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驅逐艦艦長
選美小姐十佳選手
北京奧運會志願者
西藏支教志願者
中山大學博士
……
你敢相信,這些看起來毫無關聯的身份,都屬於同一個人?
更牛的是,她不僅同時擁有這些身份,還樣樣都做了TOP級別。
有顏值、有身材、有頭腦,關鍵還有實打實的戰鬥力!
就連「北大還行」撒貝寧在她面前,也只有自嘆不如的份兒。
她就是中國第一位實習女艦長韋慧曉,她的開掛人生真的就像小撒說的那樣——「牛到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拍!」
1977年,韋慧曉出生在廣西百色,是個地地道道的壯族妹子。
從小到大,她的成績在班上始終名列前茅,壓根不用家長操心。
但韋慧曉並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刻板學霸,初中班主任曾形容「她是一位像風一樣的姑娘」,要說起班裡最愛玩的女孩,絕對少不了她。
韋慧曉(左一)與玩伴合影
高中畢業後,韋慧曉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全國首屈一指的南大氣象學專業。
不僅成績好,顏值高、身材佳、口語一流的韋慧曉,很快就成了校園裡的風雲人物,還當起了校禮儀隊的隊長。
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到訪南大時,她作為唯一的學生代表獻花。
畢業後,韋慧曉也一路開掛。
入職深圳華為,從事著和自己專業沒有半毛錢的工作,卻用四年時間從實習生做到了副總裁秘書的職位。
從大山女孩變身高級金領,韋慧曉已經實現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逆風翻盤」。
她原本可以信心十足地在華為繼續發展,憑她的努力和才華,眼前是可以預見的光輝前途。
但韋慧曉偏不,她還想再折騰折騰。
27歲這年,她決定辭職,重返校園。
一位在深圳開諮詢公司的好友很不理解:「研究生有什麼好念的?到我公司來,我給你一百萬年薪!」
面對好友開出的天價薪資,韋慧曉的心中毫無波瀾。
與其悶著頭去追逐事業和名利,此時的她更願意去充實自己的靈魂與頭腦。
韋慧曉有著自己看待生命的獨特方式,堅定而果敢——不多嘗試,怎麼知道哪種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呢?
其實,許多人也並非沒有「折騰」的勇氣,而是都倒在了折騰的半路上。
而韋慧曉一旦做出決定,她就一定會毫無保留地去拼——不僅要贏,還要以最漂亮的姿態去贏。
最終,她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的碩博連讀。
讀研期間,可以說是她人生中最為緊湊而精彩的幾年。
她去參加選美比賽,圓了愛美女孩兒心中的「模特夢」,還順便拿下了「環球洲際小姐大賽中國特區賽區十佳」。
作為優秀學生代表,赴比利時參加中歐青年交流活動;
成為奧運會、亞運會的志願者,還獲得了「奧運會優秀志願者」的稱號。
韋慧曉故意將一帆風順的人生調成了「挑戰模式」,她想看看自己究竟還有多少可能性。
研二那年,她來到了魂牽夢縈的西藏,在林芝縣中學開始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
韋慧曉在林芝縣中學門口
就連支教,韋慧曉做到了極致。
《中國研究生》雜誌特地將她選為封面人物,刊發了她描寫支教生活的文章《八千裡路雲和月》。
她在文中這樣寫道:
一個人要維持生命、要謀個溫飽並不是一件難事,那我們何不做點更有價值的事情?
支教結束後,她又自告奮勇,留在了西藏地勘局地質調查大隊當志願者。
接下來的一年裡,泥潭、激流、懸崖、無人區處處都留下了韋慧曉的足跡,險境頻發,她甚至提前寫下了「遺書」: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應該還是做跟平常一樣的事情,因為我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離開了,也不會有什麼遺憾。」
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11個字,聽起來多麼簡單,但細想,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韋慧曉做到了。
正是她一次次令人詫異的選擇,才讓她得以無限燃燒著自己的熱血青春。
她的執著與堅定,她的特立獨行,完美詮釋了米蘭·昆德拉所描述的「沒有一點瘋狂,就不值得一過」的無悔人生。
小時候,韋慧曉壓根沒想過自己能成為一名軍人,因為她怕流血、怕犧牲。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她越來越知道自己更喜歡什麼、只喜歡什麼。
每當看到《激情燃燒的歲月》、《軍歌嘹亮》、《集結號》這類的軍事題材影片,韋慧曉的心中都會湧起從未有過的暖流。
「我願意到戰場上去,哪怕是去當炮灰。我願意。」
高中畢業時,由於不在軍校的招生範圍內,她與夢想中的軍裝失之交臂。
十幾年後,博士畢業的她,已經34歲,決定再去搏一搏自己的「軍裝夢」。
這是最後的機會了。
根據規定,三十四周歲是博士應屆生特招入伍的最後期限。
韋慧曉一邊忙著繁重的學術任務,一邊向海軍提交了近200頁的自薦材料。
為了提升身體素質,她從09年起,每天跑四五公裡。第二年,數量翻番,每天跑10公裡,風雨無阻。
當2011年秋天,韋慧曉終於接到部隊通知時,她形容那天的落葉仿佛都帶著音樂的律動。
漫捲詩書喜欲狂,她終於做到了!
