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選舉的特殊性明顯。
首先,受疫情影響,原本應在2020年4月25日舉行的黨代會被屢次推遲。幾經協商下,最終決定採取線上投票形式。三位候選人拉舍特,前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梅爾茨,及聯邦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呂特根在只有寥寥幾人的巨大禮堂中,分別發表了長約15分鐘的競選演講。隨後的提問環節曾出現一個小插曲。第一位提問的黨代表也許因信號或操作問題,始終未能發出聲音,倒也確是電子化會議的小特色。
提問環節後,1001名擁有投票資格的黨代表開始線上選舉。第一輪投票中,三位候選人都未獲得絕對多數票,獲得較多票選的拉舍特和梅爾茨進入下一輪PK。第二輪投票中,拉舍特和梅爾茨分別獲得521張和466張選票。
其次,基民盟作為德國執政黨,其民調自疫情以來一路上揚,使得不少觀察者相信,默克爾正式卸任總理一職後,基民盟的主席將十分有可能成為德國的下一任總理。
時間短暫地撥回近一年前,彼時新冠疫情還未在歐洲明顯爆發,德國政壇卻出現了一場大震蕩。德國圖林根州州長選舉過程中,自民黨(FDP)黨員Kemmerich在基民盟與選擇黨(AfD)的支持下,以微弱優勢成為州長。這場與極右翼選擇黨的聯合,令自民黨與基民盟陷入了「與法西斯結盟」的強烈指責,也讓時任基民盟主席AKK十分難堪。在圖靈根的基民盟黨員決意和選擇黨站在一起前,她曾多次強硬建議與要求。但顯然,這位「小默克爾」的威信也好,能力也罷,未能阻止這一場政治禁忌的發生。
為此,AKK於2020年2月10日表示,將在年內辭去基民盟黨主席一職,並不會參加德國總理的競選。這一切,為此次的黨主席選舉拉開了序幕。
拉舍特的獲勝並不算出乎意料,但也足夠意味深長。儘管默克爾迴避表明誰是她期待中的繼任者,但這個答案幾乎不言而喻。
在15日的黨代會開幕演講上,默克爾回溯了她自2005年上任以來世界發生的巨變——「那時還沒有智慧型手機,人們還用著諾基亞,中國經濟體量比德國小,而現在幾乎是德國的四倍」。緊接著,她提到德國遇見了經濟危機,難民危機等——這一切都發生在2005年以後。而梅爾茨,在2005年最後一次參加聯邦選舉後,便逐漸消失於德國政壇。這一精準卻又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拉票式」敘述,無疑在提醒著黨代表們,候選人梅爾茨退出政壇已太久矣。
拉舍特與默克爾的政治立場相似,在可預見下,他將保證基民盟默克爾政策的延續性。不得不提一提,今日拉舍特的當選,正是兩年前AKK當選的神還原。彼時默克爾辭去黨主席一職,作為「小默克爾」AKK的成功當選,保證了在一定程度上「失權」的默克爾的政治穩定性。若當時與默克爾幾乎處處針鋒相對的梅爾茨獲勝,被迫提前聯邦大選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梅爾茨不幸陪跑兩次……)。
至此,兩位與默克爾政治綱領相似候選人的當選,足可窺見默克爾的「中間路線」仍獲黨內大多數黨代表的認可與支持。
回看今日的獲勝者拉舍特。作為北威州的州長,他的履歷十分一目了然,頗有些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滋味。1961年出生於亞琛的他,分別在慕尼黑大學和波恩大學學習法律和政治學。26歲那年,他通過了第一次國家法律考試。隨後七年,他接受記者培訓,並在巴伐利亞廣播公司擔任自由記者。33歲,成為德國聯邦議會議員。五年後,又成為歐洲議會成員。
事業的一個新轉折點發生在2005年——他當選為北威州代際事務、家庭、婦女和融合部長;這一年,他未來的隱性支持者默克爾成為了德國總理。又經過十幾年職位的穩步上升後,一直鎮守家鄉大州的拉舍特於2017年6月27日,較出人意料地成為了這個德國人口最多聯邦州的州長。
