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在燃燒:美軍的布萊登斯堡大敗

2021-02-13 裝甲參謀部

1783年,美國在法國的鼎力相助下擊敗英國,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產生了一種虛幻的感覺,似乎憑藉美國篤信的民兵部隊也是可以擊敗日不落帝國英國的。十八世紀初的拿破崙戰爭讓美國看到了機會,英國以海軍立國,本來陸軍的規模就不大,在對抗拿破崙的戰爭中更加捉襟見肘。

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出動軍隊進攻英屬加拿大。等到這場被稱為1812年戰爭,又稱為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的戰事開始之後,美國才驚訝地看到,英國沉著地組織了有限的兵力進行了頑強的防禦,而且,美國在開戰前曾自作多情地認為戰端一開,加拿大人必定歡天喜地地迎接他們,實際情況卻是,加拿大人踴躍參加英軍,一度佔英軍50%的兵員。戰爭打了2年之後,美國的民兵戰鬥力並不強,沒有取得多大的進展。

1814年4月,拿破崙被反法同盟擊敗,流放厄爾巴島,英國火速把主要精力轉移到北美,那些在拿破崙戰爭中久經沙場的軍隊也被調了過來,美軍就要厄運當頭了。

 

由於當時通訊手段非常落後,當時的美國總統詹姆斯·麥迪遜到了7月份才知道拿破崙戰敗退位的消息,麥迪遜總統一邊匆忙召開會議,討論如果英軍增兵,對大西洋沿岸(美國東岸)的防禦計劃,一面把華盛頓和巴爾的摩周邊地區定為美國陸軍第十軍區,任命威廉·H·溫德爾準將為軍區司令官,溫德爾準將參加了1812年戰爭早期的戰事,1813年被俘,後來通過交換戰俘回國,他很快就找到了戰爭部長阿姆斯特朗,請求立即徵召第十軍區的民兵防禦英軍可能的增兵,不過阿姆斯特朗拒絕了,他因為只有在緊要關頭徵召民兵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另外溫德爾也沒有得到參謀班子,他隨後視察了軍區,發現沒有修築任何防禦工事,這似乎是個不好的前兆。

8月,英軍的大軍果然朝著美國東海岸襲來,英國皇家海軍中將,北美分艦隊總司令亞歷山大·科克倫海軍調集4艘戰列艦,20艘護衛艦和20艘運輸船,船上是英軍少將羅伯特·羅斯的三個步兵旅,約4000多人。科克倫的副手科爾伯恩海軍少將提議迅速突擊美國首都華盛頓,但是被否決,原因是羅斯的步兵們坐了三個月的船,遠道而來,需要修整,另外他們還要檢修火炮,收集運輸工具。

英軍少將羅伯特·羅斯

 

於是,英軍艦隊有條不紊地搜索美軍艦隊,他們兵分為二,掃蕩了巴爾的摩、本尼迪克特和諾丁漢。美軍的切薩皮克灣分艦隊根本不是對手——他們僅有1艘炮艇和一些小船,於是主動炸毀了自己的船隻,向華盛頓撤退。

 

8月23日晚,英軍覺得時機成熟,決定突襲華盛頓。陸軍少將羅斯和海軍少將科爾伯恩帶領4370人,其中一些是海軍的炮手,還有海軍的水手運輸補給,他們有1門6磅炮、2門3磅炮和60門火箭炮(拿破崙時代英國改良的火箭炮,較為原始)。

英軍的火箭炮,和二戰的「喀秋莎」不可同日而語

 

羅斯少將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向南,到伍德亞德,一個是向東,到布萊登斯堡,如果到伍德亞德,必須經過波託馬克河一段沒有淺灘的支流,如果美軍炸掉橋梁,那麼就會貽誤戰機。羅斯少將飛快地權衡了利弊,命令一支部隊向南佯攻,主力前往布萊登斯堡。

美軍方面,溫德爾少將手頭的正規軍僅有120名龍騎兵和300名常備軍,理論上他可以徵召15000個民兵,實際上只搜羅到1500個裝備和訓練都較差的民兵。8月20日,他命令這支軍隊向南去防禦英軍,8月22日,他遇到了英軍的佯攻部隊,短暫的遭遇戰之後,溫德爾一方面害怕英軍夜襲(他本人就是在夜襲中被俘的),一方面認為美軍炮兵的戰鬥力不足以抗衡英軍,主動撤退。

