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在歐洲大陸上有領土,卻為何把首都建在海島上?

2021-02-18 高中地理學習輔導

丹麥王國位居歐洲大陸的西北端,南部毗連德國,北隔卡特加特海峽與挪威、瑞典相望。雖然丹麥在歐洲大陸上擁有地盤,但其首都哥本哈根卻建在了一座海島上,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地形因素。丹麥在歐洲大陸的部分是日德蘭半島,全境被低矮的平原和丘陵覆蓋,且三面臨海,可以說毫無據險防守之地,對機動性高的敵軍尤其沒有防禦力。十七世紀中葉,瑞典一代名將託爾斯藤森率軍自德意志的波西米亞直插丹麥南部,其利用火炮機動靈活的特點縱橫馳騁在平坦的日德蘭半島,這使得丹麥只得龜縮在海島上,無奈的接受了戰敗的事實,並將波羅的海霸權拱手相送。而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雖然也儘是平原丘陵,但畢竟擁有海洋屏障,如若依靠強勢海軍護衛,定可驅逐來犯之敵。那歷史上的丹麥海軍處於何種水平呢?

其實丹麥是以海立國的。古代的丹麥人和瑞典人、挪威人統稱為諾曼人,自九世紀開始,他們出海遠航,四處劫掠,肆意攻擊破壞西歐沿海地區的修道院、鄉村和城市。其中丹麥人在克努特大帝的帶領下,更是徵服了整個英格蘭,建立起了地跨北歐和英格蘭的克努特帝國。當時的丹麥船隊使用的是尖底無甲的木船,雖然每艘只能裝載四十人,但其速度快,吃水淺,便於從河流的出海口沿河上溯,深入內陸。後來為了維持殖民貿易的運轉和北歐的海洋霸權,丹麥將大量的資源集中到了新船的建造和武器裝備的開發。所以說在打仗如同家常便飯的歐洲,即使丹麥陸軍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但只要有強勢海軍的存在,丹麥就可以保衛哥本哈根,就可以繼續在北海和波羅的海耀武揚威。

在17世紀60年代的一場爭奪北歐領導權戰爭中,雖然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五世親率的一萬五千人大軍在現今瑞典南部的隆德附近,被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率領的八千士兵擊敗,但由尼爾斯·尤爾指揮的丹麥海軍卻在克厄灣大獲全勝,取得了殲滅敵艦八艘的佳績。這使得卡爾十一世雖然與哥本哈根僅僅隔著一道狹窄的厄勒海峽,但也只能望洋興嘆了。除了地形等因素外,丹麥對首都的選址還受到了地理位置的影響,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點是便於掌控厄勒海峽。厄勒海峽即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與瑞典斯科訥省夾峙的狹長型海峽,最窄處僅四公裡,是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最重要的海上進出通道。除戰略價值外,厄勒海峽還有著誘人的經濟價值,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丹麥的錢袋子。從十五世紀開始,所有通過厄勒海峽的外國船隻都要交納通行稅,稅額一般是所運貨物價值的1%到2%。1857年,隨著《哥本哈根公約》的生效,丹麥掌控的所有海峽都成了國際航道,外國船隻可自由通行。作為補償,丹麥可一次性獲得3350萬裡格斯銀行達勒(裡格斯銀行達勒是丹麥在1813年後鑄造的貨幣,含銀量6%),其中英國和沙俄各支付三分之一。

第二點是西蘭島曾經地處丹麥王國本土的中心位置,在此建立首都可以更好的輻射到全國。十七世紀中葉以前,丹麥王國本土除了日德蘭半島和西蘭島、菲英島、洛蘭島等島嶼外,還有厄勒海峽以東的斯科訥等地。1658年2月,瑞典國王卡爾十世趁著海水被封凍的契機,登上西蘭島,兵臨哥本哈根城下。驚慌失措的丹麥只得求和,割讓了厄勒海峽以東全部地盤。此後丹麥雖然加入了沙俄、波蘭等國反對瑞典的大北方戰爭並最終取得勝利,但戰後的丹麥並未收回厄勒海峽以東的失地,因為歐洲列強們都不願意讓波羅的海的出入口被一個國家控制。

