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總理辭職!國家陷入疫情、經濟、政治三重危機

2021-02-18 21世紀經濟報導

1月26日午時,義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乘車抵達羅馬基裡納萊宮,向總統正式遞交辭呈。人人都知道,他這麼做是希望得到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的支持,以組建一個新的、也是他2018年6月上臺以來領導的第三個聯合政府。

由前總理倫齊(Matteo Renzi)領導的活力黨本月13日宣布退出執政聯盟,導致孔特的聯合政府失去議會多數席位。作為禮儀性國家元首,馬塔雷拉可以要求孔特設法組建一個更廣泛的聯合政府,任命一個以技術性官僚為主的內閣,否則只能解散議會,提前兩年舉行大選。

總統已要求孔特作為看守政府總理繼續與各方對話,他本人27日開始與義大利各黨派領袖及議會領導人進行磋商,然後再決定是否將組閣任務交給孔特。

義大利人對本國的政壇動蕩並不陌生,自1948年共和國成立以來,義大利已歷經了66個政府,僅在過去15年就選舉出了七位總理。但是這個眼下正經歷嚴峻疫情危機、經濟危機的歐盟第三大經濟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強有力的政府帶領國家度過困境。

義大利是遭遇新冠疫情打擊最嚴重的歐洲國家之一,迄今已有超過85000人染疫死亡,疫情肆虐也導致該國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而最讓歐盟擔心的是,一旦提前大選,義大利右翼黨派聯盟黨領袖、歐洲懷疑主義者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很可能會成為新總理,民調顯示如果現在大選,他的政黨加上前總理貝盧斯科尼領導的黨派,有望輕鬆獲得超過50%的選票,而目前把持議會的親歐黨派將一敗塗地。

倫敦研究公司Teneo Holdings聯合總裁皮科利(Wolfango Piccoli)認為,為了避免大選失利,由孔特或另一任總理領導新聯盟仍是最可能的結果,但是鑑於議會組成和主要政黨偏好,令人懷疑是否會出現更有效的總理和政府。他相信不管接下來發生什麼,義大利仍將面臨政府弱勢,不足以應對當下挑戰的局面。


孔特為什麼要辭職?簡單一句話概括:被倫齊逼的。

這還要從孔特領導的第一個政府說起。2018年6月大選後,無一黨派獲得多數席位,當時薩爾維尼領導的極右翼聯盟黨與極左翼五星運動黨作為得票數的前兩名決定聯合組閣,他們選擇了無黨派背景的孔特來做總理,兩黨領袖自己分別擔任副總理。

政治主張南轅北轍的兩黨聯姻註定走不長,15個月後,薩爾維尼辭職,五星運動黨與傳統建制派的中左翼民主黨結盟,二次改組內閣。在這次改組中,倫齊是關鍵人物。

在一些人眼裡,正是倫齊策劃了民主黨與反建制的五星運動黨之間的聯盟,從政府中趕走不受歐盟歡迎的極右翼「危險人物」,並避免提前大選。

倫齊當時公開宣稱,把薩爾維尼送回家「是我簡歷上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之一」。

一個支持率只有3%的小黨派領袖,怎麼會有這麼大能量?

在充滿戲劇性的義大利政壇上,2013年時,從佛羅倫斯異軍突起的倫齊還是義大利最受歡迎的政治家,那一年末,他成為民主黨領袖,並在次年2月成功逼退時任總理,以39歲之身成為義大利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意氣風發。

2016年,倫齊為了擴大政府權力,匆忙推出憲法改革全民公投,結果尷尬地失敗,當年12月被迫辭職,此舉也給民主黨聲譽帶來致命打擊。2018年3月大選,民主黨表現令人失望,他作為黨領袖難辭其咎,再次辭職走人。

2019年9月,他成立了新黨派義大利活力黨,聲稱要推動不一樣的政治。在當年孔特政府二次組閣中,成為確保聯合政府多數地位的一股雖小卻不容忽視的力量。

但是在聯合政府內部,卻有人對他頗有微詞,有內閣成員匿名在媒體上投訴,說倫齊就是政府內「一個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若沒有他,孔特政府的事情會「好辦很多」。

倫齊也確實因為最新的舉動被批評不負責任,尤其是在義大利正準備從歐盟獲得超過2000億歐元資金以重啟經濟這個節骨眼兒上。倫齊自己的解釋是,他這麼做是為了阻止孔特積聚太多權力。

這筆巨款是歐盟從7500億歐元復甦基金中已批准給義大利作為其疫情後的大規模經濟復甦所用。上周二,義大利內閣會議通過了相關計劃的修案,但活力黨兩名部長選擇棄權。次日,倫齊宣布活力黨擔任農業部長的貝拉諾娃(Teresa Bellanova )和機會平等與家庭部長的博內蒂(Bonetti)辭職,該黨退出執政聯盟。

