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諸葛嚇跑活仲達,全靠這支姜維親率的蜀漢精銳虎步軍

2021-02-16 冷兵器研究所


 

在魏蜀吳三國當中,蜀漢政權的步卒單兵戰力無疑是首屈一指的。其以一州之力對抗九州之魏,諸葛亮北伐還能以步兵打得騎兵堅壁不出,使得曹魏為之疲敝。蜀漢政權的精銳步兵當中,來自南中群蠻的無當軍步兵雖然驍勇,但屬於輔助型步兵,正面對抗能力略顯不足。季漢真正用來看家的骨幹步兵,是諸葛亮一手創建的虎步軍。

虎步軍分左、中、右三軍。《三國志·姜維傳》提到姜維投效諸葛亮之後,次年就被委任率領中虎步軍五六千人。則虎步軍的總數量大約在兩萬人左右,是季漢王朝的主力王牌部隊。擔任虎步監的將領還有孟獲的同族,朱提郡人孟琰。由此看來,虎步軍中當頗有南中和涼州的兵源,但由於人數多達兩萬,應當還是以蜀地漢人為主。而以姜維、孟琰來統領虎步軍,也顯出諸葛亮為了拉攏南中和涼州人士的殫精竭慮。

▲虎步監、輔漢將軍孟琰

諸葛亮練兵之術,天下聞名,八陣圖自不必說。就連司馬昭都認為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強於自己的父親司馬懿。司馬昭滅蜀之後,令陳勰用「諸葛亮圍陣用兵倚伏之法, 甲乙校標幟之制」訓練司馬氏掌控的中軍。到晉武帝司馬炎時,身邊禁軍就"陳列齊肅"。

虎步軍由諸葛亮親手操練而出,是諸葛亮練兵之術的極致體現。裝備上,虎步軍當為擅長正面對抗的重裝步兵。蜀軍中有相當數量的遠程火力,其中的精銳配備能夠連發十箭,殺傷力驚人的諸葛元戎弩。虎步軍當中不可能沒有遠程部隊,只是未知比例如何。

▲現代人習慣認為的諸葛弩,但其和諸葛元戎弩應該不是一種武器。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先令孟琰率虎步軍在武功水以東紮營,司馬懿派出騎兵萬人進攻,不能克。諸葛亮又造竹橋在水面上延伸,令強弩兵上橋射擊司馬懿軍,司馬懿軍騎兵被迫撤退。此戰中虎步軍顯示出強大的防禦力,能夠抵禦騎兵的衝擊,只是未知在竹橋上射擊魏軍的強弩兵是否屬於虎步軍編制。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司馬懿率軍來戰,姜維命令虎步軍列陣迎戰,結果司馬懿見蜀軍陣容整齊,毫無懼色,認為諸葛尚在,急忙引軍撤退。此戰體現出姜維受到諸葛亮的看重重用和出色軍事才能,也顯出季漢虎步軍已經將司馬懿打得喪膽。無疑,在第四次北伐中諸葛亮大破司馬懿,取得「甲首三千」戰果的滷城之戰,虎步軍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滷城之戰雙方進軍示意圖

姜維既曾擔任虎步軍指揮官,又是諸葛亮的繼業者。諸葛亮去世後,姜維主持北伐,虎步軍追隨老長官作戰,自然是竭盡忠悃,在姜維的指揮下如臂使指。姜維九伐中原,先後破郭淮於隴右,擒郭循於西平,斬徐質於襄武,屢獲勝捷。在延熙十八年(255年)夏,更是取得了季漢數十年北伐中的最大勝利,在洮西之戰中大破魏將王經,擊殺數萬人,魏國的隴西兵團幾乎全軍覆沒。

▲發生洮西之戰的洮河河畔,可以看到河岸非常陡峭

此戰中,姜維以堅實的步兵方陣向前逼壓,把背水列陣的王經部推擠入河中,完成了一場完美的殲滅戰。考慮到蜀軍騎兵少於魏軍,難以像漢尼拔的坎尼之戰一樣實施騎兵兩翼包夾。可以猜測,姜維採用了類似後世維京盾牆一般的戰術,令驍勇的虎步軍戰士為主的大軍以水潑不進的盾陣且守且攻,同步推進,令敵人攻不得破,逃不得路,最後全軍被擠入河流當中。

