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 抗日戰爭中的清遠七雄

2022-02-01 清遠發布

抗日戰爭的史書上有無數的英雄,他們有的供人敬仰,有的卻漸被遺忘。在清遠的土地上,也有七個抗日英雄,曾為清遠的安寧、中國的安寧而奮身守護。今天,是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舉國慶祝,此文僅獻給這七位清遠英雄,聊表紀念之情。

李楚瀛(1905.10.30—1950.11.14)

馳騁中原戰場 豫南會戰率部殺敵1600

李楚瀛(1905—1950),中將,名就,字自勖,清遠連南人,黃埔軍校第1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2期畢業。曾任第9師25旅50團團長,1933年任第83師247旅少將旅長,參加長城抗戰,1937年任第23師副師長,抗戰爆發後在津浦路阻擊日軍,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戰後升任第85軍23師師長。

中原抗戰中,李楚瀛這個名字不斷在一些重要職位上出現:1937年的第83師第247旅旅長,1938年的第23師師長,1941年的第85軍軍長,1944年的第19集團軍總司令。

史料顯示,這位將軍以王牌軍指揮官的身份打遍中原戰場每一場關鍵戰役。他曾在河北戰場揮軍衝殺,在荷澤以副師長身份統領敗兵突圍,在鄂北率部正面打擊張牙舞爪的日軍,在豫南以蔣軍王牌的威名使日寇喪膽。豫中潰退時他堅持在西坪鎮指揮收容,為國家保全了大量有生兵力。

1941年1月至10月,第85軍軍長李楚瀛率部先後參加中原會戰和第2次長沙會戰。1941年1月30日,日軍第3師團到達舞陽以南之山區尚店一帶時,李楚瀛率第85軍,對分路向上蔡進攻的日軍第17師團之右翼,發動強有力的攻擊,一次斃傷日軍約1600人。

1945年華北戰場的最後一仗,李楚瀛以第31集團軍副總司令的身份代表集團軍向各界致敬的人潮發表講詞,勾勒著抗戰勝利的願景。

1946年李楚瀛任整編第26軍副軍長。1947年6月任整編第3師師長。1948年任淞滬警備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5月任廣東省第2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兼任連縣縣長,構築割據粵北「大本營」,9月任新編第9軍軍長。

1949年12月18日李楚瀛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1950年11月14日在廣東韶關被處決。

陳見田,譜名龍文,字鳳韶,陽山縣黎埠鎮鳳山村人。

1912年,陳見田從廣東黃埔陸軍小學畢業,與葉挺、張發奎、薛嶽、李漢魂等同學同班。

15歲隨叔父陳昌謨(曾任廣東省高等法院民事審判庭庭長)到廣州,開始入讀陸軍速成學校,然後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深造。軍校畢業後,歷任見習官、排長、連長。1925年升任陳濟棠所轄第四軍十一師營長。1926年參加北伐,任張發奎部團長,駐防山東德州。1928年陳濟棠主粵,調任廣東部隊第三軍第八師二十四團上校團長。

1936年,餘漢謀主持粵政,原第三軍改編為157師,陳見田升任157師471旅少將旅長。1937年11月,任國民政府兵役部主任參事。

1939年11月,日本安藤利吉率第8、第104師團及近衛團進攻粵北,第一次粵北會戰爆發。陳見田率李友莊、鍾定天兩個步兵團參加粵北保衛戰。在清遠源潭青龍崗和從化良口、平背脊等地,與日寇展開陣地爭奪戰,激戰七晝夜,抗擊日軍進攻,最終擊退日軍,為第一次粵北會戰勝利立下重要戰功。

1942年,陳見田升任63軍152師副師長,不久後升師長,繼續在粵北地區抗擊日寇。1944年2月11日任軍政部兵役署副署長。同年11月2日任軍事參議院能議。1945年2月20日復任少將。

抗戰勝利後,1946年7月31日升任第六十三軍中將副軍長。1948年,因患腦溢血於廣州寓所病逝。

李及蘭,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別號自芳,別字治方,廣東陽縣大崀鎮人。民國抗日將領,率部參加武漢會戰,曾任淞滬警備司令部總司令、廣州衛戍總司令、國防部參謀次長、授陸軍中將等軍界要職。

