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中地雷不抬腳就不會炸?千萬別被電影忽悠了|輕武專欄

2021-02-08 軍武次位面

輕武專欄是軍武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地雷這種武器,可以稱得上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軍民甚至將地雷玩出了花樣,給日本侵略者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民兵的連環雷讓日本侵略者防不勝防


鮮為人知的是,早在明朝時期,我們的老祖宗就發明出了觸動引爆的地雷,在《武備志》中,就記載了十餘種地雷的性能和製作使用方法。但真正把地雷大規模應用於戰爭的是一名叫做雷恩斯的美國人。


1862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軍因作戰失利,撤退到維吉尼亞州的約克頓小鎮,雷恩斯為了阻擋北軍的追擊,下令將炮兵部隊的炮彈進行改造,並埋於地下,製成「應急地雷」。


雷恩斯的這一舉措,成功地阻擋了北軍,在此之後,雷恩斯就一發不可收拾,將地雷廣泛地應用於戰場上,一度給北方軍隊造成了極大的恐慌。


▲埋設地雷的民兵


早期的很多地雷都有一根導火索,布雷人員在看到目標進入地雷的殺傷範圍後點燃導火索,對敵人進行殺傷。但點燃導火索的時機難以把控,要留出提前量,過早過晚都會導致功虧一簣。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十九世紀初,英國人比克福德發明了一種由火藥芯和亞麻捻成的導火索,這種導火索在燃燒時有基本固定的速率,可以大致的計算出點火的時機,比起之前的導火索更加實用。


但是,導火索在點燃時產生的火花和煙霧容易暴露點火者和地雷的位置,此外,導火索對使用環境的要求較高,在潮溼環境下,極易出現無法點燃的情況,往往會延誤戰機。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使用電引爆代替了點火引爆,通過電信號的傳輸來引爆地雷。電引爆相比點火引爆有著極大的優勢。電引爆可以做到即刻引爆,無需再計算提前量,並且通過電線傳輸電信號隱蔽性更好,對環境的要求較低,更能適應戰場環境。


▲此面向敵!都認識吧?


後來,隨著無線信號傳輸的發展,使用遙控方式引爆地雷變得逐漸普遍起來。尤其是在當今中東地區的一些「治安戰」中,很多路邊炸彈、地雷都是通過遙控器或手機信號進行引爆。這樣的遙控地雷相比於使用電引爆的地雷隱蔽性更好,使用也更加方便。


▲恐怖分子使用的遙控人體炸彈與

遙控引爆的地雷原理基本相似


除了人為操控的主動引爆,其實大多數地雷還是被動引爆的。觸發地雷的引爆方式可以分為:松發、壓發、絆發等等類型。觸發地雷可以說是使用範圍最廣的地雷,其具有結構簡單,生產方便,廉價可靠的優勢。


大多數觸髮式地雷都是配用機械引信。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機械電子一體引信和純電子引信也越來越多。當代的不少地雷還具有能夠定時自毀的特點,這樣就避免了戰後地雷遺留問題。


▲在《王牌特工》中,艾格西踩中的

就是一顆松髮式地雷

松髮式地雷是影視作品中出現得最多的地雷——踩上去,再將腳移開後,地雷才會爆炸。這種極度虐心的驚心過程,如今廣受國內外影視作品的青睞。


▲松髮式地雷頗受導演的青睞


這類地雷通常都是人工設置,無法使用布雷車進行大規模布雷。松發地雷雖然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見到,但在實際中應用得並不多,往往是配合其它類型的地雷使用,只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增加敵方排雷的困難。


例如,在越南戰爭期間出現過一種反排雷的布雷方式:將一顆壓髮式地雷放在松髮式地雷上方,將松髮式地雷解除引信使其處於待發狀態。當工兵排除壓髮式地雷後,松髮式地雷爆炸,給工兵造成重大傷亡。部隊在損失工兵後將大大影響排雷進度,這一布雷方式可謂極其歹毒。


▲反坦克地雷的壓發力一般在180公斤以上


壓髮式地雷可以說是觸發地雷家族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了,無論是反步兵還是反坦克,壓髮式地雷都是先鋒。很多反坦克地雷都設定了特殊壓力,人踩上無法觸發其引信,只有當裝甲車輛壓上去時才會爆炸。在美軍的「治安戰」中,甚至出現過「悍馬」車開過安然無恙,緊隨其後的「布雷德利」戰車卻被炸成零件的情況。


