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蘇聯挖穿地球,為何挖到12262米就停了?50年後才真相大白

2021-02-13 尖端1號

當初蘇聯挖穿地球,為何挖到12262米就停了?50年後才真相大白

自第三次工業革命後,人類科技出現井噴式爆發,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美國與蘇聯冷戰期間進行的科技爭霸,而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和第一個在月球上留下腳印的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也象徵著人類已把目光投向了宇宙!

直至今日,美國與蘇聯的航天爭霸仍在被提及,但與之相比,兩超級大國之間「地底探索」的報導就少了許多。地球內部真的有不知名的生物存在嗎?地底溫度有多高?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這些問題在當時都是未解之謎,而為了解答這些問題,美國率先對地底發起了「進攻」。1956年,代號為「莫霍面鑽探計劃」正式啟動,其目的是「鑽透」莫霍面(莫霍面是地殼和地幔的界面),揭開地幔的秘密,以實現地學研究的重大突破。

考慮到海洋的地殼比陸地要薄很多,平均只有6-7000米,因此,美國計劃花費3億美元的科研經費,在瓜德羅普島附近海域用最先進的CUSSl號鑽探船打洞。但隨著實驗的進行,美國人才發現這項工程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

用當時一位地質學家的話說即使,相當於站在800多米的高樓上用乾麵條,朝著底下的馬路鑽孔。1961年3月,美國人用了幾個月時間,才在水深達948米的迪拉霍亞海岸附近向下鑽進了315米,其實際消耗的人力物力遠不止3億美元。

由於「莫霍面鑽探計劃」技術難度極大且費用高昂,遠超美國預期經費,因此,美國國會於1966年8月否決了對該計劃的撥款預算,計劃也隨之宣告結束。

而見到美國的失敗,本就在航天領域慢了一步的蘇聯就對地底發起了猛烈的「攻勢」。1970年,蘇聯「地球望遠鏡計劃」正式動工,為了計劃的成功,蘇聯吸取了美國的教訓,將實驗地點選在了科拉半島上,還準備了上千名科研人員和充足的研究經費。

從理論上說,蘇聯的這項工程比起航天火箭那樣的高科技,它所需要的僅僅是一臺鑽機,以及一個非常堅硬的鑽頭和牢固的鑽杆。但就是這三樣看似簡單的東西,卻讓蘇聯付出了數十億美元的代價。

首先,深度越深地質結構就越牢固,地底溫度也隨之增高,這讓蘇聯那些普通的鑽機往下鑽至百米左右就無法使用。為此,蘇聯向礦業開採大國瑞士定製相關設備,僅鑽機這一設備,蘇聯前前後後就花費了4億美元左右。

但好在結果並沒有讓人失望,從1970年開始截止至1983年,「科拉超深鑽井」的鑽探深度已達到驚人的12000米,但在1983年至1993年十年間,卻僅僅往下鑽探了262米,次年蘇聯就宣布停止了這項計劃。

那麼,地球地殼的平均厚度為17千米,而蘇聯鑽探的12262米與地殼還差那麼遠,已花費巨額資金的蘇聯為何不繼續鑽探下去呢?

這個問題在21世紀的今天,似乎很容易解答。首先就是溫度對設備的影響,按照鑽探深度每百米地底溫度升高3攝氏度來計算,地底1萬米的深度,溫度就已有300攝氏度。而鑽頭在這種條件下與堅硬的巖石層摩擦時,其溫度還會繼續上升,這讓蘇聯花費大價錢定製的鑽頭用幾個小時就報廢了,而將報廢的鑽頭從1萬米的深度升上來,換好後再下降繼續鑽,這一來一回就得花費7,8個個小時。

