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世界揭秘,如果一直往下挖你猜不到能挖到什麼

2021-02-19 超自然現象


誰都想知道地底下究竟是不是地獄,怎麼辦?挖穿它!

沒錯!這就是解決這個疑問的最粗暴的方法,那麼這種事適合誰來幹呢?當然是蘇聯!

大力出奇蹟的事蘇聯沒少幹過,當然也沒有放過這麼難得的機會。事情的開端源自於美蘇冷戰的各方面競賽,與我們熟知的軍備競賽,太空競賽一樣,鑽探競賽也是能破紀錄長面子的大工程。早在1957年,美國的海洋物理學家就提出了一個想法:在大洋底部打一口穿透莫霍面 * 的超深鑽井,為地球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註:地殼與地幔間的分界面,由克羅埃西亞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故稱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

同一年,一批想法相似的美國科學家正式向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提出了莫霍計劃(Project Mohole)。這項計劃預計會耗費1500至2000萬美元,裡面包括租用大型鑽探船以及每年的鑽探費用。次年計劃獲得了基金會的資金支持,研究人員紅紅火火地開工了。

大概鑽了有2年,鑽孔已經達到了183米,雖然已經破紀錄了,但離目標還非常遙遠。隨著深度的增加,項目的計劃費用也陡升至1.1億美元,計劃隨之擱淺。之後美國便將冷戰的精力放在了徵服太空上,結果如我們所知,美國在太空競賽後期上佔了絕對的上風。

而蘇聯並沒有放棄超深鑽井計劃,反而視作是冷戰中差異化競爭的好項目。

他們在1960至1965年間圍繞計劃共制定了198項任務,蘇聯地質部牽頭吸收了全蘇150多個部門參與到此計劃中。超深鑽井計劃目標深度為15000m,有別於海洋鑽探的方式,蘇聯打算在科拉半島上實施他們的雄心壯志。

科拉井於1970年開鑽,正值紀念列寧誕辰100周年,從地表至7000m深的鑽進過程都比較順利,隨後鑽頭進入到一個相對脆弱的巖層中。在繼續向下挖掘的時候,周圍的巖石突然出現了塌落,塌落的碎石正好卡住了鑽杆。操作人員試圖提起鑽頭,不料鑽頭也在提升過程中意外掉落,這樣的事故發生了不止一次,鑽探進度也因此受阻。

經過好幾年的努力,科拉井終於迎來了它首個歷史性時刻。1979年6月,鑽孔深度達到了9584m,一舉打破由美國奧克拉荷馬州Berthar Rogers超深鑽孔保持的世界記錄。

進入深度10km的巖層後,鑽頭和鑽杆的自重已經超過了200噸。再加上與周圍巖石的摩擦力,鑽杆有些不堪重負,好幾次都被擰斷了。

巨額的投入換來了持續的進步。1983年,鑽孔首次突破了12000m的深度,到了1989年,科拉超深鑽孔深度更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2262m。

按照人們的設想,科拉井在4年後就可達到15000m的目標。但由於井底溫度比預想中更高,在目標深度更可能達到300℃以上,鑽探工作被迫終止了。這也給不明真相的人們留下了遐想的空間。

最流行的說法是,鑽探工作意外停止是因為遇到了超自然現象。「研究人員聽到鑽孔裡傳出奇怪的聲音,於是向其中投入了耐熱的話筒與傳感器。」「話筒錄下了地獄般的哀嚎聲,似乎有數不清的人正遭受巨大的痛苦。」

芬蘭一家報紙更聲稱,鑽探進行到一半時,從鑽孔飛出了一隻青面獠牙、長有翅膀的怪物。怪物尖叫著飛走了,嚇得一些工人轉身就跑。

實際上科拉井直徑約為23cm,實在很難想像能飛出什麼「怪物」來。

雖然12262米的垂直鑽孔已經十分驚人,但這個深度甚至還沒接近地殼的厚度,僅僅相當於地球半徑的0.2%而已。地球內部的樣子我們依舊無能知曉。

可是現代地理告訴我們,地球的結構類似雞蛋,有地殼有地幔有地核,這些複雜的結構我們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其實類似於我們挑西瓜的過程,在買下之前只能通過間接的方式判斷好壞。科學家們也是用同樣的方法間接推測出地球的內部結構的。挑西瓜時我們會輕拍表面,以聲音來判斷它的成熟程度,地理上,科學家們則用地震波來幹這種事。

