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舍特當選基民盟主席,他會是下一個德國總理嗎?

2021-02-15 自由的眼

這次選舉的特殊性明顯。

首先,受疫情影響,原本應在2020年4月25日舉行的黨代會被屢次推遲。幾經協商下,最終決定採取線上投票形式。三位候選人拉舍特,前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梅爾茨,及聯邦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呂特根在只有寥寥幾人的巨大禮堂中,分別發表了長約15分鐘的競選演講。隨後的提問環節曾出現一個小插曲。第一位提問的黨代表也許因信號或操作問題,始終未能發出聲音,倒也確是電子化會議的小特色。

提問環節後,1001名擁有投票資格的黨代表開始線上選舉。第一輪投票中,三位候選人都未獲得絕對多數票,獲得較多票選的拉舍特和梅爾茨進入下一輪PK。第二輪投票中,拉舍特和梅爾茨分別獲得521張和466張選票

其次,基民盟作為德國執政黨,其民調自疫情以來一路上揚,使得不少觀察者相信,默克爾正式卸任總理一職後,基民盟的主席將十分有可能成為德國的下一任總理

時間短暫地撥回近一年前,彼時新冠疫情還未在歐洲明顯爆發,德國政壇卻出現了一場大震蕩。德國圖林根州州長選舉過程中,自民黨(FDP)黨員Kemmerich在基民盟與選擇黨(AfD)的支持下,以微弱優勢成為州長。這場與極右翼選擇黨的聯合,令自民黨與基民盟陷入了「與法西斯結盟」的強烈指責,也讓時任基民盟主席AKK十分難堪。在圖靈根的基民盟黨員決意和選擇黨站在一起前,她曾多次強硬建議與要求。但顯然,這位「小默克爾」的威信也好,能力也罷,未能阻止這一場政治禁忌的發生。

為此,AKK於2020年2月10日表示,將在年內辭去基民盟黨主席一職,並不會參加德國總理的競選。這一切,為此次的黨主席選舉拉開了序幕。

拉舍特的獲勝並不算出乎意料,但也足夠意味深長。儘管默克爾迴避表明誰是她期待中的繼任者,但這個答案幾乎不言而喻。

在15日的黨代會開幕演講上,默克爾回溯了她自2005年上任以來世界發生的巨變——「那時還沒有智慧型手機,人們還用著諾基亞,中國經濟體量比德國小,而現在幾乎是德國的四倍」。緊接著,她提到德國遇見了經濟危機,難民危機等——這一切都發生在2005年以後。而梅爾茨,在2005年最後一次參加聯邦選舉後,便逐漸消失於德國政壇。這一精準卻又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拉票式」敘述,無疑在提醒著黨代表們,候選人梅爾茨退出政壇已太久矣。

拉舍特與默克爾的政治立場相似,在可預見下,他將保證基民盟默克爾政策的延續性。不得不提一提,今日拉舍特的當選,正是兩年前AKK當選的神還原。彼時默克爾辭去黨主席一職,作為「小默克爾」AKK的成功當選,保證了在一定程度上「失權」的默克爾的政治穩定性。若當時與默克爾幾乎處處針鋒相對的梅爾茨獲勝,被迫提前聯邦大選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梅爾茨不幸陪跑兩次……)。

至此,兩位與默克爾政治綱領相似候選人的當選,足可窺見默克爾的「中間路線」仍獲黨內大多數黨代表的認可與支持。

回看今日的獲勝者拉舍特。作為北威州的州長,他的履歷十分一目了然,頗有些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滋味。1961年出生於亞琛的他,分別在慕尼黑大學和波恩大學學習法律和政治學。26歲那年,他通過了第一次國家法律考試。隨後七年,他接受記者培訓,並在巴伐利亞廣播公司擔任自由記者。33歲,成為德國聯邦議會議員。五年後,又成為歐洲議會成員。

事業的一個新轉折點發生在2005年——他當選為北威州代際事務、家庭、婦女和融合部長;這一年,他未來的隱性支持者默克爾成為了德國總理。又經過十幾年職位的穩步上升後,一直鎮守家鄉大州的拉舍特於2017年6月27日,較出人意料地成為了這個德國人口最多聯邦州的州長。

2018年的黨代會選舉中,拉舍特的呼聲較高,但他卻未同AKK一起參與競選。2020年2月25日,拉舍特與德國健康部長施潘宣布「組隊」,施潘表示將全力支持拉舍特競選黨主席,自己則將競選副主席。這個組合無疑能帶來許多優勢,拉舍特被認為代表黨內較為自由開放的價值觀,而施潘則更受黨內保守力量及青年聯盟的青睞。2021年1月16日,拉舍特當選德國執政黨基民盟主席。