▲我國的72式反坦克地雷就是採用的壓髮式


1942年中,軸心國與盟國在北非戰場的戰鬥進入到了相持階段。為了遲滯盟軍的進攻並消滅其有生力量,從當年8月起,「沙漠之狐」隆美爾在阿拉曼地區沿海及沙漠之中埋設了大量的地雷,包括反坦克地雷、防步兵雷等,構成了由成片雷區組成的防禦地帶。


這條防禦地帶便是二戰期間著名的「魔鬼花園」。配合後方的德軍88毫米火炮,這片雷區給英軍的裝甲部隊和步兵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北非戰役的進行。


絆(拉)發地雷也是一種常見的觸髮式地雷。其使用的是拉髮式引信,主要是殺傷步兵等徒步有生力量。在設置絆發地雷時,絆線的一端連接引信的拉銷,另一端固定在一根木樁上。


▲絆髮式地雷的結構(摘自《輕兵器》)


當絆線受到拉力後,拉銷脫落,地雷爆炸。並且,絆線的長度不能超過絆髮式地雷的殺傷半徑。絆髮式地雷的布置較為繁瑣,因此一般都是應用於布置詭雷。在叢林遊擊戰和城市戰中經常會見到。


▲《戰狼》中,我軍戰士不幸觸發了絆髮式跳雷


除了觸髮式地雷外,還有非觸髮式地雷。


震動式地雷就是一種非觸髮式地雷。這種地雷一般是配有震感引信,在其感知範圍內出現一定強度的震動時引信將地雷引爆。採用震動式引信的反坦克地雷具有識別機械和震動信號的功能,因此只有當裝甲車輛從其上面經過時才能引爆地雷,就算在掃雷車或者排雷火箭經過排雷作業後,也無法保證將所有反坦克地雷排除。


還有一種磁感應地雷,由發射器和接收器組成,兩者形成一個磁場。當金屬物體經過時磁場被幹擾,地雷就會爆炸。不過這類地雷容易被掃雷裝置幹擾,因此磁感應引信一般會配合其它引信共同使用。


▲我國的GLD-260型反坦克地雷採用

聲音-振動-磁感應複合引信


現在的一部分地雷擁有了自動尋找目標的功能,比如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末研製出了一種專門攻擊坦克側甲的GLD-230型反坦克地雷。該地雷於2001年裝備,這是我國首款攻擊側甲的地雷,是我國反側甲地雷領域的一個裡程碑。


▲反坦克地雷對車輛的毀傷效果較強


與之前介紹的地雷不同的是,這款地雷屬於主動性地雷,其採用了反坦克火箭筒的技術,安裝了紅外探測器、震動探測器、光學瞄具和簡易的火控系統,智能型大大提升,能夠識別攻擊目標,具有一定的主動作戰能力。


