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壕是各國軍隊最基礎的土工防禦工事,然而人力挖掘實在太辛苦,在冬季作戰中碰上凍土難度更大。
於是各國軍隊研製了專門用來挖掘壕溝的工程車輛,今天要介紹的就是蘇聯BTM-3高速挖壕車。1949年,哈爾科夫馬雷舍夫工廠(KhZTM)開始批量製造AT-T重型履帶式牽引車(1980年停產),當時主要作為重型火炮的配套車輛。1956年,德米特羅夫斯基挖掘機廠研製了一種特殊的旋轉挖壕機,安裝到AT-T牽引車上供蘇聯陸軍工程兵測試,當時稱之為「409U工程」。
這種軍用高速挖壕車專門用於在包括凍土在內的各種地形,挖掘壕溝或隱蔽工事,先後進行了多次修改,最終列裝的型號為BTM3。這是聖彼得堡博物館中收藏的BTM高速挖壕車,與最終列裝的型號有所不同。
德米特羅夫斯基挖掘機廠位於莫斯科地區的德米特羅夫,是蘇聯最古老的土方機械製造企業,1934年研製成功蘇聯第一種專用挖掘機MK-1。二戰爆發後,1941年德米特羅夫挖掘機廠被疏散到秋明市。1946年返回德米特羅夫後,對工廠進行了重建,再次開始研製挖掘機。
BTM-3車體後部有箱形框架,挖掘機所有的部件和機構都安裝在這個框架上。車身前部安裝一臺V-401G V形12缸水冷柴油機,汽缸容積39升,壓縮比15:1,1600轉/分鐘時最大功率415馬力,1000~1200轉/分鐘最大扭矩2000 Nm。據稱一小時可挖掘長度超過1000米的壕溝,比人工挖掘效率快N倍。
採用多盤式離合器,配備一個帶減速器的五檔變速箱和減速齒輪,9個前進檔,其中4個為工作狀態,1個後退檔。兩個行星式轉向機構和兩個最終傳動裝置。BTM-3戰鬥全重28噸,最高速度36千米/小時,一檔最低速度286米/小時。
底盤與T-54坦克有很多通用部件,採用單銷金屬履帶,對地壓力0.71千克/平方釐米,離地間隙425毫米。
BTM-3前部安裝發動機,之後是金屬駕駛室,可乘坐4人。座椅下方有備件箱,兩個風擋玻璃可以向前打開。駕駛員通過操縱杆和踏板駕駛車輛。
BTM-3挖掘機主體通過升降機構(轎車、牽引鏈條)自動運行,通過減速器和萬向軸將動力傳輸到挖掘機工作部分。
挖掘機採用直徑3.5米的圓盤,上面固定8個鏟鬥,並有相應的配套部件。BTM-3最大挖掘深度為1.5米,寬度1.1米。BTM-3高速挖壕車一直持續生產到1978年,隨後轉產以MTT重型牽引車為底盤的BTM-4挖掘車。
國內某模型廠推出過BTM-3高速挖掘車的1:35縮比模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
沉默的紀念碑:BAT-M戰鬥工程車 參與車諾比搶險而被遺棄
走進神秘的「猛獁之家」德國陸軍第467運輸營開放日見聞
德軍裝甲工兵營開放日活動 特種裝備稀奇古怪 體現漢斯機械怪癖
本人是原SC軍事貼圖區版主hawk26,為大家提供原創軍事內容,感謝大家收看。用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或搜索「hawk26講武堂」微信公眾號,可以關注收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