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交困中,這個國家選擇了「棄臺就陸」(下)

2021-02-13 中國國家歷史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當時,已經與中國大陸建立外交關係的馬其頓突然與臺灣當局「建交」。不過,臺灣地區顯然沒有能力幫助馬其頓渡過正面臨的難關,導致這場外交鬧劇歷時僅兩年就落下帷幕……

前文連結:內外交困中,這個國家選擇了「棄臺就陸」(上)

馬其頓要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蕭條的經濟,還有南斯拉夫解體後巴爾幹地區的戰亂。南斯拉夫解體後,其加盟共和國之一——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獨立也提上了日程,但是獨立後的波赫何去何從,塞爾維亞族、克羅埃西亞族和穆斯林之間產生了分歧:塞族反對獨立,克族和穆族(此稱呼存在爭議,本文暫時忽視爭議,採用「穆族」的說法)都贊成獨立,但克族要求建立鬆散的邦聯制國家,穆族卻主張中央集權。1992年3月,波赫議會不顧塞族反對宣布從南斯拉夫獨立,塞族隨後成立波赫塞族共和國,從波赫獨立,隨後與穆族、克族同盟開戰,波赫內戰爆發。波赫內戰持續時間長,破壞大,而且隨著穆族和克族同盟關係的破裂,三族混戰加劇了波赫局勢的緊張性和複雜性,聯合國和歐共體多次幹預也未能制止戰爭。內戰給波赫平民帶去了深重的災難。總人口不到500萬的波赫,就有200多萬人成為難民,其中數十萬人越過南斯拉夫邊境,逃向西歐的瑞士、奧地利、德國、荷蘭、瑞典和東歐的匈牙利等國,還有100多萬人滯留在波赫或南斯拉夫其他加盟共和國境內,其中就包括馬其頓。本來,有南聯盟(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組成)橫在馬其頓和波赫之間作為緩衝,馬其頓接納難民的壓力還不是很大。但當緩衝國也淪為戰場後,局勢就非馬其頓能控制的了。1999年3月,也就是馬其頓與臺灣當局「建交」僅僅一個多月之後,戰爭就降臨到了鄰國南聯盟身上。南聯盟的民族矛盾主要圍繞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和少數民族阿爾巴尼亞族。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和馬其頓相繼從南斯拉夫獨立後,塞爾維亞拉上黑山成立了南斯拉夫聯盟。但是,塞爾維亞南部阿族人口佔多數的科索沃地區卻拒絕留在南聯盟並要求獨立,從而引發了南聯盟(主要是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地區的武裝衝突。1999年3月24日,北約藉口人權問題對南聯盟採取軍事行動,以美軍為主的北約聯軍開始實施空襲,但是主要打擊目標是塞爾維亞。南聯盟和阿族獨立武裝的戰爭、北約對南聯盟的轟炸導致大量阿族難民或向西逃亡阿爾巴尼亞,或向南逃往馬其頓。據學者估計,北約轟炸後,淪為難民的阿族人可能高達100萬,而整個南聯盟的阿族人口也不過180萬左右而已。於是,馬其頓的邊境湧入大量波赫難民和南聯盟阿族難民,即便是科索沃戰爭結束後也沒有消停:一部分科索沃武裝分子混在難民中間進入馬其頓,馬其頓軍警同難民武裝也不斷發生小規模衝突。為了維持社會秩序,馬其頓又對難民多加限制,卻又激化了二者的矛盾。2001年初,以難民為主的、要求取得更多權利甚至主張分裂馬其頓的武裝同馬其頓政府軍爆發戰爭,這場內戰持續了數月的時間,最終在聯合國的調停下才結束。從時間線上可以看出,波赫內戰、科索沃戰爭均發生於20世紀90年代,難民以及一些武裝分子也是從此時起才大量湧入馬其頓等國,那麼,為什麼直到2001年,馬其頓的安全局勢才突然惡化呢?原因就在於——聯合國駐馬其頓預防性部署部隊(下文簡稱「聯預部隊」)撤走了!其實,早在1992年3月,聯合國就通過了743號決議,決定向馬其頓派遣維和部隊以協助馬其頓政府控制當地局勢。這支部隊由美國、瑞典、挪威、丹麥、芬蘭、印尼的軍人和數十個國家的軍事觀察員組成,總部駐在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裡。1995年3月,聯預部隊正式成立,之後就前往馬其頓接替聯合國保護部隊執行任務。聯預部隊主要負責監測馬其頓與南聯盟、阿爾巴尼亞的邊境局勢以及馬其頓境內威脅活動,它的存在既是協助馬其頓政府控制國內和邊境局勢的重要幫手,也是有保證難民和馬其頓政府雙方不會採取過激行動的作用。聯預部隊作為一支由域外國家士兵組成的武裝力量,有效震懾了難民中的激進分子;作為國際社會的態度和幹預手段,又可以彌補馬其頓政府在維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不足,遏制政府或政府軍內部個別有心人,可以說是聯合國就馬其頓安全形勢給馬其頓政府吃的定心丸。正因如此,聯合國多次延長聯預部隊的任務期限。但是,1999年2月25日,也就是馬其頓和臺灣地區「復交」的那一個月,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再次延長聯預部隊六個月任務期限的草案卻被中國否決,原因是中國代表認為該任務「有始也應當有終」。