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書|洪水與饑荒:1938至1950年河南黃泛區的戰爭與生態

2021-03-05 保馬

導 論
軍事化景觀中的能量學
能量和力的釋義
地理與環境
戰爭與華北的農業景觀


第一章 軍事化的河流:1938年黃河水災及其後果
以水為兵
毀堤後的控制工作
日軍的對策
日佔區的水利工程和地方矛盾
水利管理軍事化及其對地方的影響
結 論


第二章 逃生故事:難民遷移與生態適應
水災難民流離失所
難民的謀生策略
地方差異
陝西的難民安置和土地開墾
結 論


第三章 軍隊的新陳代謝與1942—1943年的河南饑荒
黃河水災對農業的影響
氣候衝擊
軍隊的能量需求
造成饑荒的多方面因素
救濟的阻礙
痛苦的收穫
國民黨的軍事崩潰
從強徵到保護:共產黨根據地的政策變化
結 論


第四章 對抗洪流:水力不穩定性與生態耗竭
國民黨控制區的堤防修建與維護
日佔區的堤防維護
河防軍事化及其生態成本
地方為河防所付出的代價
結 論


第五章 遷徙生態學:難民遷移的社會效應和環境效應
第二次浪潮:饑荒難民
饑荒、植物和動物
災難與性別
在陝西的河南饑荒難民
饑荒難民安置所造成的環境影響
結 論


第六章 土地需要人民,人民也需要土地:
戰後恢復的開始
推遲返鄉
戰後景觀
2能量平衡與疾病環境
黃泛區的土壤條件
農業生產的障礙
燃料和木材短缺
走向復甦
結 論