但錄取只是軍旅生涯的第一步,真正的考驗還是後面。
來到鄭州艦之後,第一次摸排考試,韋慧曉只考了62分,倒數第一。
接下來的每天,她晝夜不分的啃專業知識,到處找成績好的同學們虛心請教,哪怕他們也不過是一群剛成年的「大孩子們」。
8個月後,她成功逆襲為被表彰的新兵第一名。
作為「大齡」入伍的隊員,為了不拖後腿,除了參加周一到周五固定的體能訓練,周六周日韋慧曉也沒有放過自己,默默加練。
有一年冬天,她在雨夾雪的惡劣天氣中跑了將近一個小時,手腳都被凍冰了。回到房間後,在日記本中寫下了這樣一段激動人心的文字:
「回到房間,二十四小時的熱水,感覺很幸福,但是比不上在甲板上,迎著寒風冰粒子,看海鷗盤旋的幸福。」
此後,不管遇到什麼難事兒,她都會想起這種幸福感——這兒,不就是你的夢嗎?
眼前的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作為一個從未出過海的內陸女孩兒,韋慧曉對大海和艦艇並不比任何人更熟悉。
為了摸清楚艦艇的構造,她跟十八九歲的小戰士搶著打掃衛生、學習保養設備。
為了克服暈船,在海圖作業時,哪怕吐到臉色蠟黃,她也強迫自己立即回到桌前繼續作業。
再吐,再回來,直到不再暈船…
正如餘秀華的那句詩所寫的:「一個能升起月亮的身體,必然馱住了無數次的日落。」
一副能載得起榮譽和責任的肩膀,必然也抗住了無數次的巨浪拍打。
一般來說,從一名軍校畢業生成長為一名海軍艦長,至少需要15年以上的時間。
而韋慧曉從實習生轉到軍官、再到副艦長,只用了6年。
進部隊之後,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時間不夠用,她曾調侃道:「一天48小時肯定是不夠的,不知道72小時夠不夠?」
能在短時內掌握一艘如此巨大的航母,她付出的心力非常人可以想像。
韋慧曉總是謙遜地說「笨鳥先飛」,實際上是因為她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捷徑,只有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朝著你的理想之地走下去。
作為第一名女性艦長,韋慧曉的風採和志向早就超越了狹隘的性別偏見:
敵人的彈藥可分不清你是男的還是女的。
我不光要跟女的比,還要跟男的比,不僅要和國內的比,還要和全世界最強的比。
優秀如她,就像楊麗萍一樣,也躲不過「多大年紀了還不結婚?」、「不生孩子可是終身遺憾」這樣的言辭攻擊。
但韋慧曉毫不在乎外界對女性的這些固有期望,結婚生子不是她想過的人生,她早已將自己嫁給了軍艦:
「你問我結不結婚這事,就像問我想不想去火星是一樣的,我覺得地球挺好的。火星誰想去誰去,我就不去了。」
自己的人生,何必活在別人的期望裡?
正因為有韋慧曉這樣敢於掌控自己命運的人存在,才給了我們突破自己的勇氣。
就像深諳人性的作家毛姆所寫:
在這世上,你難得找到一個勇於掌握自己人生軌跡的人。倘若果真找到,那就值得好好看看此人。
有人說,她的一輩子活出了常人幾輩子的精彩。
但實際上,每個人每天都一樣是24小時,分秒不差。
唯一不同的是你怎樣對待它而已。
多年來,韋慧曉始終遵循著自己的「天花板理論」:不是努力去接近行業裡的天花板,不和別人、就和自個兒比:
每一天,都要把自己頭上的天花板往上頂高一點點,每天都要有突破。
在她看來,世間存在著兩種價值觀:一種是你戴著非常昂貴的手錶,好顯示出自己身價百倍。
另一種,也正是她所追求的: 是一塊普普通通的手錶,因為你戴過了,所以身價百倍。
這樣堅定果敢的女性實在是太颯了!為她點讚,也願你我都能擁有堅定而強大的內心!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麥子熟了(maizi8090),一個有溫度有態度、全網最優秀青年聚集地。分享最深刻觀點、見證最精彩人生,麥子與你一同遇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