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印度總理莫迪赴中印邊界東段爭議區活動答記者問
問:印度總理莫迪於2月20日赴所謂「阿魯納恰爾邦」參加「建邦日」活動,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方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中印邊界東段地區存在巨大爭議,這是眾所周知的客觀事實。中國政府從不承認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中方對印度領導人到爭議區活動表示堅決反對,並向印方提出了嚴正交涉。印方有關舉動不利於雙方妥善解決和管控分歧,也不符合兩國關係發展大局。我們要求印方重視中方嚴正關切,與中方相向而行,堅持通過談判公平合理地解決兩國邊界問題,在邊界問題解決之前,不採取任何使邊界問題複雜化的舉動,維護兩國關係良好發展勢頭。
日本政府20日正式向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提出擴大自衛隊海外軍事活動的安保法草案。草案將在自民黨和公明黨聯合審議通過後提交國會進入立法程序。
這份草案的重點是新制定隨時可向海外派遣自衛隊的永久法,和修訂規定自衛隊海外活動範圍和任務的《周邊事態法》以及《協助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法》。其中,海外派兵永久法將允許日本即使沒有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也能派遣自衛隊向其他國家軍隊提供「後方支援」,「後方支援」範圍也從一般的後勤補給擴大到允許提供武器彈藥等。
現階段,日本每次向海外派遣自衛隊時需要制定臨時特別法律,獲得國會通過後方可據此向海外派遣自衛隊,特別法在其有效期過後即失效。
1999年通過的《周邊事態法》主要依據日美安保條約,允許自衛隊在日本「周邊」出現武力紛爭事態時向美軍提供後方支援,實質上有地理和支援對象的嚴格限定。但安倍政府提出的相關修訂草案中,將取消日本「周邊」這一地理限制因素,並將支援對象擴大到美軍以外的其他國家軍隊。此間媒體指出,這一修訂草案一旦通過,「周邊事態」的限定將名存實亡,從而擴大自衛隊的海外軍事活動範圍和自由度。
《協助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法》修訂草案則將放寬自衛隊在海外維和活動中的任務範圍和武器使用門檻。
日本媒體報導說,聯合執政的公明黨主張對自衛隊活動範圍和支援對象做出嚴格限定,但安倍政府和自民黨能否接受令人懷疑。
2014年7月,安倍政府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以「專守防衛」為主的日本安保政策發生重大轉變。日美政府還計劃今年完成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日本政府此次提出安保法草案,旨在為行使集體自衛權和擴大日美軍事活動提供具體法律依據。
( 新華網東京2月20日電 記者馮武勇 劉秀玲)
最近一段時間,美、英等國涉及中國軍力發展的多個報告相繼出爐。長久以來,提及中國軍力的報告在世界範圍內層出不窮,其中有捧的有貶的,有談威脅的,也有找弱點的。分析人士指出,這些報告往往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中國軍力發展,有的題目聽上去唬人,卻沒什麼實質內容。有網友的評論更為尖銳,認為有很多報告都是「靠中國軍力話題賺錢甚至騙錢」。
美國防務網站日前發表題為《蘭德公司發現中國「潛在的嚴重」弱點》報導稱,「我們發現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著潛在的嚴重弱點。」這一結論來自蘭德公司受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委託完成的一份關於中國軍隊的最新研究報告。
這篇名為《中國未完成的軍事轉型:對解放軍弱點的評估》的報告,研究、引用了超過300篇中國國內的漢語出版物、大量書籍、關於戰略飛彈部隊有關的重要著作等。正文部分有七章,分別為「了解解放軍弱點的重要性」「解放軍現代化:1990年代中期到2025」「解放軍的任務」「解放軍組織和人力資源的弱點」「解放軍作戰能力的弱點」「中國國防工業的弱點」和「結論:解放軍的弱點及其推斷」。
報告關注了解放軍所謂兩項關鍵弱點。第一方面是體制上的。文章稱,解放軍的弱點源於過時的指揮架構、人員素質等。解放軍七大軍區橫跨幾個省份和各種地形,不能滿足今天的力量投送需求,無法為高科技條件下指揮多樣化軍事行動提供保障。
第二方面的弱點集中在作戰能力上。這些弱點包括後勤薄弱、戰略空運能力不足、特種任務飛機數量有限、艦隊防空和反潛能力存在缺陷。報導稱,這些弱點也許意味著解放軍無法執行一些重要任務,例如「執行海上維權任務、保護海上交通線以及一些非戰爭軍事行動」。
這份報告重點關注了解放軍作戰能力方面的缺陷,甚至還引用並分析了「兩個不相適應」和「兩個差距很大」。總體而言,報告在作戰能力方面報導談及的不足可以概括為兩點:人員素質訓練水平,裝備質量和數量。