第七章 重建與變革
返回的難民
土地開墾
蝗災防治
改造土地
土地佔有制
生態變化與軍事形勢
人民的泛區
結 論


結 語
向回看
向外看
縮 寫
注 釋
檔 案
參考文獻
致 謝
譯 後 記
出版後記

相關焦點

  • 1938年蔣介石炸垮黃河大堤,到底淹死多少日寇?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在上海、南京接連淪陷後,1938年2月,日寇華北方面軍企圖南下與華中派遣軍會合。雙方以徐州為中心展開激戰,史稱徐州會戰,可南北兩線的敵軍不斷增兵。1938年5月19日,徐州淪陷,不妙的是守蘭封的桂永清和商丘的黃杰臨陣脫逃。程潛原先定下的計劃也就此作廢,殲滅土肥原也不可能了,蘭封淪陷。蘭封離開封只有五十公裡,失守已成定局,重要的是開封失守鄭州便岌岌可危。
  • 1942年河南人為什麼選擇逃荒去陝西?
    (一戰區和十戰區挨著)綜上,在1942年河南大饑荒中,會有大量的百姓去了陝西。河南人到了陝西,與當地人民相處融洽。其實,自古兩省人民關係就不錯,胡辣湯就是由河南人傳至陝西的。而且,自古務農的河南人到了陝西後,也逐漸沾染了陝西人習武的熱情,有很多人還參了軍。與日寇血戰、死守中條山的十七路軍裡,就有很多河南人及其後裔。大荔、蒲城、渭南三縣,因接近黃河渡口,所以當初接收河南災民較多,他們融為一家,群策群力,共保家園,已經成為歷史佳話。至今在大荔的河南人也有很多。
  • 他炸開了黃河大堤,80萬民眾死於滔滔洪水,備受爭議的焦土政策
    1938年5月19日,日軍佔領徐州,6月6日又陷開封,準備奪取鄭州,並對武漢形成攻勢。徐州會戰結束後,中國軍隊雖然嚴重失利,但日本並沒有達到聚殲中國軍隊,並使國民政府投降的目的,因此佔領徐州以後,一定要奪取當時中國的政治和軍事中心武漢,爭取在武漢會戰中,徹底摧毀國民政府。
  • 委屈河南人:河南地域黑什麼時候開始的?
    兩宋交替之際,一大批河南人隨著宋朝皇室遷到南宋都城臨安(杭州),因為這些人裡有皇族、有富人,既有錢還有權,臨安人也不敢看不起,河南話也不覺得土,還跟著學。  宋以後,開封失去了首都地位,河南人形象也開始下滑。尤其在民國之後,河南因地處黃泛區,多災多難,加上戰爭波及,大批人民離開河南。
  • 1938年6月9日,黃河花園口堤壩被炸毀,到底淹死多少日軍?
    日本為了實現吞併中國的野心,1931年9月18號,發動918事變,侵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7月7號,日本開始全面侵略中國,當時的國民政府卻不敢對日本宣戰。不過隨後國共兩黨達成了共識,決定組成統一戰線對抗日本。1938年6月,日軍侵佔河南開封,隨後向鄭州進攻。為了阻擋日軍的攻勢,蔣介石的軍隊竟然將黃河堤壩挖開,用洪水來阻擋日軍前進的步伐。
  • 1950年策反孫立人揭秘
    1950年是中國統一大業進程中關鍵的一年。新中國已經誕生,國民黨「八百萬大軍」已被消滅,殘部剛撤至臺灣,立足未穩。此消彼長,這正是解放臺灣的大好時機。中共在加緊制訂攻臺作戰方案的同時,愈加重視和抓緊秘密戰線的情報搜集和策反工作。
  • 1950年中共策反孫立人揭秘
    1950年是中國統一大業進程中關鍵的一年。新中國已經誕生,國民黨「八百萬大軍」已被消滅,殘部剛撤至臺灣,立足未穩。
  • 1950年朝鮮蘇聯都以為勝券在握,毛主席卻下令:十三兵團加緊準備
    1950年6月25日,這場戰爭終於爆發,並很快分出高下。北朝鮮的人民軍擊退南朝鮮的軍隊後,向南方推進,意圖完成統一大業。雷英夫是河南人,1938年加入八路軍併入黨,他的軍事生涯以文職為主,只在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師、團兩級的參謀長,然後調入總參作戰部工作。
  • 戰史 |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
    1950年6月25日拂曉,南朝鮮李承晚軍隊越過三八線向北進攻,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發動突然襲擊,北朝鮮人民奮起抵抗,韓戰爆發。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無視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和平建議和警告,竟把侵略戰火燒到中朝國界鴨綠江和圖們江畔。
  • 每日一書|從丹藥到槍炮
    宋元明火槍戰爭為何被徹底遺忘?中國大炮如何力挽狂瀾,在1661年中荷戰爭中大展神威?歐洲如何實現彎道超車,在1840年鴉片戰爭中擊敗中國?從唐朝煉丹爐到北洋旗艦定遠號,中國從輝煌墜落到屈辱深淵。從君士坦丁堡淪陷到滑膛槍誕生,歐洲在戰火洗禮中極速崛起。
  • 啞河 | 飢餓的人民:烏克蘭大饑荒與前蘇聯的崩潰
