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26日午時,義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乘車抵達羅馬基裡納萊宮,向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正式遞交辭呈。
稍微關注義大利政局的人都知道,孔特的辭職意在得到馬塔雷拉的支持,以組建一個新的、也是他2018年6月上臺以來領導的第三個聯合政府。
2018年6月:大選後,無一黨派獲得多數席位,當時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領導的極右翼聯盟黨與極左翼五星運動黨作為得票數的前兩名決定聯合組閣,他們選擇了無黨派背景、法學教書的孔特來做總理,兩黨領袖自己分別擔任副總理。
2019年8月:政治主張南轅北轍的兩黨聯姻註定不長久,薩爾維尼發起對孔特的不信任動議,孔特辭職。一個月後,經過與在野黨民主黨等談判,孔特再次受權組閣,繼續出任總理。在這次改組中,倫齊(Matteo Renzi)是關鍵人物。
2019年9月:倫齊成立新黨義大利活力黨,成為確保孔特二次組閣的聯合政府多數地位的一股雖小卻不容忽視的力量。
2021年1月13日:活力黨宣布退出執政聯盟,導致孔特的聯合政府失去議會多數席位。
2021年1月26日:孔特再次宣布辭職。總統馬塔雷拉可以要求孔特設法組建一個更廣泛的聯合政府,任命一個以技術性官僚為主的內閣,否則只能解散議會,提前兩年舉行大選。
義大利人對本國的政壇動蕩並不陌生,自1948年共和國成立以來,義大利已歷經了66個政府,僅在過去15年就選舉出了七位總理。但是這個眼下正經歷嚴峻疫情危機、經濟危機的歐盟第三大經濟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強有力的政府帶領國家度過困境。
一旦提前大選,極右翼黨派聯盟黨領袖薩爾維尼很可能會成為新總理。民調顯示如果現在大選,他的政黨加上前總理貝盧斯科尼領導的黨派,有望輕鬆獲得超過50%的選票,而目前把持議會的親歐黨派將一敗塗地。
薩爾維尼當選義大利新總理是歐盟最不願看到的局面。眾所周知,薩爾維尼是一個強硬的歐洲懷疑主義者,對歐盟,尤其是歐元,持有一種截然不同的批評觀點。他的政治意識形態相當右派,強調去全球化,本土和保護主義立場。
因為義大利有望成立西方第一個極右翼政府的風險,義大利股市債市嚴重承壓,同時也拖累歐元走勢。
義大利與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之差觸及逾一個月最闊,報116.5個基點。歐元對美元報1.2139,為2020年12月11日來最低。
■ END ■
本文圖片及視頻均來自網絡,
如有侵犯還請及時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