▲蜀國步兵能夠憑藉堅固的盾陣以守為攻

裝備方面,虎步軍的武器應當以槍矛為主,但也必然有一定數量適合短兵格鬥的刀兵和斧兵(三國時代劍一般是軍官所用,劍兵數量極少),以便於在短兵接戰時格鬥,以及在複雜地形交戰。在劍閣之戰中,姜維率領著堅不可摧的虎步軍勇士們在內的蜀軍,憑藉諸葛亮留下的八陣等步兵陣法,以四萬兵力力抗鍾會十五萬大軍,令鍾會進退無門。

▲姜維曾率虎步軍與鍾會激戰於劍閣

雖然隨著鄧艾偷渡陰平,虎步軍的驚天戰力亦不能挽救蜀漢的滅亡。但司馬昭對蜀軍的戰力非常重視,以諸葛亮留下的練兵之法訓練中軍。後來西晉中軍在滅吳之戰中表現出眾,擊潰了吳國丹陽兵的陷陣攻擊,更是在馬隆、孟觀兩位指揮官的率領下以寡擊眾,橫掃異族,平定了禿髮樹機能和齊萬年的叛亂。

哪怕到了東晉時代,戰力為江東諸朝之冠,令五胡膽寒心驚的東晉軍身上,仍然帶著季漢虎步軍的影子。無論是祖逖長驅中原的流民軍,桓溫威震秦燕的北伐軍,還是氣吞萬裡如虎的北府軍,其訓練無不得到了諸葛練兵之術和虎步軍的遺澤。諸葛亮和姜維若有知,也當含笑九泉之下了吧。

①《三國志·楊阜傳》:十萬之軍,東西奔赴,邊境無一日之娛;農夫廢業,民有飢色

②《三國志·姜維傳》:亮闢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曰:「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③《讀史方輿紀要》:武侯《表》云:臣遣虎步監孟琰據武功水東。司馬懿因水漲,攻琰營。臣作竹橋越水射之。橋成,馳去,是也。

④《晉書·職官志》:帝為晉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後,令勰受諸葛亮圍陣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標幟之制,勰悉暗練之,遂以勰為殿中典兵中郎將,遷將軍"。

⑤《魏氏春秋》:又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引注·漢晉春秋》: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儀結陳而去,入谷然後發喪。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⑦《三國志·姜維傳》:十八年,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

⑧《三國志·姜維傳》:維不答書,列營守險。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殘星幾點哥,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小寡婦如何煉成印度傑出民族英雄的?