但是不久後,溫德爾分析出布萊登斯堡才是防守華盛頓的關鍵:布萊登斯堡在巴爾的摩和安納波利斯的必經之路上,也是英國人前往華盛頓的唯一兩條路線之一,而且軍隊可以輕易地從這裡的淺灘渡河。於是,他命令部下斯坦斯伯裡準將全力防守布萊登斯堡。美軍在布萊登斯堡的朗茲高地據險而守,他們挖掘了工事,實際上這個高地的地勢很好,可以用火力封鎖附近的所有主要道路。

 

8月23日凌晨2點30分,斯坦斯伯裡收到了溫德爾的消息,消息說溫德爾正在率軍趕來支援他,不過斯坦斯伯裡突然做出了吃驚的舉動——他認為自己的右翼有被包抄的危險,於是輕率地率軍放棄高地,跨過完好的布萊登斯堡橋,去了西岸,就這樣,美軍莫名其妙地放棄了優勢的高地位置。

與此同時,首都華盛頓的各個部門收到了敵襲的消息,匆忙收拾檔案文件,朝著馬裡蘭州和維吉尼亞州撤退。

此時,溫德爾手中的部隊是1,000名正規軍,將近7000名從哥倫比亞特區,馬裡蘭州和維吉尼亞州徵召的民兵。從當代的資料推斷,美國守軍是大約7,170人,其中6,370人在布萊登斯堡。美軍全部在布萊登斯堡的西岸布防,部署是:

斯坦斯伯裡帶領馬裡蘭民兵的三個團(第1、2、5團)、3個來復槍連(裝備當時精度較高的線膛槍),2個巴爾的摩炮兵連(6門6磅炮),

瓦爾特·史密斯準將指揮哥倫比亞特區民兵旅在斯坦斯伯裡後方。

另有切薩皮克灣分艦隊炸掉船隻的海軍,他們拖來了華盛頓海軍船塢2門18磅大炮和3門12磅大炮。

8月24日中午左右,羅斯的軍隊到達布萊登斯堡,與這些部隊會合。

此時,英軍也開始進攻了,威廉·桑頓上校的第85輕步兵團和另外三個營首先進攻,他們的第一次進攻被美軍打退,不過,英軍先鋒部隊在後續部隊的火力掩護下,成功地渡河,然後排成鬆散隊形繼續進攻,他們注意到了美軍的炮兵才是關鍵,憑藉精確的步槍射擊擊潰了掩護炮兵的來復槍連,美軍的6磅炮只有實心彈,對鬆散隊形的英軍無濟於事,還被打壞一門炮,只好撤退。

 

布萊登斯堡大戰示意圖

 

與此同時,英國的第1/44團從東面的進攻也得手了,當他們準備包圍美國左翼時,溫德爾及時率軍反擊,美軍一度取得了優勢,他們在三個方向上依託掩護向英軍射擊,眼看擋住了英軍的攻擊,不過當英軍的火箭炮開火之時,這些經驗不足的美國民兵驚慌失措地逃跑了,事後發現,斯坦斯伯裡的民兵部隊還有大部分騎兵就此潰退,逃離了戰場。

相比之下,哥倫比亞特區民兵旅就頑強得多,他們在炮兵的掩護下,打退了英軍的三次衝鋒,甚至將英國海軍少將科爾伯恩打成重傷。不過由於馬裡蘭民兵的潰退,他們的左翼敞開,英軍抓住機會,以在東面獲勝的英軍第1/44團為前鋒,立即在這個方向上發起猛攻,很快,這些美軍也頂不住了,開始撤退。

起初,哥倫比亞特區民兵旅秩序良好,不過平民馬車夫們駕駛著裝有炮彈和補給的馬車撤退時引起了混亂,很快撤退化為了總潰退,只有美軍的炮兵戰鬥到了英軍衝進炮兵陣地的最後一刻。

一片混亂之中,美國戰爭部長阿姆斯特朗站出來想挽救危局,他給美軍各部隊下令,命令他們依託華盛頓堅固的聯邦機構建築打巷戰,不過根本沒有士兵聽他的,布萊登斯堡之戰的美軍大部分是民兵,他們一鬨而散,各自回家去照顧自己家人的安全。

據英國方面記載,英軍這一戰的傷亡有多個版本,最高的版本僅為:64人陣亡,185人負傷,還繳獲美軍兩麵團旗。

布萊登斯堡之戰被稱為美軍歷史上最屈辱的一戰,這一戰之後,首都華盛頓門戶洞開。

 

