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老是測評SONY?因為我就是一朵純潔的騷尼腦殘粉。
這次測評的耳機,可以追溯到2010年。那一年,上海開了世博會,彩旗飄揚、鑼鼓喧天,于謙老師第一次走進我的世界,郭老師帶著全天橋人民吶喊——抽菸!喝酒!燙頭!我站在地鐵站淚流滿面,疾馳而過的地鐵裹挾來一絲絲喧囂又寂寞的風,在這個陌生的世界上,我也想大聲地向全世界宣布——我愛耳機,我愛騷尼!這一年,SONY推出了入耳式耳機旗艦MDR-EX1000。
作為旗艦,它採用的16mm液晶振膜直徑大大超越一般動圈耳塞,同時其偏向監聽風格(聲音還原度好,不添加音染。就像做菜時不添加味精等調味品,忠實表現食材原本風味)的高素質也一直為廣大耳機愛好者津津樂道。由於科技的發展,AKG於2011年底率先推出了同時搭載動鐵和動圈單元(就是大家熟知的喇叭的結構)的旗艦耳塞K3003。
說到這兒,許多小夥伴兒一定又開始懵圈兒了,其實動鐵單元就是音圈繞在一個位於永磁場的中央被稱為「平衡銜鐵」的精密鐵片上,這塊鐵片在磁力的作用下帶動振膜發聲。動鐵單元特點是體積小、響應速度快和解析力高,不足是聲音延展性比不上動圈,聲音聽起來沒有動圈自然,而動圈單元就是大家熟知的喇叭結構。現在,你的認知裡是不是除了懵圈兒,還多了兩個圈兒了呢?
由於結合了動鐵和動圈各自特點,K3003擁有較高的素質,受到大家的追捧,SONY於是趁熱打鐵,於2013年發布了旗下首款旗艦級的圈鐵耳塞XBA-H3。不過作為一款旗艦級產品H3的素質實在無法令大家滿意。2014年SONY終於推出了一款得到大家認可的旗艦級入耳耳塞XBA-Z5。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愛好者在EX1000和Z5之間搖擺不定。Z5是否能順利接過EX1000手中的大旗?本文將為您揭曉。
首先是EX1000開箱
正面是SONY高端系列慣用的黑色盒子,和同時期發布的Z1000類似。盒子右下角專門標註了MADE IN JAPAN日本製造(SONY一般只有旗艦級產品才是日本製造,其它大多是馬來西亞製造)。背面介紹了產品技術特點和附帶配件。
打開盒子可以看到一片黑色半透明塑料片,一種高級感撲面而來,揭開後,耳塞本體鑲嵌在絨質材料上,下面是附帶的矽膠套,包裝疏密有致,說明書和其它配件放在底層。這種嚴絲合縫的緊湊感,讓身患強迫症的我忍不住豎起了大拇哥。
從左到右分別是收納盒、0.6m耳機線、耳機本體(附帶線材為1.2m)、矽膠套。值得一提的是還專門附帶一本介紹耳機技術特點的小冊子。
1.2m線插頭採用L型,0.6m線採用直插。兩根線都是7N(>99.99999%)無氧銅(比Z5厚道)。
便攜包為皮質硬殼,雖然這種造型和打開方式都讓人浮想聯翩,略顯尷尬,但紅絲絨的內襯除了有效保護耳機之外,更是足顯大法悶騷的內心,對得起那一聲聲飄揚在風中的「騷尼」。
標配的矽膠套如同色卡般,竟然多達10對,十分厚道!各種尺寸足以滿足不同耳道用戶,不同尺寸用不同顏色區分,擺放在一起十分悅目。右邊三對是裡面加了海綿的降噪矽膠套。我的強迫症就是在這兒治好的,相信許多病友看到這裡,也一定感受到了如沐春風的愉悅。
耳機外殼是鎂合金製造,背面印著型號和產地
SONY LOGO是凸印的,耳機採用可換線設計並帶有螺口但線材接口是其特有的,並不能和其它品牌線材通用。為防止誤插,線材左右用不同顏色進行區分和耳機接口顏色相對應。
耳機是垂直插入耳道,線材掛耳部分有一定可塑性,不過耳機佩戴並不舒適而且隔音效果一般。妹子表示,從耳後繞一圈這種設計,雖然看起來帥氣,但卻洋溢著一種罩杯過大的空虛感,隨時都會掉下來。
下面是Z5的開箱:
盒子採用SONY近年慣用的白色包裝,盒子背面介紹了技術特點:兩個動鐵單元+一個16mm鍍鋁液晶振膜動圈單元。
翻開盒子直接看到耳機,造型簡潔,比EX1000少了點高級感,右上角銘牌是耳機編號。
附帶的配件為一條2m長的雙3.5mm插頭平衡線、一個收納包、六對矽膠套、一個線夾、一個繞線器(我們的繞線器弄丟了,圖中未展示)
矽膠套總共7對(耳機本體上面裝了一對),右邊3對是裡面填充了記憶海綿的降噪矽膠套(EX1000附帶的裡面填充的是普通海綿)。矽膠套用塑膠袋進行包裝,和EX1000的10對盒裝矽膠套比起來無論包裝還是數量上都略遜一籌。
便攜包為皮質,方形,好像外婆買菜時常帶的那個錢包,親切,淳樸,接地氣!耳機裝在裡面,一定和鋼鏰兒一樣會歡樂地跳躍!
