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G TS-038】1/35 德國中型坦克Sd.Kfz.171「黑豹」D型評測

2021-03-01 靜態模型愛好者

敵人手中武器帶來的衝擊總是直接而震撼。一如一戰時面對「福克式災難」的協約國,德國在二戰東線戰場也遇到了令他們刻骨難忘的對手:蘇聯T-34中型坦克。這款綜合性能非常完善的坦克直接影響了德國坦克的設計--「巴巴羅薩」作戰開始研發的德國坦克,幾乎全部採用了與T-34同樣的設計理念,即傾斜裝甲、大威力主炮及寬幅履帶。1942年5月,MAN公司編號 VK30.02(M)的設計方案在德軍中型坦克方案競標中脫穎而出,被陸軍軍械局命名為「黑豹」。

這是一款用來代替三/四號坦克為德軍裝甲部隊主力的中型坦克。該車主炮為一門修長的7.5 cm KwK 42 L/70坦克炮,雖然沒有安裝希特勒心儀的7.5 cm KwK 42 L/100,但是70倍的長徑比已經使得該炮性能與「虎」裝備的8.8cm Kwk 36 L/56無異。邁巴赫HL230V型12缸汽油發動機安裝在車體尾部,這是一款改進自「虎」使用的HL210的發動機,氣缸直徑從125mm擴展到130mm,單缸排量高達23L,可以輸出690馬力的動力,比日後T-54坦克使用的V-55發動機還要高出近200馬力。而「黑豹」的防護,得益於裝甲的傾斜安裝,其底盤正面和主炮防盾裝甲在絕對厚度不及「虎」的前提下,有著比「虎」更為出色的防彈性能,至於全重僅20餘噸的T-34坦克,無論是火力還是防護均無法與「黑豹」相提並論。

強大的「黑豹」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經過短暫的測試即開始了量產。最先投入量產的是「黑豹」D型,當時它的身上還有一些不是那麼先進的細節,例如桶狀的車長指揮塔、炮塔側面和車首正面較大的開口,以及可靠性令人擔憂的動力系統。這些問題都需要反覆測試和調整才能解決,而元首已經不能再等待了,他強令還在訓練整編中的「黑豹」D部隊參戰。儘管極差的保障水平和稀少的數量使得「黑豹」無力打破僵局,但是其在戰場上展現的戰鬥力卻符合希特勒和德軍的期望。「黑豹」D型在生產了800餘輛後於1943年秋天停產。接替它的是更加完善的「黑豹」A型,德國二戰最強大的中型坦克車族終於開始成為德軍中的主力。

▼ 廢話不多說,上乾貨。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之前推出的豹A,MENG的豹D板件顏色改成了黃色,材質看上去也要高檔了一些。其中有些板件是之前推出的豹A的板件,大家都比較熟悉,小編就不多囉嗦了。