此外,報告還提及中國缺少適當的訓練器材、裝備和標準,缺少適量的訓練場地,夜間訓練不足等。報告稱,2014年的統計顯示,解放軍的主戰坦克部隊包括佔多數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坦克。空軍方面嚴重缺乏空運能力。2011年,空軍派出運輸機飛赴利比亞接回中方工作人員,4架運輸機佔到了解放軍整個重型運輸機數量40%。目前,只有俄羅斯製造的伊爾-76,中程運輸機也十分有限,「其渦輪螺旋槳運輸機數量不超過50架」。報告還指出了部分武器裝備的弱點。報告稱,4000噸級的054A護衛艦被視為是「迷你宙斯盾」艦,但這些艦艇較小,無法攜帶足夠的遠程飛彈以應對區域防空或對付來自反艦飛彈的飽和攻擊,尤其是超音速和高超音速的型號。
據蘭德公司估計,解放軍「在保護中國的太空和網絡利益的能力方面也有潛在弱點」。報告談到了美國可以採取的威懾行動,比如故意披露旨在「利用解放軍特定弱點的新能力的研發與測試情況,公布利用解放軍脆弱性的新作戰理念,或強調訓練和演習,以展示利用解放軍能力缺陷的能力」。
除了這個專門針對解放軍的研究報告以外,最近公布的多個報告中,中國都是主角。總部位於倫敦的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日前發布全球軍事能力與防務經濟的年度報告——《2015軍力平衡》。報告稱,近年來中國海軍進入大規模製造艦船的新時代,中國軍費顯著增長並缺乏透明度。
該報告稱,2014年全球國防開支中,西方仍佔據超過一半的份額,儘管這比2010年的2/3低了很多。亞洲的整體國防開支一直在增加,報告強調「中國的國防開支繼續以超過鄰國的速度增長。2010年,中國佔據亞洲軍費開支總量的約28%,2014年其份額已增至38%左右。」報告稱,中國的軍事採購計劃將繼續吸引眼球,尤其是海上力量建設。「中國增加海上和空戰能力的重要目標是威懾美國海軍在其近海的部署。據西方防務官員稱,通過建立一個有效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這一目標得以實現。」
美國最近公布的總統國家安全戰略中,與中國息息相關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也成為了重點。按照美國的法律,總統每年要向國會提交一份國家安全戰略。不過大多數總統,包括歐巴馬,只是偶爾為之,歐巴馬上一次向國會提交這種報告是2010年。今年的報告分為安全、繁榮、價值觀、國際秩序等幾個部分。報告中的國際秩序部分,排在第一位的是「推進對亞太的再平衡」,接下來是「強化歐洲同盟」「尋求中東和北非的穩定」「投資非洲的未來」以及「深化美洲經濟安全合作」。此外,詹姆斯敦基金會也於2月5日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國簡報》,涉及內容包括中國國內對美國建議拉日本在南海巡航的反應等。
分析人士指出,各國涉及中國軍力的報告還不止上述內容。例如,美國國防部每年都會向國會提供專門評估中國軍力的《中國軍力報告》,美國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也會點中國的名,甚至連日本的《國防白皮書》都會就中國軍力大放厥詞。這些報告中,有些是官方性質的,例如美國的《中國軍力報告》《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日本的《國防白皮書》,而有一些則是部分智庫和民間組織投官方之所好,組織人員撰寫的,比如蘭德公司最近公布的報告《中國未完成的軍事變革:對解放軍弱點的評估》、詹姆斯敦基金會的《中國簡報》等。
關於中國軍力的報告如此之多,一方面說明中國快速發展,引來了別國越來越多的關注,而由於缺乏漢語知識,很多人並不了解中國的軍力情況,客觀上有這種需求。另一方面一些所謂智庫的很多報告,以中國為噱頭,靠中國內容賺錢甚至是騙錢。這些報告中,由於作者水平良莠不齊,內容往往並不客觀權威。
有專家指出,美國蘭德公司最新公布的指出解放軍弱點的這個報告聽上去很玄,似乎找到了解放軍的「命門」,但實際上基本上是泛泛而談。研究過這份報告的專家認為,這份報告的資料來源基本上是國內特別是軍隊的公開出版物。報告中談及的解放軍的缺點,也大多是國內出版物上各種觀點的集納和總結。有網友更是笑談,知道解放軍的 「兩個差距很大」和分析出解放軍真正的弱點所在,「差距也很大」。
而對於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公布的報告中提及的中國軍費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2014年中國軍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到1.5%,不僅低於世界主要國家,也低於2.6%的世界平均水平。正如華春瑩說的,「我們希望有關方面能平和、客觀、公正、理性地看待中國的發展,包括中國的國防建設。」顯然,各國涉及中國軍力的報告,也需要這種客觀。
(供稿:中國國防報-軍事特刊,歡迎訂閱)
關注軍報記者微信公眾帳號文章不錯,↓↓↓點擊""【鼓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