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年前的美國國恥:被英國軍隊攻破首都後火燒白宮

2021-02-18 主人公網

英軍佔領華盛頓後放火燒城

英國駐美大使館24日因慶祝「火燒白宮」兩百周年而遭到美國民眾聲討,英方被迫進行道歉。在美國近240年歷史上,只有英國佔領過美國首都華盛頓,並且焚毀了白宮。不少美國人認為,「火燒白宮」是歷史上的「國恥」。

美國獨立之後,美英矛盾並未減弱,美國同英國的敵國法國展開貿易、英國支持美國境內的印第安部落發動襲擊以及美國擴張主義等一系列因素最終導致美英在1812年再度開戰。戰爭之初,英軍忙於歐洲戰事,不得不在北美多個戰場處於守勢。1814年4月,法國皇帝拿破崙被擊敗,英國騰出手來開始增兵北美戰場。同年5月,美軍跨過伊利湖攻佔加拿大境內的多佛港,他們不僅破壞糧食儲備,還毀壞私人房屋和其他財產,讓英軍指揮官強烈要求採取報復行動。新任北美及西印度艦隊總司令亞歷山大·科克倫海軍中將計劃通過攻擊維吉尼亞州和紐奧良市把戰火引向美國本土。在北美作戰經驗豐富的喬治·科伯恩少將則建議進攻防守薄弱的華盛頓——攻佔美國首都將產生巨大的政治影響。接下來第二天,科克倫授權科伯恩對美國本土城鎮展開報復性軍事行動,摧毀易受攻擊的美國城鎮。

美軍高層此時仍看不清英軍的作戰意圖。儘管英軍明顯在朝華盛頓進軍,美國戰爭部長約翰·阿姆斯壯堅持認為,英軍的目標是巴爾的摩,而非華盛頓。在對形勢誤判的情況下,美國只在馬裡蘭州的布萊登斯堡集結了沒有作戰經驗的民兵部隊。很快,美國民兵在布萊登斯堡戰役中就被英國正規軍輕鬆擊潰,華盛頓岌岌可危。面對這種危局,詹姆斯·麥迪遜總統和他的政府倉皇逃離首都,第一夫人多莉則為從總統府搶運貴重物品暫時留下來。

麥迪遜等人的逃亡之路充滿著艱險,他們起初想去維吉尼亞州,但隨後又向北前往馬裡蘭州的羅克維爾,希望能在那裡找到約翰·亨利·溫德爾將軍和他的部隊。但在美軍高層之前錯誤的命令下,溫德爾將軍早已率部馳援巴爾的摩。麥迪遜總統一行人不得不繼續向東,抵達馬裡蘭州小鎮布魯克維爾,麥迪遜晚上只能歇息在銀匠凱萊布·本特利家中。

佔領美國首都後,英軍首先開始洗劫國會大廈,洗劫過後又縱火焚燒,國會圖書館全部圖書被毀,此外,國會大廈附近的一些建築物也著起火來。在焚毀國會大廈之後,英軍開始朝總統府挺進,當時第一夫人多莉仍留在總統府內,麥迪遜叫人送信給她,敦促她立即離開華盛頓以免被英軍俘虜。在危急關頭,多莉依舊組織工作人員和奴隸搶運貴重物品。麥迪遜的僕從保羅·詹寧斯晚年在回憶錄中寫道,多莉在撤離總統府時剪下了開國總統華盛頓的大幅畫像,匆忙把它帶走,而這時英軍已經逼近,片刻時間就能抵達。幸運的是,還有馬車等候著多莉,她沒有被英軍俘虜。

英軍佔領總統府後,指揮官首先享用了原本給麥迪遜總統預備的晚餐,並且喝了很多葡萄酒,士兵們則忙著洗劫,眾多物品成了英軍的戰利品。不久之後,英軍開始焚燒這座建築,當天晚間華盛頓火光沖天,為了使大火能燃燒到第二天,英軍還不斷添加燃料。大火燒了整整一個晚上後,這座建築只剩下外牆殘存。