儘管仕途穩紮穩打,聯邦總理一職似乎也不再遙不可及,但拉舍特要面對的競爭與疑慮還有很多。首先是來自黨內的競爭,或者更為直白地說,來自隊友施潘的競爭。施潘不是一個沒有野心的政治家,相反,他的勃勃野心在2018年的黨代會上便清晰可見。彼時,他與AKK,梅爾茨三人共同競爭黨主席。儘管在首輪投票中便不出所料地出局,但也足夠彰顯彼時38歲的他對黨主席一職,乃至總理一職的渴望。同時,儘管德國的疫情措施多被詬病,這位健康部長的支持率仍在疫情期間一再上揚。多次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勝過了拉舍特。

今日黨代會的提問環節中,施潘示意參加。但令人側目的是他並未提任何問題,而是藉此機會又誇讚了隊友拉舍特一番。這個「強行誇讚」的表現,讓主持人不禁也回應道「這不是一個提問」。從此行為亦可窺見施潘目的明確的性格與處世。

是啊,儘管基民盟的政治傳統是推選其黨主席作為總理候選人,但是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又有什麼是定數?今日拉舍特成功當選黨首,投給他的選票中,不乏有施潘的支持者。

更何況還有基社盟索德爾(Söder)的存在。拉舍特獲勝後,索德爾在推特上恭祝他道,「我十分期待我們的共同合作。我們將共同推進聯盟黨的成功史」。真正讓人們開始思考索德爾作為聯盟黨(Union, 基民盟與基社盟)總理候選人的契機,正是疫情。

自歐洲疫情爆發以來,索德爾迅速且較為強硬的疫情措施和危機管理能力,為他贏取了許多人的好感,更在民調中成為了香餑餑。而這位巴伐利亞的州長,面對是否會競選總理一職的詢問時,總是頗為顧左右而言他。就目前索德爾的種種表現來看——例如他邀請默克爾參加巴伐利亞州內閣會議,希冀成為聯盟黨總理候選人是他的不言而喻

除去黨內的潛在競爭對手,當默克爾真正卸任總理一職時,基民盟暫時上揚的民調是否還能保持?疫情爆發前,基民盟的情況不容樂觀,部分偏左選民被綠黨吸引,部分偏右選民被選擇黨收入麾下(👉州選窘境 | 為什麼眾多年輕人把票投給了極右選擇黨AfD?)。如今當選的拉舍特,若始終貫徹默克爾的中間路線,不免被人認為只是一個默克爾的「複製品」。待疫情過去以後,是否會再次被指責其政治態度模糊?更重要的是,疫情階段拉舍特的表現堪憂,其猶豫不決且未及時實施嚴格防疫措施的行徑,讓這位曾經極其被看好的基民盟政治家,飽受詬病。

黨外的競爭也同樣激烈。在疫情前勢頭尤為強勁的綠黨(Die Grünen),雖略顯式微但仍為人民黨的社民黨(SPD),其總理候選人朔爾茨作為現任財政部長也頗受歡迎。在聯盟黨幾乎不可能單獨執政的情況下,提前思考與哪個政黨聯合執政似乎是個明智的選擇。在這一點上,拉舍特十分的開放,與他正在北威州聯合執政的自民黨,或者正在聯邦層面上組成大聯合政府的社民黨,亦或是他曾示好的綠黨,他都積極考慮著爭取為政治夥伴。當然,其餘政黨是否會撇開聯盟黨,組成例如紅黃綠聯盟(社民黨,自民黨,綠黨)等,也將被持續觀察。

拉舍特作為一個總體而言十分穩定的政治家,亦容易帶給人們一種安定且不會出大錯的印象。2021年,在德國被人預測將經歷默克爾卸任後的「政治劇變」時,在美國的川普引起一場又一場爭論和混亂時,穩定的拉舍特也許會贏得許多不安民眾的好感。但是疫情還遠未過去,其所帶來的經濟重負與社會問題等才初現端倪。成功被選舉為黨主席後,拉舍特明確表示,「我深知自己的責任」。

