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軍,快走吧」張休、李盛的聲聲催促不得不讓我放下思緒。敗了,全完了,到底是我錯了,還是《孫子兵法》錯了,我想不通。一切的一切都來不及了,手下的弟兄們四散而逃,山下喊殺聲震耳欲聾,山腳下的魏軍越攻越猛,破寨是遲早的事情。頂不住了,可是我約定丞相堅守街亭一月,僅僅幾個時辰就落得倉皇而逃的下場,我還有何顏面面對丞相,九泉之下如何向先帝和哥哥交代。子均,悔不聽你言啊!
我,馬謖,字幼長,襄陽宜城人。我馬氏兄弟五人,四位兄長伯仲叔季,我年齡最小,故為幼常。從小父母對我寵愛有加,兄長對我照顧頗多。我生來聰慧,自認為智力超群,天生英才,是為了功名大業而生的天選之人。我自幼便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尤其是兵法和戰書,更是愛不釋手,常放於枕邊,時常讀的廢寢忘食。我幻想有一天,可以指揮千軍萬馬,揮斥方遒,坐帳內而決勝千裡,騎馬上而徵戰四方,威風凜凜,豈不美哉。我相信我有足夠的才智,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我相信我終能成就偉業,至少也能青史留名。
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似乎總是比不過我那個春風得意的哥哥,「馬氏五常,白眉最良」,哥哥的高大總是壓我一頭,提起馬氏兄弟,我似乎永遠比不過那個哥哥。我承認我哥的才能與才華,他的才華橫溢確實惹人喜愛,但我相信我馬謖絕不是庸庸碌碌之輩,我只是缺少展示自己的舞臺,終有一天我會一展宏圖,讓世人都記住我的名字。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出頭日,劉皇叔入住荊州,招賢納士。我和我哥都得以一展抱負。可是事情的發展總是不那麼美好。同族兄弟,共事一主,待遇確是天差地別。我哥仕途通達,官運亨通,總有大任委託於他。輔佐關羽鎮守荊州,出使東吳,官拜侍中。而我,默默無聞,在荊州時只能做跟班小弟。後來我們打下了益州,卻也僅僅是綿竹縣令這樣的小官,無足輕重,何談功名大業。
我不甘心,我不服輸,我可是天選之人,我要出頭,我要一鳴驚人。我知道要出名不僅要有真才實學,更要懂得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讓領導班子知道還有我這麼一位飽學之士。我要學會高談闊論,把過去積累的兵法知識都抖落出來,讓他們瞧見我的厲害。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孔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千古奇才世間罕見;士元經學思謀才智過人,展翼可比九天之鳳;孝直奇謀策算睹事知機,智謀不亞於諸葛孔明。但我總認為我也有過人之處,終有一天會和他們平起平坐,甚至超過他們,至少我堅定的認可我自己的能力。
終於,時來運轉,我遇到了那個能識得千裡馬的伯樂諸葛亮。我的言論意見總是能引的他讚嘆連連,對於我的才能,他也是十分認可,言我之才不亞於江東陸遜。有了丞相的提拔,我終於得以施展才華。成都令、越雋太守信手拈來,我相信屬於我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
很快,變局就到來了。先是荊州失落,我朝損兵折將,後是翼德罹難,國失一柱,軍失一帥。陛下親領大軍揮師伐吳,誓要踏平江東,為兄弟報仇。可惜天不遂人願,開始的捷報連連,很快被夷陵的大火燒的灰飛煙滅。不久,先帝病逝於白帝城,而我那才華橫溢的哥哥,也死在了亂軍之中。在先帝和兄長的靈堂前,我長跪不起,悲痛欲絕,一切發生的太快,根本來不及細細思考。但是哭過後,我冷靜了下來,先帝和我哥接連離去。執掌蜀中軍政的必是師傅諸葛亮,這是我我一展宏圖的最好時機。拋開那些情感,屬於我的時代已經來臨。