「火燒白宮」後,英軍開始搜尋美國國庫,希望找到錢或有價值的物品,但英軍只找到了舊檔案。為洩憤,英軍焚毀了美國財政部和其他公共建築物。幸運的是,在華盛頓成為一片火海不到一天內,突然下起的暴雨澆滅大部分火焰。同時一場龍捲風穿過市中心,風暴迫使英軍撤回軍艦,佔領華盛頓的行動只持續了26個小時。

9月1日,麥迪遜回到華盛頓,他發布了一份聲明,呼籲公民保衛哥倫比亞特區。由於首都被毀嚴重,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美國政府和國會只能在郵局內開會。為了掩蓋被大火燒過的痕跡,1814年這座總統府棕紅色的石頭牆被塗上了白色。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式將其命名為「白宮」。

英軍焚毀美國首都一事傳到歐洲大陸之後,人們對此感到震驚,並予以了譴責。美國輿論更是抨擊英軍摧毀華盛頓是不必要的破壞行徑。但大多數英國人卻認為,鑑於美軍入侵加拿大所造成的損失,焚毀華盛頓是正當的。儘管這場美英戰爭在1815年2月宣告結束,但美國對於英國「火燒白宮」一直記憶猶新,直到上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美軍還制定了同英國作戰的「紅色戰爭計劃」,研究美軍如何防守大西洋沿岸,避免首都華盛頓再度被英軍佔領。

時至今日,「火燒白宮」還是很多美國人心中無法釋懷的一段屈辱史。2009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在白宮舉行一場儀式,專門紀念詹寧斯幫助多莉挽救重要物品。