▼ 新開L板*2。這一板上面主要是主動輪,負重輪,排氣管等零件。

▼ 新開M板。這一板主要是車體首上裝甲,炮塔裝甲,炮盾等零件。

▼ 新開N板*2。這一板主要是新開的無防滑齒的初期型豹式坦克履帶。

▼ 金屬炮管,蝕刻片,膠套,鋼纜,水帖,透明件等。水帖提供了4輛車的塗裝。


▼ 下車體採用了多面開模的方式,裝甲之間的拼合方式為咬合,請留意箭頭處的焊線細節。


▼ 上車體部分採用了首上裝甲單獨開模的方式,裝甲之間的拼合採用了咬合的方式。


▼ 首上裝甲為新開模,開出了軋制鋼板的質感。

▼ 車體尾部裝甲板。

▼ 車體側面裝甲板的細節。

▼ 車體前部的兩個擋泥板給出了一段式和兩段式兩種樣式可選。


▼ 主動輪給出了2種可選,第一種是之前推出的豹A開模,有1種輪軸蓋配套,第二種為新開模,有2種輪軸蓋配套。區別主要是第二種主動輪的加強筋。




▼ 負重輪也給出了2種可選,第一種是之前推出的豹A開模,第二種則是新開模。2種負重輪的區別主要是外圈的螺栓數量,之前開模的是24螺栓,新開模的是16螺栓。


▼ 導向輪中心位置開出了鑄造感。

▼ 履帶同樣為新開模,為無防滑齒的早期型履帶,無明顯推出孔,每節履帶2個水口而且是隱藏水口設計,大大降低了修剪的難度。誘導齒為單獨開模需要粘接,已鏤空。



▼ 新開模的車位儲物箱。請留意左側的兩條加強筋,第一張圖為豹D,第二張圖為豹A。

▼ 和之前推出的豹A一樣,發動機散熱格柵給出了2種樣式,說明書指示用右側樣式的零件。

▼ 駕駛員和機電員艙門,豹D的把手在中央,而豹A的則是在一角。(第一張圖豹D,第二張圖豹A)


▼ 排氣管的細節。開出了基座的鑄造感,和之前開出的豹A的排氣管在基座的連接處有微小區別。第一張圖豹D,第二張圖豹A。


▼ 引擎室中央艙蓋的細節。


▼ 車體前部的火炮行軍鎖的細節,可以製作成打開狀態或鎖閉狀態。

▼ MENG的豹A和豹D的炮塔都是採用了骨架上面搭裝甲板的方式,對廠家來說更換零件非常方便。

▼ 炮塔前部裝甲,後部裝甲的細節。


▼ 炮塔頂部的桶狀指揮塔也是全新開模。第1張為豹D,第2張為豹A。


▼ 炮塔左側的裝甲板細節。套件新開了2種裝甲可選,第1張和第2張為豹D,第3張為豹A。



▼ 套件還給出了部分炮尾的細節。

▼ 除了金屬炮管以外,套件還給出了射出件的炮管,為一體式開模。

▼ 制退器,機槍等零件也是一體式開模,而且開出了槍口。套件中還給出了一個裝有炮衣的制退器,可供選裝。



▼ 除了之前豹A板件中附帶的2個炮盾以外,這盒豹D還新開模的兩個全新的炮盾,都開出了鑄造感,兩者在細節方面有比較明顯的區別。


▼ 新開模的豹D炮盾和之前開模的豹A炮盾的簡單對比,兩者在寬度上有所變化(紅色豹A黃色豹D)。


▼ 這盒豹D新開的幾個很有特點的部件:登車梯和車尾的儲物箱。


▼ 套件中其他小零件的細節。





總結:MENG的這盒豹D新開零件很多,相對於之前推出的豹A對部分零件進行了重新設計,尤其是對履帶的全新設計,水口的數量大大減少,是很值得稱道的設計。細節方面繼承並且發揚了之前豹A的特點,像是焊線,切割痕等細節都有所體現,軋制鋼板等細節也沒有放過。值得一提的是這盒套件的剩餘零件數量不少,2套負重輪/主動輪,多個炮盾等零件讓這盒套件的性價比又提高了不少。在模友們觀看各家豹子大戰的同時這裡還有一隻MENG MENG的小豹D悄悄登場,後續小編會對這盒套件進行素組,讓我們一起期待它在素組中的表現吧。