其次就是經濟問題。我們都知道,蘇聯的「地球望遠鏡計劃」本就是冷戰的產物,其目的就是為了彰顯蘇聯「某方面」的先進,而這項工程是沒有任何實質收益的。

「地球望遠鏡計劃」如同一個「無底洞」,一直消耗著蘇聯本就不多的資金,因此,從這兩方面看,蘇聯停止這項工程似乎是註定的一件事。

相關焦點

  • 蘇聯「挖穿地球」項目,挖到12262米為何停了?真正原因沒人相信
    要說曾經強大的國家,那肯定少不了蘇聯,那時候只有蘇聯能跟美國抗衡,但最後蘇聯土崩瓦解,解體成多個國家,再也無法回到曾經的輝煌,在蘇聯強大的時候,有很多先進技術都是在世界前列的,而這些先進技術之所以誕生出來都是跟美國明裡暗裡較勁才催生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蘇聯「挖地球」工程,是因為在航天方面被美國領先了一步
  • 蘇聯當初挖穿地球,為什麼在12263米時停手,親歷者道出當年真相!
    除了金錢之外,兩國在其他方面的較量也有很多,美蘇兩國曾經還有過一次挖地球的比賽,根據有關記載,蘇聯當初曾經派人挖地球,不過中途卻在挖到12263米時停手,很多人都想知道蘇聯為何在這時收手,一位親身經歷者就為我們說出了當年的真相。
  • 蘇聯曾計劃將地球挖穿,為何挖到1.2萬米時停下?真挖到地獄了?
    其實蘇聯在瓦解之前,在國際上的地位還是非常高的,畢竟是和美國爭奪老大位置的選手,在各個領域都比較優秀,當時對太空的探索被美國搶先了一步,於是蘇聯改變了方向,既然上天已經落後,那不如就做第一個入地的人吧!於是他們啟動了挖地球的計劃,打算將地球挖穿。
  • 蘇聯人20多年在地球上挖了個12262米的深坑,94年卻直接封存!
    當年前蘇聯跟美國搞軍備競賽,美國第一個登上月球,結果大大刺激到了前蘇聯,蘇聯決定反其道而行,實行一個名為科拉超深鑽井的科研項目,跟美國比誰鑽的深!1970年,蘇聯在經過漫長的準備之後,終於啟動了打通莫霍面的計劃。當時蘇聯給參與計劃的科學家每人分了一套房子,可見蘇聯是憋了一口氣決心把美國人踩在腳下的。
  • 地心世界揭秘,如果一直往下挖你猜不到能挖到什麼
    沒錯!這就是解決這個疑問的最粗暴的方法,那麼這種事適合誰來幹呢?當然是蘇聯!大力出奇蹟的事蘇聯沒少幹過,當然也沒有放過這麼難得的機會。按照人們的設想,科拉井在4年後就可達到15000m的目標。雖然12262米的垂直鑽孔已經十分驚人,但這個深度甚至還沒接近地殼的厚度,僅僅相當於地球半徑的0.2%而已。地球內部的樣子我們依舊無能知曉。
  • 中美英狙擊槍射程盤點:美2286米,英1600米,中國是多少?
    狙擊槍其實是槍械在後來發展出來的特種槍械,最開始的時候由於槍械沒有膛線人們使用的是滑膛槍,導致了當時的槍械精度很低。直到膛線被發明出來,線膛槍的精度大幅提高,專業的狙擊槍才漸漸出現。美國是目前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大的超級大國,本身就是靠著軍工產業而崛起,所以美國的軍事工業非常厲害,在歷史上美國研發製造了許多名槍,例如美國的M1、湯姆遜等等名槍都是享譽世界。
  • 蘇聯科技的巔峰,被人遺忘的第五代戰機:米格MFI重型戰鬥機
    當世界各國開始意識到制空權的重要性以後,都積極的投入到了戰機的研製中。
  • 蘇聯BTM-3高速挖壕車 專為凍土研製的神器 一小時挖溝超1000米
    於是各國軍隊研製了專門用來挖掘壕溝的工程車輛,今天要介紹的就是蘇聯BTM-3高速挖壕車。1949年,哈爾科夫馬雷舍夫工廠(KhZTM)開始批量製造AT-T重型履帶式牽引車(1980年停產),當時主要作為重型火炮的配套車輛。1956年,德米特羅夫斯基挖掘機廠研製了一種特殊的旋轉挖壕機,安裝到AT-T牽引車上供蘇聯陸軍工程兵測試,當時稱之為「409U工程」。
  • 美軍為何不愛挖戰壕,散兵坑只及膝蓋,而解放軍戰壕又大又深
    到了二戰和越戰時期,美軍的戰壕也算是嚴肅認真。二戰時,巴頓帶兵就非常嚴格,他讓士兵挖掩體,挖完自己就去踹沙包,只要踹得動的,就讓該部隊軍官背著沙包跑步。因治軍嚴格,巴頓統領的第三集團軍是西線美軍中傷亡最小的。不過,近些年美軍和西方國家軍隊的野戰戰壕都挖的特別簡單,臨時戰壕非常淺,基本就一條線,更多的是挖散兵坑,每個坑二三人。