1922年5月,李及蘭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1938年夏,任第五十五師師長,參加武漢會戰。次年5月,率部參加隨棗會戰。1940年1月,擢第九十四軍中將軍長,下轄五十五、一二一、一八五三個師,隸屬第六戰區。同時,兼任宜(昌)巴(東)要塞區守備司令,主要擔負長江上遊防務。期間,參與湘鄂豫地區對日軍作戰。5月,率軍參加棗宜會戰。先馳援襄樊,隨後回防宜昌,所部作戰勇敢。戰功卓著,授予寶鼎勳章。

1943年,李及蘭升任長江上遊江防司令部專職副總司令,兼任萬縣警備司令。5月,率軍參加鄂西會戰,擊退日軍進攻。1945年9月,調淞滬警備司令部副總司令,接受日軍投降,兼任吳淞要塞司令。次年4月,升任淞滬警備總司令。後來,因榮德生綁票案而引咎辭職。7月,調往南京任湯山三青團夏令營副主任。10月,調任第六綏靖區副司令官。1947年,調任中央訓練團副教育長。同年11月,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後來,又任中央炮兵學校副主任、中央各軍事學校畢業生調查處主任等職。

次年7月,擢國防部參謀次長;9月,授陸軍中將。1949年4月,隨國民政府南遷廣州;8月,改任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兼廣州衛戍總司令;10月,離職,移澳門。1951年2月,由香港到臺灣。1957年3月,在臺北去世。臺灣出版有《李及蘭將軍傳略》等。

薛廣,又名錦泉,別字顯儒,陽山縣黎埠鎮隔江青坪村人。

薛廣年未弱冠即從軍,編入廣東張發奎部隊。不久,被張部選人黃埔軍官學校第四期畢業,畢業後回原部隊任排長。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薛廣所在第四軍駐紮貴陽,因「八·一三」上海戰事,奉令轉赴上海,8月中旬抵達安亭,參加上海抗戰。在謝村、陶家宅等一帶與日軍十三師團來犯之敵展開戰鬥,多次擊退敵人進攻。11月上旬,日軍三個師團增援上海,薛廣所在的四軍被迫撤出上海戰場。薛廣於此役受傷,傷愈歸隊,晉升中校副團長。

1939年4、5月間,薛廣隨部駐防於粵東潮梅一帶。長沙會戰開始,隨部北上長沙警備。1941年9月,日軍調集15萬兵力,配備海軍艦艇200艘,飛機100架,第二次進犯長沙。薛廣任59師175團團長,奉命率所部3個營和師臨時撥歸指揮的兩個營兵力,駐防楊林街,士氣振奮,提出「守長沙、戰長沙、死長沙」的戰鬥口號,與來犯日軍連續血戰7晝夜,戰況慘烈。薛廣所部5個營的15個中尉排長中,傷亡14人。而日軍攻克楊林街進而攻陷長沙的企圖終未得逞。

長沙二次會戰結束,四軍編印出版《血戰楊林街七晝夜》,介紹楊林街對敵作戰的情況。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傳命嘉獎。薛廣獲國民政府頒發雲麾勳章,並晉升第5軍90師少將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

1941年12月,日軍向長沙發動第三次進攻,企圖奪取長沙,打通粵漢鐵路,以利南進。薛廣率部開抵湖南株州警備。1942年1月初,薛广部在長沙南郊黃土嶺一帶與日軍展開戰鬥,與守城部隊內外夾擊,長沙之圍遂解。戰後,薛廣駐防瀏陽。不久,奉召到印度受訓,回國後旋升4軍59師師長。

1945年8月15日,薛廣因勞傷卒於江西省南昌市法國醫院,時年49歲。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並由四軍司令部派出一個排、軍車兩輛護送靈柩返鄉,葬於陽山縣黎埠鄉隔江村鬼子衝山頭。

鄔強,原名鄔泉玖,英德文光鄉(現魚灣鎮)牛欄鋪村人。


1931年春,鄔強考入英德縣立初級中學讀書,秘密從事黨的活動。暑假回到家鄉,參加了魚灣暴動,擔任魚灣蘇維埃政府的秘書。不幾天,國民黨軍隊向魚灣反撲,革命力量分散掩蔽。他輾轉到廣州、番禺等地做小學教師。

1933年3月,鄔強參加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任第六十師第三六○團特務連文書。後進入中央軍校第一分校(廣西南寧)11期學員隊學習。抗戰爆發後,被編入第三十一軍第一三一師任副連長兼一排長,參加了徐州會戰和臺兒莊保衛戰。

