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郭崢:「巡邏是從哪兒開始,到哪兒結束?多長時間會進行一次?」
雲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負責人 袁亞平:「是從中國的關累港出發,途經中、老、緬交界水域,出境以後一直到金三角腹地,也就是老、緬、泰三國交界水域,然後折返,全程是256公裡,往返是512公裡。每個月開展一次聯合巡邏。」
主持人郭崢:「整個巡邏過程當中,突發事件或者意外情況多嗎?」
雲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負責人 袁亞平:「湄公河的危險還是蠻多的,一方面是湄公河流域、國家、地區的嚴峻複雜的安全形勢,第二方面,湄公河流域在整個航道裡面暗礁林立、淺灘、險灘非常多,我們統計過,從中國的關累港到金三角,全程20056公裡的航道上有急流險灘接近200處,航行的民船在一些急流險灘當中操作失誤,所以經常發生觸礁擱淺等事故。」
主持人郭崢:「經常開展救援工作嗎?」
雲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負責人 袁亞平:「我們每年開展救援至少要在十幾次。」
主持人郭崢:「為什麼會開展聯合巡邏執法?是不是因為大家熟知的湄公河慘案?是這個契機才有了巡邏執法嗎?」
雲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負責人 袁亞平:「2011年10月5日,中國籍的兩艘貨船華平號和裕興8號在下行航行的時候,在老、緬交界水域的孟西島附近受到糯康集團的武裝劫持,武裝劫持的目的為了收取高額的保護費,因為兩條船沒有交納一定數量的保護費,糯康集團殘忍地把兩條船上13名中國船員全部殺害,並拋屍湄公河,造成了舉世震驚的慘案。」
主持人郭崢:「當時沿岸群眾管那個區域叫魔鬼水域,是嗎?為什麼有這樣的稱呼?」
雲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負責人 袁亞平:「因為湄公河慘案的發生只是湄公河流域複雜形勢的一個典型的事例,實際上在慘案發生之前,每年在湄公河上都要發生若干起槍擊、綁架案件。」
雲南省公安廳國際合作局局長 樊同貴:「聯合巡邏執法之前,整個湄公河安全形勢非常嚴峻,走私毒品、槍枝、各類跨境犯罪都非常突出。」
雲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負責人 袁亞平:「命比錢更重要,慘案發生以後,整個航道一艘船都沒有了,所有的船工都上岸了。」
中方執法艇53102艇的操舵民警譚建華在成為執法隊員之前,他在湄公河上跑船,是民船船長,他曾經兩次遭遇非法武裝分子的劫持。
譚建華:「第一次差不多是在2011年的7月份的時候,那時候我們航行至三顆石水域的時候,突然就有兩艘長尾巴快艇快速從岸邊駛向航道當中,我看到快艇上的人都是帶著蒙面帽,持有機槍只,對著我們的駕駛臺和機艙,強行要求我們調頭。
在劫匪的挾持下,我們全體船員到船首聚集,這時候我們都被迫把手機掏出來,雙手抱頭,那時候,心裏面咚咚跳,很害怕。
另外,我們都是手無寸鐵的百姓,所以說面對機槍上了彈夾,我看他的手扣著扳機,用槍口對著我們的頭,那時候心中是十分無奈與恐懼,說白了,那時候,生死一瞬間,生死就在一念之差。第二次經歷的形勢就更為嚴峻了,他除了要我們把這些貨全部搬開,他說還要查毒品什麼的,其實他就是找藉口,要來折磨我們的船上的船員,要我們唯命是從,要收保護費。」
雲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負責人 袁亞平:「譚建華同志是畢業於重慶航運學校,他在湄公河從事航運工作已經18年之久,加入我們隊伍的時候接近40歲,特別是遇難13名船員當中,絕大多數都是他的同事,都是他的朋友,甚至還有同學,為了維護這條航運的安全,為了更多他的同事朋友能夠享受安寧、幸福,他毅然決然穿上軍裝。 」
主持人郭崢:「 樊局長,當時我們四國聯合執法是中方在發起的,發起之後我們沿線的,比如說聯合執法的泰國、緬甸、寮國,他們是什麼反應?」
雲南省公安廳國際合作局局長 樊同貴:「四國一致認為應該開展聯合巡邏執法,實際上就是維護我們共同的利益、維護共同的安全,很快達成諸多共識。」
主持人郭崢:「從我們發生慘案到實際開始巡邏執法,大概用了多久?這個快字體現在哪些方面?」
雲南省公安廳國際合作局局長 樊同貴:「從慘案發生以後到開始巡邏,用了55天的時間,速度非常快。」
雲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負責人 袁亞平:「當時最開始是從沿海各海警部隊抽調了281名官兵來組建這支隊伍,這些沿海來的專業人員到湄公河來了以後,忽然間發現開不了船,海事條件不一樣,內河河流的航行規則和海上是截然相反的,為了解決這些突出的問題,當時經中央軍委批准,我們從長期從事湄公河河道航運的老船長、船工當中挑選了11名同志參與組建這支執法隊伍,譚建華就是其中之一。僅僅用了20天時間完成人員集結,30天時間完成船艇改造,50天完成隊伍組建,55天就開始了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