▲我國於上世紀90年代末研製的

GLD-230型反坦克地雷


地雷作為戰爭必不可少的武器,越來越智能化,不單能攻擊地面目標還能通過聲探測器來攻擊直升機,相信在未來戰爭中,地雷會更加智能,並繼續在今後的戰場上發光發熱。


▼▼▼點擊下方小程序參與軍武福利領取

相關焦點

  • 踩到地雷是不是不動就不會爆炸,還是不動也會炸?
    踩了地雷只要保持原地不動就行了但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有幸」踩到了雷,是不是真的不動就不會炸?還是說,不動也會炸?有沒有「踩下去不炸,抬腳就炸」的雷呢?還真有的。假如你一不小心踩到了一顆雷(當然,這可能性估計不太大),然後聽到「咔嚓」一聲……
  • 電影裡踩上去不爆炸,抬腳才炸的松發地雷,戰場上真的存在嗎?
    松發引信是一種二次作用的引信,當士兵踩中地雷時,並不立即起爆,壓力會觸發並釋放引信的保險銷,使地雷呈待發戰鬥狀態,當士兵抬腳以後,引信釋放彈簧,擊打擊針,衝擊火帽引爆地雷。士兵踩中松發引信以後,如未立即抬腳,那麼地雷可以當場排除。只有松發地雷能夠讓踩雷的士兵活著看怎麼排除,所以電影和新聞表現踩中地雷以後排雷的情景,大多數是松發地雷。
  • 士兵不慎踩了地雷,能把鞋子壓住地雷,脫鞋走人,死裡逃生嗎?
    電影中那種煽情的橋段只是情節需要,在現實中,如果踩上地雷,99.99%會被立即炸死,沒有脫鞋走人的機會。只有碰到配備松發引信的地雷才有可能發生,不過在戰場上松發引信很少使用,所以脫鞋走人這種事情的發生概率是非常小的。只有電影才經常出現踩上地雷最後脫鞋走人的橋段。
  • 別被騙了!戰場上踩中地雷根本不可能逃脫,軍迷:電影太誇張了
    ,在我們看的電影中,有很多士兵踩到地雷,然後用一把瑞士軍刀把自己給救了,可千萬別被騙了,在世界的戰爭中士兵踩中地雷必然是非死即傷,不可能逃脫,電影為了調動觀眾情緒過於誇張了。地雷分為好多種,一般針對士兵的就是反步兵地雷,最基本的也最常用的是壓髮式反步兵地雷,它的結構簡單可靠,壓下即引爆,但就是作戰效率低,但是這種地雷只要一踩到就會爆炸,根本不會給你拆雷反應的時間,是士兵戰場上的噩夢。
  • 詳解反步兵跳雷:為何我維和士兵踩地雷還能獲救
    通常來說地雷被士兵踩上去以後會立即爆炸造成傷亡。那麼,為何中國維和士兵踩中地雷卻能獲救呢,我們從地雷原理分析一下。電影《集結號》裡,朝鮮戰場上,炮兵連長趙二鬥率隊赴前線偵察時踩到一顆地雷,老兵穀子地冒著生命危險為趙二鬥排雷,最終化解了險情。
  • 踩到地雷之後,拉別人當墊背幫你踩能行嗎?
    不會有軍械設計師傻到讓這類地雷在抬腳時爆炸的,不但設計更而複雜,還方便了排雷。松發引信可以連接各種爆炸裝置,也會和地雷一同布設阻止人工掃雷。還有就是壞人會用松髮式起爆器。這種引信踩一下是不會炸的,抬腿後如果原先壓迫物沒有移動,也不會炸。此外,還有拉發引信,早期用於《地雷戰》那種拉繩地雷,現在用於部分絆發地雷/詭雷。
  • 講述|踩到地雷,你經歷過嗎?
    面對沒有底線的恐怖分子和沒有上限的炸藥當量,防禦工事無論多麼堅固都不過分。一天上午,快反排完成對戰區司令部周邊的例行巡邏後,開始向營區重要位置搬運沙箱和沙袋,準備強化防禦要點。9點左右,下士許思典在搬運沙箱的過程中,突然身體一傾,右腳一陷,「咔嚓」一個悶聲讓人頭皮發麻。「我可能踩到地雷了!」許思典一字一頓地說出這話。「思典,千萬別動,別動!」
  • 士兵如果踩到反坦克地雷, 地雷會不會爆炸
    與反步兵地雷相比,反坦克地雷通常擁有更多的炸藥,並引信被改造成只會被車輛觸發。反坦克地雷有TNT炸藥、引信、和發火裝置組成,與反步兵地雷相比,反坦克地雷通常裝填有有更多的炸藥,被大於180公斤時的力量觸發引信才可以引發爆炸,因為要防止人和汽車引爆。步兵踩到反坦克地雷,通常不會爆炸!如果你確定軍隊有180公斤以上的大胖子,那很可能會爆炸!
  • 【不止遊戲】遊戲中的地雷 真實威力有多恐怖?
    明代兵書《武備志》裡就記載了十多款地雷。通過多次改進和創造,中國古代的地雷有較高的發展水平。但真正地雷走向制式化,由俄國在1903年開始研製。之後隨著兩次世界大戰,地雷有了快速的發展。最基本的地雷通常是反步兵的,就是埋於地下幾釐米處,通過人踩在上面觸發。結構有壓髮式和松髮式。壓發就是踩上去就炸,而松發則是踩上去後鬆開才炸。