1938年6月,獲悉家鄉中共黨組織恢復,他毅然離隊回到家鄉,任英東抗敵後援會委員、中共英東特別支部軍事委員、英東抗日集結自衛中隊中隊長。1939年7月,他到曲江馬壩參加中共廣東省委舉辦的訓練班學習。不久後,受派到惠陽坪山舉辦省委軍事訓練班任副主任兼教官,後在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工作,歷任東江軍事委員會委員、大隊副參謀長、第三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參謀處長、支隊長等職。

1941年秋,日偽頑軍以優勢兵力進攻東莞大嶺山抗日根據地,第三大隊主力轉移到外線作戰,鄔強率領二中隊留在內線堅持三年的艱苦戰鬥,打了許多勝仗,粉碎了敵人的進攻,恢復、鞏固和擴大了大嶺山抗日根據地。1943年冬,日軍為確保廣九鐵路通車,又一次對大嶺山抗日根據地的東江縱隊主力發動了萬人「鐵壁合圍」,鄔強向縱隊提出正確的突圍方案,具體組織實施分路突圍計劃,使全體指戰員安然脫險,再次粉碎敵人「萬人掃蕩」陰謀。

1944年8月,東江縱隊根據中央關於向北發展的指示,任命他為北江支隊支隊長、李東明為政委,率部挺進北江,開闢北江抗日根據地。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57年6月,榮獲中央軍委授予的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8月,榮獲中央軍委授予的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鄺達,原名鄺育民,又名廣村太郎,祖籍開平縣。其父於清光緒中期到英德經商,長期住在浛洸會館巷。鄺達在英德浛洸出生、長大。

1934年,鄺達考入東北鷹庸大學,該校後遷北平,改名為東北大學。鄺達在大學讀書期間,曾去日本學習,改名廣村太郎。1935年,鄺達在東北大學參加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後轉為中共黨員,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並參加民族解放先鋒隊,還在綏北的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七軍團總指揮部擔任糧秣工作。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鄺達是東北大學政治系四年級學生,暑假回到廣州,積極揭露漢奸、賣國賊的醜惡面目,還鼓勵其弟鄺哲民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1940年初,國民黨第七戰區在粵北成立北江挺進縱隊(以下簡稱「北挺」),莫雄為司令。為改造這支隊伍,中共黨組織任鄺達為特派員,安排到「北挺」作政治大隊長,以公開的職務作掩護,進行黨的活動。鄺達率領政治大隊活躍在、西牛、水邊、連江口、黎溪一帶,開展抗日宣傳,教唱救亡歌曲,出牆報,演話劇,辦學習班等,激勵青年,振奮抗日精神,並在黎溪發展黨員。

10月,鄺達到南(海)、三(水)、番(禺)淪陷區工作委員會任武裝委員。1941年春,有一天,鄺達和其他幾名同志帶著槍枝、文件乘艇外出,途中被日軍哨兵發現,喝令靠岸檢查。此時,鄺達迅速穿上日軍的軍裝,鎮定地邁出艇頭,用日語大聲對哨兵說話,要哨兵請隊長出來,幾輪對話後,日軍隊長和哨兵很有禮貌向鄺達行禮,表示歉意,立即放行。

1941年秋,被派往東江部隊,因交通聯繫未搞好,暫到新興縣勒竹山區一所小學教書。1942年暑假被害,時年28歲。

鄧國英,出生於連州市連州鎮共和鄉(共和鄉原歸連山管轄,1951年7月劃給連州市管轄)龍鳳逕村,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當時連州最早加入共產黨的人員之一。

少年時期的鄧國英在家鄉先讀私塾,後進入連縣的燕喜中學和連縣中學學習,是個聰明過人、善曉書畫詩歌音樂、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高中畢業後,由於他的家庭僅靠父親教學的收入維持生計,經濟很不寬裕,無力供他上大學深造,於是回到本村小學從教。當時,抗日戰爭已開始,已在廣州加入黨組織的鄧如淼(鄧國英小學同學)、羅耘夫等人多次來到共和進行革命活動,通過鄧國英父子的關係,以辦夜校為名,開展抗日救亡工作,鼓勵進步青年奔赴革命聖地延安。思想進步,才華出眾,有理想有抱負,敢於反抗的鄧國英與黃雲波等人一起,在鄧如淼、羅耘夫的培養教育下,很快成長了起來,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1938年8月,經地下黨組織安排,他和黃雲波等人一起歷盡艱辛,到達延安,加入建設革命根據地陝甘寧邊區的行列。