現在的哥本哈根仍是丹麥王國最大的城市和最大商港,亦是北歐地區重要的海陸空交通樞紐,有厄勒海峽大橋與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相連。可以說,哥本哈根既是現代化的都市,又是歷史氣息濃厚的古城。在新興企業和古老建築的交相輝映中,哥本哈根展現著別樣魅力。

【試題連結】

材料一 哥本哈根面積97km²,人口67.2萬,平均海拔30m,在哥本哈根,騎自行車不僅是一種交通手段,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據統計,哥本哈根市區有自行車65萬輛,自行車道429 km,自行車停放點4.8萬個,55%的市民騎車上班,63%的國會議員騎車上班,是名副其實的「自行車之都」。

材料二  太平洋生蠔屬於廣溫性貝類,對水溫的適應性較強,一般在水溫-3—32℃範圍內均能生存,主要分布於低潮線至水深20米的淺海區,生蠔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口感嫩滑,有「海洋牛奶」之美稱。目前丹麥被太平洋生蠔這一新物種入侵,肆意瘋長,對當地生態造成極大破壞。2017年4月24日,丹麥駐華大使館的微博上發布了一篇文章,「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來丹麥海岸吃生蠔,約嗎?」很快這條微博成為了當日熱門,中國網友們紛紛對此表示:「生蠔天敵在中國」,「願漂洋過海去救災」。

材料三  下圖為哥本哈根位置示意圖。

(1)結合圖文材料分析哥本哈根成為「自行車之都」的原因。

(2)分析太平洋生蠔在丹麥西海岸大量繁殖的原因。

(3)面對丹麥生蠔危機,廣大網友建議將生蠔出口到中國,試評價其不利條件。

【答案與解析】


(1)原因:城區地形平坦,方便騎行;城區出行距離較短,適合騎行;自行車的基礎設施完善(自行車道長、停車點多);公民環保意識強(或國家政策的鼓勵);自行車低碳環保,機動靈活。

(2)海岸線漫長,淺海面積廣,光熱條件較好,利於生蠔生存;多條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積,利於浮遊生物生長,餌料豐富;北大西洋暖流流經,水溫適宜,利于越冬;當地天敵少,人們捕撈少。

(3)丹麥生蠔可能不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市場難以打開;距離較遠,運輸成本高,導致價格較高,市場競爭力弱;生蠔對保鮮要求高,導致保鮮成本高。

【解析】


(1)本題考查自然環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哥本哈根成為「自行車之都」與當地的地形、人文環境有關。根據材料可知,哥本哈根海拔低,地形平坦,方便騎行;城區面積小,出行距離較短,適合騎行;自行車的基礎設施完善(自行車道長、停車點多);公民環保意識強(或國家政策的鼓勵);自行車低碳環保,機動靈活。

(2)本題考查丹麥的地理環境特徵。根據生蠔的生活習性,丹麥西海岸大量繁殖與當地的地理環境適合生蠔生長有關。海岸線漫長,淺海面積廣,光熱條件較好,利於生蠔生存;多條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積,利於浮遊生物生長,餌料豐富;北大西洋暖流流經,水溫適宜,利于越冬;當地天敵少,人們捕撈少。

(3)本題考查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聯繫。不可行主要從兩地的運輸距離和運輸成本以及市場需求上來回答。從市場需求來看丹麥生蠔可能不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市場難以打開;丹麥距離中國太遠,運輸成本高,導致價格較高,市場競爭力弱;生蠔對保鮮要求高,導致保鮮成本高。