此後的日子裡,不論是平定南方,還是商議北伐,丞相每每問計於我。我從他的眼中看出了發現寶藏的光芒,每每與丞相促膝交談秉燭夜遊時,我都能從言談中看出丞相興復漢室的志向,若要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非北伐不可。終於,輪到我了,正所謂厚積薄發、一鳴驚人。我仿佛看到下長安、破洛陽,平定天下的那一刻,我的名字必定會寫入青史,廟堂留名。
這一刻終於來了,北伐大軍過蜀道出秦嶺,出祁山直指雍涼。三軍都在奮戰,我豈能袖手旁觀,三十多年了,我終於得到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建功機會。在調兵遣將的會議上,我毛遂自薦,請求擔任先鋒,率軍出戰魏軍。可是軍中更有能人,魏延、吳懿都是不二選擇,而我從未領兵徵戰過,像個稚嫩的孩子。但我還是站了起來,想到年少的抱負,建功立業的壯志,先帝和哥哥的囑託,我必須出戰。
我把目光投向了丞相,我從他的眼神中讀出了堅定,他力排眾議,下令由我擔任先鋒出戰魏軍,以成全我的報國之志。丞相予我精兵二萬五千,另派王平助我出戰,並反覆叮囑我,定要扼守街亭要道。街亭雖小,卻關係全局成敗,他一再要求我在五路總口下寨,遲滯魏軍進攻,為大軍爭取時間。我嘴上應付著,心中的激動已經無法言表,我終於可以獨自領兵徵戰了。這次,我要用實力打破所有人的質疑,讓那些懷疑我的人知道,我馬謖絕非誇誇其談之輩,而是可以託付重任的大將之材。
雍涼苦寒,沒有荊州的風調雨順,也沒有蜀中的陰雨不定,有的只是荒蕪的戈壁石灘。但我堅信,這是上天賜我的建功之地,一瞬間,竇憲勒石燕然的成就感湧上心頭,這小小的街亭便是我心中的燕然山,是我走上人生巔峰的鋪路石,我仿佛已經看到功成名就的那日的輝煌,看到了加官進爵的場面。腦海中的鮮花與掌聲淹沒了呼嘯寒風,我沉醉於自己製造的夢境中。
小小的街亭,守它有何難。我看到遠處一座孤山,心生一計。我何不屯兵於山上,等魏軍來攻。《孫子兵法》有言「高陵勿向,背丘勿逆」,當年,黃老將軍便是居高臨下,大敗夏侯淵,今日我屯兵於山上,定可將來犯魏軍殺個片甲不留。可是王平卻不聽我令,搬出屯兵山上不便取水,魏軍圍而不打斷我水源我軍必敗的言論。可笑匹夫,既不知兵法又搬出丞相來嚇唬我,我若以此方法大敗魏軍,待到凱旋之時,你在丞相面前可邀不到半點功勞。管他怎麼說,我獨自將軍營安在孤山之上,到時候殺敵建功,可沒他的份。
可是事情的發展越來越出乎我的意料。如此之高的山,掘地三尺尋遍全山,卻找不到一滴水。可俗話說,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可眼下四處無水,大軍口渴難耐如何應敵。我方才醒悟,那是在南方,北方氣候乾旱,降水不足,山上都是雜草亂石,哪來的潺潺溪流。軍中斷水了,已經好幾天了,可是魏軍死守水源,下山取水的隊伍一次次被殺回。軍中怨言四起、軍心動搖、戰力全無。斷水第三天,魏軍開始猛烈攻山,我軍卻一觸即潰,四散而逃。我努力讓自己保持冷靜,嘗試指揮扭轉大局,奈何此時已是軍心大亂,再也沒有人聽從我的號令,我敗了,敗得很徹底。不僅功名大業的美夢成了泡影,自己的小命都已難保。
歷經千難萬險,我逃回了漢中,可我無顏面對丞相,無顏面對戰死的弟兄,更無顏面對先帝。通過向朗帶來的軍情,我得知街亭失守,北伐大軍糧道危及,不得不全軍撤回漢中,此前所攻下的城池又落入魏軍手中,索性沒有太大人員傷亡。但是謀劃多年的北伐失敗了,我不知有生之年還能否看到興復漢室的一天。我已鑄成大錯,不可挽回,縱是萬死也無法謝罪,我已無路可走,更無路可退。終於,我決定面對這一切,我馬謖雖不堪大用,但絕不做逃避罪責臨陣脫逃的逃兵。也許先帝說的沒錯,我馬謖卻是不堪大用,在慘敗前我認清了現實,更認清了自己。
我蹣跚的走到相府前,看著滿目狐疑的守衛,只說了一句:「煩勞通稟一聲,就說罪人馬謖來向丞相領罪。」丞相還是那個丞相,只是鬢角多添了些許白髮,面容憔悴了不少,再也沒了之前堅定有神的眼光。我再也無法控制自己,重重跪倒在地長跪不起。不必丞相多言,我已自知罪責難逃,甘當軍法。我馬謖生不能隨丞相和諸位將軍徵伐討逆,奠定功名,死定當佑我蜀中將士拼荊斬棘、戰無不勝。待到各位將軍北伐建功,攻破長安洛陽之時,馬謖在泉下也定當開懷,丞相培育大恩,容我來世再報。
幼常,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