鄧國英到達延安後,初在洛川抗大一分校學習,經組織考核與培養,於l938年10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連山最早的黨員。同年12月,為了抗日的需要,學校東遷,他和其他學員一起,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行軍,突破敵人的重重封鎖,跨過黃河天險,到達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繼續在抗大學習,l939年下半年畢業。在抗大期間,他勤奮好學,並負責主辦連隊牆報,不顧勞累與辛苦,在課餘時間寫詩歌、畫漫畫,做了大量的宣傳鼓動工作,深受組織器重。抗大畢業後,他被選拔到八路軍總政治部工作,任組織幹事。l940年,他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此後,在八路軍與日寇的掃蕩與反掃蕩的艱苦歲月裡,鄧國英始終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投身到戰鬥中去。

1942年5月,在日寇對八路軍總部長治的大掃蕩這一激烈的戰鬥中,與左權將軍等將士一起的鄧國英,壯烈犧牲,為黨的事業,為抗戰勝利,為捍衛革命根據地,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年僅25歲。

清遠發布編輯部

編輯:蔡碩

(素材來源:南方日報)

相關焦點

  • 第一次粵北會戰下的清遠—那段不可忘卻的清遠抗戰血淚史之銀盞坳、源潭阻擊戰
    據不完全統計,從1939年底至1944年的三次粵北大戰中,清遠軍民投入十萬之巨,死傷6萬多人,財產損失至今無法估算。此戰中,清遠民眾為一五八師積極做好後勤服務。他們掩埋犧牲的士兵,運送傷員、糧食、槍彈,築路架橋時,既出人力,又出物料。士兵們見民眾效勞,無不百倍興奮,勇敢衝殺。更讓該師感動的是,當深夜時際,戰場月色朦朧,炮聲如雷,煙火瀰漫時,於樹林裡隱約傳來了舂米聲。經詢問而知,原來是後方村民爭相為士兵們準備第二天糧食。次日作戰時,士兵們更加倍奮勇。戰鬥中,該師某營有一傳令兵傳達命令時,在途中被敵機掃射受了重傷。
  • 2021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手抄報圖片
    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6周年紀念日,大家對於這個日子,有什麼感想呢?
  • 在戰國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到底是哪個?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早在西周時期,周朝分封的諸侯國至少在100個以上。不過,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 【中考時政熱點】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熱點素材 材料一
  • 2021年中考熱點: 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熱點素材 材料一: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舉行 2020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 材料二: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2020年9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
  • 中國電信圓滿完成抗日戰爭70周年紀念活動通信保障任務
    9月6日,經過近四個月多的努力,中國電信圓滿完成了抗日戰爭70周年紀念活動通信保障任務,實現「無網絡故障、無重大事故、無重要用戶投訴、無安全事件
  • 戰國七雄囊括的中國版圖
    通過上面的版圖可以看出,在戰國七雄中,要數楚秦兩國地域最廣,那麼這些國家當初都包含今省哪些省市呢?1楚國秦國未統一其它六國前,楚國是七雄中綜合實力最為強盛的,但由於過於自大,最後走向滅亡。楚國是周朝時期華夏族在中國南方建立的一個諸侯國。
  • 【蘭大資訊】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各項通知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為進一步激發全校師生的愛國情感,教育廣大學生銘記歷史,繼承光榮傳統,根據學校黨委統一安排,擬於9月3日上午7:00,在校本部正門口國旗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型升旗儀式,請全體專職學生工作人員準時參加。
  • 戰爭與藝術--抗日戰爭中的藝術記憶
    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並舉行首次以紀念抗戰為主題的閱兵盛典。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藝術家們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了那段或充滿苦難、或可歌可泣的戰爭歲月,以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銘記那個時代。
  • 戰國七雄簡史:一文了解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那麼,這七個國家他們是如何誕生的?又是如何一步步變得強大成為戰國七雄?最終各個國家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在說這些國家前,我們不得不提到周朝的建立。【牧野之戰】武王伐紂,滅商建周之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丞相姜尚(姜子牙)的輔佐下,在牧野(今河南省新鄉市)這個地方,發起了對和商朝軍隊的終極之戰,史稱牧野之戰。