相關焦點

  • 丹麥佔據著大半個日德蘭半島,為何卻把首都建在了海島上
    丹麥,位於歐洲北部,是一個經濟富庶、風景秀麗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丹麥的國土面積4.3萬平方公裡,其中大部分領土位於日德蘭半島。
  • 赤道幾內亞在非洲大陸有領土,為何首都卻定在遠離本土的島上?
    首都是一個國家的「心臟」,在一些國土橫跨大陸本土和海島的國家裡,首都往往選擇在國家的大陸主體部分
  • 丹麥
    丹麥本土則包括日德蘭半島、菲因島、西蘭島及附近島嶼,北部隔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南部與德國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1397年6月與瑞典、挪威組建卡爾馬聯盟,並成為聯盟的領導者,世界上第一面國旗便是1219誕生的丹麥國旗,被稱為「丹麥人的力量」。
  • 赤道幾內亞大部分是陸地,為何首都在小島上?
    赤道幾內亞分為兩個部分:大陸部分和海島部分。大陸部分稱為木尼河地區,面積26017平方公裡。海島部分加在一起總共有2034平方公裡,比奧科島最大,2017平方公裡,以及比奧科島西南六百多公裡的安諾本島。
  • 北歐音樂地圖:丹麥
    在丹麥,不僅教育免費,政府鼓勵你讀大學,每人每月補貼6000克朗(克朗和人民幣比率差不多)。上大學你根本不用考慮自己的專業是不是能有好的就業機會,將來是不是能掙大錢。這在其他國家更不是不敢想啊!即便在美國,你想學藝術都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事情啊!因為你畢業之後根本還不起貸款,不過你在丹麥,根本不用考慮這樣的問題,你不用擔心自己將來會不會成名,有沒有演出機會,只要你喜歡,整個社會都會幫你。
  • 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排名,俄羅斯領土面積為大洋洲兩倍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少女阿狸」,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
  • 丹麥幫美國竊聽歐洲!觸目驚心的西方情報機構
    這種事情已多次發生,華為5G被歐洲多國反覆折騰、《中歐投資協定》被歐洲議會凍結、在涉臺涉港涉疆問題上,歐洲也是對中國屢屢發難……歐洲用損害自身利益的手段破壞中國利益,真是為了所謂的「價值觀」嗎?為了「捍衛人權」嗎?當然不是。這些鬼魅伎倆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鬼影--歐洲各國情報部門。
  • 丹麥戰爭:俾斯麥權衡利弊手腕強硬
    就像17 世紀和18 世紀的諸多類似事件一樣,它的起因是去世的國王沒有男性繼承人。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稱這一事件為1864 年「丹麥王室繼位之戰」。另一方面,什勒斯維希– 霍爾斯坦危機之所以會引發一場戰爭,是因為它引發了大規模民族主義運動。早在1848 年,法蘭克福議會就體會到了什勒斯維希– 霍爾斯坦問題對德意志民族運動的煽動作用。
  • 歷代丹麥國王王后都安葬在哪裡?
    羅斯基勒仍屬於大哥本哈根區,因此可以使用哥本哈根卡從首都乘列車到此地。到達羅斯基勒後,只需步行15分鐘就可到達。一路上可以順便逛一下這個小城。羅斯基勒位於首都哥本哈根西部30公裡,不到5萬人口在中國也就是一個中型鎮的水平,但它卻是丹麥卻是第10大城市(汗,中國的前10名至少有500萬人吧?!)
  • 距離印度本土數千公裡的安達曼群島,為何會被印度「撿漏」成功
    我們都知道,印度是南亞大陸國家,其國土面積有298萬平方公裡,目前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之一,並且人口還在不斷地增長當中,在未來一段時間必將超過我國
  • 童話Danmark丹麥—日德蘭半島
    而日德蘭半島又是歐洲大陸的北部半島,是丹麥陸地主要構成部分,西和北面為北海,東面為卡特加特(Kattegat)海峽,通過小貝爾特海峽大橋連接菲英島,南面與德國接壤。歐洲的文化歷史離不開這八個半島,我們來看下面一張圖。這一期是整理丹麥景點分享的最後一期,其實還有很多的地方,都沒有完全收羅,是因為有些景點我認為短期旅行不太適合。
  • 冰島啟示:小人物、小公司和小國家的生存智慧(上)
    冰島是歐洲的島國,孤獨地斜掛在北大西洋,遠離歐洲大陸。二戰初期,全國人口12萬;二戰結束,15萬;截至2018年底,全國總人口35萬。這是一個典型的小國。冰島最早的統治者是挪威人,後來丹麥成了冰島的宗主國,丹麥國王兼任冰島國王,一管就是好幾百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歐洲各國來說,是不堪回首的痛苦回憶。對冰島,二戰「別具風情」。