倫齊指責孔特管理疫情不善,導致義大利疫情泛濫,並抨擊政府2000億歐元的復甦計劃太弱,有被浪費的風險。他稱該黨不允許任何人擁有絕對權力,政府通過總理法令執法的方式破壞了遊戲規則。

他也不滿政府沒有聽他的建議,利用歐盟救助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來提高本國衛生醫療服務系統的能力。五星運動黨強烈反對這麼做,擔心那會使義大利不得不屈從於嚴格的歐盟緊縮規則。

在羅馬薩皮恩扎大學(Sapienza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迪萊蒂(Mattia Diletti)看來,倫齊的策略令人困惑。「從外部看,這確實像是個輸招,或許這背後有我們還不知道的真正的緣由,」他說,「但是我不相信倫齊從大局或國家真正需要的角度出發,他又不是溫斯頓·邱吉爾。」


義大利 圖/新華社


倫齊的義大利活力黨目前在參眾兩院分別擁有18和30個席位,退出執政聯盟後孔特政府在眾議院還擁有多數,但在參議院就必須尋求新的支持才能達到多數地位。

孔特已經得到了兩個主要聯合執政黨派五星運動和民主黨的支持,再加上左翼小黨Free and Equal,但這加起來還達不到多數。

民主黨領導人辛加雷蒂(Nicola Zingaretti)在他的社交媒體帳號上為孔特鼓與呼,他寫道:「與孔特一起成立一個以歐洲為中心並得到廣泛議會基礎支持的新政府,這將確保信譽和穩定來應對意大利面臨的挑戰。」

對於支持率已從2018年大選時領先的32%下降到14%的五星聯盟黨,避免提前大選是前提。該黨領導人克裡米(Vito Crimi)表示,該黨將在這個國家非常困難的時期「站在孔特身邊」。

孔特一度希望收編國會獨立派或異議派政黨議員,最終通過重新調整內閣成員來繼續主導現任政府團隊,可惜幕後談判未能成功。現政府要想建立更廣泛的執政聯盟可能還得取決於活力黨重返,但是無論孔特、民主黨還是五星運動都堅持不會再與倫齊合作。

薩爾維尼的聯盟黨作為反對派則一再呼籲提前舉行大選。對於孔特試圖尋找新的盟友,薩爾維尼將其抨擊為「宮廷遊戲和參議員的買賣」,他稱孔特無法領導義大利度過危機,應該「將話語權還給人民」,讓義大利人選擇一個嚴肅合法的政府。

從新冠感染中康復、曾四度執政的前總理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也提出,他的義大利極限運動黨可以為更廣泛的民族團結政府服務。

伯明罕大學歐洲政治學研究員阿爾伯塔齊(Daniele Albertazzi)說,孔特已經成為「精明的政治運營商」,他的訣竅就是向布魯塞爾保證義大利穩定,並且他可以推動新冠大流行後的經濟復甦計劃。

歐盟將義大利視作其宏偉疫情復甦計劃的主要受益者,對義大利的政局怎能不緊張。歐委會執行副主席多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向義大利公開喊話:「我希望政治動蕩不會使您的計劃面臨風險,因為您是歐盟計劃的主要受益者。」歐盟經濟專員Paolo Gentiloni也對義大利遇到的「麻煩」感到不安。「我們需要一個能夠保證這場危機不會成為社會和金融危機的政府,這個政府要知道如何確保復甦計劃的質量,並確認義大利的親歐洲選擇。」他說。

羅馬智庫政策聲納創始人加萊蒂(Francesco Galietti)同意孔特作為總理非常善於執政,但是對他在管理和實現改革方面的工作卻持負面看法。

「孔特沒有實現任何改革,你可以從復甦計劃中看出,其它歐盟成員國非常緊張,因為超過2000億歐元的資金將流失,」加萊蒂說,「從倫齊的角度看,這是一輛直駛深淵的公交車,所以他想離開駕駛室。」