實際上,即便中國不否決,該草案也不能通過,因為俄羅斯投了棄權票。不過相比起同樣可以使草案無法通過的棄權票,中國投的反對票態度更加鮮明,也更為堅決。由於俄羅斯的棄權,更重要的是由於中國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否決,延長聯預部隊的草案沒有通過。1999年3月1日,聯預部隊停止一切行動,準備撤離馬其頓。二十多天後,北約空襲南聯盟,湧入馬其頓的難民數量激增,最終導致了2001年那場短暫的馬其頓內戰。與此同時,臺灣地區允諾的經濟援助僅僅到位了一小部分,也導致馬其頓徹底意識到當初的外交失敗。2001年6月18日,中國外交部長唐家璇和馬其頓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內閣外交部長米特雷娃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馬其頓共和國關於實現關係正常化的聯合公報》,正式宣布中馬恢復中斷了兩年的外交關係。同時馬其頓自動終止同臺灣地區的「外交關係」。在次年11月的馬其頓大選中,前總理茨爾文科夫斯基領導的社會民主聯盟大獲全勝,格奧爾基耶夫斯基則黯然下臺。《中國國家歷史》郵局徵訂套裝(徵訂代碼:28-474)正在火熱進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擁有全年裝!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長按識別二維碼,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邊疆時空】林岡 周文星 | 「棄臺論」及其批評者:美國對臺政策中的利益與價值之辯
    1979年中美建交前夕,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表示,一個中國終將成為現實。美國對和平統一與「葉九條」中給予臺灣的「高度自治」的認可,以及「八一七公報」的籤署,在臺灣以及美國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 海峽銳評|「棄臺論」再起,民進黨還能把頭埋沙裡?
    最讓他們坐不住,是「棄臺論」又回來了。例如,近十年裡一再提出「降低對臺灣的承諾」「減少對臺軍售」的史文(Michael Swaine),就主持撰寫了昆西研究所的最新報告,主題是「改善美中危機管控,緩和臺海緊張局勢」,主張美國必須不模糊地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尋求減少臺灣海峽的軍事化。
  • 帝國爭霸 海權與陸權的千年之爭!
    而在國家崛起的曲折過程中,這個過程往往會重複多遍才真正落實。海權國家的實力爆發期,多依賴於海域探索過程中的貿易路線建立、商業財富的積累與貿易聯盟的強化:這是在有限的領土面積下通過不斷拓展海路貿易路線,「碰撞」出來的不同地域的需求「火花」。
  • 英國內外交困,前首相布萊爾要趁勢東山再起?
    除了幾大政黨各有各的內院失火,梅姨領導下的英國保守黨政府在政策方面也是驚呆了吃瓜群眾!在剛剛落幕的保守黨年度黨代會上,梅姨目標明確地宣布要縮緊移民政策,把注意力轉向國內,把精力集中在改善英國普通百姓的生活,被懷疑將要「閉關鎖國」(梅姨要搞閉關鎖國?英史上最不友好移民新政驚呆吃瓜群眾!)
  • 為何有那麼多國家不願意看到韓國統一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雖然國家的統一和完整那是不可逆的歷史潮流,但是這個潮流的基礎,其實還是自身的力量。
  • 臺唯一的非洲「邦交國」私下斡旋與陸建交
    至此,非洲地區還剩下一個臺灣「邦交國」——史瓦帝尼(臺稱史瓦帝尼)。中國外長王毅稱:「希望所有非洲國家都能一個不少地出現在中非合作的全家福照片裡。」《多維新聞》昨日報導稱,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於9月3日至4日舉行,臺灣唯一的非洲「邦交國」史瓦帝尼是否棄臺再成為輿論聚焦的重點。
  • 不是國家卻偏裝成「國家」,零「邦交」當是臺灣當局的最終歸宿
    靠金錢來維繫不正當對外「邦交關係」的恰是臺灣當局,他們至今沒搞清楚什麼叫天下大勢,以為這個世界上無論什麼都是「錢」可以擺平的事,他們堪稱是一群井底之蛙。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美國國會和行政當局多次發聲,警告與臺灣斷交的那些國家可能失去華盛頓的援助,甚至遭到美方的制裁。有國會議員還專門就此提出法案。索羅門群島此舉充分顯示了美國壓力的局限性,不合理的東西總是難以維持的。
  • 《星島日報》:川普內外交困 貿易形勢有利於中國
    《星島日報》社評:這個新年,美國總統川普難言過得快樂。
  • 華盛頓地區下大雪,拜登被困在空軍一號上,下飛機時讓人捏了把汗
    據美媒報導,由於華盛頓地區天降暴雪,美國總統拜登被困在了機場。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全球陸...