  • 首都伊斯蘭瑪巴德(上) | 巴基斯坦文化
    巴基斯坦的首都,全國政治中心和交通裡程的計算起點。位於巴基斯坦東北部海拔600米的Potohar平原上。Potohar大平原是巴基斯坦由海平面逐漸升高的第三個階梯,海拔高度超過600米。伊斯蘭瑪巴德北靠馬爾格拉山(Mahgela):東邊為避暑勝地茉莉山(Mumee);東南臨拉瓦爾湖,西南距拉瓦爾品第(Rawalpindi)僅一街之隔。
  • 盤點世界上面積最大的5個國家,你們知道都有哪些國家嗎
    TOP1 俄羅斯 (1700萬km²)俄羅斯聯邦(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The Russian Federation,簡稱:俄聯邦、俄國),是一個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首都莫斯科。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1709.82萬平方公裡,由194個民族構成的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
  • 英國歷史上的菸斗故事(一)
    阿爾弗烈德出生於恐怖的北歐海盜入侵的年代,帶領英格蘭人民第一次迫使剽悍的北歐海盜節節敗退,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英格蘭政治、文化和心理上的統一。作為一個有深厚學術素養的國王,他在文化方面的影響更為持久,他的《阿爾弗烈德法典》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原則,讓摩西十誡及耶穌的金律成為英國法律規條的基礎,以及英國自由的基石。這部法典成為後來英國法律體系的基礎。阿爾弗烈德還主持編修了《盎格魯薩克森編年史》。
  • 土耳其領土上的美國核武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定時炸彈?
    ,本不應該出現在任何一個非有核國家的領土上,但美國是一個例外。從地緣政治上看,土耳其北上與保加利亞、喬治亞、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等前蘇聯成員國接壤,可直接幹預高加索地區;東南方向有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進而為土耳其插手中東地區提供了重要的地理條件;往西還有作為「歐洲門戶」的希臘,可以說是西歐地區的「看門人」。
  • 《曉松說》歷史上的9月9日:美國將首都命名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於是在1789年,美國才選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總統——華盛頓總統,組建了國會,並建了一個新的首都。獨立戰爭期間美國最高的領導機構實際上都在費城,後來大家說咱們還是建一個首都吧,但美國人有一種傳統的思想,就是大家都認為當官的人不能總在大城市生活,當官者就要去一個小地方,於是專門建了個不大的城市作為首都,並把它命名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 澳大利亞有大城市雪梨和墨爾本,首都為何放在小城坎培拉?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獨佔一塊完整大陸的國家,大洋洲大陸完全為澳大利亞所獨有,大洋洲大陸又稱為澳洲。
  • 我的海島我的站——五個海島雷達兵的告別
    海島雷達站「雲霧滿山飄,海水繞海礁,人都說那島兒小,遠離大陸在前哨……」當退伍的日子越來越近,在南海深處的某個小島之巔,南部戰區空軍雷達某旅某雷達站5名即將離隊的老兵總是情不自禁哼起這首歌。今年在營區建設中,面對大量的勞動,已經確定退伍的劉得凱熱情不減,幹勁不降,他說:如果可以,我真想當一輩子「老海島」。退伍晚會上,班裡的新同志眼含熱淚,一起為劉得凱送上一首《我的老班長》,幾個人和他久久地擁抱在一起,立志一定要把連隊建得更好。
  • 《閃電戰》入侵童話王國:1940年4月德軍進攻丹麥之役
    丹麥王國位於歐洲的本土非常狹小,領土面積僅為4.3萬平方公裡(作為其海外領地的格陵蘭島面積達217.5萬平方公裡),包括與德國接壤的日德蘭半島以及散布在北海沿岸以及半島與瑞典海岸之間的400多座島嶼,其中比較大的島嶼是西蘭島、菲英島、博恩霍爾姆島等,首都哥本哈根就位於最大的西蘭島的東端。就地理位置來說,丹麥是難以防禦的,國土狹小,幾乎沒有縱深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