相關焦點

  • 政治危機發酵!義大利總理孔特宣布將辭職
    在受到執政聯盟盟友、來自極右翼的聯盟黨的副總理薩爾維尼的猛烈攻擊後,義大利總理孔特20日在國會發表講話,宣布將辭去總理一職。
  • 義大利新總理德拉吉即將上任,他能拯救義大利嗎?
    「在談判時我們沒有談論政治平衡和新政府部長名單,我們談論了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和復甦。我們對德拉吉的隊伍以及他想要建設的義大利有信心。」(北方聯盟黨主席馬泰奧·薩爾維尼)周周曾經在公眾號中介紹過義大利的現任總理孔特:意式名利場:孔特,從政治傀儡到政壇明星如果說孔特是頂流精英,那麼德拉吉稱得上是頂流中的頂流。
  • 如何看待黎巴嫩政府集體辭職?
    貝魯特港口區8月4日發生大爆炸後,貝魯特連續多日出現大規模示威活動,引燃黎巴嫩政治危機。觀察人士指出,迪亞卜政府辭職無助於解決黎巴嫩當前面臨的各種危機,而且如果不能儘快組建行之有效的新政府,反而可能會使危機加劇。▲8月10日,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總理府,黎巴嫩總理迪亞卜發表電視講話。
  • 沙特反腐,把另一個國家總理逼辭職了
    三個月後,小哈裡裡被召回沙特,並在一場聲勢浩大的沙特反腐風暴中,被逼辭去黎巴嫩總理職務。但這場受人矚目又令外界費解的辭職風波,並未成為小哈裡裡政治生涯的終點。不久後,在法國斡旋下,小哈裡裡飛往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會晤,而後又輾轉埃及、賽普勒斯,並於11月21日黎巴嫩國慶日前夕,返抵在貝魯特以其父親命名的機場。
  • 全球晶片重地馬來西亞疫情失控:晶片大廠上百人感染,20多人死亡
    8月16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穆希丁抵達國家皇宮。(新華社發,張紋綜攝)穆希丁2020年3月出任馬來西亞總理,接替此前突然辭職的馬哈蒂爾。今年以來,馬來西亞疫情日趨嚴重,導致許多民眾對穆希丁政府不滿。巫統主席扎希德及巫統部分國會議員不久前以應對疫情不力等理由宣布撤回對穆希丁的支持。穆希丁13日發表電視講話,承諾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換取跨黨派合作,但遭到反對黨方面拒絕。這些努力失敗後,穆希丁不得不選擇在執政17個月後辭職,成為馬來西亞歷史上在任時間最短的總理。
  • 義大利新總理幹了4天就辭職 迪馬約更要彈劾總統!
    ■ 馬塔雷拉不願將經濟財政部交給疑歐派中國央視網消息,雙方的爭執主要集中在經濟財政部長一職,孔特當天晚間與馬塔雷拉會面,向總統遞交內閣成員名單時,馬塔雷拉否決了由義大利聯盟黨和五星運動黨力推的保羅•薩沃納(Paolo Savona)出任經濟財政部長一職。
  • 義大利政府將倒臺?歐元飛出黑天鵝
    稍微關注義大利政局的人都知道,孔特的辭職意在得到馬塔雷拉的支持,以組建一個新的、也是他2018年6月上臺以來領導的第三個聯合政府。2019年8月:政治主張南轅北轍的兩黨聯姻註定不長久,薩爾維尼發起對孔特的不信任動議,孔特辭職。一個月後,經過與在野黨民主黨等談判,孔特再次受權組閣,繼續出任總理。在這次改組中,倫齊(Matteo Renzi)是關鍵人物。
  • 剛剛,馬來西亞執政黨垮臺,總理權位卻歸然不動,馬哈蒂爾上演教科書式政治大戲
    總理馬哈蒂爾宣布辭職,執政黨「希望聯盟」也隨之解散。馬哈蒂爾已經找國家元首蘇丹商量組建新政府。「希望聯盟」其他成員黨黨魁也拜會了馬來西亞蘇丹。94歲的馬哈蒂爾,2018年以迅速而有序的方法組建了「希望聯盟」,贏下大選,展現了他強大的政治魄力。而現在,他又親手讓「希望聯盟」政府垮臺。
  • 郭定平:多黨制國家黨派政治的運作困境
    多黨制曾經在很多國家得到人們的廣泛支持,並且確實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如今卻是問題重重,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多黨制國家的疫情應對多半矛盾百出,捉襟見肘,民眾更是備受疫情困擾,怨聲載道。本文將從比較政治學的視野,結合一些實際案例,分析多黨制國家黨派政治發展的基本脈絡與現實困境,以加深對世界政治大變局的理解。
  • 「驚悚無盡之戰」:泰總理巴育宣稱絕不辭職!示威者:我要找你「主子」談談!擴大遊行!
    文章開頭,先跟大家宣布這個三天前就10000%確定的答案——「泰總理巴育,沒有辭職。」10月21日,泰國抗議者呼籲當局無條件釋放被捕領袖,並要求總理兼國防部長巴育上將3天之內「自行了斷」,辭職下臺。73.31%的受訪者表示希望抗議者保持理智,勿成為其他群體的政治工具65.97%的受訪者表示希望抗議者關注疫情,以免疫情反彈63.85%的受訪者希望抗議者勿使用暴力60.67%的受訪者希望抗議者尊重法律