1909年,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就「聽」到了一些蛛絲馬跡。他在計算地震數據時意外發現,地震波傳播速度在地底約54公裡處突然有明顯的增長。由於地震波在不同的物質中傳播速度不同,這說明在地殼下還存在著另一種性質不同的東西,也即我們所說的地幔。大家也終於開始意識到,原來地球內部是分層的。為了紀念他的貢獻,人們就將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命名為莫霍面。

之後,地理學家古登堡在統計全球的地震數據事,發現地震的縱橫波傳遞存在盲區。假設在北極發生了地震,那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就完全接收不到地震的縱橫波。而與北極相對應的南極大陸,卻只能接收到縱波。如果地球內部是均勻的地幔,那麼理應全球都能感受到地震波才對。

於是古登堡作出了大膽的假設:這是因為地球內部還存在著一個液態的地核。由於橫波無法在液體中傳播,所以在經過地核時就會被擋住,這樣才能解釋南極大陸只能接收到地震縱波的現象。

隨著各國科學家的深入研究,人們對地球構造的認識也越來越具體。地球構造的最後一塊拼圖是由丹麥地震學家英厄·萊曼補上的。計算了大量地震波速度後,她發現在深度接近3000km時橫波速度消失了,這符合液體不傳遞橫波的理論。但到了5000km以下,橫波又重新出現。通過推斷她得出結論,地核內應該還存在著一個固態的內核。