8月24日當天,美國總統麥迪遜等美國聯邦官吏逃離華盛頓,英軍大搖大擺地進入華盛頓,城裡一個美軍也沒有,英軍在出徵前就得到加拿大總督喬治·普雷沃之建議——焚燒美國的公共建築來報復美軍對加拿大的進犯。英軍為了這個目的,專門指定了軍中的皇家工兵來實施此事。

英軍首先前往美國國會大廈,他們立即放火焚燒了這座富有美學與象徵價值的宏偉建築,大火焚毀了美國國會圖書館的3000多冊藏書。點燃了國會大廈之後,英軍沿賓夕法尼亞大道直奔白宮,據白宮沒有走掉的門衛和園丁回憶,「當英軍抵達之後,搶來白宮裡的酒和食物,大快朵頤。」酒足飯飽之後,英軍運來足以燃燒一天的燃料,然後堆在白宮裡防火焚燒,據後來返回華盛頓的美國人的評估,白宮被燒得只剩外牆。

除了國會大廈和白宮之外,英軍還燒掉了軍械庫、華盛頓船塢、財政部、戰爭辦公室(相當於國防部)、波託馬克河大橋和2艘軍艦。總價值大約是三十六萬五千英鎊(當時的幣值)。

縱火後不到一天,颶風光臨華盛頓,引起了雷暴大雨,巨大的風勢居然能把英軍的火炮吹上天空。

英軍為了避免損失,主動撤退,軍中有一種說法是「天譴美國首都」,原因是颶風摧毀了一些英軍沒能燒毀的建築,還有根本沒打算破壞的民居。

美國方面的說法則是:「風暴拯救華盛頓」,聲稱上天降下颶風趕走了英軍。

當然北美缺乏南北走向的山脈,颶風很容易影響大片地區,如此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就是現代的美國也束手無策。

1812年的戰爭就此告一段落,後來美國花了不小的代價才將英軍從國土上趕走,後來籤訂的合約裡,雙方國境線維持原狀,這同樣是一次「被遺忘的戰爭」。

擴展閱讀:

 致勝的科學:拿破崙時代的英軍步兵戰術圖解(上)

致勝的科學:拿破崙時代的英軍步兵戰術圖解(下)

