人保留地」絕大部分是偏僻貧瘠的山地或沙漠地帶。一個叫切羅基的部族,在被迫遷往「印第安準州」(即今奧克拉何馬州)的遷徙中,歷時3—5個月,約4000人喪生,佔該部族的人口的25%。這一慘劇後來被稱為「血淚的審判」。印第安人長期遭到屠殺、圍攻、驅趕、被迫遷徙等迫害,人數急劇減少。到20世紀初期,只剩下30多萬人。直到1924年,美國國會才通過了《印第安人公民資格法》,宣布凡在美國境內出生的人均為美國公民。1934年,美國又根據羅斯福總統的「新政」通過了《印第安人重新組織法》,允許印第安人建立自己的政府,不再分配保留地的土地,停止強迫印第安人放棄傳統文化和宗教的政策,印第安人的境況才有所改善。才沒有遭到滅族。
在殖民者進入新大陸之前之前,美洲已經有了四個印第安人建立的奴隸制大帝國。令人遺憾的歷史事實是:處於萌芽狀態的美洲文明被來自歐洲的殖民者所毀滅,難以馴化的印第安人作為人類幾大人種之一,整體上被基本滅絕,以致於殖民者們不得不從文明程度更低的非洲運去更易於統御的黑人作為奴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