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清朝情報機構——粘杆處

2021-03-04 晉行記

提起古代的情報機構,人們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東廠。在明朝時期,是情報機構的興盛時期,皇帝為了更好地監督臣子,以東廠、西廠和錦衣衛並行的情報機構,在明王朝肆意橫行。即便在明朝後期,東廠等情報機構,任然掌控著極大的權利,這也加速了明王朝的覆滅。而到了清朝,前朝的情報機構完全被取締,甚至一度沒有設立專門的情報機構。其意很明顯,清朝吸取了明朝的衰敗的教訓,加強中央集權,將帝王權力拿捏地死死的。直到康熙四十八年的時候,由愛新覺羅·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才建立了新的情報機構,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粘杆處」。

先說下粘杆處是如何產生的?

粘杆處的產生,起初與權力並無關係。說來有趣,年少時期的胤禛,好安靜,不喜歡嘈雜之音。胤禛那時還是皇子,居住在多羅貝勒府中,府中多有大樹。每當到了炎炎夏日,必有蟬鳴。而胤禛又有睡午覺的習慣,如此嘈雜,他根本無法入睡。便出現了這樣一堆人,專門去樹上捕蟬,粘杆粘杆,顧名思義,就是用木桿來粘樹上的蟬,倒也生動形象。除了捕蟬,這些人也會陪著皇子撲蜻蜓,捕魚,從事一些娛樂活動。這是粘杆處,最初的雛形。

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時候,胤禛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轉折點。康熙皇帝不知出於怎樣的考慮,終於注意到這個兒子。將原本是多羅貝勒的胤禛提升為雍親王。當時的大環境是怎樣的呢?康熙皇帝整整在位60年,太子兩立兩廢,卻始終定不下來新太子的人選。最讓皇子們焦急的是,康熙皇帝竟然絲毫不著急,這樣底下的人可坐不住。

尤其是在這麼敏感的時期,康熙皇帝竟然給胤禛晉升,其意已經很明顯了。康熙此舉,讓本來就處於激烈鬥爭的皇子之爭,變得更加白熱化,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九子奪嫡」。胤禛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現在暗處,有無數隻眼睛在盯著他的一舉一動,稍有馬虎,滿盤皆輸。於是,他想到了化被動為主動,創立了真正的「粘杆處」。

粘杆處明面上,還是陪著胤禛捕蟬,嬉戲玩鬧,在暗地裡卻積極搜尋各處情報,私密傳給胤禛。就這樣,胤禛雖然表面上風輕雲淡,其實背地裡早已具有殺伐決斷的帝王氣勢。在登基的路上,粘杆處不僅提供了情報,更是為胤禛掃除了很多障礙。粘杆處還有一個別名,叫做「血滴子」,暗語就是掃除一切,阻礙或者可能阻礙胤禛的人。可以說,胤禛能夠成為後來的雍正皇帝,粘杆處在這一時期,功勳卓著。

什麼樣的人,能夠進入粘杆處?

《清史稿》裡,詳細記載了粘杆處的人員挑選措施,「選八旗大員子弟之獧(juàn)捷者為執事人」。這句話有兩個信息,想要成為粘杆處的一員,要滿足兩個要求。第一,必須是八旗子弟,在旗的人,是滿族人。第二,裡面提到的獧(juàn)捷者,就是機警過人之人,進入粘杆處的,必須是辦事有眼力見的人。

除了這些表麵條件,隱藏的像身體必須得好,潔身自好等等,這都是基本要求。粘杆處挑選人選的要求,並非單單是設立一個限制,而是為了:「蓋以少年血氣僨張,故令習諸勞勩,以備他日幹城侍衛之選」意思就是說,能進入粘杆處的成員,都是為了日後成為侍衛做預先準備。所以,在設立門檻的時候,加大難度。可以保證日後侍衛的能力優越,更好地為皇帝辦事。

根據《光緒會典》卷八記載:

粘杆處其管理大臣無定額,由宗室王公、蒙古王公、額駙及滿蒙大臣內特簡。管理大臣之下有協理事務頭等侍衛1人,粘竿長頭等侍衛1人、二等侍衛3人、三等侍衛21人、藍翎侍衛15人,並有筆帖式3人,掌章奏文移事務。另設粘竿拜唐阿40人、備網拜唐阿40人、魚鉤匠2人、庫拜唐阿10人。

粘杆處的成員並無規定數量,只要滿足要求,都可以進入。而根據官品等級排列,從上到下分別是協理事務頭等侍衛、粘杆處頭等侍衛、二等侍衛和三等侍衛、再下面就是藍翎侍衛等人。那麼這些人的權力有多大呢?