正本清源:美國很愛閱兵,且聲勢浩大!近百年閱兵一覽

相關焦點

  • 建國簡史(45/200+)-英軍火燒白宮-1812年的美英戰爭
    美加邊境上只有兩千五百名英軍駐守,美軍指揮官原以為能夠輕鬆取得戰鬥勝利,但他們錯了。美國將軍威廉.赫爾率領兩千人跨過邊境,誰知英軍早有準備,奮起反擊,迫使美軍後撤。英國軍隊英勇善戰,最後美軍大敗,赫爾的部下全部投降,底特律也落入了英軍的手中。美軍在安大略湖沿岸的紐約軍事中心尼亞加拉堡開闢了另一片戰場。一小批美軍士兵跨過尼亞加拉河,對英軍發起進攻。
  • 兩百年前的美國國恥:被英國軍隊攻破首都後火燒白宮
    在美國近240年歷史上,只有英國佔領過美國首都華盛頓,並且焚毀了白宮。不少美國人認為,「火燒白宮」是歷史上的「國恥」。美國獨立之後,美英矛盾並未減弱,美國同英國的敵國法國展開貿易、英國支持美國境內的印第安部落發動襲擊以及美國擴張主義等一系列因素最終導致美英在1812年再度開戰。戰爭之初,英軍忙於歐洲戰事,不得不在北美多個戰場處於守勢。
  • 麥克阿瑟競選總統為什麼信心滿滿,結果大敗而歸?
    看麥克阿瑟將軍傳,會看到他曾經有一段時間競選過總統,而且他信心滿滿,憑他的高昂人氣,為何卻競選大敗了呢?杜魯門氣憤的往事在日記中傾訴那次會談;「麥克阿瑟將軍站在機場上,襯衣的紐扣松著,帶了一項油膩膩的肯定是用了20年的帽子……將軍讓總統相信韓戰已經勝利了,日本準備籤署和平條約,而中國共產黨不會發起進攻……」杜魯門厭惡麥克阿瑟的是,美軍撤回三八線後,麥克阿瑟在接受《美國新潮與世界報導》的兩名記者採訪時,抱怨說:「他們設置了無數的障礙,這在軍史中是沒有先例的。」
  • 美軍集體對抗白宮,總統指揮不動軍隊或重創國體!
    從西海岸「藍州」(民主黨州)的主要城市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到美國南部的休斯頓、邁阿密,到美國中部的孟菲斯、丹佛、傑克遜維爾、鳳凰城,尤其是位於美國東海岸、作為美東政治與經濟核心的華盛頓特區、紐約、波士頓等城市,有上百萬美國人參加了暴動,憤怒的火焰四處燃燒。白宮門前的抗議人群
  • 美軍基地被炸後,美國民眾衝到白宮:停止挑釁伊朗!
    ▲美國反戰民眾遊行(來源:路透社)在伊朗襲擊駐伊美軍基地一天後,美國反戰者走上街頭,甚至聚集在白宮前,要求川普政府停止挑釁伊朗,讓美軍離開伊拉克。「粉紅代碼」、「ANSWER」(「立即停止戰爭和種族主義聯盟」)等反戰組織人員聚集在白宮前,呼籲大家「暢所欲言」,參與者和路人均可以就美國在中東問題上的做法,表達自己的態度。
  • 1600名美軍撤離,白宮發生了啥事情?
    因為1600名美軍進駐華盛頓,250名士兵進駐白宮。可是經過了一夜的折騰,華盛頓的1600名士兵就接到了撤離的命令。其中包括進駐白宮的250名士兵。時差原因,中國的早晨就是美國的晚上。現在是中國的晚上,正是美國的早晨。這1600名美國空降兵可是上一天的夜間用大型軍用運輸機運來的。住了一個白天,屁股還沒坐熱就要撤離。
  • 武田信玄三增嶺大敗的原因
    從小田原之圍到三增嶺大敗,難道真的就是武田信玄在線白給嗎?  說到武田信玄,大家可能馬上就會想到「軍神」,「甲斐之虎」,「戰國第一兵法家」等名號,說到謀略戰術,武田信玄確實是個時代的佼佼者,他將《孫子兵法》的精髓歸納為「孫子四如」或「風林火山」,即「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這成為了武田信玄乃至於武田家的行動指針,武田軍的行動無不體現出這一指針。
  • 大批美軍裝甲車被炸毀,白宮深夜召沙特大使訓斥:最少也得賠百億
    沙特裝備了大量美軍先進的裝備,包括史崔克裝甲車,M1A1坦克等,但是卻被胡塞打的丟盔棄甲。美方據說對此非常氣憤,認為沙特破壞了美軍武器在國際市場的聲譽。不知道白宮是不是在藉機敲詐沙特,畢竟沙特帶頭增產石油,導致國際油價大跌,而美本土大量的頁巖油生產商在這波降價潮中損失慘重,白宮想藉機敲打沙特。實際上,沙特軍人雖然戰鬥力確實存在問題,但是其裝備的美製造裝備可能也確實不如美軍自己裝備的質量好。國際上一直都有種說法,美出口武器性能都會下降的比較多。
  • 美軍封鎖白宮街道,一舉揪出隱藏狙擊手,甘迺迪遇刺一幕險些重演
    美國民主黨高層以及五角大樓對此也是十分著急,他們最初決定派遣6200名美軍國民警衛隊士兵部署在華盛頓,平息可能發生的暴亂事件。後來又把這一數字增加到了1.5萬人,截止到目前,美軍已經累計往華盛頓地區調派2.5萬人了。而且五角大樓挑選的美軍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民主黨控制下的藍州,這些美軍現在已經封鎖了白宮以及國會大廈周邊的主要街道,就怕1月20號拜登的就職典禮當天鬧出什麼亂子出來。