這才有了我們今天地殼、地幔、地外核、地內核的構造模型。

轉載請標明  部分資料來源網絡不妥請告知

相關焦點

  • 蘇聯「挖穿地球」項目,挖到12262米為何停了?真正原因沒人相信
    要說曾經強大的國家,那肯定少不了蘇聯,那時候只有蘇聯能跟美國抗衡,但最後蘇聯土崩瓦解,解體成多個國家,再也無法回到曾經的輝煌,在蘇聯強大的時候,有很多先進技術都是在世界前列的,而這些先進技術之所以誕生出來都是跟美國明裡暗裡較勁才催生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蘇聯「挖地球」工程,是因為在航天方面被美國領先了一步
  • 蘇聯曾計劃將地球挖穿,為何挖到1.2萬米時停下?真挖到地獄了?
    於是他們啟動了挖地球的計劃,打算將地球挖穿。蘇聯在進行這項計劃之前,也已經做了很長四濺的準備,他覺得地下應該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東西,而且如果真的挖穿了,那價值可就更大了!想好了這些,蘇聯決定啟動這個計劃,只是他們還沒有達到第一個小目標的時候,就停了下來,這是為什麼?難道真的是挖到了地獄?我們來了解一下具體情況。
  • 「從空氣中挖石油」,加拿大對世界又一大貢獻!
    現在又有了個黑科技,加拿大第一個搞,世界領先。是什麼呢?就在溫哥華以北50公裡的斯闊米什(Squamish, B.C),800萬元建了個小廠,從「空中挖石油」!2015年建廠,如今已經可以每天從「空氣中挖」一桶石油!什麼?石油不是從地下挖的嗎?從空氣中挖,且不是天方夜譚?騙人的吧?No.
  • 當初蘇聯挖穿地球,為何挖到12262米就停了?50年後才真相大白
    當初蘇聯挖穿地球,為何挖到12262米就停了?
  • 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是馬裡亞納海溝,那麼馬裡亞納海溝底部還能往下嗎?是不是到地心了?
    馬裡亞納海溝就是由太平洋板塊俯衝到亞歐板塊下方而形成,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大部分水深都在8000米以上,最深處深度達到了11034米。至於海溝的底部,當然就是地殼了,也就是巖石圈的範疇,如果要再往下就需要鑽井了,當然離地心的距離那還差的遠了,因為地球的平均半徑有6371千米。
  • 如果你是一個古蘇美爾人...
    如果我們有幸能造訪今天伊拉克的「沼澤一族」,仍能看到傳承千年的「漂浮的屋宇」和「蘇美爾小船」。但是你在沼澤地附近挖了又挖,找到了很多粘土,卻找不到合適的石材,做雕塑。「這個姿勢沒有嘗試過」,「我在這方面沒有什麼經驗」,「好痛」,「你在幹什麼啊!?討厭啦,你家好害羞....」
  • 戰鬥民族挖出世界上最深的坑,根治了20多年的深井病
    但事實上,人類對腳下踩著的這片土地了解少之又少,尤其是與看似遙遠的浩瀚星空相比起來:人類已能觀察到137億光年外的宇宙動向,但對地心的樣貌卻一無所知。迄今為止最深入地心的探索,仍然要追溯到當年前蘇聯的嘗試。二戰之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陷入冷戰,誰也不服誰,就連挖坑也要比誰挖得更深。
  • 馬裡亞納海溝會不會深入地心?下面有什麼?科學家發現害怕的東西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可能看到一些報告,說日本正在往馬裡亞納海溝靠近,最終可能會滑落到該區域,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其實很久已經沒有相關性研究了,是不是真的不清楚,如果是真的,這裡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馬裡亞納海溝確實比較深,能夠「裝下」日本。
  • 挖!這款中國大神器竟如此厲害!!!
    那麼,什麼是挖泥船?是不是類似於經常在河裡看見的挖沙船?挖泥船犯得著出口限制麼?看了這個視頻,你也許會明白,挖泥船有多麼重要的作用了。該船裝備了當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挖泥設備及挖泥自動控制系統,其絞刀功率高達4200KW,可挖中等硬度巖石,適用於各種海況的大型疏浚工程。它不僅可以疏浚土壤、密實沙、碎石,還可以開挖耐壓為40兆帕的巖石。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海上巨無霸」能在八級風浪條件下作業,並在狹窄水域施工。