相關焦點

  • 【MENG TS-035】新品:1/35 德國中型坦克Sd.Kfz. 171「黑豹」A後期型
  • 黑豹坦克發展史:黑豹D型專題
    筆者小時候做過的第一款坦克模型便是火柴盒的1/76黑豹G,此後就成為了忠實的豹迷。由於篇幅所限,本系列文章主要以一位模型製作者的角度從外觀上討論黑豹坦克的發展和變化,對黑豹坦克外形上的演進來一次儘可能詳盡的逐月考證。至於黑豹II和黑獵豹的內容,請見本文責任編輯「鍋爐房老王」之前撰寫的《末日未至:二戰德國黑豹II坦克專題》、《愁容之豹:黑獵豹坦克殲擊車生產過程之中的變化與改進》。
  • PzKpfw-V中型坦克(黑豹坦克)
    T-34危機後研發生產的新型坦克,制式編號為Sd.Kfz.171,其最大行程是100-250公裡,發動機是邁巴赫HL 230 P30。夜戰型黑豹偽裝豹6獵豹7黑豹Ⅱ8戰場表現9生產10其他國家使用的黑豹11總結1簡介「黑豹」中型坦克在二戰德軍坦克中名氣僅次於「虎」式重型坦克,它是二戰中單體性能(除去發動機)最好的坦克,除了生產費時保養費事之外是一個完美的藝術品。
  • 二戰德國中型裝甲王者「黑豹坦克」!
    黑豹坦克也叫豹式坦克五號中型坦克,前型四號坦克,次型虎式重型坦克,作為應對T34危機而生產出的主流坦克,究竟有什麼武功能讓他能成為二戰中型坦克中王者級別的呢
  • 【三花 2134】1/35 豹式坦克G初期型附防磁裝甲素組評測
    PzKpfwV「黑豹」1式中型坦克在二戰德軍坦克中名氣僅次於「虎」式重型坦克,它和蘇聯的T-34中型坦克是二戰中最好的中型坦克。
  • 這就是中型坦克的正確用法
    鋼鐵雙虎咆哮而來~》讓我們繼續往下看看黑森峰還有那些德系裝備吧~豹式中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 Sd.Kfz.171)二戰中德國著名的中型坦克,為對付蘇制T-34中型坦克而被研發出來,主炮是75mm KwK 42 L/70炮。1943年首次投入實戰,在戰爭後期與四號中型坦克成為德軍坦克的主力。
  • 黑豹坦克發展史:黑豹坦克F型專題
    1943年,早在黑豹坦克(Sd.Kfz.171)投入現役之後不久,德國的軍械局六處(Wa.Preuf.6)就在著手根據前線部隊反映的問題考慮重新設計黑豹坦克的炮塔。但是,萊茨公司從1944年9月到12月只生產了5具,在1945年1月到2月之間又額外生產了4個改進型的S.Z.F1b型炮瞄鏡。S.Z.F1b型炮瞄鏡可以加裝電動陀螺穩定儀,據稱性能非常可靠,可以讓坦克具備一定的行進間開火能力。 在1944年8月試生產窄型炮塔上本有為裝填手準備的潛望鏡,但在量產階段取消。後來英軍在德國繳獲的幾個量產型炮塔的確是沒有裝填手潛望鏡的。
  • 裝甲擲彈兵的象徵,德軍二戰Sd.Kfz. 251半履帶裝甲車小史
    這篇是狗子嘗試一下裝甲車領域的內容,翻的是二戰露面比較多的德軍sd.kfz.251半履帶裝甲車的牌子。
  • 【威駿 CB35033】1/35 Sd.Kfz.221輪式裝甲車搭載PZB41反坦克炮素組評測
    而我用的第一個遊戲作戰單位,Sd.kfz222裝甲偵察車,也就是本文中要提到的Sd.kfz221的改款,沒成想到後來這款長相清奇的四輪裝甲小汽車竟然會成為我這輩子都無法忘懷的事物之一。因為車體本身很小巧,所以本次板件零件總數比較親善,組合度尚可,但依舊有部分地方需要切削後才能更好地安裝。
  • 現代主戰坦克的真正雛型:E-50中型坦克
    發動機為HL-234型,最高輸出功率為900馬力/3200轉。因此E-50在理論上可以達到60KM的公路時速。由於沒有實車測試記錄,這個說法一直未能證實。E-50的車體是在黑豹G型的基礎上加長,其實際大小已與虎王同級。其首上部位裝甲為150毫米/30度(去掉了前置機槍以提高整體強度)。車體側裝甲為80毫米/75度。E-50的炮塔外形基本與黑豹F相當,不過加厚了側甲厚度。
  • 黑豹坦克:一輛抵五輛,這是二戰中最出色的中型坦克,沒有之一
    五號坦克黑豹是二戰中納粹德國所製造的中型坦克,從1943年服役以來,一直被評為二戰中最出色的坦克。時至今日,仍是近代戰鬥車輛戰鬥力的評價標準。 在德蘇戰爭中,由於德國坦克在性能上無法對抗T-34而引起的衝擊,在調查評估其優點後,黑豹因此而生。
