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留申暴風:日本帝國走向滅亡的第一步

2021-02-08 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

 山本五十六,一個當時在日本帝國最高統帥部地位近乎於神的戰略家。在絕大多數以二戰海軍戰鬥為背景的電腦遊戲中,他指揮的那支海軍艦隊是很多玩家絞盡腦汁想要擊敗的對象。他曾對美國珍珠港發動了壓倒式粉碎性攻擊,之後又在菲律賓、馬來亞和東印度群島取得快速且決定性的勝利。在太平洋的暴風中,他指揮的戰艦曾差點端了美軍航母的老巢。


在現實中,山本五十六曾經制定了一份在北太平洋美國家門口「引蛇出洞」的完美計劃,如果美國海軍航母艦隊按照他設計的思路大舉反撲,很有可能被日本帝國海軍重創甚至全殲,整個二戰太平洋戰場的走勢就會被改寫,甚至歷史也會被改寫。但山本五十六最終敗給了自己,也敗在了一場不起眼的對阿留申群島的攻擊計劃中,當然還有尼米茲將軍手上的那張神秘「王牌」。不過,70多年後的今天,你可以在「暴風戰艦」遊戲中選擇扮演山本五十六,試試贏下整個太平洋海戰。

  

    一個旨在毀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計劃


山本五十六用他的手指在地圖的北太平洋上劃了一道長長的弧線。這道弧線從阿圖島的白令海西部邊緣開始,沿著阿留申群島,直到阿瑪克納克島,那是一個靠近阿拉斯加陸地的島嶼。在那裡,1942年6月,山本打算襲擊駐紮在荷蘭港的美國部隊。那時,西南太平洋已在日本人的嚴密控制之下,山本五十六看起來會將這種攻勢行動擴大到太平洋北部和中部。通過攻擊阿留申群島中的戰略要地,以及夏威夷西端的中途島,山本的計劃是把業已遭到重創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從珍珠港引誘出來,然後給予最後的毀滅性打擊。


可以說山本五十六是精心策劃、極具智慧,但歷史證明,對他手指所停之處遙遠的阿拉斯加港口展開攻擊,被證明是山本最大的戰略失誤之一。


在戰役之前,日本人已經搜集了關於阿留申群島的大量信息。這些島嶼構成了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的一條天然走廊,並且通過佔據沿阿留申群島的關鍵戰略位置,日本希望控制和保衛其擴張帝國的北部邊界線。荷蘭港,被認為對日本在北太平洋的軍事行動至關重要。作為浩瀚的阿留申群島鏈中唯一被開發的深水港,很多人認為美國將在荷蘭港建立一個重要的艦隊基地,包括停泊一艘或兩艘航空母艦及其他大型水面艦艇。摧毀了這個設施,日本就可以在北太平洋暢行無阻。

 


日本海軍「隼鷹」號航空母艦


為了實現自己的計劃,山本五十六從龐大的帝國艦隊中抽調、組建了一支阿留申群島「特別攻擊部隊」。在海軍中將細萱戊子郎的指揮下,這支北方艦隊由2艘航母——「隼鷹」號、「龍驤」號,5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6艘潛艇、4艘運兵船和大量的輔助支援艦艇組成。他們的任務:對荷蘭港發動空中打擊,削弱美國在該地區的進攻能力,進而奪取和佔領位於西部方向480英裡處的埃達克島。戰役將以對基斯卡島和阿圖島展開兩棲登陸結束,這是位於阿留申群島最西部的兩個島嶼。


山本五十六這一大膽的計劃將橫跨900英裡分散進行軍事行動,數十艘戰艦迎著北極海洋的湍流和暴風。這樣的場景你可以在「暴風戰艦」遊戲中感受一下。


尼米茲將軍手裡神秘「王牌」


在對荷蘭港發動攻擊的同時,山本五十六將派遣他的艦隊中最強的主力部隊奪佔中途島。由於中途島在戰略上的重要性,山本希望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把大多數主力艦艇投入到不顧一切的防禦戰中,以守住美國在這個島嶼的軍事存在。山本認為他的中央艦隊,包括4艘大型航空母艦、9艘戰列艦,已經足夠摧毀美國艦隊,因為後者仍未從珍珠港事件和四個星期前珊瑚海戰役的挫敗感中脫離出來。但尼米茲將軍手裡有一張神秘的「王牌」。