拉舍爾離總理之職還有一段漫長的路。

或許想看 👇

默克爾新年致辭 | 「我們從未如此滿懷希望地期待新的一年」

疫情下的英國一年制碩士生

Lockdown | 2020,在反覆的疫情中繼續生活

別了,泰戈爾,老舊卻迷人的首都機場

我與一位老遊擊隊員,一位青年網紅,聊了他們的建國夢

最佳德劇 | 「穿越,悖論,弒親」,無限循環的可知人生

分享點在看,轉發朋友圈兒,一起探究好玩的世界🌍 

相關焦點

  • 拉舍特:德國總理默克爾最有可能的接班人
    基民盟和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CSU,簡稱基社盟)組成中間偏右的聯盟黨,按照傳統,通常由基民盟黨魁作為聯盟黨候選人參加競選、出任總理,但也會有例外。拉舍特政治上屬於中間派。對華、對俄立場被右翼認為「太軟」,對美希望恢復跨大西洋聯盟關係,對歐盟主張法德聯手推動改革。
  • 德執政黨基民盟新主席:他競選演講時還不忘抨擊川普
    但也有分析指出,拉舍特是否願意或能否成功當選下一屆德國總理,還有待觀察。拉舍特演講抨擊川普:他破壞了穩定和信任綜合BBC和美聯社16日報導,當天上午,參與角逐黨主席的三名候選人分別向全體代表發表演講,之後進入線上投票環節。
  • 德國政壇出現不尋常信號!這個人接替默克爾,對中德關係有利!
    對於中德和中歐關係來說,拉舍特當選基民盟主席當然都是利好消息
  • 棄醫從政,一路走到歐盟主席位置,馮德萊恩為何不參選德國總理?
    作為一個讓全球矚目的國家,德國有什麼變化也會引起外界的關注。比如2021年1月,德國政壇傳出鐵娘子默大姨要卸任了,接替他的將是拉舍特。在德國政界中有很多有名的政客,比如現任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就是其中一個,為什麼馮德萊恩不參選德國總理呢?01翻開馮德萊恩的檔案,我們會發現這個有姿色的女人原來是醫學院高材生,34歲前一直從事醫學。
  • 【德國大選】入國會的必經之路
    它最終會導致一個奇葩結果,只要達到20%的選票就能組閣(相對比,1966年的兩黨大聯盟達到了最高峰的86.9%)。到那時候,大家肯定會問:只有20%,這一屆的政府還有合法性嗎?還能代表德國嗎?這種跡象目前雖然不明顯,但另外一個跡象更有可能成為一種趨勢: 兩黨組閣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三黨組閣將成為常態。
  • 默克爾接班人「撂挑子」 德國執政黨「新老闆」將花落誰家?
    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卡倫鮑爾先前被德國輿論廣泛視作默克爾的「接班人」,但2月初,在圖林根州州長選舉中,該州基民盟分部被曝與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勾結」,卡倫鮑爾遭受巨大政治壓力,最終於2月10日宣布辭去黨主席職務,也不會作為基民盟總理候選人參加2021年聯邦議院大選。
  • 【觀點】胡黌:後默克爾時代,德國與歐洲將何去何從?
    現任北萊茵—威斯伐倫州(下稱「北威州」)州長阿明·拉舍特在第二輪選舉中以55票的優勢戰勝了弗雷德裡希·默茨,從三位競選者中脫穎而出,成功當選基民盟新一任黨主席。基民盟黨主席一職在戰後德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成立於二戰後的基民盟長期是聯邦德國以及統一後德國的兩大黨之一。
  • 【德國內外】基民盟選出新黨魁,打響「超級選舉年」首炮,誰是默嬸接班人?
    三位主席競選人:默爾茨、勒特根和拉舍特(左起)當然,接下來還需通過 郵寄投票方式正式選出新任黨主席。但此後究竟是由基民盟新任黨主席拉舍特還是由基社盟主席、巴伐利亞州州長馬庫斯·索德爾(Markus Söder)來擔任聯盟黨總理候選人,至今還不得而知。
  • 深海評|鄭春榮:德國選情劇烈變化,誰是默克爾的接班人仍難預測
    8月以來,德國的選情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社民黨的支持率迅速提升,不僅追上此前勢頭很猛的綠黨,甚至還超過了支持率長期居首位、總理默克爾所在的聯盟黨。以至於默克爾也罕見發聲,企圖挽救選情。距離9月26日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只剩不到兩周的時間,聯盟黨還有戲嗎?社民黨候選人肖爾茨、綠黨候選人貝爾伯克和聯盟黨候選人拉舍特。
  • 德國執政黨線上選舉迫在眉睫,默克爾接班人到底誰最有戲?
