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掉哪兒,各國都沒猜準

2022-02-04 裝備參考

中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4月2日發布公告: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很多人注意到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天宮一號的再入點與全球航天機構之前的預測都相去甚遠,它似乎和科學家們開了個大玩笑。為什麼預測的誤差會這麼大呢?

在宣布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前,載人航天工程官網就天宮一號的狀態、再入時間和地點發布過兩次公告。第一次公告顯示,4月2日5時,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138.8公裡的軌道上,預計再入時間為4月2日8時49分(最早時間8時11分,最晚時間9時33分),再入區域中心點位於西經19.4度,南緯10.2度。這個範圍位於南大西洋,在英屬亞松森島西南方海域。約一小時後,第二次預測進行了修正,預計再入時間為4月2日8時42分(最早時間8時24分,最晚時間9時01分),再入區域中心點位於西經40.4度,南緯27.4度。這個經緯度仍然位於南大西洋,靠近巴西的西南方海岸。然而結果顯示,這兩次預測的地點距天宮一號最終再入的南太平洋有相當大的距離,甚至第一次預測的結果還更為準確。

國外航天機構的預測更是「離題萬裡」。歐洲航天局3月31日的預測認為,天宮一號再入時間是美國東部時間4月1日下午7時25分左右(北京時間4月2日晨),再入位置位於北緯43度到南緯43度的「任意地點」,很有可能在西南歐上空。北美防空司令部表示,「天宮一號」預估會於4月1日上午墜落,大概位置為北緯33.8度、東經115.8度,這裡正好是安徽省與河南省的交界處。美國空軍第18航天控制聯隊預測,天宮一號將在美國東部時間4月1日晚8時49分左右在大西洋重返大氣層。韓國科技信息部此前則警告稱,天宮一號最快將於4月2日上午再入大氣層,地點可能是南大西洋。

天宮一號重返後,美國太空司令部發布消息稱,天宮一號在北京時間4月2日8時16分於太平洋上方重返大氣層,範圍大致與先前外界預測的「北緯43度和南緯43度之間」相符,確認沒有大型殘骸。美國聯合太空作戰中心稱,天宮一號墜落於智利附近的南太平洋海域(東經195.7度,南緯13.6度)。

一名相關領域專家2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像空間站這樣的大型太空飛行器自由再入大氣層時,落點預測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它在這個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大氣密度、磁場強度、太陽黑子活動、風向、太空飛行器形狀和進入時的角度等。例如大氣層密度在不同的高度是不斷變化的,而且有時候變化非常大。此外,太空飛行器在墜落過程中的姿態是頭向前還是尾向前,或者太陽電池翼是否展開等,隨機性比較大,對太空飛行器落點的影響也很大。

對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範圍的預測失誤,其實只是科學家再次被這道難題「絆倒」。1979年7月11日,美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墜地時,原來預計墜至非洲,實際卻落到澳大利亞。2012年1月15日俄羅斯「火衛一-土壤」探測器墜落前,俄羅斯和美國曾先後預報它將墜入印度洋和大西洋,但最後掉到太平洋智利海岸附近。

在天宮一號即將重返大氣層之前,各航天機構仍在不斷修改可能的重返時間和地點。據美國「太空」網站報導,美國航天研究公司預測,天宮一號可能落在非洲附近,稍後又改為落入太平洋。該公司高級技術人員安得烈·亞伯拉罕承認,對這些預測的數據缺乏信心,因為太空飛行器重返大氣層的時間和地點,取決於隨時在變化的太陽黑子活動強度和太空飛行器翻滾情況。歐洲航天局則表示,高能粒子流將使得高層大氣密度增加,這也會引起天宮一號再入點的變化。

也有人質疑,同樣是再入大氣層的太空飛行器,為何洲際彈道飛彈的軌跡預測就靠譜得多,以至於可以用反導系統精準攔截?實際上,洲際飛彈通常有較大的再入角和彈道彎度,以及規則的彈頭形狀。而天宮一號的外形不規則,還會發生翻滾,並隨著與空氣的不斷摩擦,軌道飛行高度逐漸降低,這些靠現有的軟體是很難精確模擬的。

天宮一號發射質量約8.5噸,和一輛校車的個頭相當。當它在大氣層中高速飛行時,絕大部分都會被燒蝕銷毀,最終只有少量碎片落入地球表面。按照美國「太空」網站的分析,天宮一號從再入到碎片落地的過程中,殘骸可能會分布在縱向2000公裡、橫向數十公裡的區域內。不少網友也擔心,天宮一號的碎片是否可能被其他國家打撈起來,以供研究和評估呢?