  • 不明飛行物闖入,白宮短暫封鎖,為啥美軍只用老式地空飛彈緊急待命?
    雖然是虛驚一場,但一張罕見的照片顯示,美軍是如何在美國心臟地帶「設防」的。有美國媒體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圖片,顯示事發時,白宮附近一棟大樓的樓頂,出現了著名的「復仇者」車載地空飛彈武器系統,這棟大樓是美國聯邦政府辦公大樓New Executive Office Building(NEOB),它和美國副總統辦公地點——艾森豪行政辦公大樓(EEOB)隔賓夕法尼亞大街相望,距白宮只有短短200多米。
  • 伊朗向美軍基地發射數十枚飛彈,還威脅襲擊美國本土!川普在白宮緊急磋商
    白宮:川普獲悉美空軍基地遇襲 密切關注據中國日報網報導,剛剛,白宮發言人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已經獲悉美軍駐伊拉克空軍基地遇襲一事,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和國家安全團隊進行協商美國:川普在白宮緊急磋商今早美軍駐伊拉克基地遇襲消息傳來後,五角大樓迅速證實伊朗針對駐有美軍的伊拉克軍事基地發射了「至少12枚」飛彈
  • 武田信玄為何會在三增領大敗?
    從小田原之圍到三增嶺大敗,難道真的就是武田信玄在線白給嗎?  說到武田信玄,大家可能馬上就會想到「軍神」,「甲斐之虎」,「戰國第一兵法家」等名號,說到謀略戰術,武田信玄確實是個時代的佼佼者,他將《孫子兵法》的精髓歸納為「孫子四如」或「風林火山」,即「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這成為了武田信玄乃至於武田家的行動指針,武田軍的行動無不體現出這一指針。
  • 燃燒的太平洋(四):帶刺的「仙人掌」、燃燒的鐵底灣——瓜島戰役(3)
    8月9日清晨太陽升起時瓜島上的陸戰隊員們被眼前的一幕震驚:昨天遍布鐵底灣的運輸船正在匆匆卸下物資撤退,燃燒的軍艦正慢慢下沉,水中漂浮著殘骸和浮屍,陸戰一師被孤立在了瓜島上。然而僅遭輕微創傷的日軍艦隊卻沒有在8月9日凌晨駛入海峽消滅盟軍登陸船隊,而是在2:20掉頭返航。這是因為三川軍一十分擔心附近海面上的美國航母,殊不知美軍航母編隊早已向東撤退。
  • 美軍10天3次大火災,白宮承認在亞太遭重挫
    然而,這段時間以來,美國海軍頻頻傳出噩耗,先是駐外美軍疫情持續惡化,然後一個月內,接連傳出三次航母火災事件。據外媒報導,7月20日,美國海軍正在建造的甘迺迪號航母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發生火災,據悉,火災發生時該航母正在舾裝。比好人理察號幸運的是,火災被隨後而來緊急救援人員撲滅。
  • 《燃燒的太平洋》海軍回來了:關島戰場遊記
    在美軍登陸一周後,北部灘頭的方特高地和南部灘頭的阿利凡山均落入美軍之手,南北兩路美軍在28日終於會師,並迅速肅清了奧羅特半島,1941年12月在關島陸戰隊兵營門前降下的星條旗重新升起。高品戰死後,小畑英良中將接替指揮,他急忙下令殘餘日軍向關島北部山地撤退,堅持持久作戰,儘量拖延美軍佔領關島的時間。美軍趁勢大舉推進,快速越過島嶼中部的連綿山地,於7月31日抵達關島東岸,將關島一分為二。
  • 他是赤眉軍的剋星,雖然多次失敗,最終以巧計大敗赤眉軍
    讓我們把目光看到公元26年這一年,劉玄的更始政權和主力綠林軍被赤眉軍打得大敗,劉玄本人也被殺,綠林軍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赤眉軍雖然打進了長安,因常年的戰亂已導致當地殘破,赤眉軍只能四處找尋糧食,將士們大多數想回到赤眉軍的大本營山東。此時劉秀已經平定了河北的勢力,並且已經稱帝,就打出為劉玄報仇的旗號派大將攻擊赤眉軍。
  • 這才是真正的末日武器,一枚就能讓美軍徹底癱瘓,白宮又坐不住了
    ,美軍現有防空系統難以攔截,這才是真正的末日武器,這讓白宮又坐不住了,對此有軍迷表示,俄羅斯最大洲際飛彈即將服役,美國航母能抵擋住攻擊嗎?雖然高超音速飛彈此前已經出現,但俄軍將它運用在了洲際飛彈上之後它的戰鬥力得到了巨大飛躍,目前美軍已經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洲際飛彈防禦系統,包括標準3等中段攔截飛彈和薩德和愛國者等末段防禦系統,足以抵擋一定程度的飛彈攻擊,但是這些防禦系統其實有一個很大缺點,那就是它們的工作範圍被嚴格限定,比如標準3飛彈只能在一定高度的大氣層外執行中段攔截任務,薩德也必須飛行到太空才能攔截敵方飛彈,一旦目標飛行到大氣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