為了能與日本海軍這兩支相對更強大的艦隊一較高下,尼米茲將3艘具備作戰能力的航空母艦合併到中途島特遣艦隊中。他派出一支規模較小的艦隊——第8特遣艦隊,在海軍少將羅伯特•西奧博爾德的指揮下,向阿留申群島開進。西奧博爾德得到的命令簡單而直接:守住荷蘭港,阻止日本在阿拉斯加獲得立足點。


第8特遣艦隊包括5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以及6艘潛艇。空中力量將由美國陸軍航空部隊第十一航空隊提供,這是一支匆忙組成的航空隊,包括從靠近安克雷奇市的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及阿拉斯加半島最西端的冷灣機場起飛的B-17轟炸機、B-26轟炸機和「柯蒂斯」P-40戰鬥機。還有一支P-40戰鬥機中隊被派遣到格倫要塞,這是一個秘密的陸軍航空基地,位於荷蘭港以西僅40英裡的烏姆納克島上。


航母戰艦在暴風中隱匿行蹤


1942年5月30日,細萱戊子郎的艦隊悄悄從日本主要島嶼本州島的大湊海軍基地出發。但是細萱戊子郎不知道的是,他期待的所有「突然一擊」計劃其實都已經被美國海軍情報部門截獲並破譯。到6月1日,從諾姆、阿拉斯加到西雅圖的整個海岸線,華盛頓已經啟動24小時高度戒備,PBY偵察機從荷蘭港和冷灣起飛,深入北太平洋海上航線,偵察、搜索日本艦隊的動向。


美國的防守部隊並沒有等多久。6月2日,2艘日本航母被偵察到出現在基斯卡島以南400英裡內。當偵察機飛行員將所看到的一切用最簡練的詞語傳遞到西奧博爾德那裡後,這位美國海軍少將把他的第8特遣艦隊部署到阿拉斯加灣,位於科迪亞克島東南大約400英裡,目的是阻止日本任何對阿拉斯加本土進行登陸的企圖。西奧博爾德的計劃是利用從埃爾門多夫基地起飛的B-17轟炸機和B-26轟炸機,對日軍航母進行轟炸,然後再與日本艦隊中的剩餘水面艦艇進行正面交戰。然而,低密的雲層和有「威力瓦颮」之稱的阿留申暴風,很快隱匿了日軍戰艦的行蹤。


細萱戊子郎現在已意識到,他的行動已經失去了「奇襲」的元素。第二天一早,儘管濃霧和巨大的風浪無情地攪動大海,細萱戊子郎仍決定發動對荷蘭港口的空襲,而此時他指揮的這支艦隊的確切位置仍然是美國空軍絞盡腦汁推測的難題。隨著「隼鷹」號航母和「龍驤」號航母將船頭轉向暴風之中,一支由九七式艦載魚雷轟炸機(盟軍稱「凱特」型)、九九式艦載俯衝轟炸機(盟軍稱「瓦爾」型)和當時最頂尖的零式戰鬥機組成的攻擊部隊,正在飛行甲板上咆哮著等待升空。但是在如此惡劣的阿留申氣象條件下展開航母行動,結果是非常危險和不確定的。幾乎就在轉瞬間,一架九七式艦載魚雷轟炸機剛從「龍驤」號航母上起飛,便一頭栽入大海之中,此時「龍驤」號艦艏也被狂怒的暴風捲起的巨浪所淹沒。如果你想感受一下阿留申暴風的威力,可以在「暴風戰艦」遊戲中試一試。


在「隼鷹」號航母上,整個艦載機攻擊部隊在大霧和黑暗中根本無法辨明方向,所以在升空後不久就不得不返回。以兩艘航母計算,只有從「龍驤」號航母上起飛的6架九七式魚雷轟炸機和6架零式戰鬥機在第一波次攻擊中找到了飛向荷蘭港的航線。


襲擊荷蘭港並不成功



1942年6月3日,荷蘭港遭到日軍轟炸


在荷蘭港,海軍航空站迎來了進入全面戰鬥準備的一天。此時港內老舊的戰艦與日本攻擊部隊所要尋找的目標航母艦隊相去甚遠,到5點40,荷蘭港航空雷達站的雷達屏幕上出現了一個較大的物體光點。隨著日本飛行員駕駛軍機衝破雲層,對荷蘭港進行突然襲擊,令他們驚訝的一幕出現了,美國的火炮部隊人員迅速予以回應,防空火力異常密集、兇猛。由於發現沒有航母和重要價值目標,日本飛行員迅速對岸上顯眼的設施投放炸彈,並匆忙離開戰場回到「龍驤」號航母。在第一波攻擊中,兩座兵營和三個半圓拱形活動房屋被摧毀,同時大約50名美國士兵傷亡。