接受採訪的專家表示,天宮一號是中國的第一個空間目標飛行器,主要用於驗證空間站相關技術。從技術上看,它和目前在軌的國際空間站仍然有差距。另外,天宮一號內部大量有價值的設備都被燒毀,剩下的主要是熔點高的材料和零部件,研究價值不大。

當然,若是那些有心的國家,也能通過太空飛行器的建造材料等,分析出中國建造天宮一號時的技術水平,從而推算出中國當前的技術進展。但尋找這些碎片非常困難,尤其是那些掉落海中的碎片,技術上的打撈難度非常大。之前對於這類太空飛行器的碎片,罕見有打撈的報導。蘇聯和平號空間站當年墜落地球後,曾有糖果公司宣稱,願意用同等重量的糖果交換打撈的碎片,結果一顆糖果也沒有送出去。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去哪兒了?為什麼沒人能夠預測準落點!
    要說前幾天中國除了出臺應對美國貿易戰之外的大事的話,那就得屬天宮一號的回收了。
  • 剛剛,「天宮一號」墜毀!炸在了外國媒體臉上!
    說實話,其實本來太空飛行器服役結束於是退役或者是被計劃墜毀是很普通的事情因為人類往天上發了那麼多衛星這些衛星老了舊了總歸是要墜毀的這都屬於常規操作但是,天宮一號有什麼不尋常呢?它飛行的高度也越來越低世界各國也在用一些衛星追蹤器進行追蹤美國航天航空公司預測天宮一號會在4月第一周墜落歐洲航空局則認為是在3月24日到4月19日期間
  • 天宮一號已然墜落,東方紅一號衛星48年後卻仍在飛行
    由於此次是非受控再入,所以天宮一號的最後航程受到了全球各國的關注。在天宮一號墜落的同時,有航天愛好者放出了一副在軌太空飛行器的軌道圖,其中1970年發射升空的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赫然在軌!而天宮一號還和東方紅一號擦肩而過!圖片:中國第一枚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 別了,天宮一號!
    別了,天宮一號一起來回顧天宮一號這些難忘的瞬間↓↓↓△視頻:功成名就!天宮一號發射在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各項工作準備就緒。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 攝巨龍終究迎來了騰飛的那天2011年9月29日伴隨著大地的轟隆聲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搭載著天宮一號衝入太空
  • 天宮一號墜落,東方紅一號衛星48年後卻仍在軌安全飛行
    由於此次是非受控再入,所以天宮一號的最後航程受到了全球各國的關注。在天宮一號墜落的同時,有航天愛好者放出了一副在軌太空飛行器的軌道圖,其中1970年發射升空的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赫然在軌!而天宮一號還和東方紅一號擦肩而過!圖片:中國第一枚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 「天宮一號」墜毀,炸在了外國媒體臉上!
    說實話,其實本來太空飛行器服役結束於是退役或者是被計劃墜毀是很普通的事情因為人類往天上發了那麼多衛星這些衛星老了舊了總歸是要墜毀的這都屬於常規操作但是,天宮一號有什麼不尋常呢?它飛行的高度也越來越低世界各國也在用一些衛星追蹤器進行追蹤美國航天航空公司預測天宮一號會在4月第一周墜落歐洲航空局則認為是在3月24日到4月19日期間
  • 天宮一號墜落前,外媒高潮了好多天,最後普遍有點尷尬...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了一個消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在持續服役了兩年半,完成了各項在軌試驗後,2016年3月21日終止了和地球的數據連接,在之後的接近兩年時間裡,天宮一號一直孤單地在無聲的太空中徘徊,天宮一號做為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對我們的航空航天事業有著重大意義。
  • 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資料圖:圖為從天宮一號看與神舟十號交會對接全過程實時畫面。中新社發 秦憲安 攝這是「天宮一號」最後的謝幕。天宮一號即將踏上歸途2010年10月中國宣布正式啟動實施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計劃在2020年前後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天宮一號還未騰飛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 再見,天宮一號!
    1961年4月12日,原蘇聯太空人加加林駕駛「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揭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新篇章。這是加加林在宇宙飛船起飛前乘坐汽車前往宇宙飛船發射基地。新華社記者 崔瑩 高微 編制它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擁有了自己的空間實驗室也擁有了浩瀚宇宙中第一個「中國之家」
  • 我國「天宮一號將失控撞地球?不,是受控!!
    中國航天專家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天宮一號失控是西方媒體的謠傳,它將受控墜落在南太平洋指定海域。美媒的報導內容與前幾次如出一轍,甚至直接把去年10月的舊聞「復讀」一遍。例如強調,8.5噸重的天宮一號正加速下降,預計將於2018年墜入地球。
  • 剛剛,天宮一號墜落了,而中國空間站即將騰飛