歡迎訪問主人公網——

徵文信箱:1159295966@qq.com

網址:http://zhurengong.net/

論壇:http://www.zhurengong.net/bbs/forum.php

QQ:1159295966

關注勞工,關注青年,共產主義視角,做主人公

相關焦點

  • 溯源美國兩百年來的黨派之爭
    首先必須得說,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上最無聊的一次戰爭。總共打了八年,磨磨唧唧拖泥帶水打打停停,英軍對北美民兵的優勢是完全碾壓式的,實力差距接近現在美國和阿富汗之間的實力對比,華盛頓的日常就是帶著衣衫襤褸的隊伍到處溜達,英國軍隊在後邊懶懶散散跟著,雙方就跟不是打仗似的。
  • 白宮為什麼是白色的?因為那場美國被加拿大欺負的戰爭
    白宮之前不叫白宮,也不是白色。起因是加拿大軍隊打敗美國軍隊後放的那把大火。1809年3 月上任的新總統麥迪遜只好撤銷「禁運法案」,以「貿易管制條例」代之,允許與英、法以外的國家通商,並與英國進行談判,卻不料被英國無視——早就看你們這幫北美叛賊不順眼了,幾十年前得了便宜,現在還想再來BB?英國的輕視使美國人感到憤怒,再加上由英國武裝的印第安人在邊境時常與美國發生衝突,以及英國還沒有移交幾十年前《巴黎和約》中劃給美國的土地這些因素,美國決定出兵加拿大。
  • 美國國會大廈:200年前的佔領
    隨後,示威遊行出現暴力傾向,部分抗議者進入美國國會區域,並攻破了國會大廈,議員們被緊急疏散。從1800年以來,國會大廈一直是美國政治的象徵,國會會議在此召開,歷代美國總統在此宣誓就職,國會大廈被佔領實屬罕見。作為美國政治權力的象徵,國會大廈和白宮在世界上擁有超高的知名度。不過,歷史上國會大廈和白宮還真曾被人攻佔過,而且還遭到火燒。
  • 建國簡史(45/200+)-英軍火燒白宮-1812年的美英戰爭
    戰火的起因是,美國以中立國身份,跟英國的敵人法國做生意,美國商船因此經常被英國扣押。雖然英國政府換屆後,決定停止對美國的貿易禁令,但還是晚了一步,美國已經宣戰了。這就是著名的1812年戰爭。當時,美國海軍力量薄弱,只有區區幾艘戰艦和炮艇,想擊敗舉世無雙的英國海軍,毫無希望。因此,美國計劃奪取北部英國控制下的加拿大。美加邊境上只有兩千五百名英軍駐守,美軍指揮官原以為能夠輕鬆取得戰鬥勝利,但他們錯了。
  • 華盛頓首次自我襲擊後,美國總統會不會被解職?
    一些抗議者攻破警方的警戒線,闖進國會主樓,迫使國會議員們緊急撤離議事大廳,有的議員則趴在地上躲避並戴上面罩,導致認證程序不得不中斷。警察拔槍守衛的大照片,刊登在全球媒體的封面,美國的歷史性恥辱也便寫就。     這是自1814年英國軍隊燒毀國會山這座標誌性建築以來,國會大廈遭受破壞性最大的一次襲擊。而發動襲擊的人居然就是美國總統川普。
  • 美國,首都戒嚴!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801-美國首都戒嚴作者:乃一姆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美國東部時間2021年1月20日中午,第59屆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即將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國會山西翼舉行。
  • 川普躲進了白宮的地堡……
    當地時間5月29日,當抗議者聚集在華盛頓市中心時,美國總統川普一度被帶入白宮的地堡。怒火燒向白宮:至少60名特勤人員受傷近日,美國非裔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壓頸身亡的事件,引燃全美怒火,多地相繼發生抗議示威活動,甚至一度波及到CNN總部及白宮。
  • 我學美國史(十六)——1812年戰爭
    專門查過美國總統的屆和任,屆是指任期,比如第三屆總統就是1800年當選,1801年上任,到1805年卸任的;但是任,是指人,一個總統如果連任兩屆,也算是一任,比如華盛頓就是第一任總統,但是其執政第一、第二屆。當然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在同一屆之內,有兩任總統,對了,就是總統在屆內死亡,繼任總統補位,那麼繼任總統仍是本屆,但是是下一任。根據這種算法,川普是美國第58屆總統,45任總統。
  • 白宮在燃燒:美軍的布萊登斯堡大敗
