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風雲氣象衛星「十四五」「風雲」再起

2021-02-08 智能衛星研究院

近日,我國風雲氣象衛星發射計劃發布。2021年,我國計劃發射風雲四號B星和風雲三號E星2顆衛星,並在此基礎上,「十四五」時期還要再發射5顆風雲氣象衛星。

據了解,風雲氣象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研製。今年計劃發射的兩顆衛星已經完成研製,正在進行出廠前的檢查工作。這意味著今年我國即將擁有風雲四號系列衛星首顆業務星,世界也將迎來首顆晨昏軌道氣象衛星。

風雲四號B星是風雲四號系列衛星的第二顆衛星,也是該系列第一顆業務衛星。即將發射的風雲四號B星在風雲四號A星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

航天科技八院509所氣象與環境總體室副主任陳曉傑介紹,B星最大的不同是新增了一臺快速成像儀。該儀器使衛星的測量解析度達到250米,比A星提高了1倍。藉助該儀器,B星可以更快速地對地球掃描成像,進行優於1分鐘間隔的區域高解析度晝夜連續監測,將在短時天氣預報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該儀器的成功應用將驗證一批前沿技術,為我國靜止氣象衛星實現更大跨越積累先期經驗。

風雲三號E星是風雲三號系列衛星的第五顆衛星。在保持高精度全球成像和大氣垂直觀測能力的基礎上,將有效提高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精度和時效,進一步提升風雲衛星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風雲三號E星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在晨昏軌道實現業務運行的極軌衛星,有效彌補當前全球氣象衛星觀測的不足,會對數值預報有極大的支撐作用。

在衛星研製方面,由於E星軌道不同,帶來了諸多新的設計約束和要求,增加了衛星的研製難度。「我們很重視E星的設計研製工作。由於我國風雲衛星數據全球共享,E星也將是世界首顆晨昏星,很多國際氣象學者在期待E星的數據。」陳曉傑說。

7顆衛星「十四五」亮相 降水星、光學星、微波星入列

我國現有7顆風雲氣象衛星在軌運行,「十四五」時期計劃再發射7顆風雲衛星。

今年,兩顆風雲衛星入列後,我國氣象衛星觀測能力將迎來大幅提升。風雲四號A、B兩顆衛星將實現更為靈活的雙星組網觀測,有望帶來高頻次天氣觀測能力的躍升。拿颱風天氣來說,颱風到來時,其中一顆衛星可以「專職」去觀測颱風,從而增加針對颱風的觀測頻次;藉助新增的快速成像儀,可以快速完成颱風影響區域的觀測,還可以用其他儀器觀測颱風周圍無雲區域,獲取大氣三維溫溼度分布情況。

受太陽東升西落的影響,早晨和黃昏往往是一天中天氣變化較為劇烈的時期,世界首顆晨昏星風雲三號E星的作用是把這兩個「臨界點」的大氣現象記錄下來,提供更加豐富準確的觀測數據,供氣象學者破解更多氣象密碼。

據了解,除了今年即將發射風雲四號B星和風雲三號E星,我國在「十四五」時期還計劃發射5顆風雲氣象衛星。其中3顆屬於風雲三號系列,包括1顆降水衛星。這顆衛星主要用於觀測低緯度的降水情況,由於軌道特殊,將面臨新的技術難題。另外2顆衛星屬於風雲四號系列,這一時期,風雲四號光學衛星將完成跨越式發展,風雲四號微波衛星也有望亮相。

伴隨著風雲氣象衛星研製的快速步伐,風雲衛星應用水平也在大步向前。在去年召開的國際氣象衛星協調組織(CGMS)第48屆組會上,針對二區協(亞洲)和五區協(西南太平洋)衛星用戶的數據服務調研報告指出,風雲氣象衛星數據服務處於領先位置。在新一代靜止衛星用戶應用準備和支撐方面,中國未來即將發射的風雲四號B星處於第一位置;在極軌衛星關注度和獲取率及在天氣、水文監測和預報業務的應用方面,風雲衛星數據中心處於第一位置。

當前,我國航天、氣象等領域正努力助推氣象衛星應用能力最大化。去年,509所代表八院入股星地通公司,旨在實現星地通公司從用戶需求、衛星製造到地面應用的全產業鏈貫通。此前航天科技集團也提出,將「以氣象衛星研製和應用同步發展為目標,為進一步提升我國氣象和航天事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力作出更大貢獻」。

去年10月,許健民氣象衛星創新中心正式揭牌。該中心主要面向遙感衛星及應用系統關鍵技術、新方法和基礎理論,集應用研究與基礎理論於一體,匯聚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聯合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資源共享,為建設氣象強國和航天強國貢獻力量。