    一、指南說明    在目前的全球變化研究與地球系統模型研發中,衛星觀測沒有發揮其全部潛力,迄今為止,針對全球陸面變化研究與陸面模型研發,國際陸地遙感領域仍缺乏長時間序列、高時空解析度和高質量的全球陸表特徵參量產品。
  • 從「十三試陸攻」到「月光」需要多少「二式陸偵」?(一)
    在那個年代,許多國家都注意到了傳統單發戰鬥機在飛行上的局限性。載油量不夠,航程不夠遠怎麼辦?那就加大機身唄。單引擎出力不夠,速度不夠快怎麼辦?
  • 【溯源】對國家財政收入影響重大的菸草稅,起徵源頭在哪裡?
    清人刨菸絲圖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19世紀60年代,一些激進的改良主義者開始認識到外國「利器」對中國「自強」、「求富」的重要性,開始紛紛籌辦「洋務」。開辦洋務運動,派遣留學生購買洋槍洋炮,開礦辦廠,僱洋人練兵等,無不需要資金,屢經戰亂的清政府當時已經財力枯竭,這時,洋務派中有人提出了許多籌款的建議,而幾乎所有著名的洋務派代表人物都提出了最敏感的問題——開徵菸草專稅。  隨著人們對菸草認識的逐步加深,世界各國先後對菸草徵以重稅,以達到抑制消費的目的。
  • 帝國海權系列——陸軍沒有制陸權
    從此,制陸權戰爭退出歷史舞臺。這個標誌性事件,後序影響是無窮的。它將徹底剝奪「機械步兵」的制陸資格,而將其完全讓位於「信息騎兵」。機械步兵,是指以坦克、火箭炮、步兵隊、特戰隊等為代表的「鋼鐵洪流」式的地面陸軍。信息騎兵,是指以無人機、武直機、飛行機甲、地效機等為代表的「飛行騎兵」式的空中陸軍。
  • 陸權海權之爭德國鐵血崛起之路
    這個角色一直持續到18世紀,奧斯曼帝國衰落,可以說伊斯蘭教的統治者在1000多年的時間長河裡,在貿易上基本是歐洲的收割機。那個時候的歐亞大陸,東方產物資,阿拉伯人當中間商,歐洲人是消費者。這個貿易環流中,最吃虧的無疑是歐洲人,財富源源不斷的流向阿拉伯和東方。於是歐洲人對於財富的渴望變得根深蒂固。
  • 特雷莎·梅揮淚宣布6月辭職 「脫歐」下一步怎麼辦?
    在本月初舉行的英國地方議會選舉中,保守黨也因處理「脫歐」問題不力遭到重挫。 特雷莎·梅稱,我一直致力於使英國成為一個不僅僅是為少數特權人群,而是為每一個人服務的國家,三年前,英國人民投票選擇要離開歐盟,我有義務實施人民的選擇,並盡最大的努力完成這一切。
  • 這個國家為何危機四伏?
    凱塔當晚通過馬裡國家電視臺宣布辭職,同時解散國民議會和總理西塞領導的政府。有分析認為,馬裡政局生變有可能導致暫時的權力真空,或將給極端勢力進一步滲透提供可乘之機,給這個飽受恐怖主義困擾的國家乃至整個非洲薩赫勒地區增加動蕩因素。 18月18日,馬裡士兵抵達首都巴馬科的獨立廣場。
  • 東風飛彈與福田拓陸者 中巴友誼新載體
    巴基斯坦的由來:1947年8月14日和15日發生在印度次大陸的歷史事件,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誕生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兩個新國家。而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友誼,也正是在第二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陷入「被全球拋棄」的困苦狀態下,用超越「國家利益」的真摯情感與無私的援助所建立。為了補充巴基斯坦軍隊損失的戰機和坦克,直接從我軍現役裝備中劃撥給巴軍。40年前,中國與巴基斯坦血與火的友誼,用56式自動步槍、59式主戰坦克坦克和BJ-212軍用車承載。1、56式自動步槍:
  • 焦點 洪健昭語中評:美軍駐臺 臺灣隨時被捏死
    美國總統川普在臺海兩岸政策上態度反覆,外界關切「棄臺論」可能死灰復燃。前臺灣駐義大利代表洪健昭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美國認為臺灣的存在若對他有利,當然會保臺,如果認為沒利,當然棄臺,大家必需體認。如果叫美軍駐臺,臺灣隨時會被「捏死」,如果蔡英文真要這麼做,等於臺灣會死在她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