  • 二戰德國最好的中型坦克——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又或者翻譯為黑豹坦克,最初的名稱為豹式五號坦克,後來於1944
  • 真車還原 豹G重現| WARSLUG推出1/6比例「豹」式G型坦克
    黑豹/豹式坦克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投入使用的一款中型坦克,1942年9月,MAN公司按照需求研發出了兩輛樣車,元首和軍方高層看了以後非常滿意,元首還特地將其命名為黑豹(軍方編號是5型坦克)。直至戰爭結束,它亦被認定為二戰中最出色的坦克。△ 黑豹/豹式坦克(官方名稱: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 Sd.Kfz. 171)黑豹火炮射擊極為準確,坦克越野性能非常優秀,防禦能力無與倫比,並且採用了重疊式負重輪以及藝術級的懸掛系統,為坦克炮提供了一個高精度的射擊平臺。
  • 德國中型坦克巔峰之作,主戰坦克的先驅—豹式坦克
    可以稱之為德國中型坦克的巔峰之作。▲1943年下線的D型豹式坦克二戰初期,德國在正確的戰術指引之下,橫掃了歐洲大陸,但伴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戰略縱深極大的蘇聯教會了德國人戰略和戰術的層級區別,這樣也就使得更偏重於戰術運用的一
  • 巴頓的坦克攻擊德國邊境:謝爾曼與黑豹坦克的較量
    德軍第1集團軍有八萬六千多人,依託35千米長的坦克壕,25千米的工事,277個機槍碉堡,153的炮兵火力點和6個固定坦克炮塔進行防守。而在梅斯以北的工事格外強大,僅地雷就布設了4萬多,379門大炮,255門迫擊炮,42門88毫米炮,還有176門75-88毫米的反坦克炮。他們的預備隊是第11裝甲師,40-50輛黑豹坦克、20輛四號坦克和10輛突擊炮。
  • 【三花 2049】1/35 德國鼠式超重型坦克V1開盒評測
    在現實當中,鼠式坦克是確有實車的,但是並未參加最後的柏林保衛戰,僅處於試驗階段,而對於研究這段資料的軍迷來說,除了那輛經常出現在照片中的V2型樣車,資料中還經常出現一輛沒有火炮的樣車,被軍方稱為V1型。
  • 為什麼二戰德軍的虎式黑豹虎王坦克那麼重?
    德國在二戰中後期大規模裝備的坦克分別是虎式重型坦克,黑豹(豹式)中型坦克和虎王(虎II)重型坦克,這些型號不僅僅比德國之前的坦克型號要重,而且比盟軍蘇軍
  • 二戰蘇聯中型坦克代表作「T-34坦克」!
    到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共製造了T-34坦克1225輛,大大超過了同期德國四號坦克的數量。戰爭爆發初期,蘇聯擁有坦克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全蘇擁有坦克25000輛,主要包括T-26、BT系列輕型坦克,T-28中型坦克、T-35重型坦克,以及最新型的T-34中型坦克,KV-1、KV-2重型坦克。雖然數量龐大,但是其絕大多數為T-26、BT等舊式坦克。
  • 納粹裝甲:德國二號坦克D型
    它的出現是為了解決1號坦克發動機功率和車載武器過於薄弱以及不能滿足中型坦克乘員訓練和作戰需要等問題,一般稱其為1號坦克的放大型。 早在1938年,德軍就已開始考慮在開戰後二號坦克的去留問題。因此除了作為三、四號坦克候補的標準型二號坦克以外,又同時誕生了一系列截然不同的「實用型二號坦克」,可以說這一系列才是真正的二號坦克,它的設計理念是作為偵察和突擊車輛提供快速進攻的可能性。
  • 英國人發明的螢火蟲坦克 成為德國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的天敵
    隨著二戰戰時的推移,德國針對陸軍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並推出了至今都聞名遐邇的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