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本次蘭卡威防務展所賜,非常有幸參加了一次非常正式的閱艦式,乘坐的檢閱艦是馬來西亞海軍的151號艦(南洋商報稱其「水文探測船」),全程由馬來西亞海警船和特種部隊兩艘硬殼橡皮快艇護衛,全艦官兵行站坡禮儀,這也是海軍最高禮節,而受閱各艦停泊在蘭卡威港灣錨地,回站坡禮,有些還鳴笛或喊口號,展現各國海軍精神風貌和紀律素質,整個閱艦式持續約一小時,在蘭卡威寬闊的海灣美景中,且能親眼看到這些參閱艦艇是一種別樣的享受。
這些艦艇中,很多朋友都特別關注美軍「科羅拉多」號LCS-4隱身瀕海戰鬥艦,日本「秋月」級「照月」號驅逐艦和越南「丁先皇」號護衛艦,整個過程中,每個人都張大眼睛尋找科幻瀕海戰鬥艦,但「科羅拉多」號仍不見蹤影,不得不令人感嘆,「隱身」性能太好了!
日本海自116艦是日本第三代19DD「秋月」級驅逐艦,因為裝有四面雙盾相控陣FCS-3雷達而引人注目,每個陣面有一塊大的C波段和小的X波段組成,分別擔任探測和火控任務,這是世界第一型雙波段相控陣雷達,比最著名的神盾艦--美國的伯克級更加先進,「伯克級」SPY-1D(V)雖然可以同時攻擊12個目標,但是其艦對空飛彈火控雷達AN/SPG-62卻同時只能照射一個目標,必須通過機械轉動才能照射第二個目標,因此降低了系統反應速度,尤其是特定的方向上,伯克級的火控雷達AN/SPG-62採用前一後二的布置方式,因此在艦首方向起作用的只有一部雷達,因此向這個方向來襲飛彈超過4枚的時候,就超過了雷達的能力,也就是說對著「伯克級」迎面飽和攻擊,伯克級就基本沒轍了。日本擁有和伯克級同樣雷達的「金剛」級和「愛宕」級,均採用購買的與伯克級同型雷達,因此也具有同樣的缺陷,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日本研發了四個方向都有火控能力的小型盾X波段火控雷達。
「秋月」級可以利用相控陣雷達電子掃描的優點,可以迅速的在多個目標間轉移波束或同時照射多個目標進行攻擊,大大提高系統對付多目標的能力,從而可以提供多個火力通道,這樣就可以為所配的ESSM改進型「海麻雀」提供火控導引,這就是最引人矚目的一坑四彈的防空飛彈,這倒是值得關注的一型飛彈,其攔截反艦飛彈的能力高於標準2飛彈,射程50公裡,「秋月」級雖然和我國054A同樣是32單元垂直發射裝置,但其只要裝8個單元的防空飛彈,數量就可達32枚,其餘24單元可供反潛飛彈「阿斯洛克」使用。
「秋月」級這型雙波段雷達缺點是探測距離短,只有200公裡探測距離,而且價格比探測距離超其一倍的進口美制SPY-1D神盾高得多,如果放大雷達陣面彌補探測距離短的缺陷,來裝備日本主力新型防空艦「愛宕」級,那光四個面雷達就得6億美元,這無論如何也造不起,所以,從這方面說,「秋月」又是一款只能提供其周圍50公裡防禦範圍的驅逐艦,其定位也只能是通用型驅逐艦,以射程20公裡的「阿斯洛克」反潛為主。
「秋月」級使用日本自製的90式反艦飛彈,射程150公裡左右,備彈8枚,當今世界反艦飛彈中屬中流水準,其實整艘艦就處於中流水準。「秋月」級一共四艘,後續艦就是2016年10月下水的25DD「朝日」級,最大改變是把四面盾集中於艦橋四周,防空飛彈增配到16單元64枚。其餘沒有改變。
這些通用驅逐艦在日本88艦隊中,為「日向」級和「出雲」級輕型航母編隊提供區域防空和反潛任務,而「金剛」級和「愛宕」級則增加擔負反彈道飛彈反衛星任務。這些艦的服役標誌這日本88艦隊的全面更新。但總體看,這些日本海上自衛隊編隊確實如戲稱是美軍第七艦隊的「反潛支隊」,都是為美軍航母戰鬥群反潛服務的。
越南「丁先皇」號是從俄羅斯引進的「獵豹3.9」級護衛艦,是最早服役的越南「獵豹」級,這次參閱,我們發現它改變了原先的蘇俄式深色塗裝,變成淺色塗裝,弦號也變成和美軍和我國海軍同樣的帶陰影的白色字號,下圖是它2011年3月剛剛服役時的樣子。
這條2000噸排水量的護衛艦,是迄今越南火力最猛的大艦,配備了2座四聯裝「巨蜥」發射系統,共8枚3M34「天王星」反艦飛彈,此彈與美國「魚叉」極其相似,外號「魚叉斯基」。該飛彈屬高亞音速、遠程、掠海飛行反艦飛彈,最大射程130千米。
這種輕護衛艦在大國海軍中往往處於近海防禦地位,而越南則是主力艦,閱艦式可以看出,其鳴笛,口號非常響亮,可見這些艦員也是越南海軍的精銳力量。
(76mm主炮後方就是「棕櫚樹「彈炮合一防空系統,這一系統比俄羅斯已經淘汰的「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還要落後一代)
獵豹級輕護防空能力極弱,僅一座「棕櫚樹」近防系統和兩座630近防炮,面對的對手不能強,如果對手空中突擊能力較強的話,獵豹很容易被獵。
很多人將我國056與越南獵豹比,認為056反艦飛彈數量太少,防空飛彈也只是8枚「海紅旗」-10,但056的「鷹擊-83」反艦飛彈,射程可是300公裡左右,「海紅旗-10」也比「棕櫚樹」強很多。所以不用比,南海方向056輕護數量將來估計超過30艘,這型艦在南海艦隊也只是個輕量級角色。
本屆蘭卡威防務展還有很多信息,後續將一一整理道來,請關注@主播李蘇寧的軍事報導。
《每日軍情》李蘇寧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