  • 一戰中國勞工:挖戰壕距德軍50米,2萬埋骨他鄉,也有人收穫愛情
    為何也算是戰勝國呢?這就不得不提中國勞工的貢獻了。一戰爆發後,北洋政府曾提出派遣一批華工到歐洲去,以此來彌補協約國勞動力上的不足。起初這一建議遭到了英國拒絕,原因是英國人認為如果讓中國勞工進入歐洲,那麼戰後就不得不考慮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隨著歐洲戰場戰況日益慘烈,英、法兩國上百萬青壯年戰死沙場,兩國都出現了勞動力日益不足的狀況,只能同意了中國向歐洲派遣勞工的建議。
  • 核爆炸能用來建水庫、挖運河,美蘇共用151次,如何避免核汙染?
    世界上首個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是美國,美國在1945年成功研製出原子彈,並將其投入實戰後4年,蘇聯人才掌握了原子彈製作的全部秘密和技術,很明顯在核武器領域美國走在了最前面。但是要說怎樣將原子彈的潛在價值最大化,顯然還是蘇聯的科學家們最具有探索精神,有關核武器的用途,蘇聯曾進行諸多探索,最為著名的一次就是使用核彈「挖水庫」。但是,這種用途似乎並不妥當。眾所周知,核武器爆炸包括核電站的爆炸,都會對自然環境造成長期的放射性汙染,並對周邊建築造成熱輻射毀壞,使相當大的一片區域內不適宜人類居住。
  • 挖穿銀河系丨阿瓦隆級配裝攻略
    差不多該出門挖挖礦,能省一點是一點啦~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滲透者掃礦,戰列戰巡挖礦。二是開著阿瓦隆走到哪、掃到哪、挖到哪。不為別的,只求爆幾次金礦維持一下生活。通常大家對阿瓦隆的印象是什麼呢?那就是高穩定了!出門九穩、十二穩都是基本操作,固然你不怕被抓了,挖礦效率呢?
  • 登裝甲戰車放炮+挖燴蕃薯+挖馬碲+打地鼠+滑草+磨豆漿米餅¥178
    登裝甲戰車放炮+挖燴蕃薯+挖馬碲+皮艇+打地鼠+滑草+磨豆漿米餅¥178農耕體驗~挖(燴)蕃薯、挖馬蹄、木薯採摘樂趣~採摘沙糖桔、砍甘蔗《挖馬蹄》馬蹄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
  • 「從空氣中挖石油」,加拿大對世界又一大貢獻!
    就在溫哥華以北50公裡的斯闊米什(Squamish, B.C),800萬元建了個小廠,從「空中挖石油」!2015年建廠,如今已經可以每天從「空氣中挖」一桶石油!什麼?石油不是從地下挖的嗎?從空氣中挖,且不是天方夜譚?騙人的吧?No. 不是騙人的。
  • 挖!這款中國大神器竟如此厲害!!!
    為專門執行對中國的禁運,巴統設立有中國委員會,列有中國禁運清單,該禁單所包括的項目比蘇聯和東歐國家所適用的國際禁單項目還要多500餘種。    冷戰結束後,巴統於1994年解散,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禁運和技術封鎖並沒有隨之結束。後來的瓦納森協定作為巴統的繼承者,依然延續對中國的禁運政策。
  • 莫斯科地鐵:從蘇聯到俄羅斯
    衛國戰爭與三期工程地鐵的第二期工程建設完成後,緊接著的自然是第三期。如果沒有納粹入侵的話,三期工程會完成得更早、更好。1941年6月22日,偉大的衛國戰爭開始後的第一個晚上,有50萬人進入地鐵站和隧道躲避德軍的空襲。
  • 史上最搞笑的越獄,600人挖隧道一年,伸出腦袋時,發現短了3米
    在這個戰亂的年代,這些戰俘的日子,是非常愜意和舒適,本來這些戰俘覺得就這樣「混」到戰爭結束就滿足了,直到1943年,英國皇家空軍的羅傑·布舍爾被關押到拉夫特3號戰俘營當中。他就跟著幾位飛行員策劃了越獄,他們收集空罐頭,鐵勺,用來挖掘地洞,布舍爾為了防止被德國人發現,一共挖了三條隧道,即:「湯姆」「迪克」「哈利」,不過前兩條被德國人發現,被炸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