它是中國古代頭盔裡的最炫民族風?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

相關焦點

  • 姜維既然當年是「不得已」而降蜀,為什麼後來三十多年歲月裡,會誓死不回頭地效忠於季漢、攻打從前的母國?
    遇到緊急時刻,這些人會像軍隊一樣聚集起來,為主人效勞,類似於私人精銳武裝部隊。司馬懿養了3000死士,姜維當時在魏國的時候估計也就幾十至幾百人不等的範圍,他任職天水郡的參軍,也就等於天水郡軍隊的參謀長,各種收入擺在那兒,不可能養這麼多死士。陰養死士都是有一定目的的,司馬懿是為了奪權,姜維則是為了將來功成名就,即便失敗也有後路可退。(陰養死士劇照,他們對主人絕對效忠,士為知己者死。
  • 鍾會、鄧艾、姜維這三個三國末期的傑出將領都死於一人之手,此人正是衛瓘
    被拘在蜀宮內的將領們乘機衝出與其部眾會合,鍾會則和姜維一起率領所轄士兵出戰,雙方在宮城內外展開激戰。結果鍾會、姜維及所率部眾數百人都被斬殺。原蜀漢的太子劉璿、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太子僕蔣顯、大尚書衛繼等也被亂軍所殺。而後魏軍又在成都城內大肆劫掠,最後由監軍衛瓘出面收拾局面,才穩定了局勢。
  • 三國時期曹魏第一任大將軍是夏侯惇,那麼蜀漢和東吳第一任大將軍是誰?
    但是,對於蜀漢而言,則在很長時間內沒有人擔任大將軍一職。公元221年,劉備於成都建立蜀漢。稱帝之後,劉備冊封馬超為驃騎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諸葛亮為丞相。可是,大將軍一職,卻沒有人擔任。當然,雖然劉備沒有給出原因,但是,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劉備原本的計劃自然是由關羽擔任蜀漢大將軍一職。因為關羽在公元220就被殺了,所以,蜀漢第一任大將軍,自然遲遲沒有合適的人選了。
  • 三國故事 | 諸葛三兄弟中的諸葛誕,你知道嗎?
    那些人無一理睬,從容走上行刑臺:「為了諸葛公,死而無憾。」這個諸葛公,不是蜀漢宰相諸葛亮,也不是東吳重臣諸葛瑾。誕麾下數百人,坐不降見斬,皆曰:「為諸葛公死,不恨。」其得人心如此。——《三國志·諸葛誕傳》這個諸葛公是他們的族弟,曹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也就是這次淮南大叛亂的首領。
  • 三國十大精銳部隊:一個打跑劉關張,一個由諸葛亮創建卻全軍覆沒!
    最合理解釋是袁紹手下是有一隻重裝步兵,但是隨著袁紹官渡之戰的敗於曹操後,袁紹軍死的死、降的降,這支部隊沒有具體的記載也實屬正常。隨著關於三國的網絡小說興起,《後漢書》裡所提到的大戟士被各方引用也不足為奇。漢武帝時期,李陵以五千精兵抗擊八萬匈奴騎兵,李陵的這五千精兵就是丹陽人。
  • 三國用兵最厲害的十個人,第一應該無爭議,蜀國這四位有點悽慘
    諸葛亮一生事跡輝煌,在中國歷史上的名氣極大。司馬懿早期並沒有單獨率軍徵戰的機會,只是偶爾會為曹操、曹丕獻上幾條奇謀妙計。到226年,曹叡繼位後,47歲的司馬懿率軍擊敗了東吳諸葛瑾的北伐。從此以後,司馬懿逐漸在用兵方面嶄露頭角,尤其是在後面抵禦諸葛亮北伐的戰役中,多有老謀表現,後來還率軍平定了遼東的公孫淵,也曾多次打敗過東吳的進攻。司馬懿在曹魏的崛起,靠的不僅是隱忍,更是謀略,算得上謀略深遠的詭道兵家!三國低調兵家陸遜:
  • 歷史上的諸葛弩啊!丨觸樂
    如此,不妨讓我們看看,這款武器在歷史和遊戲中,都有怎樣的故事。鏡子側影諸葛弩,一種機械武器,由單兵攜帶使用,並能短時間發射大量箭矢,該武器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弩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至於雙發、三發等發展變遷中的過渡版本,在此就不一一討論了。實際上,歷史中有兩款諸葛弩,一款出現於蜀漢時期,另一種出現在明朝初年。
  • 【高中語文】名著閱讀《三國演義》知識點全總結
    曹操得知袁紹在烏巢囤積了大量糧草,立即親率精銳軍隊連夜奔襲烏巢。袁紹只派少量騎兵救援烏巢,仍然留主力進攻官渡。由於烏巢糧草被燒光,袁軍上下恐慌,官渡前線的大將亦投降曹操。②赤壁之戰:曹操統一北方後,決定南下一舉統一。劉備派諸葛亮舌戰群儒,在周瑜、魯肅支持下,孫權決定抵抗。
  • 第五十五戰:失街亭(全)一步也不能走錯的弱者悲哀
    項羽在巨鹿一戰幹滅了王離的長城軍,隨後天下大勢顛倒。韓信在井陘背水封神一戰打垮了趙國的精銳,隨後整個河北風聲鶴唳。建安末年司馬懿給曹操算家底,天下的兵員就那20多萬,曹仁的荊州方面軍已經被打的還有數千,于禁的七軍精銳全部報銷,徐晃帶的是新兵,曹操玩了命又給調了12營的兵過去,那不過又派去了一萬多人。堂堂天下第一陸軍的曹魏,最終這一萬多人是曹操前前後後從各地擠過去的。
  • 木牛、八陣圖與諸葛連弩中,竟隱藏著華夏興衰存亡的秘密
    前幾次北伐,蜀漢大軍都沒有超過一個月的,但發明木牛以後,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從二月堅持到了六月,長達四個月;而第五次北伐發明了水陸兩棲的流馬之後(詳情等到第五次北伐時再細講),蜀漢大軍更是堅持了超過半年,若不是諸葛亮突然病逝,這次北伐恐怕還要持續下去。可見木牛流馬之重大作用。而所謂「諸葛連弩」,則是諸葛亮發明的高科技連發弩箭。
  • 盤點三國史上冷門的8位水戰名將,蜀漢和曹魏各有一人上榜
    TOP、7 衛溫&諸葛直衛溫和諸葛直算是一對難兄難弟,但這在當時,絕對是少有的海軍將領了;在公元230年時,東吳皇帝孫權命衛溫與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浮海求夷州、亶州。雖未找到亶州,卻在夷州停留近一年。回來後,以「違詔無功」入獄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