    在強大的阻力和劇烈的氣動摩擦中,上述這些部件會從太空飛行器的主體結構上不斷脫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部件絕大部分最終都不會降落到地面,它們的結局就是在大氣層中被燒蝕掉。只有兩類碎片最終會落在地面上,一是少量難以被燒蝕掉的部件;二是一些質量較小的碎片,它們在燒盡前就已經將速度降到很低,最終飄落到地面。
  • 天宮一號墜落!歡迎回家!
    天宮一號是做什麼的?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空間目標對接飛行器,主要目的是檢驗軌道交會對接和太空人在太空較長時間駐留的技術驗證,為計劃中在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的首個正式空間站奠定基礎。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重8.5噸,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設計壽命兩年。在預定壽命完成後,為進一步檢驗飛船長期在軌運行與測控能力,天宮一號繼續超期服役,一直到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
  • 天宮一號 歡迎你回家!
    利用地面觀測設備,我們可以非常精確地測定飛船的速度值,但其他參數的測定卻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要想非常精確的估算天宮一號的墜落時間和地點是非常困難的。不過,隨著飛船高度越來越低,專業機構對於天宮一號的隕落時間估算誤差也正不斷縮小,目前,專家們給出的比較達成一致的意見是在4月1日上午,至於墜落的地點仍然存在分歧,其中北美防空司令部給出的預測是在我國境內的河南與安徽交界區域,但這其中還存在不確定性。 天宮一號墜落會砸到人嗎?
  • 外媒渲染天宮一號將「失控墜落」遭權威機構反嗆:想太多
    近日,各國媒體都開始進入「倒計時」,緊盯天宮一號預測落點,部分境外媒體甚至渲染天宮一號的「謝幕」風險,妄稱「中國已對天宮一號失去控制」。美國廣播公司(ABC)在其網站煞有介事地刊文稱:「2016年,在發射升空5年後,中國航天機構失去了對天宮一號的控制。目前,天宮一號正在垂直砸向地球,澳大利亞處於危險區域。」
  • 「天宮一號」失控,會撞地球,引發災難,項目失敗?無稽之談!
    而我國科技人員出色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即便超額完成任務,天宮一號狀態也一直都很好,所有設備都正常。2016年3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超期服役兩年半的天宮一號(已在軌工作1630天)正式終止了數據服務。那麼,為什麼天宮一號要落回地球?
  • 外媒瘋傳「天宮一號」即將失控墜地,嚇得小編都不敢出門了
    朱樅鵬日前對記者表示,我國一直在監控天宮一號,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讓它墜落。其墜入大氣層後就會燒毀,剩餘殘骸將落入指定海域,不會危害地面。實際上,天宮一號失控的說法毫無依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至今仍定期發布其軌道狀態。
  • 「天宮一號」將墜落地球,西方稱會撞到人,美專家:要相信科學
    太空飛行器的回收一直都是一個困擾各國空天科學家的重大課題。如果置之不理,任由其變成太空垃圾,萬一哪天偏離運行軌道,撞向自家衛星或地球表面,帶來的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不僅會造成了宇宙空間的汙染,影響各國的航天事業,而且還可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 在天宮一號超期服役和墜入大洋時,發生了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
    隨後,他們關閉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艙門,告別了天宮一號。從此,按計劃,天宮一號將以無人狀態運行期滿後,結束自己的生命。離開之前,3名航天員各自用手語和話音對地面控制人員致謝。聶海勝:我們的任務仍將繼續,精彩仍將繼續,再見!張曉光:謝謝大家12天的陪伴和支持,離開天宮之前向你們致敬!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
  • 天宮一號謝幕臨近,這些關於它的謠言千萬別信
    天宮超期服役2年半,其實這也並不特別。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中,這種超期服役的案例非常普遍。天宮一號重回大氣層的時間中國一直在定期公布數據,毫無隱瞞。早在2017年5月4日,中國常住聯合國(維也納)代表團的一封照會中,就明確了天宮重回地球的時間窗口。並且從2017年3月開始,中國載人航天網站就開始公布「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軌道狀態每周公告」。
  • 「天宮一號」下落,那也是有技術含量的!
    事實的確如此,天宮一號帶給航天員仙境一般的舒適居住工作環境,也帶給我們太多的驚喜:太空完美對接、我國首次太空授課……從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 FT1 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它陪伴我們度過了將近7年的時間。當你仰望星空時,也許會看到天宮一號的身影,像星星一般的燦爛閃爍,而又像兔子一般矯捷飛過,轉眼不見了蹤影。就這樣捉迷藏一般,它始終縈繞在我們的星空,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