隨著時間從下午進入到夜晚,美軍的PBY偵察機在大洋中持續搜索著日本艦隊的位置,但似乎效果不明顯。在48小時的連續偵察搜索行動後,飛機與機上成員都接近耐力的極限。


6月4日清晨仍然不停地下著雨,天空陰暗。細萱戊子郎已經意識到,前一天對荷蘭港的空襲並沒有起到多大效果。而向南2000英裡,美國海軍和日本海軍艦隊正進行著史詩般的中途島之戰,細萱戊子郎則拼命想打破這糟糕的天氣,為這個偉大的勝利日增加一份禮物——摧毀荷蘭港。4日下午,籠罩在海面上的低密雲層開始變得清晰起來。到17點40分,位於阿瑪克納克島的一個陸軍海岸觀察哨報告,有三波敵軍飛機正朝著荷蘭港飛來。18點時,10架零式呼嘯著在海軍航空站上方飛過,展開低空掃射攻擊;後面跟著11架九九式俯衝轟炸機,每架轟炸機都扔下一枚550磅的航空炸彈。其中一枚炸彈正好落在4個油料儲存庫(每個油料庫可存放6500桶燃油)中間,爆炸瞬間形成了一個巨大而壯觀的火球。一艘因擱淺而被用作兵營的老舊運輸船在這一波空襲中也被摧毀,以及一個大倉庫和一個空的飛機棚。


18點20分,8架九七式魚雷轟炸機從北向南接近荷蘭港。它們的炸彈從高空中投下,效果並不令人滿意。在轟炸機把它們的努力集中在港口內眼前的大型目標上時,日本零式戰鬥機正在猛烈地掃射著海灣周圍的岸上設施。一架非常不幸的PBY「卡塔利娜」偵察機在結束偵察後,直接飛入這極度混亂的戰局。它很快就被3架零式戰鬥機咬住,並最終在海港外上空被擊落。


一封緊急電報



   荷蘭港內,美軍一艘老舊的運兵船遭到轟炸後起火燃燒


隨著零式戰鬥機返回海港上空,被激怒的美國地面防空火力人員將他們的高射炮彈都射向那3架來犯的戰鬥機。其中,一架零式戰鬥機中彈,飛行員是19歲的海軍士官古賀忠義,他駕駛的戰機屬於「龍驤」號航母。其他的日本飛行員遭遇與古賀忠義的命運相似。最後一波九九式俯衝轟炸機離開荷蘭港時,正好迎面遭遇6架從格倫要塞緊急起飛而來的P-40戰鬥機,P-40戰鬥機飛行員對九九式俯衝轟炸機進行迎頭痛擊,機炮猛烈開火,相對笨拙的俯衝轟炸機很快有4架被擊中,這些日本飛行員與轟炸機一起,栽進冰冷的海水裡。


在旗艦——「那智」號重型巡洋艦上,細萱戊子郎研究了氣象報告,緊張地等待著艦載打擊力量的返回。與此同時,由於美國B-26轟炸機定期性地出現在艦隊的上空,細萱戊子郎的擔心愈發加重,只不過B-26轟炸機僅是單獨飛過日軍航母艦群的上空,因為厚厚的雲層遮擋,無法進行大批轟炸機的協同攻擊。就在細萱戊子郎的航母開始陸續迎來返回的戰機,這位海軍中將在艦橋的辦公室響起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山本五十六發來一份緊急密碼電報:北方艦隊不再繼續執行打擊荷蘭港的行動,放棄對埃達克的登陸,返回大湊海軍基地,與參加中途島作戰的戰鬥艦群匯合。對於機敏的細萱戊子郎來說,這份緊急電報語意模糊背後傳遞著沒有寫下的意思已經非常清晰,在中途島可能發生了十分糟糕的事情。