2018年的黨代會選舉中,拉舍特的呼聲較高,但他卻未同AKK一起參與競選。2020年2月25日,拉舍特與德國健康部長施潘宣布「組隊」,施潘表示將全力支持拉舍特競選黨主席,自己則將競選副主席。這個組合無疑能帶來許多優勢,拉舍特被認為代表黨內較為自由開放的價值觀,而施潘則更受黨內保守力量及青年聯盟的青睞。2021年1月16日,拉舍特當選德國執政黨基民盟主席。
儘管仕途穩紮穩打,聯邦總理一職似乎也不再遙不可及,但拉舍特要面對的競爭與疑慮還有很多。首先是來自黨內的競爭,或者更為直白地說,來自隊友施潘的競爭。施潘不是一個沒有野心的政治家,相反,他的勃勃野心在2018年的黨代會上便清晰可見。彼時,他與AKK,梅爾茨三人共同競爭黨主席。儘管在首輪投票中便不出所料地出局,但也足夠彰顯彼時38歲的他對黨主席一職,乃至總理一職的渴望。同時,儘管德國的疫情措施多被詬病,這位健康部長的支持率仍在疫情期間一再上揚。多次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勝過了拉舍特。
今日黨代會的提問環節中,施潘示意參加。但令人側目的是他並未提任何問題,而是藉此機會又誇讚了隊友拉舍特一番。這個「強行誇讚」的表現,讓主持人不禁也回應道「這不是一個提問」。從此行為亦可窺見施潘目的明確的性格與處世。
是啊,儘管基民盟的政治傳統是推選其黨主席作為總理候選人,但是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又有什麼是定數?今日拉舍特成功當選黨首,投給他的選票中,不乏有施潘的支持者。
更何況還有基社盟索德爾(Söder)的存在。拉舍特獲勝後,索德爾在推特上恭祝他道,「我十分期待我們的共同合作。我們將共同推進聯盟黨的成功史」。真正讓人們開始思考索德爾作為聯盟黨(Union, 基民盟與基社盟)總理候選人的契機,正是疫情。
自歐洲疫情爆發以來,索德爾迅速且較為強硬的疫情措施和危機管理能力,為他贏取了許多人的好感,更在民調中成為了香餑餑。而這位巴伐利亞的州長,面對是否會競選總理一職的詢問時,總是頗為顧左右而言他。就目前索德爾的種種表現來看——例如他邀請默克爾參加巴伐利亞州內閣會議,希冀成為聯盟黨總理候選人是他的不言而喻。
除去黨內的潛在競爭對手,當默克爾真正卸任總理一職時,基民盟暫時上揚的民調是否還能保持?疫情爆發前,基民盟的情況不容樂觀,部分偏左選民被綠黨吸引,部分偏右選民被選擇黨收入麾下(👉州選窘境 | 為什麼眾多年輕人把票投給了極右選擇黨AfD?)。如今當選的拉舍特,若始終貫徹默克爾的中間路線,不免被人認為只是一個默克爾的「複製品」。待疫情過去以後,是否會再次被指責其政治態度模糊?更重要的是,疫情階段拉舍特的表現堪憂,其猶豫不決且未及時實施嚴格防疫措施的行徑,讓這位曾經極其被看好的基民盟政治家,飽受詬病。
黨外的競爭也同樣激烈。在疫情前勢頭尤為強勁的綠黨(Die Grünen),雖略顯式微但仍為人民黨的社民黨(SPD),其總理候選人朔爾茨作為現任財政部長也頗受歡迎。在聯盟黨幾乎不可能單獨執政的情況下,提前思考與哪個政黨聯合執政似乎是個明智的選擇。在這一點上,拉舍特十分的開放,與他正在北威州聯合執政的自民黨,或者正在聯邦層面上組成大聯合政府的社民黨,亦或是他曾示好的綠黨,他都積極考慮著爭取為政治夥伴。當然,其餘政黨是否會撇開聯盟黨,組成例如紅黃綠聯盟(社民黨,自民黨,綠黨)等,也將被持續觀察。
拉舍特作為一個總體而言十分穩定的政治家,亦容易帶給人們一種安定且不會出大錯的印象。2021年,在德國被人預測將經歷默克爾卸任後的「政治劇變」時,在美國的川普引起一場又一場爭論和混亂時,穩定的拉舍特也許會贏得許多不安民眾的好感。但是疫情還遠未過去,其所帶來的經濟重負與社會問題等才初現端倪。成功被選舉為黨主席後,拉舍特明確表示,「我深知自己的責任」。
拉舍爾離總理之職還有一段漫長的路。
或許想看 👇
默克爾新年致辭 | 「我們從未如此滿懷希望地期待新的一年」
疫情下的英國一年制碩士生
Lockdown | 2020,在反覆的疫情中繼續生活
別了,泰戈爾,老舊卻迷人的首都機場
我與一位老遊擊隊員,一位青年網紅,聊了他們的建國夢
最佳德劇 | 「穿越,悖論,弒親」,無限循環的可知人生
分享點在看,轉發朋友圈兒,一起探究好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