    德國這兩天將迎來一場重要會議。總理默克爾所在的德國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全國黨代會將於15日至16日在線上召開,最重要的議程是選舉新任黨主席。按照目前的德國政治態勢,新任基民盟主席很有可能接替默克爾,成為德國下一屆總理。鑑於「掌舵」德國15年多的默克爾已再三表態不再競選總理,這次黨代會備受關注。默克爾走後誰來「接班」?外界希望從這次會議看出一點眉目。
  • 「定海神針」默克爾宣布謀求第4個總理任期!
    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再次競選其所在的黨派基民盟(CDU)的主席,並謀求再次連任總理。據基民盟高層人士透露,默克爾於當地時間本月21日在基民盟主席團會議上宣布了她的這一決定。 或將連續任職4屆   過去數天裡,越來越多的基民盟高層政治家都紛紛推測,默克爾有意再度競選黨主席和德國政府總理的職務。 基民盟將於12月6日在埃森舉行的代表大會上選舉產生新的最高領導。默克爾自2000年以來擔任該黨主席,2005年她當選總理。
  • 德國執政黨選舉 誰能成默克爾接班人
    德國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全國黨代會於15日至16日在線上召開,最重要的議程是選舉新任黨主席。按照目前的德國政治態勢,新任基民盟主席很有可能接替默克爾,成為德國下一屆總理。德國將於今年9月舉行聯邦議院選舉。
  • 德國國情|請說出五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
    艾哈德是社會市場經濟的奠基人之一,艾哈德在戰後的德國推出貨幣和經濟改革,建立社會市場經濟秩序;1948年又開始實施貨幣改革,新的德國馬克取代了舊的馬克。1949年前艾哈德是一個自由黨人士,但他認為在一個比較大的黨中他的政見更有可能實現,因此他開始為基民盟出力。
  • 默克爾正式卸任 系德國史上任期第二長總理
    她已成為德國歷史上任期第二長的總理,在新政府成立之前,她仍將有效地繼續掌舵。據一些德國媒體報導,聯合政府的談判很可能會持續到12月。德國總統施坦因邁爾26日正式解除了默克爾擔任總理的職務,並對這位即將離任的領導人表示了讚揚。在柏林貝爾維尤宮舉行的官方儀式上,總統施坦因邁爾稱,默克爾的執政時期是「德國現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時期之一」。
  • 2021德國大選,誰將開啟後默克爾時代?
    據《政治報》的民調顯示,默克爾在她的第四也是最後一個任期內的個人支持率猛升至80%的新高,而在6月4日德國ZDF電視頻道採訪中,默克爾明確表示不會再次參選。2021年,默克爾將離開已經佔據16年之久的總理大位,從而徹底從德國政壇功成身退。誰將以何種風格繼續帶領這個歐洲最重要的國家前進,是德國民眾明年所關心的一件大事。
  • 德國政黨及選舉制度介紹
    基民盟主席默克爾及基社盟主席澤霍費爾特點:基民盟和基社盟在聯邦議院中結成聯盟黨團。基民盟不參加巴伐利亞州的選舉,基社盟也不在巴伐利亞州以外的地方推出候選人。第一位來自社民黨的西德總理是1969年至1974年執政的勃蘭特(Willy Brandt)。他推行「新東方政策」,力主與包括東德在內的東歐共產主義政權進行接觸。他的繼任者是施密特。迄今最後一名社民黨總理是施洛德,他在1998年到2005年間領導紅綠政府(社民黨和綠黨)。在聯邦德國67年歷史中,社民黨曾擔任執政黨34年,其中21年由社民黨人擔任總理。
  • 德國綠黨逆襲後,未來有可能出現一個綠黨總理嗎?
    回首綠黨往昔崢嶸歲月,不得不感謝當時的德國總理,隸屬於社民黨的施密德。當時,核電正作為新能源被政府大為推廣,施密德相信核電能為德國帶來一個繁榮光明的未來。對那些害怕放射性廢料的人,施密德如此「安慰」道:「生命中沒有什麼是不存在風險的,就算是愛也不例外。」
  • 這個「鐵娘子」要走了,歐洲會失落嗎?
    英國脫歐正處於協議磋商的倒計時節點,匈牙利、波蘭等有民族主義傾向的政府反對法國領導歐盟,義大利政府試圖抬高國家預算試探歐盟財政紀律,歐盟須應對美國的貿易戰……在充滿不確定的時期,穩定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有歐洲智庫專家說,默克爾這一決定「對歐洲是沉重的打擊。」     默克爾開始告別權力中心,甚至有人大膽預測「後默克爾時代」德國在歐洲或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將會大打折扣。默克爾宣布不再尋求連任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黨主席當天,外界反應立竿見影,德國國債收益率上漲,歐元短暫下跌。