日本帝國海軍的歷史轉折點


當北方艦隊向西朝著駛離阿留申群島海域的方向航行時,細萱戊子郎在思考他此次任務的結果。從戰術上說,對荷蘭港的攻擊是無效的。沒有高價值的海軍目標被摧毀,港口基礎設施的損害程度也較小,佔領埃達克島的計劃最終也被完全取消。在這兩天的交戰中,有78名美國官兵在行動中喪生。日本的損失從性質上看,更多是物質的。日本由於天氣、地面防空火力和空中作戰原因,共損失11架飛機。不過,正是這些損失的戰機中的一架,後來被證明是非常重要的。古賀忠義駕駛的那架零式戰鬥機在阿留申群島的苔原上無聲無息地呆了一個月,但最後成為美國軍事情報部門找到擊敗零式戰機方法的「鑰匙」。

 


被發現的「零」式戰機基本完好,正準備運往美國本土進行研究


 在戰術上,山本五十六並沒有意識到,尼米茲將軍手上那張神秘的「王牌」是:美國海軍密碼學家在珍珠港剛剛破譯了日本海軍的密碼。在1942年5月末,尼米茲將軍已經知道了中途島和阿留申作戰行動的一些內容,包括大致的攻擊日期,以及日本帝國海軍北方艦隊和中央艦隊的基本實力。


在戰略上,山本五十六進軍貧瘠的阿留申群島,可能已經減損了日本的軍事努力,而不僅僅是空中優勢遭遇的無形損失。沒能控制中途島,日本人在阿留申群島的存在是毫無意義的。軍事歷史學家仍然質疑山本五十六的決定——把日本帝國艦隊分拆,同時在太平洋北部和中部展開進攻作戰。「隼鷹」號和「龍驤」號這兩艘航母被部署用於攻擊荷蘭港是徒勞無益的,如果這兩艘航母被山本五十六派遣到中途島作戰中,它們會扭轉這場最具決定性的海戰,在歷史中反敗為勝嗎?


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       微信號:keluoliaofucn  

溫馨提示:

聯繫郵箱:gaosga@163.com

歡迎來稿,選題、內容、題材不限,文章、漫畫、視頻均可。

關注國際時事熱點,致力愛國主義國防教育。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二戰時無堅不摧的日本空軍為何走向滅亡?
    導讀:在二戰中,日本可謂是收穫頗多,不管是在利益方面還是科技方面,都得到了比較好的收益。可是有長處必定也會有短板,儘管日軍在陸地的戰爭多數取得了勝利。但是空軍方面卻損失慘重,最終走向滅亡。二戰時期,日本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可饒恕,但在戰爭的過程中他們也犯了一些愚蠢的錯誤。據最新美國《空軍》雜誌報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擁有世界一流的戰機,被稱之為「銀色子彈」。然而二戰期間,日本軍方在使用空中力量過程中犯下了一系列愚蠢的錯誤。他們所做的蠢事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美國取得了太平洋戰場的最終勝利。時至今日,日本航空兵在使用空中力量時犯下的錯誤仍對現在的空軍有著警示作用。
  •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歷經千年風霜,為何走向滅亡之路?
    ,但最終,隨著東漢的滅亡,大漢帝國永遠消失在了時代的浪沙中。由此可見,東漢王朝在"黃巾起義"、"戚宦之爭"的共同交織下,最終走向了滅亡。竇太后和幼年時期的漢和帝總結羅馬帝國歷經多個時代的興衰,最終從繁榮富強走向了滅亡,究其原因,和羅馬帝國自身的發展足跡密切相關。
  • 日本潛艇史(6)阿留申作戰
    】首艦伊-201的艇長,生於1913年,畢業於海兵第61期,曾任呂-100和呂-41的艇長,戰後寫過多部關於日本海軍潛艇的著作,其中包括《日本潛艇史》。日本潛艇史(1)日本潛艇史(2)日本潛艇史(3)日本潛艇史(4)日本潛艇史(5)中途島作戰第三章 中途島作戰     第一節 進攻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          一、聯合艦隊的作戰計劃          二、中途島作戰中的潛艇戰
  • 帝國夢的破滅:大和號的滅亡
    「帝國」的圖騰完了!相信日本海軍總部的那群參謀,僅有的一絲僥倖也隨著戰艦的沉沒,而一起沉到了冰冷的海底。作為世界上曾經出現過的排水量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曾經是日本的國家象徵與驕傲。然而作為承載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艘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從而使原本就入不敷出的日本勒緊褲腰帶傾盡國力所打造的鋼鐵圖騰,最終卻加速了日本的失敗,而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說,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其實是敗於那個早已被時代所淘汰的迷夢。
  • 日本海陸軍嚴重不和,連天皇也無奈,就算日本帝國滅亡也不停內鬥
    戰前日本海陸軍互相使絆子已經見怪不怪了,在同一個天皇的領導下,二者時刻勾心鬥角。至1945年,日本敗局已定,殘酷的戰局使得二者取得諒解,聯合辦公,聯合趨勢增強。但此時陸軍的吞併之心又起,在統一的大旗下,陸軍不顧戰局,開始了新一輪權力鬥爭。陸海兩軍上演了一出吞併與反吞併鬥爭,這齣戲直到日本帝國滅亡才結束。鋼鐵、石油可是個好東西,陸軍、海軍的武器裝備都離不開。
  • 226事變:日本帝國走向自我毀滅的起點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日本走向二戰的毀滅之路20世紀初的日本帝國,由於外交層面的成功而一直順風順水。從1900年的庚子事變,再到稍後的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無疑以戰勝國姿態撈得好處。但國力的上升,並不意味著內部矛盾就能夠被迅速磨平。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突然出現,日本的脆弱經濟結構也遭受重創。
  • 日本帝國海權的興起與覆滅
    然後挑戰華盛頓秩序,挑起了太平洋戰爭,起初日本曾短暫取得太平洋上的海上霸權,後與美國在太平洋上進行了空前的海權爭奪,最終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聯合抵抗下遭到失敗,尤其是海上軍事力量幾乎完全覆滅,其近代以來逐漸獲得的海權也完全喪失,日本帝國也走向終結。太平洋戰爭現在看起來就是日本的一次失策,在太平洋上和美軍進行的爭奪,尤其是航母大戰是不太明智的。
  • 蕭瀚:政治海洛因:帝國崛起的幻覺 微思客
    在「憲法這頭獅子」和「帝國崛起病」這兩篇裡,黃鐘通過美國的有限對外戰爭與日本走向滅亡的兩個案例表明,並沒有可靠證據表明共和國就意味著一定不會產生帝國行為,比如當年的美西戰爭,黃鐘強調兩種不同政體的制度安排,差異體現在別的方面,這遠比是否會發生帝國行為要深刻得多。
  • 抗戰勝利75周年:日本人說過「三個月滅亡中國」嗎? | 循跡曉講
    其中這個所謂「三個月滅亡中國」這個事兒,現在說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中國疆域廣闊,給日本人三個月行軍,能走完嗎?怎麼可能三個月滅亡中國呢?日本人難道都瘋了嗎?那麼,這個所謂的「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觀點是怎麼來的,這件事是誰提出來的呢?別著急,請接著聽我往下講。
