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I坦克是二戰中德意志國防軍和武裝黨衛隊所使用的,正式名稱為六號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至1945年納粹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是活躍於第一線的重型坦克。
虎I和虎II都被稱為六號坦克,在當時被評為其中一系列最強的坦克。其開發原因是當時德國進攻法國期間,德意志國防軍的坦克無法對抗某些盟軍坦克。但是開發期間,面對蘇聯的T-34也陷於苦戰。
基於1937年提出進行開發的35噸級坦克,由亨舍爾和保時捷兩家公司同時進行。雖然最後採用了亨舍爾的設計,但是由保時捷提出了以引擎發電推動電動馬達並取消變速箱的想法,如果採用此種方式虎式就是準混動車啦。
▲試做型設計圖
保時捷的設計也沒有浪費,後來成為了斐迪南重型驅逐坦克,參與了1943年的堡壘行動。在會戰結束後,斐迪南又進行了改裝,更名為象式。還有輛完整的保時捷虎式作為第653重裝甲獵兵營的指揮坦克,成為唯一參加過實戰的保時捷虎式,但是在撤退中損失了。
虎式雖然承襲了德國坦克的設計風格,但是裝備了厚重的裝甲和原為高射炮的88毫米炮。另外在初期型中,由於重量問題已預計不能使用橋梁,因此加裝了潛水裝置以供渡河之用。
為了減低對地面的壓力,履帶也較寬,但使用火車運輸時不能通過隧道,為此需要將最外側和外側第二排的負重輪及護板拆除,並裝上為運輸而特別製造的窄履帶。
最初負重輪外圍包裹著橡膠,在後期型中參考了蘇聯坦克的內藏橡膠鋼製負重輪。由於負重輪鐵製部分與履帶直接接觸,所以噪音也是無法避免的,不過卻減少了對橡膠的消耗。
至於主炮可在2000米外擊穿美軍M4中型坦克的前方裝甲,反過來,M4就算在很近的距離也射不穿虎式前方裝甲。同樣面對英軍和蘇聯的大部分坦克也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正因為有了上述原因,也有了在面對虎式坦克時,盟軍必須以三輛以上坦克迎擊的說法。
本篇中的模型使用的板件為麥田的混合虎,以下是模型作者的部分製作過程。
▲第一次做防磁,開始用的是田宮的保利補土,一直粘滾輪上且不好直接用手,遂放棄改用AB。AB的我是直接用水作為離型劑,相比於用油性的潤膚液作為離型劑,水不會影響補土的附著力且乾淨。
▲炮塔靠近儲物籃的地方防磁處理的不好,後面做了塊帆布拿來遮醜了
▲側裙和排氣管罩的蝕刻片是耗時最久的敵方了,開始我是用502直接粘,但是由於蝕刻片的韌性始終固定不了,後面採用了鑽孔+銅管打樁的方式來固定
▲剛素組完的感覺也是不錯的
▲防鏽紅打底
▲用田水噴塗迷彩,色號分別是:黃色——XF60加點白,綠——XF67,棕——XF64,噴筆直噴
▲畢竟已經有防磁了,個人覺得細節已足夠,舊化就採用了輕度的舊化(這裡比較遺憾的是在前期沒有做防磁剝落的效果)
模型作者 jonnylb
作品《1944晚秋》
後臺回復「精選」可以得到更多~
添加個人號後可以進微信群喔
▼
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分享至朋友圈
也別忘記訂閱我們的微信號
「模型島」moxdao
閱讀原文 查看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