先說一下協理事務頭等侍衛,這個職位是正三品,「掌翊衛隨扈之事,併兼協理事務頭等侍衛,掌章奏文移。」是管理整個粘杆處的首領,相當於隊長。正三品是什麼概念呢?已經是清朝武人極高的品級,在往上爬就只剩下都統和將軍,可見雍正皇帝對這個粘杆處的權力發放,是有多大的傾向。剩下的二等、三等侍衛也是四、五品的官員,享受探花的待遇。

這裡我想提一個人,就是清朝第一大貪官和珅。和珅權傾朝野,但是對他的從前,很多人卻不知道。根據《清史稿》記載:和珅「少貧無籍,為文生員」,和珅弟弟出生的時候,母親就難產而死,他和弟弟相依為命,早年家境貧寒,參加順天府的鄉試,卻落選。最後承繼了祖上的輕車都尉的爵位,加上嶽父的幫助,自己又是滿族人,在乾隆37年的時候,才得以成為三等侍衛。同年又得到乾隆的賞識:

授三等侍衛,挑補黏杆處」。

就這樣,和珅成為了粘杆處的三等侍衛,當時的他已經官居五品。正是因為在粘杆處辦事得力,為人又極具才華,才漸漸得到乾隆的喜愛,平步青雲。

粘杆處的職責是什麼?

一、陪同皇帝外出照應

在前面挑選人選的要求裡,《清史稿》有這樣一句:

選八旗大員子弟之獧(juàn)捷者為執事人」,負責皇帝巡狩之時扶輿、擎蓋、罟雀之事。

這句話道出了粘杆處的指責。所謂的扶輿、擎蓋、罟雀之事。通俗來講,就是陪在皇帝身邊,幫皇帝提籠子,保管燕雀之事。粘杆處經過了雍正王朝,變遷到了乾隆手上,其職責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早的收集各處情報,到為皇帝掃清障礙,保護皇帝安全,漸漸演變成為皇帝的另一種親信。無論是出去狩獵也好,還是其他娛樂活動也好,粘杆處更像是他的貼身護衛,來陪同皇帝娛樂。但是有一點沒變,就是粘杆處只聽命於一人,就是當今的皇帝,不受其他人指示。

再直接點說,當皇帝騎馬射箭的時候,粘杆處的百餘名侍衛也得騎馬陪著。但是他們可不是享受,得幫著皇帝拿弓箭、箭筒,得有眼力見,看皇帝什麼時候需要,立馬就遞過去。皇帝口渴還是餓了,得馬上通知備膳食。可以說,皇帝玩得不亦樂乎,粘杆處的侍衛的心卻一直都在懸著。他們是千挑萬選出來的侍衛,都是武功高強之人,一旦周圍有點風吹草動,他們要負責皇帝的安全。

二、在皇宮之中站崗、掌管並接受奏摺

粘杆處的官員,也是有品級的大內侍衛,除了照應皇帝出去遊玩。他們的主要職責,還是在宮中站崗,保護皇帝的安全。在《明清禁衛軍密檔》中記載:粘杆處每天會有6名領侍衛內大臣分成6班,和其他侍衛共同輪流值守。在這6班裡,每班分為兩翼。按輪值的門戶所在位置又分為內班、外班。在內廷乾清門、內右門、神武門、寧壽門值班的為內班,在外廷太和門值班的為外班。而除了平常的看守地方,粘杆處還負責另一處的站崗。"據說在紫禁城中的御花園裡有一處「御景亭」。在門口擺上了四條黑漆大板凳,無論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杆衛士"和四名"粘杆拜唐"坐在上面輪流看守,保護皇宮的安定。

除了站崗,粘杆處還負責接收並掌管外來的奏摺。負責接收奏摺的人,是粘杆處中專門挑選的人,一般受過嚴格培訓。每天清晨的時候,他們就會前往內奏事處,去接收新的奏摺,保管並傳遞給皇帝。但是在道光十四年的時候,出現了一件大事,就是韋陀保假冒都察院送奏摺,引起了龍顏大怒。道光開始下令:粘杆處侍衛每晨於奏事處接收折時,應派二員稽查,如奏事處查出某人形跡可疑,指令粘杆處侍衛立即拿獲」。自此以後,粘杆處對接收奏摺這塊把控地十分嚴格,在收奏摺的時候,還要看對方是否形跡可疑,如果是就要拿下等候處理,以此來降低出現差錯。

總結:

粘杆處作為一個特殊的情報機構,在清朝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胤禛在四面埋伏的情況下,創立粘杆處,秘密培養高手和收集情報。除了雍正皇帝的智謀方略外,粘杆處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自從雍正之後,粘杆處的職責卻發生了改變,漸漸的,主要工作,從收集情報,變成了陪著皇帝外出,侍奉左右。到了道光年間,粘杆處慢慢只剩下了一個空盒子。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是歷史的必然,因為粘杆處如果擁有過多的權力,不僅對於臣子來說是一種負擔,也是對帝王權力的一種威脅。因此,粘杆處被取締並徹底消失,是符合歷史的發展潮流的。

本文內容轉自今日頭條:十點歷史君

相關焦點

  • 陳波 | 清朝與日本之間的情報搜集
    結合中國、朝鮮以及日本史料,分析清朝入關之前通過朝鮮的對日情報搜集,以及日本基於唐船風說書的對華情報搜集,不僅呈現了明清鼎革之際中日之間情報攻防的實態,而且折射出當時清朝、朝鮮、日本三國之間複雜而詭譎的利益分野和外交博弈。從更長的歷史時段來看,前近代日本對於中國大陸的關注,遠遠高於「自居天朝」的中國對於作為「撮爾蠻夷」的日本的關注。
  • 解密俄羅斯情報機構
    聯邦對外情報局(SVR)是一個負責收集獨立國家國協以外情報的機構,前身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總局;其主要職能是人力情報分析,對敵人能力的研判,下轄Dukes小組;直接向俄羅斯總統匯報工作。外國情報局是相當傳統的,尤其是它喜歡長期的、從克格勃那裡繼承下來的、有深度掩護的間諜團夥,而且往往具有令人懷疑的成本付出。
  • 【情報機構】中國情報機構之臺灣
    臺灣的情報機構包括國家安全局和國防部下屬的專業情報機構以及履行部分情報職責的一些行政機構。
  • 海外揭秘 | 深入ASIO澳大利亞安全情報機構
    ,被譽為澳大利亞最高間諜機構。伯吉斯說,人才是間諜機構的「最佳資產」「。他說:「我們跟蹤他們,以確保他們一切正常,並按照當天的計劃開展工作,情報團隊正在對此進行監控。」美國廣播公司向伯吉斯建議,這次訪問是不是情報機構在故意展示力量和創造力,旨在警告他們正在密切監視的恐怖分子和外國間諜。伯吉斯的回答是:「沒有隨便安排的談話或媒體機會。」
  • 西班牙情報機構
    技術秘書處的這一職能也由DSN執行,涉及支持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部際機構:國家網絡安全委員會(2013年),國家海事安全委員會(2013年),危機情況管理委員會(2013年),移民問題專門委員會(2014年),不擴散問題專門委員會(2017年)和能源安全專門委員會(2017年)。同樣,DSN也在危機管理領域發揮作用。
  • 德國情報機構
    一、聯邦情報局(BND)https://www.bnd.bund.de/EN/Home/home_node.html聯邦情報局(Bundesnachrichtendienst ; BND)是德國的對外情報機構,直屬於總理的辦公室。BND總部位於柏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情報總部。BND在德國和國外擁有300個辦事處。
  • 【日本研究】仲光亮:江戶幕府時期日本對華觀的矛盾現象 ——以日本對清朝的軍事情報活動為中心
    另一方面,江戶幕府又為祖先擊敗強大的元朝感到自豪,正如《通航一覽》將清朝救助日本漂民解讀為清對日本的畏懼那樣(16),江戶幕府對清疑懼的同時亦心存蔑視。此等清朝武備情報皆為琉球使節滯留清朝期間的親歷親聞,現地性極強,情報質量甚高,對長崎情報起到了補充、完善的作用。早在1678年,琉球向薩摩藩派遣耳目官通報赴清朝貢使節歸國之事成為定例(45),這意味著薩摩藩經由琉球獲取清朝情報的渠道正式形成。換言之,江戶幕府可隨時利用薩琉間的支配與被支配關係,經由琉球搜集所需之清朝軍事情報。   (四)江戶幕府大量購入中國兵書。
  • 觸目驚心的西方情報機構
    斯諾登昨天發推說:「拜登早就準備好如何回答了,因為他一開始就深度參與了這起醜聞。相關國家應該要求丹麥和美國全面披露相關信息。」拜登當時是美國副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他不可能不清楚美國情報機關竊聽歐洲的行為。這件事如果處理不當,將嚴重損害他重新建立的「美歐信任關係」,特別是與德國。
  • 軍情 | 得罪情報機構: 川普踏上「滑鐵盧」?(上)
    川普與美國情報機構間是否還存有信任?美國情報機構是否會迎來一場大換血?5月31日的 《震海聽風錄》邀請前臺灣安全局第一處副處長蕭臺福、前美國共和黨海外黨部亞太區主任委員方恩格、香港嶺南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張泊匯為您解讀。以下為節目文字實錄,將分上、下兩次刊發。
  • 美媒:總統無視情報機構密集警告……