  • 日本導讀 | 山內昌之:帝國與國民
    這一時期也同樣是歐洲的民族國家為了規避內部矛盾而將內部矛盾向外轉化,不斷建立殖民地引起戰爭,進入向民族帝國轉化的時期。        日本在這一段時間內同樣如此。日本帝國意識的發端最早可以追溯到甲午戰爭之後的三國幹涉還遼事件【按:在常木淳《日本近代的民族主義》(詳見上一篇導讀)中,三國幹涉還遼事件是很多國民主義者思想重要的轉折點】,在此之後,日本一方面宣揚在三國幹涉之後「臥薪嘗膽」的國民共識,一方面意圖與英國結盟對抗俄德法三國。
  • 《燃燒的太平洋》迷霧中的鏖戰:阿留申群島戰役始末(上)
    ■太平洋地圖上阿留申群島的位置,可見是從北美大陸到日本本土最近的路徑。太平洋戰爭前夕,隨著日美矛盾的激化,阿留申群島因為其地理位置而進入戰爭策劃者的戰略視野內。從地圖上看,阿留申群島似乎為日美雙方都提供了一條戰略捷徑:日軍可以沿著島鏈東進,登陸阿拉斯加,並沿太平洋東岸南下侵入加拿大和美國西部;反之,美軍也可以阿留申為跳板,進攻千島群島和北海道,直插日本本土。就距離而言,北太平洋路線比任何橫跨中太平洋、南太平洋的戰略路徑都更短。此外,阿留申群島的爭奪還涉及蘇聯的利益,因為從阿拉斯加經白令海前往西伯利亞的航線是蘇聯獲取租借物資的重要通道。
  • 邁好「第一步」,新兵走向軍旅「第一崗」!
    穿上迷彩軍裝,踏入綠色軍營邁好軍旅第一步手握鋼鐵長槍,蓄力順勢待發踏上軍旅第一崗
  • 日本軍國主義滅亡的起點不是珍珠港,而是這個地方!
    在此後的幾個月中,「大日本帝國」的疆土達到了有史以來的巔峰:日本最大勢力範圍對美開戰是自取滅亡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有政治眼光的人都看出來,表面風光的日本帝國離滅亡不遠了。日本不自量力挑戰美國,是蚍蜉撼大樹。殊不知,珍珠港事件並非一個開端,而是一個結果——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必然結果。筆者以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滅亡並非始於珍珠港,而是始於盧溝橋。盧溝橋一聲槍響,日本與世界級大國就必有一戰,或者珍珠港,或者滿洲裡,或者美國,或者蘇聯。明治維新後的「武運長久」日本是個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好學、踏實、一絲不苟,不學個透決不罷休。
  • 「邪陽」帝國野心第一步的實現,乙未奪臺戰爭與日韓合併
    戰爭名稱:乙未戰爭(Japanese invasion of Taiwan)戰爭時間:公元1895年5月29日-1895年10月21日(臺南陷落)戰爭地點:臺灣島北部、西部及其附近海域交戰各方:臺灣民主國以及新楚軍、客家義軍、閩南義軍、黑旗軍等義勇軍(義軍)v大日本帝國
  • 日本帝國的崛起與大清帝國的衰落 —「魏源和佐久間象山」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同年,魏源皈依空門,走向人生的終點。1862年,51歲的象山恢復自由之身。在獄中的八年,象山潛心研究西洋文化,提出「東洋道德,西洋藝術」,為日本開國進取提供了指導思想,也為遊移於傳統與西洋的幕府、維新時期的日本社會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應對方案。象山出獄後,應幕府之命,謁見幕府將軍。
  • 美日鏖戰阿留申,日軍自斷後路上雪山,美軍後勤摸魚凍傷減員眾多
    日本人做了很多的軍事計劃,他們試圖擊敗美國,迫使美國退出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的其中一步就是通過阿留申群島,進逼美國本土,從而迫使美國服輸。一、日軍進逼阿留申早在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就計劃在太平洋北部海域實施軍事行動。
  • 【軍武遊戲】從遊戲看日本帝國的擴張與滅亡之旅
    ▲對馬海戰東鄉平八郞的油畫但是日本近代的發展得從「黑船事件」開始,但是如果想要了解日本如何一步步從一個小小島國逐步走上對外擴張和侵略的道路,恐怕還得從日本14世紀開始的戰國時代開始你可以體驗到亂世之中的身不由己,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改變歷史的走向。
  • 暴風高達
    考慮到該組合有「暴風會在使用武裝時停止移動(足止)」、「不允許暴風先落」這2個限制條件,因此暴風能否在實戰中做出滿足上述的要求的行動便是能否將該組合帶入實戰的核心課題。雖然並不是刻意針對暴風,但姑且還是要提一句——在使用飛彈和散彈時還請儘量避免誤傷隊友。理所當然的,沒有任何射擊武裝的艾比安在偽11(單挑)時也無法給暴風提供支援,因此該組合將會相當考驗暴風玩家的遊戲水平。
  • 羅馬與安息慘澹收場的大戰,羅馬陷入數十年內亂,安息帝國滅亡
    一場兩大帝國的大戰,因為其中一方的欺騙導致仇恨不斷,迫使雙方都投入了各自的精銳之師,然而都沒有取得大勝,反而導致一邊接連死掉兩位皇帝捲入持續的內亂,另一邊軍力大減,不久後就被滅國。這樣一場荒唐的戰爭,正是羅馬帝國與赫赫有名的安息帝國,即帕提亞帝國的最後一戰,同時也是安息軍隊最後一次展現輝煌戰鬥力的戰爭,然而,這場戰爭,卻使這個數百年歷史的大帝國走向了絕路。
  • 甲午戰敗,大清帝國海軍後來怎麼樣了?
    此前兩年,1907年,日本人西澤吉次帶著120名工人,登上了位處中國南海的東沙島,將其改名為「西澤島」,在日本海軍的支持下,日本人開始在這座僅有1.8平方公裡的小島上,修建防禦工事和各種移民設施,意圖長期佔有東沙島。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在甲午海戰15年後再次崛起的大清帝國海軍,向著東沙島,進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