據悉,在衛星數據應用方面,未來要實施風雲衛星應用先行計劃,著力解決風雲衛星工程應用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要使更多與國計民生相關的部門和領域都能更好地使用風雲衛星資料,將風雲衛星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中國「風雲」】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簡介
    ,1997年6月10日發射了我國第一顆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A星,之後又陸續成功發射了風雲二號系列衛星,目前已在軌實現雙星觀測運行模式。風雲二號系列衛星為我國和世界的氣候監測和天氣預報提供實時動態的氣象觀測資料,有力提升了我國氣象綜合監測能力。風雲四號衛星是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將接替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確保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觀測業務的連續、穩定。風雲四號第一顆星即FY-4A,為科研試驗衛星,計劃於近期發射。
  • 我國第一代高軌氣象衛星收官!長三甲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將服務「一帶一路」
    ▲ 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謝奇勇 攝)風雲二號H星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最後一顆,將與在軌的風雲二號E、F、G星開展組網觀測,對於保證我國兩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業務接續有著重要意義。
  • 劉雅鳴代表中國氣象局向我國衛星發射中心及測控中心贈送「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應用系統裝備
    伴隨著「風雲三號」D星成功發射,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近日代表中國氣象局向我國衛星發射中心、測控中心贈送了「風雲四號」衛星應用系統等氣象裝備,以方便對方所屬氣象部門更加高效地獲取「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天氣雷達、空間天氣等觀測資料。  1988年,我國第一顆「風雲」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雙方的合作和友誼就此開始。
  • 曾填補我國靜止氣象衛星領域空白
    10月11日,南都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博獲悉,10月3日20時58分,我國著名衛星專家,我國靜止氣象衛星、雷達遙感衛星的開拓者魏鍾銓,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任務期間去世,享年81歲。
  • 長三甲火箭成功發射「風雲二號」最後一星!「風雲二號」系列衛星組網完美收官
    6月5日21時07分,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最後一顆「風雲二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標誌著「風雲二號」系列衛星組網工程完美收官。>△長三甲火箭點火升空   謝奇勇攝△長三甲火箭點火發射 肖傑攝「風雲二號
  • 氣象雷達與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是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在氣象臺發布的天氣信息中,我們常能聽到有關降水量的預報,例如「成都中北部未來兩天降水量將超過100毫米」,「據預測,南京將有一場大暴雨,雨量將會達到130毫米左右」,等等。它們大多是利用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由計算機算出來的。
  • 揭秘風雲三號D衛星的「神器」:四套系全新研製
    從中國氣象局獲悉,2017年11月15日2時3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三號D
  • 長三甲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美媒:東風-41第10次試射成功
    長三甲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
  • 颱風「巴威」襲擊東北,風雲、高分等衛星全方位實時監測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風雲、高分系列衛星,助力我國氣象部門嚴密監測颱風路徑、準確預報沿線天氣。8月26日,風雲四號A氣象衛星水汽監測動畫顯示:颱風環流結構完整,上午至中午颱風眼有加深過程,呈現加強趨勢。
  • 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主動雷射雷達二氧化碳探測衛星
    此前,中國在2016年以來先後發射了全球二氧化碳科學試驗衛星,風雲三號氣象衛星D星、高分五號衛星,三顆衛星均搭載了高光譜溫室氣體探測儀,以被動光學遙感原理開展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探測科學試驗。溫室氣體被動遙感,數據有效性受限於雲、氣溶膠和緯度帶的影響,定量探測精度受限於地表反射和大氣成分散射的影響。只能在白天探測,不能覆蓋南北極,數據有效率較低。
  • 南太平洋湯加島嶼火山噴發,風雲監測進行中
    FY-4B湯加洪阿哈阿帕伊島火山爆發監測圖(2022年01月15日13:00 北京時)我們來換一個通道看一看此次火山爆發的整個過程,下圖為利用風雲四號B星從15日11:15至14:30(北京時間)連續監測的動畫影像。(風雲四號B星的星下點為東經123.5度)
  • 關注丨氣象衛星也需要「校準」!中國唯一的雨林校準地就在普洱
    本次微波外場定標聯合試驗由風雲三號氣象衛星工程、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產多系列遙感衛星歷史資料再定標」和中國遙感衛星輻射校正場三方聯合。此次工作由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組織,聯合中科院空間中心、安光所、普洱市氣象局4家單位共同實施。
  • 《戰地風雲2042》正式發售!
    歡迎來到 2042《戰地風雲 2042》是一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本作將帶領玩家重返該系列標誌性的全面戰爭
  • 戰爭風雲 || 萊茵蘭 || 蘇臺德 || 慕尼黑
    《戰爭風雲》講述了自1939年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到1941年蘇德戰爭正式打響那段時間之間,維克多•亨利在德國和歐洲以及美國所耳聞目睹到的一些故事。這些故事涉及到了二戰初期的大多數重要事件和主要戰場。《戰爭風雲》是一本小說。雖然,書中所描繪的亨利一家人的故事是虛構的,但其所涉及到的有關戰爭史實卻是真實可靠的;一些重要人物的言行也是具有史實記載的。
  • 外交風雲,大國博弈
    電視劇《外交風雲》第13集中,韓戰爆發後中美兩國的談判,毛澤東就論述了「文武之道,相輔相成」的「兩條戰線」關係。總後勤部一級編劇、解放軍總後勤部電視藝術中心主任馬繼紅女士編劇的電視劇《外交風雲》採用紀實的風格,全方位展現了日內瓦會議、亞非會議、周恩來訪非、恢復聯合國席位等一系列波瀾壯闊的外交史實。
  • 《王國風雲3》遊俠評測:令人沉迷的中世紀模擬器
    《王國風雲3》可以說是自前代《王國風雲2》後P社近幾年首發完成度最高的一部作品。除此之外,《王國風雲3》中的一些操作也不是按常規遊戲來進行設置,比如畫面上方的信息條需要按滑鼠右鍵來取消;宗族界面中得用滑鼠中鍵來進行移動等等...而且這些操作在遊戲中沒有給出明確的提示,玩家需要自己摸索。
  • 風雲OL遊戲理念與未來發展
    遊戲理念與未來發展風雲OL設計理念與未來發展總結為「八大特性」分別是:競技性、社交性、公平性、不確定性、探索性、適應性、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