    >稱在年初的2個多月時間裡,川普獲得了美國情報機構發出的關於新冠病毒的密集警告,但是他卻持續淡化這種威脅。美國現任和前任官員表示,該國情報機構在1月和2月為總統川普準備的十幾份機密簡報中,就新冠病毒發出了警告,但川普在這兩個月期間持續淡化疫情的威脅。據美媒介紹,《總統每日簡況彙編》反覆傳達了這些警告,這份敏感的報告在每天黎明前完成,旨在提醒總統注意最重要的全球事態發展和安全威脅。數周來,該簡報追蹤了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傳播情況,並提出了發生嚴重政治和經濟後果的可能性。
  • 殺人執照:情報機構的暗殺行動
    這一點同樣適用於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或是以色列的相應機構8200部隊(Unit8200)無所不包的監視項目,適用於中情局、辛貝特(ShinBet)和摩薩德以及其他所有特別軍事部門的「殺人執照」。《殺人執照:情報機構的暗殺行動》是科赫最為知名的作品,2013年被拍攝成同名紀錄片。
  • 中國電子情報的重要機構與理論著作
    《中國電子情報衛星的發展》本節首先討論參與電子情報作戰行動部署、技術需求、採購管理以及研究、研發和製造的重要機構。本節還將討論可能的電子情報項目。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有一套專門的組織結構管理和維護航天監視體系結構(特別是電子情報項目)。負責管理和維護航天監視體系結構的重要機構是總參謀部(GSD)和總裝備部(GAD)。
  • 清朝官制
    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清朝中央官職分中樞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類。例如內閣、軍機處、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職分文官、武官等幾類,例如總督、巡撫、將軍、提督等。清朝沿襲明朝傳統,清初官制,大體承明之舊,只是對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釐革。直到雍正、乾隆時候,才逐步調整,從而穩定下來。內閣編輯入關前清朝內閣沿襲於明朝。
  • 《清朝內爭與鴉片戰爭》:一種內部視角|書評
    美國學者詹姆斯·M·波拉切克的《清朝內爭與鴉片戰爭》從清朝內部政爭出發對其進行多角度解讀,打開了新的思路。撰文丨孔祥文(文化和旅遊部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編輯)《清朝內爭與鴉片戰爭》,[美]詹姆斯·M·波拉切克 著,李雯 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6月。
  • 俄羅斯軍事情報機構GRU及其前沿公司
    ——總參謀部情報總局。與其他安全機構(例如FSB)不同,Korobov不是直接向總統報告,而是直接向國防部負責人-現任Sergey Shoyfu報告,其上級是普京總統。GRU的行動主要是由在職軍官執行的,其中一些在俄羅斯內外受到文職、外交或商業的掩護。該機構通常獨立運作,但在某些情況下會與其他俄羅斯機構合作。
  • 馬亞輝:國家邊防視閾下清朝西南邊境土司的情報職能
    《武經七書》軍事情報思想研究[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2] 孔令偉.1724-1768年間拉達克、西藏與清廷間的歐亞情報網——以清代中國對莫臥兒帝國的認識起源為核心.北京:清史研究[J],2018,(2).[3] 孔令偉.拉達克與清朝歐亞情報網的建立[J].北京:讀書,2017,(7).
  • 天際友盟對聯通DNS情報及情報社區的回應
    2019年10月31日早,北京聯通DNS伺服器(202.106.0.20)IP位址,被國外機構FireHOL加入安全情報過濾黑名單。
  • 美國情報機構亟待改革
    他公開貶低情報人員、不同意情報機構的評估,情報界面臨失去客觀性和專業性名聲的壓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美國情報機構的看家本領。可以說,這是美國情報史上最成功的時期之一。但如今,美國情報機構再一次面臨清算時刻。從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到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變革日新月異。這在賦予美國對手新能力的同時,也在削弱美國傳統的情報優勢。作為美國安全「第一道防線」的情報界,必須適應這些變化,否則將面臨失敗的風險。
  • ​世界九大神秘情報機構,第一名竟然是它!
    合作QQ:740779030CIA、FBI等神秘情報機構的形象一直活躍在影視劇裡,但現實和影視劇裡演的真的一樣嗎?基本上每個國家都有為了收集其他國家情報的機構。此類部門一般行動十分隱秘,所以被外界認為是最神秘的機構。美國的情報機構最多共有16個。全世界最強大的情報機構有哪些?這些機構的過人之處又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