    十八世紀初的拿破崙戰爭讓美國看到了機會,英國以海軍立國,本來陸軍的規模就不大,在對抗拿破崙的戰爭中更加捉襟見肘。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出動軍隊進攻英屬加拿大。等到這場被稱為1812年戰爭,又稱為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的戰事開始之後,美國才驚訝地看到,英國沉著地組織了有限的兵力進行了頑強的防禦,而且,美國在開戰前曾自作多情地認為戰端一開,加拿大人必定歡天喜地地迎接他們,實際情況卻是,加拿大人踴躍參加英軍,一度佔英軍50%的兵員。戰爭打了2年之後,美國的民兵戰鬥力並不強,沒有取得多大的進展。
  • 一把火燒了白宮,為進攻美國密謀5年「瘋狂計劃」,加拿大怎麼就成了美國的小弟?
    美國獨立後,美英在1795年籤署《傑伊條約》,美國承認美加邊界,以換取英國對美國獨立的承認。然而美國獨立運動領導人傑斐遜等激烈反對《傑伊條約》,在他們看來,這個條約等於允許英國在美國臥榻之側保留強大軍事存在,美國應主動進攻加拿大,將英國人徹底趕出北美,在他們看來,加拿大人中會有許多人嚮往加入美利堅合眾國,戰爭會很輕鬆地以美軍獲勝而告終。
  • 軍隊叛變?1600名美軍撤離,白宮發生了啥事情?
    全世界都傻眼了,白宮發生了什麼事?事情變化太快,徐參謀從報導的新聞裡給大家縷出一些蛛絲馬跡。軍隊抗命軍隊鎮壓!前天,川普把國防部長、三軍聯合作戰參謀長、司法部長召集進白宮,下達了調動軍隊平暴的命令。白宮外面的抗議也還在繼續。或許是軍隊的到來,給了民眾更多的威懾。在6月2日林肯紀念堂前的示威活動就很「和平」。現場沒有人出現過激舉動,有人舉著標語,有人安靜祈禱,也有人發表演講。甚至還有人在即將宵禁前,催促周圍的人快點離開。白宮周邊的幾個街區也都被警察和軍方封鎖,雖然在街頭很少能看到行人,但是總是讓人有種風雨欲來的緊張感。
  • 英國能否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百年戰爭(1)
    愛德華三世忍無可忍,大怒,向法國宣戰,百年戰爭爆發。 二百年戰爭前期1337年11月,法軍悍然入侵阿基坦地區,當地英軍拼死抵抗。為了圍魏救趙,1339年10月,英軍開闢第二戰場,聯合佛蘭德斯親英派,(因為金馬刺會戰,佛蘭德斯倒向英國)入侵法國本土,法國又派出兵力封鎖佛蘭德斯,佛蘭德斯向英國求救,英軍前來支援。
  • 天見久遠:中美兩百年恩怨史
    過去200年,對中國命運產生過最重大而深遠影響的世界大國,以出場的先後劃分,依次為英國、俄羅斯(前蘇聯)、日本、美國,分別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過關鍵影響力,並貫穿整部中國現代史。安梁以中外史學界已有公論的案例和事實為線索,簡要梳理一下中美交往歷史,可以看出美國與其他列強的差別。我們對於這些歷史事件的價值判斷不能脫離當時的背景,還要符合歷史發展的邏輯。
  • 利比亞國民軍即將攻破首都,局座:決戰在即,利比亞可能要翻天!
    從現在利比亞整個的形勢來看,東部的反對派國民軍即將完全攻佔首都的黎波裡,利比亞決戰在即。 一周前,利比亞東部武裝力量「國民軍」司令哈夫塔爾下令對的黎波裡發起軍事行動,與控制該城市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軍隊交戰,戰鬥正式打響。
  • 美國首都戒嚴:拜登正式成為第46任美國總統!
    在多次嘗試推翻選舉結果失敗後,還在1月6日上午於總統公園南組織了一場名為「拯救美國」的活動。可能是把川普當成美國的救世主了吧(圖片:Julian Leshay/shutterstock)▼再後來,這場活動愈演愈烈,部分「川粉」甚至一度攻入國會山,一部分先鋒還拿到了不少「戰利品」。這可是自1814年英國人火燒華盛頓以來,美國國會山首次被攻佔。
  • 國恥!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對舊中國的野蠻侵略
    國恥!
  • 總統病了:美國前總統威爾遜罹患1918大流感的前前後後
    就在4個月前,1918大流感席捲美國,給新大陸民眾帶去了難以抹去的巨大傷痛。也許是見怪不怪,瑪格麗特·威爾遜罹患流感的消息迅速被各類「後一戰時代」政治要聞覆蓋。她的慈父、美利堅合眾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也未曾就此發表任何評論。那時,威爾遜在歐洲就「一戰」後新國際秩序建立問題忙得不可開交。1918至1919年威爾遜歐洲行的高潮自然是到法國首都參加象徵他心中「新世界起點」的巴黎和會。
  • 白宮被鐵網包圍
    美國國防部官員當地時間2日證實,已有超過2萬名國民警衛隊人員部署在美國多地,協助當地政府應對示威抗議活動,控制局勢升級。全美有28個州以及首都華盛頓特區都調用了國民警衛隊。加利福尼亞州政府發言人當地時間2日表示,該州已派出2430名國民警衛隊士兵前往加州各地。其中有一半的人員都派遣在大洛杉磯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