  • 【五分鐘常識打卡】 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指歷史上東周戰國時期七個最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為齊、楚、秦、燕、趙、魏和韓,這七個國家被史學家稱作「戰國七雄」。七個諸侯國之中,除了秦國在崤山以西之外,其餘的六國均在其東邊。
  • 江西服裝學院師生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2016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為紀念如此抗日戰爭,今天早上,我校黨委副書記高建國、學工處處長張建榮、教務處主任朱秋月、南昌陸軍預備役師某部連長劉立明、設計院黨總支書記梅金妹、管理院黨總書記彭波、工程院黨總支書記文青、商貿院黨總支書記黃晶磊、藝術院黨總支書記陳翠娥、傳媒院黨總支書記姚瑋等領導及各連隊的小紅帽、大一新生等人在我校主教學樓前進行升旗儀式、演講等形式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 《諜戰深海之驚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勿忘國恥,銘記歷史.
    今天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時光流逝,有些日子,我們註定無法忘記。勿忘國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吾輩自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7月中旬下發通知,要求做好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電視劇排播安排,並公布了24部參考劇目,千乘影視、新麗傳媒聯合出品《諜戰深海之驚蟄》在列,致敬烽火年代的民族英雄。
  • 論抗日戰爭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問題
    但是,在這方面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對於抗日戰爭地位和作用的重視往往只是口頭上、理論上的,實際上並沒有把它放在那麼重要的地位上。對於這一點,只要看一看有關的紀念設施和影視作品就很清楚了。全國唯一的一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現在經過整修、擴建好多了,原來的規模據說還不如僅僅各進行了幾個月的三大戰役中某個戰役的紀念館;抗日戰爭紀念設施的數量,可能也遠遠不如紅軍長徵紀念設施的數量。
  • 【微分享】必須安裝限速器 廣東清遠綜合整治混凝土運輸車輛
    核心提示:記者近日從清遠市住建局獲悉,為了更好地開展混凝土運輸車輛(以下簡稱車輛)綜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全市車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 戰國時期沒什麼「建樹」的韓國,為何能登上「戰國七雄」榜單
    相比於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戰國時期反而顯得比較單調,主要便是七國混戰爭霸,這七國正是後世所說的「戰國七雄」。《史記索隱》中記載:「六國者,韓、魏、趙、燕、楚、齊是也。與秦為七國」。也就是說秦楚齊燕趙魏韓這七國並稱為「戰國七雄」。然而,戰國時期並不是只有這七國,還有宋,衛,中山,魯,巴蜀等,甚至還有春秋時期的小霸鄭國。
  • 抗日戰爭中的川軍(20)
    妻子把字條字跡刻於柜上作為永久紀念。現這張床頭櫃存於北京宛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傅常的床頭櫃,餘奉命出川參加抗日戰爭,將奔赴前線,希汝等勿忘國難,努力學習,強我中華。
  • 戰國七雄的首都分別叫什麼?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3.燕國薊城燕國的都城薊城,在歷史上也是非常有名城市,歷朝歷代商業手工業的發展讓這裡也繁榮起來,成為了北京建都之始,薊城的規模,大約在如今北京市房山區的位置。
  • 今天,緬懷先輩,致敬抗日戰爭中的英雄和英雄騎兵
    (圖4:1938年秋季反圍剿,青紗帳裡的八路軍騎兵)騎兵作戰抗日戰爭時期,人民軍隊中的騎兵部隊先後有軍委騎兵團、八路軍留守兵團騎兵團請記住這些在抗日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騎兵將領們。彭雪楓,生於1907年,河南鎮平人。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新四軍第6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八路軍第4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4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等職,率部堅持敵後抗戰。1944年9月11日,在夏邑縣八裡莊戰鬥中親臨前線指揮,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7歲。
  • 清遠市圓盾保安押運有限公司榮獲「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先進單位」稱號
    在招聘中優先吸納退役軍人就業,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做到人盡其才。公司現有128名退役軍人員工,其中有50餘人已培養成為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三是堅持多元化管理,發揮退役軍人先鋒模範作用。新冠疫情期間組建「黨員先鋒車組」保障醫院、高速路等高風險地區的押運工作;成立清遠市圓盾押運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邱祖創同志獲評「清遠好人」等一件件先進事跡,充分展示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的軍人本色,極大地提升公司集體榮譽感與社會責任感。四是切實做好新時代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