  • 政府全體辭職漩渦中的俄羅斯,經濟究竟怎麼樣?
    1月15日晚,許多人的手機都彈出來一個爆炸性的「大新聞」——俄羅斯政府全體辭職。當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俄總統普京向議會上下兩院發表國情諮文,提議對憲法進行大的修改,賦予國家杜馬參與組閣的責任。隨後,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領導的政府向總統普京提出辭職。俄政府請辭的消息發布以後,讓所有人都感到很突然。唯獨普京依然淡定,他批准了俄政府的辭職申請。實際上,此事對俄羅斯的震動遠沒有想像中大。
  • 「伊斯坎德爾」擊中帕西尼揚,亞美尼亞政治危機升級
    綜合俄羅斯媒體報導,繼去年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爆發武裝衝突並籤署停戰協議後,亞美尼亞國內政治局勢一直處在動蕩之中,亞民眾認為,戰爭造成亞丟城失地,是一次失敗的戰爭,戰爭失敗的責任在於總理帕尼希揚,自此要求帕西尼揚辭職的呼聲不斷
  • 比利時總理被迫辭職!
    要說近十年困擾歐洲、乃至北美的核心問題,除了經濟蕭條之外,就是難民問題。中東北非戰火不斷,數以百萬計難民北遷歐洲大陸,或者跨越重洋來到加拿大。各國政府對待移民的態度各不相同,這其中「寬容者」的代表無疑是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德國總理默克爾等。
  • 美國陷入空前種族矛盾與社會危機
    ●當下美國的疫情防控、經濟形勢和種族矛盾引發的社會危機,標誌著新自由主義時代美國財富分配兩極化背景下社會各種矛盾的劇變。弗洛伊德之死所引發的種族騷亂,不會成為美國種族關係向好的轉折點,也許它會使美國政府進行某種形式的改革,但美國政治制度及其內在機制固有的短板,特別是其在解決社會問題方面的效用有限性使美國無法根本解決種族歧視的痼疾。
  • 印度會成為第一個因疫情而崩潰的國家嗎?
    「第二波疫情已經動搖了國家。」 4月25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其每月面向國民的講話中被迫承認。 此前三天,印度單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均在30萬例以上,且連續第三天刷新世界紀錄,短時間內新增總數逼近驚人的100萬例。同時,印度各類醫療物資告急,連焚屍房都已瀕臨崩潰。
  • 時隔8年軍隊再次譁變,總統被扣,這個國家怎麼了?
    凱塔當晚通過馬裡國家電視臺宣布辭職,同時解散國民議會和總理西塞領導的政府。針對馬裡局勢,中國駐馬裡大使館提醒巴馬科及周邊地區中國公民提高警惕、加強防護、關門歇業、避免外出,進一步做好安全和疫情雙重防範。8月18日,馬裡士兵抵達首都巴馬科的獨立廣場。
  • 【匈總理歐爾班會見義大利內務部長】雙方欲建立一個新的政治聯盟
    他誇讚薩爾維尼「承擔了歷史的使命」,因為此前還沒有一個沿海國家敢於這樣做。他援引不知出處的民意調查結果說,薩爾維尼「在匈牙利受到特別的尊敬」,開玩笑說,如果他在匈牙利競選,肯定會贏。歐爾班總理稱,「歐洲的安全取決於他成功與否,因此義大利政治家是不會後退的。」歐爾班和薩爾維尼都談到,在明年5月歐洲議會選舉前,「我們要改變很多事情」。
  • 警惕美國用戰爭轉嫁疫情危機
    這三個問題若是單獨來看似乎並不嚴峻,但如果互相疊加,再加之美國當前面臨的嚴峻矛盾,我們便不難看到其形成的可怕後果:1、當前的美國GDP中70%是對疫情高度敏感的服務業,由於社會經濟的客觀停滯,今年的美國必然將經歷歷史上罕見的經濟低迷和債務累積累積,在這種經濟狀況下,聯邦財政的緊縮程度將超過歷史上的大部分時期。
  • 歐洲疫情「震中」全面封鎖 德法意西大手筆給企業輸血
    截至18日,除此前已經宣布全國實行戒嚴的義大利外,成為新冠疫情震中的歐盟核心國家——德國法國西班牙紛紛升級更為嚴格的封閉措施,法、西均宣布戒嚴措施最少持續15天,德國在國家層面封鎖邊境,並勸告德國公民不要出門旅行,同時各州出臺相應周內政策
  • 今天,黑天鵝突然飛出,這個國家陷入了危機
    隨後,緬甸軍方對外公布,將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整個緬甸陷入了危機。突然而來的緬甸軍方政變,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算是2021年飛出的一隻黑天鵝,不僅讓緬甸股市暫停交易,世界上其它一些金融市場也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緬甸軍方突然發動的政變打了全世界一個措手不及,包括美國、英國、日本等國政府紛紛發表公開聲明,要求緬甸軍方立刻釋放昂山季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