    1烏克蘭大饑荒(拉丁字轉寫:Holodomor,意為「以飢餓滅絕」,出自「морити голодом」,意為「以飢餓殺死」),是1932年至1933年發生在蘇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煮義共和國的大饑荒。 根據《Climate and Food Problem in Russia: 1900—1990》一書,從1933年起,蘇聯官方用了新的糧食統計手段,不用實際收到穀倉裡的數字,而用「生物學產量」,極端誇大農田的產量,目的是作為定量強迫集體農莊多交糧食。 可憐的農民即使交光所有糧食也無法完成下達的指標任務。也就是說,農民家裡沒有糧食。
  • [珍惜當下]1943年(癸未年),發生慘烈大饑荒那些事……
    數十年後,外婆口述說,這位年僅八歲的堂外祖父,當時餓得皮包骨頭,渾身沒有半兩肉,嘴裡老是喊餓。另據筆者表叔廖少紅講述,筆者奶奶的父親(外高祖父),也是在這一年鬧饑荒的時候餓死的。當時,粵東地區乃至整個廣東省,不止陸豐一縣受災,周邊的海豐、惠來、普寧、潮陽、揭陽(含現在的揭東、揭西)等縣也受災嚴重。
  • 蒙市士官孫英明 在德州陷洪水亡
    點擊洛杉磯e生活關注我喲☀每日推送洛杉磯,本地新聞 ,同城活動,吃喝玩樂 ,資訊八卦,商家優惠等諸多優質內容,洛杉磯世界日報獨家合作微信平臺,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 河南之戰——漢匈戰爭的轉折點(上)
    公元前127年的漢匈河南(指河套以南,今黃河河套南內蒙古伊克昭盟一帶。非今日之河套平原,因為古時黃河幹流非今日之河道,走今烏加河)之戰,雙方投入兵力不多,規模也不為大,但卻是漢匈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西漢收復河南地,其北部邊防線往北推移至黃河沿岸,便為長安增添一道屏障。
  • 經濟學人精讀| 葉門饑荒 Famine in Yemen
    在過去六年裡,衝突已造成數萬人死亡,數百萬人受到嚴重傷害。 現在它的再次升級。 今年8月份的平民死亡人數更大,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月。經濟在崩潰,covid-19肆無忌憚地蔓延,西海岸一艘裝載著大約110萬桶石油的生鏽油輪,很有可能造成生態災難(見中東和非洲部分)。
  • 韓戰的「米埔禁區」,如今竟成最原始生態溼地
    由於1950年韓戰爆發(1950-1953年,發生在朝鮮半島的一場戰爭),當時的香港政府把米埔這一帶劃為「邊境禁區」,所以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它的原來生態面貌。候鳥在沙汀上自由覓食認識紅樹林米埔自然護理區內有一大片紅樹林。這是一個獨特的生態環境,一般出現在熱 帶及亞熱帶地區的「鹹淡水交界」。
  • 經濟學人 | 葉門的饑荒-可避免的悲劇(中英文)
    -可避免的悲劇背景導讀:葉門的戰爭已經持續很多年,戰爭帶來的不僅僅是傷亡和炮火。戰爭沒有分出勝負,卻讓百姓飽受戰爭的煎熬,失去親人的痛苦和饑荒的威脅。 重點單詞:indiscriminately :adv.
  • 胡耀:1938年國軍戰機空中拜謁中山陵事件之內幕
    上引是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蘊茜教授在2009年出版的《崇拜與記憶——孫中山符號的建構與傳播》一書中,對抗戰時期國軍戰機空中拜謁中山陵事件的描述及評價。1938年5月,南京已被日軍佔領近半年,中國空軍單機深入陷都,空中拜謁中山陵,撒下鮮花的英雄壯舉,的確極富傳奇色彩,聞之令人熱血沸騰,肅然起敬。
  • 每日找片 2021.7.1
    收錄於話題 #每日找片 618來臨,115網盤限時鉅惠,1500元享受11.5年VIP會員特權,官方渠道充值,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具體請加我VX:dingfengbo621
  • 抗戰時期日軍罐頭補給每人每日2.3千克,國軍人均每日不足六兩口糧
    1938年武漢會戰結束後,侵華戰爭轉為相持不下的持久戰,野戰倉庫在中國佔領區就地開設了各類後勤物資工廠,儘量實現所謂「就地自給」,減輕從日本向大陸運送軍用補給物資的壓力。 在日俄戰爭期間,日軍士兵隨身攜帶的一天份野戰口糧,基本上都是「牛肉大和煮」罐頭一罐(250克左右),加上幹米飯(4合8勺,650克)或者餅乾(大餅乾6塊、660克,或小餅乾18塊、676克)。順便說一下,作為日軍士兵標準裝具之一、可以在戰場上就地直接煮飯的鋁製飯盒,也是在日俄戰爭之前不久的1899年首次配發陸軍部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