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論
軍事化景觀中的能量學
能量和力的釋義
地理與環境
戰爭與華北的農業景觀
第一章 軍事化的河流:1938年黃河水災及其後果
以水為兵
毀堤後的控制工作
日軍的對策
日佔區的水利工程和地方矛盾
水利管理軍事化及其對地方的影響
結 論
第二章 逃生故事:難民遷移與生態適應
水災難民流離失所
難民的謀生策略
地方差異
陝西的難民安置和土地開墾
結 論
第三章 軍隊的新陳代謝與1942—1943年的河南饑荒
黃河水災對農業的影響
氣候衝擊
軍隊的能量需求
造成饑荒的多方面因素
救濟的阻礙
痛苦的收穫
國民黨的軍事崩潰
從強徵到保護:共產黨根據地的政策變化
結 論
第四章 對抗洪流:水力不穩定性與生態耗竭
國民黨控制區的堤防修建與維護
日佔區的堤防維護
河防軍事化及其生態成本
地方為河防所付出的代價
結 論
第五章 遷徙生態學:難民遷移的社會效應和環境效應
第二次浪潮:饑荒難民
饑荒、植物和動物
災難與性別
在陝西的河南饑荒難民
饑荒難民安置所造成的環境影響
結 論
第六章 土地需要人民,人民也需要土地:
戰後恢復的開始
推遲返鄉
戰後景觀
2能量平衡與疾病環境
黃泛區的土壤條件
農業生產的障礙
燃料和木材短缺
走向復甦
結 論
第七章 重建與變革
返回的難民
土地開墾
蝗災防治
改造土地
土地佔有制
生態變化與軍事形勢
人民的泛區
結 論
結 語
向回看
向外看
縮 寫
注 釋
檔 案
參考文獻
致 謝
譯 後 記
出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