  • 中國又裝備最新單兵榴彈發射器,打不死你我就炸死你?|輕武專欄
    原版的RPG7火箭彈壓電引信沒有落地炸功能,對軟目標不能發火,而且彈頭金屬破片少,對人員殺傷效果很差。電影《黑鷹墜落》中,美軍士兵被RPG-7彈頭穿透身體而未炸,而炸了的把美軍士兵掀翻而未傷,也是這一缺陷的真實反映。
  • 解放軍用這種地雷一次性把104名越軍轟死|輕武專欄
    輕武專欄是軍武全新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在軍迷中一直流傳「此面向敵」的梗,其實這是一向反步兵定向地雷。在1965年發生的德浪河谷戰役,美軍第7騎兵團1營在直升機突擊作戰中被數倍於己的北越軍包圍,最終自己損失234人,消滅北越軍隊1037人(美軍方面統計),第1營在友軍的支援下逃出生天,M18A1闊劍地雷起了巨大的作用。
  • 當我們踩到反坦克地雷時應該談些什麼?
    圖為影視劇中踩地雷的場景在種類眾多的反坦克武器中,反坦克地雷在其中並不起眼,但小個頭的他卻會發揮巨大的作用,能夠牽制和攔截機械化部隊
  • 步兵一旦踩到反坦克地雷上會如何?
    現代化的反單兵地雷,已經越來越難以對付,因為內部已經採用了極少的金屬材料,TNT和黑索金一類的炸藥,本身是很難用金屬探測器探測出來,而且在使用塑料雷外殼的情況下,就更難探測。現在的反單兵地雷,故意裝藥量非常少,只能把人當場炸的不輕,卻不會炸死。
  • 中越邊境地雷村:離不開的故土,一畝地裡還埋著42顆雷
    從地雷產地看,有中式、美式、蘇式、德式、越式等;從排雷情況看,有暗雷、吊雷、跳雷、詭計雷、防步兵地雷、防坦克地雷及各種遺棄的爆炸物(迫擊炮彈、手榴彈、子彈)等;從埋設角度看,不僅僅工兵拿著地雷箱子直接傾倒,還有特種兵也在埋設,部隊第一次埋設被炸塵土翻蓋後換防部隊又重複第二次、第三次埋雷;所以,到底具體有多少地雷,恐怕只有天知道。
  • 電影 | 《地雷戰》
    軍區為了粉碎敵人的蠶食政策,加強邊沿地區的對敵鬥爭,特地從主力部隊抽調一批幹部,來組織和領導各地的民兵武裝;同時,還集訓了一批民兵骨幹,學習使用地雷的本領,號召人們對日本強盜展開地雷戰。黃村當時是敵人的一個重要據點。和黃村遙遙相對,隔著一個山口,有個趙家莊,是根據地的邊沿。
  • 成功研製這種大殺器怎麼不自用?|輕武專欄
    輕武專欄是軍武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打不準也能炸死你事實上,榴彈發射器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並不久遠,抗戰時期八路軍兵工廠推出的槍口榴彈發射筒就可以看做中國第一代榴彈發射器的雛形。在轉輪武器發展過程中,如何使轉輪旋轉一直是個難題。在西部牛仔時代,牛仔們都是用手撥動轉輪來實現換彈。
  • 果敢有人踩上地雷後沒敢挪腳 地雷還是爆了!(照片+現場視頻)
    兩年來,果敢地區與中國接壤的界碑沿線已經發生了邊民「走小路」(註:偷越緬中國境線)時被地雷炸傷者多起。>通過視頻可見,緬方一側有人偷越國境,企圖以「走小路」的形式進入中國,然後就誤踏進果敢軍方埋設的雷區內並且是不幸踩到地雷。
  • 【孤星】(13)深夜偷襲,特遣隊踩響中越之戰的第一顆地雷
    【孤星】(13)深夜偷襲,特遣隊踩響中越之戰的第一顆地雷在板爛,
  • |輕武專欄
    ▲謝爾曼上安裝的錘擊式掃雷器為後方部隊開路 戰時快速排雷方法,早期就是坦克或者裝甲車為了防止踩中地雷,許多坦克會在前方安裝了滾壓式掃雷器用來提前碾爆地雷,確定地雷型號及有無詭雷裝置,很多工兵都是犧牲在這個步驟,所以是最危險的一道程序,要知道有些地雷是專門炸工兵的。
  • 經典老電影之《地雷戰》
    據歷史遺物顯示地雷戰戰術形成並匯集成冊是在民國30年12月28日,作者署名劉丁,書名叫《地雷課本》,全書共分十課。第一課《總說地雷》概述了太南地區的地雷戰概況,由此書可知地雷戰最初是在太南地區誕生。至1941年已經形成戰術彙編成冊後流通至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