Z5同樣採用可換線設計,線材採用的MMCX接口和舒爾、威士頓等品牌耳機相同,增加了線材的通用性。耳掛部分為矽膠材質比較柔軟且具有一定可塑性,比EX1000上的可塑性和舒適性有所提高。為了防止插錯,線材左右用不同顏色進行區分和耳機接口顏色相對應。
附帶的平衡線採用雙3.5mm插口,可以搭配SONY自家的解碼耳放一體機PHA-3使用。
Z5外殼同樣採用鎂合金製造,SONY LOGO採用刻印。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工藝問題,沒用多久我們手上這條Z5 LOGO的白漆就已經有點掉漆。
佩戴方面同樣是垂直插入耳道,由於耳掛部分可塑性更強Z5佩戴比EX1000稍微舒適些,隔音效果也比EX1000略好。不過總的來說EX1000和Z5的佩戴舒適度都不好,這種垂直插入式佩戴也被廣大愛好者稱為耳朵裡插了個U盤。妹子強烈表示,還從未見過耳朵那麼大的地球人。
下面是外觀方面的對比:
Z5由於三單元設計整體都比EX1000略大,厚度方面更是厚了快一倍。EX1000外殼採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搭配起來更顯精緻,Z5外殼整體採用磨砂工藝做工方面沒有EX1000細緻。個人覺得Z5外形太過臃腫,沒有EX1000那種精緻的感覺。
終於說到音質……
前端:iPhone SE、ZX100、ZX100+PHA3、HM901S
耳機:SONY EX1000、XBA-Z5(Z5採用原配單端線連接)
音頻格式:iPhone:AAC 256kps、ZX100/HM901S:FLAC。
試聽曲目包括流行男聲、女聲、搖滾樂、小編制弦樂、大編制交響樂基本涵蓋日常大部分音樂類型,可以測試耳機和播放器對於高頻(聲音中的高音部分)、低頻(聲音中的低音部分比如鼓聲)、人聲、解析(對聲音的還原能力,相當於圖像的解析度)、聲場(聲音的空間感)和定位、分離度(不同聲音混雜程度,分離度越高表現水平越好,反之則越差)等主要性質。
iPhone SE:
EX1000:iPhone SE直推就是蒼白而寡淡,低頻質感一般,量較少,男聲偏年輕,就是趙忠祥讀出了韓喬生的感覺,而女聲有毛刺,聲音不順滑,樂器略混分離度一般。適合聽比較柔和的流行樂和小編制弦樂。
Z5:解析和高頻都比EX1000略差,聲場也更小一些,但人聲更順滑,沒那麼單薄, 低頻質感一般但量感正好,表現良好。
ZX100:
EX1000:解析有一定提升,人聲更厚實些,還是略有毛刺,表現一般,聲場更開闊表現良好,低頻量感增加了許多,分離度也更好。小提琴聲音很高亢,弦樂表現良好。
Z5:聲場開闊了,人聲更加細膩,分離度也有提升。但小提琴聲音略偏暗,弦樂表現一般。低頻量感增加很多,流行和搖滾的表現都良好。
ZX100+PHA3:
EX1000:人聲表現有改善,但聲音還是略單薄, 低頻質感良好,量感一般。弦樂表現優秀,通過聲音仿佛感受到摩擦琴弦。由於聲音略偏薄,氣勢不足,交響表現一般。
Z5:人聲十分順滑,表現優秀,低頻質感量感都不錯,表現優秀。弦樂由於聲音還是略偏暗,表現一般。
Z5+平衡線:解析有一定增加,縱向聲場打開了一大截,分離度也提高很多,聲音相比EX1000也不再偏暗。流行、搖滾、弦樂、交響樂都有很好的表現。建議打算入PHA系列搭配Z5的朋友可以直接上PHA3,搭配平衡線後Z5有很大提升。
HM901S:
EX1000:解析、高頻、人聲都比搭配PHA3時更好,聲音更明亮,人聲更細膩。低頻量比之前略少,小提琴的高音能飆的很高,有種直衝雲霄的感覺,弦樂表現優秀。
Z5:人聲比EX1000更順滑,低頻量感和質感都不錯,表現良好。小提琴略微有點暗但各樂器聲音層次清晰,分離度優秀。
總結:包裝和配件方面EX1000比Z5更用心更厚道。聲音方面Z5和EX1000相比,整體略偏暖偏暗,但人聲比EX1000更順滑好聽,分離度和低頻表現也更好。除了弦樂的表現沒EX1000好,其它類型的音樂Z5的表現都更好。當Z5換上平衡線連接PHA3之後整體表現更是有很大提升,況且Z5還可以購買官方推出的升級版平衡線進行升級,聲音方面對比EX1000可以說是已經全面超越。不過現在EX1000相比Z5售價要低一些,而其清冷高亢的聲音還是很有特色的,況且Z5還需要搭配PHA3平衡輸出才能發揮最大功力,單端線輸出的話可以說和EX1000不相上下。
測評器材京東售價:
SONY ZX100:3499元
SONY PHA-3:4999元
HIFIMAN 901S:8999元
SONY EX1000 :2399元
SONY XBA-Z5:34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