  • 我的世界:如果所有道具的耐久只有1點,用一次就壞,該怎麼辦?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挖不到鑽石的小菜鳥找到黑客,讓他篡改了《我的世界》的耐久系統,所有裝備的耐久都變成了1點,用一次就壞!你該怎麼辦?《我的世界》中根據合成裝備的材料等級不同,裝備的屬性值與耐久上限也有所不同,在原版遊戲中,鑽石系列的裝備一直是玩家所嚮往的,但是當遊戲中所有道具在合成時只有1點耐久且無法修復,遇到這種情況,你有什麼好的辦法應對嗎?
  • 馬斯克挖的地下高速隧道即將完工,12月10日開放!
    因為真正的粉絲一看就知道,這個「隧道」指的正是馬斯克 2016 年發推文提到的,從自己辦公桌下挖到洛杉磯機場地下的大洞!馬斯克回復道,「嗯,隧道裡就跟你發的圖差不多。」如果馬斯克這次(謝天謝地)不跳票的話,洛杉磯鄉民們就有福了!
  • 高縣羊田鄉又開始挖飛機殘骸了,趕快現場看看
    近日,這個被慢慢淡忘的故事在當地再次火熱,因為在24日,一名村民在挖地過程中發現一些疑似飛機零件殘骸。大家都在討論和猜測,這些零件真的屬於那架墜毀了71年的美軍飛機嗎?一個意外:挖地發現疑似飛機殘骸龍希兵是高縣羊田鄉大坪村的一名村民,最近家裡準備挖魚塘,24日,他和弟弟開始在飛機灣的一塊地裡進行地面平整。
  • 用牛飼料挖石油,教你如何一夜暴富
    這種豆子可能對你來說很陌生,但在各種各樣的零食裡,它還蠻常見的。瓜爾豆能夠提取一種叫「瓜爾膠」的食品添加劑,你可以在食品包裝袋後面那一串不認識的名詞裡面找到它。在乾旱的地方,種子需要儘可能地多抓住水分才能成功發芽,瓜爾豆裡的瓜爾膠就是用來幹這個的。季風季節一到,雨一落下來,它就能夠把水分子團團抓在它旁邊,形成一團黏糊糊的物質,讓種子發出芽來,也能給新芽提供營養。
  • 美海軍上將意外闖入北極地心世界!超越人類數千年的地心文明震驚世界!
    可剛飛了不到五分鐘,眼前白茫茫的冰雪就消失了,在駕駛艙正前方的遠處赫然出現了一些黑黝黝的山脈,伯德趕緊爬升飛機高度,到了900米高度左右,此時飛機正朝著這些山脈前進,而恰巧此時飛機的航向指示儀又恢復了正常,儀錶盤顯示飛機正在朝著正北方向前進。
  • NVIDIA TITAN V性能這麼強,挖ETH速度是RX Vega的兩倍!
    噢不得不說,TITAN V挖礦還是蠻厲害的,挖ETH以太坊的速度是77MH/s,幾乎是未經調教的RX VEGA 64的兩倍之多。雖然在中國由於國家政策幹預,挖礦事業簡直就像是一夜之間「殘存亦末路,兵敗如山倒」,一下子熱潮就推出了。不過這玩意只要不是全球禁止,就一定會繼續。
  • 挖穿銀河系丨阿瓦隆級配裝攻略
    差不多該出門挖挖礦,能省一點是一點啦~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滲透者掃礦,戰列戰巡挖礦。二是開著阿瓦隆走到哪、掃到哪、挖到哪。不為別的,只求爆幾次金礦維持一下生活。通常大家對阿瓦隆的印象是什麼呢?那就是高穩定了!出門九穩、十二穩都是基本操作,固然你不怕被抓了,挖礦效率呢?
  • 蘇聯BTM-3高速挖壕車 專為凍土研製的神器 一小時挖溝超1000米
    於是各國軍隊研製了專門用來挖掘壕溝的工程車輛,今天要介紹的就是蘇聯BTM-3高速挖壕車。1949年,哈爾科夫馬雷舍夫工廠(KhZTM)開始批量製造AT-T重型履帶式牽引車(1980年停產),當時主要作為重型火炮的配套車輛。1956年,德米特羅夫斯基挖掘機廠研製了一種特殊的旋轉挖壕機,安裝到AT-T牽引車上供蘇聯陸軍工程兵測試,當時稱之為「409U工程」。
  • 美國為啥要挖F-117 的「墳」?「復出」背後事兒不簡單
    2021年的大家對隱身戰機已經很熟悉了,要讓你舉例說出幾個型號,什麼F-22,殲-20,F-35估計也能隨口就來。不過,有個型號估計你很可能一時想不起來,那就是F-117」夜鷹」。總之,不管「復出」後發揮著什麼作用,暴露出了什麼問題,都不是最關鍵的。需要我們要琢磨的,應該還是F-117能不能快速的重返部隊。
  • 空心地球:扒一扒神秘的地心世界
    ,還有可以通往另一個星球的傳送門,也因此一直以來地心世界都讓無數人為之嚮往,甚至據說在二戰期間希特勒還曾派人去尋找進入地心世界的方法,並最終在南北極地下深處建立了一個基地。那麼地球之下真有另一個世界嗎?還是人們的想像而已?下面神秘學君就來給大家扒一扒神秘的地心世界。
  • 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在天然礦洞多溜達溜達,總能找到通到地底的洞穴。地底的稀有礦物很多,儘量挖了帶上去。如果運氣太差,實在挖不到鑽石,可以用原始的澆鑄法製作地獄傳送門。只不過步驟很多,每澆鑄一次就要去舀一桶巖漿,很麻煩。走了很遠的距離後,發現末影之眼往下飛了,就在這裡往下挖。你就能進入要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