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蜀吳三國當中,蜀漢政權的步卒單兵戰力無疑是首屈一指的。其以一州之力對抗九州之魏,諸葛亮北伐還能以步兵打得騎兵堅壁不出,使得曹魏為之疲敝。①蜀漢政權的精銳步兵當中,來自南中群蠻的無當軍步兵雖然驍勇,但屬於輔助型步兵,正面對抗能力略顯不足。季漢真正用來看家的骨幹步兵,是諸葛亮一手創建的虎步軍。
虎步軍分左、中、右三軍。《三國志·姜維傳》提到姜維投效諸葛亮之後,次年就被委任率領中虎步軍五六千人。②則虎步軍的總數量大約在兩萬人左右,是季漢王朝的主力王牌部隊。擔任虎步監的將領還有孟獲的同族,朱提郡人孟琰。③由此看來,虎步軍中當頗有南中和涼州的兵源,但由於人數多達兩萬,應當還是以蜀地漢人為主。而以姜維、孟琰來統領虎步軍,也顯出諸葛亮為了拉攏南中和涼州人士的殫精竭慮。
▲虎步監、輔漢將軍孟琰
諸葛亮練兵之術,天下聞名,八陣圖自不必說。就連司馬昭都認為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強於自己的父親司馬懿。司馬昭滅蜀之後,令陳勰用「諸葛亮圍陣用兵倚伏之法, 甲乙校標幟之制」訓練司馬氏掌控的中軍。到晉武帝司馬炎時,身邊禁軍就"陳列齊肅"。④
虎步軍由諸葛亮親手操練而出,是諸葛亮練兵之術的極致體現。裝備上,虎步軍當為擅長正面對抗的重裝步兵。蜀軍中有相當數量的遠程火力,其中的精銳配備能夠連發十箭,殺傷力驚人的諸葛元戎弩。⑤虎步軍當中不可能沒有遠程部隊,只是未知比例如何。
▲現代人習慣認為的諸葛弩,但其和諸葛元戎弩應該不是一種武器。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先令孟琰率虎步軍在武功水以東紮營,司馬懿派出騎兵萬人進攻,不能克。諸葛亮又造竹橋在水面上延伸,令強弩兵上橋射擊司馬懿軍,司馬懿軍騎兵被迫撤退。此戰中虎步軍顯示出強大的防禦力,能夠抵禦騎兵的衝擊,只是未知在竹橋上射擊魏軍的強弩兵是否屬於虎步軍編制。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司馬懿率軍來戰,姜維命令虎步軍列陣迎戰,結果司馬懿見蜀軍陣容整齊,毫無懼色,認為諸葛尚在,急忙引軍撤退。⑥此戰體現出姜維受到諸葛亮的看重重用和出色軍事才能,也顯出季漢虎步軍已經將司馬懿打得喪膽。無疑,在第四次北伐中諸葛亮大破司馬懿,取得「甲首三千」戰果的滷城之戰,虎步軍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滷城之戰雙方進軍示意圖
姜維既曾擔任虎步軍指揮官,又是諸葛亮的繼業者。諸葛亮去世後,姜維主持北伐,虎步軍追隨老長官作戰,自然是竭盡忠悃,在姜維的指揮下如臂使指。姜維九伐中原,先後破郭淮於隴右,擒郭循於西平,斬徐質於襄武,屢獲勝捷。在延熙十八年(255年)夏,更是取得了季漢數十年北伐中的最大勝利,在洮西之戰中大破魏將王經,擊殺數萬人,魏國的隴西兵團幾乎全軍覆沒。⑦
▲發生洮西之戰的洮河河畔,可以看到河岸非常陡峭
此戰中,姜維以堅實的步兵方陣向前逼壓,把背水列陣的王經部推擠入河中,完成了一場完美的殲滅戰。考慮到蜀軍騎兵少於魏軍,難以像漢尼拔的坎尼之戰一樣實施騎兵兩翼包夾。可以猜測,姜維採用了類似後世維京盾牆一般的戰術,令驍勇的虎步軍戰士為主的大軍以水潑不進的盾陣且守且攻,同步推進,令敵人攻不得破,逃不得路,最後全軍被擠入河流當中。
▲蜀國步兵能夠憑藉堅固的盾陣以守為攻
裝備方面,虎步軍的武器應當以槍矛為主,但也必然有一定數量適合短兵格鬥的刀兵和斧兵(三國時代劍一般是軍官所用,劍兵數量極少),以便於在短兵接戰時格鬥,以及在複雜地形交戰。在劍閣之戰中,姜維率領著堅不可摧的虎步軍勇士們在內的蜀軍,憑藉諸葛亮留下的八陣等步兵陣法,以四萬兵力力抗鍾會十五萬大軍,令鍾會進退無門。⑧
▲姜維曾率虎步軍與鍾會激戰於劍閣
雖然隨著鄧艾偷渡陰平,虎步軍的驚天戰力亦不能挽救蜀漢的滅亡。但司馬昭對蜀軍的戰力非常重視,以諸葛亮留下的練兵之法訓練中軍。後來西晉中軍在滅吳之戰中表現出眾,擊潰了吳國丹陽兵的陷陣攻擊,更是在馬隆、孟觀兩位指揮官的率領下以寡擊眾,橫掃異族,平定了禿髮樹機能和齊萬年的叛亂。
哪怕到了東晉時代,戰力為江東諸朝之冠,令五胡膽寒心驚的東晉軍身上,仍然帶著季漢虎步軍的影子。無論是祖逖長驅中原的流民軍,桓溫威震秦燕的北伐軍,還是氣吞萬裡如虎的北府軍,其訓練無不得到了諸葛練兵之術和虎步軍的遺澤。諸葛亮和姜維若有知,也當含笑九泉之下了吧。
①《三國志·楊阜傳》:十萬之軍,東西奔赴,邊境無一日之娛;農夫廢業,民有飢色
②《三國志·姜維傳》:亮闢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曰:「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③《讀史方輿紀要》:武侯《表》云:臣遣虎步監孟琰據武功水東。司馬懿因水漲,攻琰營。臣作竹橋越水射之。橋成,馳去,是也。
④《晉書·職官志》:帝為晉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後,令勰受諸葛亮圍陣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標幟之制,勰悉暗練之,遂以勰為殿中典兵中郎將,遷將軍"。
⑤《魏氏春秋》:又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引注·漢晉春秋》: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儀結陳而去,入谷然後發喪。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⑦《三國志·姜維傳》:十八年,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
⑧《三國志·姜維傳》:維不答書,列營守險。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殘星幾點哥,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小寡婦如何煉成印度傑出民族英雄的?
它是中國古代頭盔裡的最炫民族風?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